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在山 于 2009-2-2 13:52 编辑
以下引自《上古音系》(郑张尚芳)第188页:
今天也有些汉语方言的入声韵尾较浊,如广东连山话(粤语系统)、江西湖口流芳话江桥话(赣语系统),流芳就是 -g 、-l 相配的。湖北通城等地赣语也收 -l 尾,甚至安徽桐城也有 -l 尾(如“笔”pil)。我调查过的方言中,凡是保留浊塞音声母又保留着非 ʔ 塞音尾的方言,这些塞尾都读浊音尾。例如(下面的例子皆读阳入调???):
连山:白bag 域ɦuag 特dag 族zog 绝zod 别bed 碟ded 十zad/zab 悦ɦyd 乙yd 脱thud 骨kuɐd
流芳:直dzig 角各kɔg 踢ɖig 拔bal 夺lʚl 阔guɛl 割kol 刷sol 骨kuEl 夹kal
(详细的考订可参看拙作《上古入声韵尾的清浊问题》,刊《语言研究》1990.1:67-74)
方言中有浊塞音尾实际并不太罕见,不过常常被方言调查者按习惯处理成清塞音尾了。赵元任在他译的高本汉《上古中国音当中的几个问题》(《史语所集刊》1.3:54)所加译注[八]中即曾指出:“去年我记广州音时,有好些人把‘笃tuk ,谷kuk ,得tak ’等字读成 tug , kug , tag 等等。旁边有一位外省人听着说:‘他们广东人怎把屋韵念成东韵了?’由此可见 -ng 与 -g 尾音之近似。”既说明浊塞音尾是活的方言事实,又说明它比清塞音尾更近于阳声韵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