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低调和清浊音一向被认为是一组伴随性特征。清声母读高调,浊声母读低
调。这一点有声学上的根据,也有语言学的证据。可是究竟谁决定了谁,一般认为是
由声母清浊决定的,有些正在产生声调的语言能够证明这一点。不过,随着浊音声母
的清化,有的时候两者的关系会出现逆转,我们在吴语里可以看到这种有趣的现象。
吴语浊音的性质一直存在争议,最近比较统一的结论是:在单念时吴语没有浊
音,所谓的浊音声母实际上是带murmur的声母。因此说它们是清浊的区别不如说它门
是紧和松的区别。但在连读后字时,不管念高调还是低调,这些松辅音声母就变成了
真浊音。以上的观点基本上都是从上海话角度说的,其他的北部吴语大体上跟上海话
的情况相同。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把它总结为:在北部吴语里,声母辅音的清浊(或者
松紧)决定了声调的高低。也就是说在这两对矛盾中,清浊或者松紧是主要的,单字
调的高低是伴随性的。
在西南部吴语里,情况大不相同。这些方言里,单念时一般也是清辅音读高调,
浊辅音读低调。但在连读时,如果读高调,则原来的浊辅音必须清化(参看曹志耘的
有关西南部吴语的论文和报告中的标音);如果读低调,则原先的清辅音必须浊化
(参看《龙游县志》方言卷)。(由于手头没有资料,资料记忆上可能会有些出
入。)也就是说:在西南部吴语里,声调的高低决定了声母辅音的清浊。清浊(或松
紧)已经下降为一种伴随性特征。
不过西南部吴语的单字调系统还保持了清声母念高调、浊声母念低调的习惯,到
了龙泉以东,泰顺以西的这一地区,单字调系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阳平字在现
在的泰顺念41调,龙泉的古浊上字与清上字合并为阴上调。这种变化意味着,声母的
清浊对立已完全消失,听感上的“清浊”完全取决于声调的高低。对于吴语声母的清
浊来说,这应该是一种质的变化。所以在处理声母的清浊时,我认为泰顺、景宁、庆
元和龙泉四个点应该已经没有浊音声母了,即使是声母的松紧对立也应该认为已经完
全消失,因为清浊对声调高低的控制能力已经完全丧失。郑张尚芳先生的景宁音系和
颜逸明先生的泰顺音系都还保留浊音,应该是遵循吴语塞音声母三分这一传统概念的
处理方式吧。
吴语清浊音和高低调之间的这种关系,似乎可以看成浊音清化的一种模式。不知
道汉语史经历这一变化时是否也出现过类似的现象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