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33|回复: 5

【转载】揭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6 18: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习《潮州志》 探索古揭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20 09:56:12  


揭阳古城
  现在的潮汕地区,历史上最早的止式政权建制,是汉武帝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成立揭阳县。揭阳之名,虽已见诸史藉,其中有揭阳山,也有揭阳县。有的认为在江西,有的说山在广西阳朔附近;也有把揭阳建县提早到秦入岭南时期,或则认为南越国已建揭阳县,都未有完整的确证。相对来说,揭阳置县,还是以汉武帝元鼎六年有时间、事件、人物及近古多种方志记载,比较明确,可以作为依据。但是,古揭阳县治究在何处,还是扑朔迷离,引人去思考探索。  饶宗颐对于潮汕历史的研究,从早年到现在,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功绩卓着。20世纪4n年代,先生总纂的《潮州志》具有前所未有的科学性和学术性,树立起重要的里程碑,为地方史志的楷模,但当时未能完整山版。现重新全部出版,补齐了民族、山川、风俗、戏剧音乐及工业各志,笔者得以再学《潮州忠》,领会先生对地方史的考释精神,以此对占揭阳治再次窥探。

  首先,勘察南武岽。在研讨古揭阳问题时,学者必然要探索南武岽,《潮州志》记述:“南武岽在城北15.5公里,高884公尺,一名大笔架,三峰屏列,北为饶平界,西为海阳界…有山獠盘监雷之族居其上”。1 在民旅关系上,是在汉高祖12年(前195年)封名织者为南武侯,当民族小国南海国千。由于南武岽是风凰山区的一部分,傜畲聚居的地方,颇有实力。其远源是东夷越族,入山为山越,与南蛮台而面为傜,闽越边区商周己是傜族聚居之地(见徐松古《粤江流域人民史》)后为畲族,所以受封,亦以南武侯的名义标地名为南武岽。虽然,蒙文通在《经史问答》中曾指明这南海国是在潮汀赣之司,作为一个有武装规模的实体,在东越、淮南国与闽越这些封国倾轧之中损失严重,‘退居南武岽,不国体,形成虚封。对反汉的南越国表示汉朝南海郡的存在。汉朝对于各民族的安抚,优待其有功或上层的首领,由于民族的迁徙分散而居,所以在各地都会出现其小领地,也打着原来的首领的名号,这里称南武岽,也是小民族一再流转的现象,汉朝要在岭东置县,必然要与当地民族统一组合。侯王名“织”,与“揭”谐音,也是定名条件之一,“揭”(织)之山,南望平川之“阳”,成为“揭阳”。

  第二,考索海阳山。饶先生总纂的《潮州志》有记载:“海阳山去城(今潮州城)20里,南望大洋,晋建县于山麓。”又载:“海阳山在风山之东,与竹竽山接,下则晋初建县,其在此乎。”这里原是汉惠帝3年(公元前192年)封摇毋余为海阳候的地点之一,称海阳山,摇氏实也是傜族,与南武侯织都是畲族之祖源,摇毋余为东越族人,原始封地在江苏常熟东南,或说在辽西,而这里则是于南海郡的同名一方,只有显示民族功臣及其南方住地的重要性,风凰山南武岽的傜畲族也沿风溪徒向近江(韩江)的地区海阳山,故在这里的“沃壤”最早建县,就是以海阳候国并八揭阳县。至晋咸和6年析揭阳县为4个县,此地改建为海阳县。

  第三,见碑彩凤岭。在门湖镇塘埔乡,有个彩凤岭, “地在县城(潮州城)北,由老山东入里许。”“老山,在县城北10公里,高122公尺”《潮州志•山川志》。《韩江闻见录》载:“白城北隔河上流20里许。海阳山,亦号风山,是彩风岭。也此以20里内为沃壤,建城于此宜也。”这就很客观把海阳山与彩风岭连在一起,且说:在这里发掘地下“时见古城砖器物,又城东门址尚存,在彩凤岭下。”1982年潮汕文物普查时,“发现《彩凤岭》碑,高230厘米,竖写楷书,每字约35厘米见方,无款。”。当然,这不是汉揭阳县原始的遗物,实际就是海阳山区建县城的地址。 《潮州志》载: “义熙九年,以揭阳地置义安郡”而且“以海阳县为义安郡治”,可见这也是揭阳县治所在。

  第四,描述婆姐岭。婆姐岭距潮州“城北八公里,高33.8公尺,”(潮州志P3174)在归湖镇东南面下赤永村附近。 《潮州市文物志》有载:“婆姐岭上,有一条古道逶迤而上,穿越山腰的“永安门”,直通意溪,另一侧通文祠,连接上风凰,饶平之路,靠下赤水村一侧的古道,自永安门至岭下,盘旋而下,全长约180米,宽约一米,共有由天然石块铺成的石级170多级。在这些石阶上遍刻着神态各异、形态逼真,构图优美生动的石刻图案,其中有人物、动物、水产、花卉及方格几何图形。”‘这也是各地通向龟湖的陆路,有别于韩江水道的功能,而且这条古道石级被长期踩踏磨光了,可见年代极久远,才加花防滑,山上有一雄关,石匾题写“永安门”,落款光绪年重建,这又与彩风岭下“东门”城郊遗址有关。义安郡治四通八达,也显示揭阳县治升县为郡的遗迹。

  第五,兼谈走马埒。在海阳山之南,清顺治吴颖《潮州志》有越王走马埒的记载: “越王走马埒,地在潮州城北15里,南汉刘撮之祖安仁为潮州长史时所筑。其孙隐,僭号南越王。”该山位于潮安归湖镇砚田村对面,山高304.6米,山北峰峦迭嶂,直到风凰山,西面是一片开阔地,临韩江。(见《潮州文物志》第10卷)这个位置距海阳山只有五里的地方,地域实际是在汉初越人海阳侯摇毋余民族小国范围之中心地带,刘隐僭号南越王,会有追念西汉刘家皇朝的封国及其建立揭阳县的含义,反证其历史信息,这处越王走马埒,周围不远处都是畲族古村落,北有碗窑、山犁。东有李工坑、东南有人坪,都在十里之内,直至元朝,这里更成为少数民族抗元武装的中心,后称陈吊王寨,颇有纵观古史的意味。  第六,简说南海亭。汉代王莽时期,曾改揭阳县名为南海亭,《汉书地理志•水篇》载“员水又东南千五自里注入南海。”《水经浪水注》又记: “员水历揭阳县。王莽之南海亭”。 《潮州志•山川志》又记载(P3080):韩江入丰顺过境约70余里……经留隍……南流至葛布西折入潮安……至二塘35里,又经潮州城南85里汕头入海。”又“韩江本流在福建内曰汀江,入广东界大埔县境后,三河坝以下至汕头始称为韩江,长约300里”(《潮州志》P3079)这正是“东历揭阳(王莽时之南海亭)而注于南海的河段,可见揭阳县治在(员水)韩江要经过之处,其过程的葛布下游二二塘,都在归湖海阳山、南武岽的不远地方。可以窥测山县址的所在。
发表于 2010-12-6 22: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仔仔一弗當心就會轉向嶺南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3: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仔仔一弗當心就會轉向嶺南
热度 发表于 2010-12-6 22:38

因为岭南多啊
发表于 2010-12-7 15: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儂覺著多啥呢?啥物事多?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8: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儂覺著多啥呢?啥物事多?
热度 发表于 2010-12-7 15:25

两广地方多大?壮族多。
发表于 2010-12-8 18: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輸畀倷儂忒強壯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4-20 00: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