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大椿

老无锡百业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2-7 11: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P
 楼主| 发表于 2007-2-7 11: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拉纤(原创)




    几十年前的无锡,无论是四通八达的内外城河,还是桅樯林立的京杭大运河,随处可见人力拉纤的各种船只缓缓通过。时移世易,这一江南水乡的特有景观今已不存。
    当年纤夫拖曳的货船大小不等,小船单人拉,满载货物的大船则需多名纤夫齐心合力才拖得动。船头桅杆上的纤绳长长的直拖至岸上,纤夫们胸口横着连接纤绳的宽竹片,弯腰曲背、步步着实地拉船前行。当时,在一些大桥的桥洞内壁,设有窄窄的石阶栈道专供纤夫行走,倘无此种走道,船过桥洞颇费事。只见船首桅杆放倒的同时,纤夫快手快脚地已将纤绳脱开,船靠撑篙撑过桥洞后,船上人再将纤绳盘起抛上岸,纤夫接住继续拖拉。
    在那机动船少之又少的年月里,拉纤绝非乐事,纤夫们一年四季风雨兼程,以盛夏毒日头底下最辛苦:他们紫酱色的半裸躯体前倾得接近地面,滴滴汗珠顺着脚印挥洒一路。勿庸置疑,这一切全为挣口饭吃。
    往年,在无锡城区那些密如蛛网的河道中,还有无数常年漂泊、到处为家的水上人家,他们的一家一当往往都在船上,这只需从晾晒在船梢竹竿上的破衣裤即可见一斑。人们走在岸边,每见做丈夫的在岸上一步一步的奋力拉纤,船娘则身背婴孩在船尾操舵,而他们的小儿女,或身缚能浮水的大葫芦,或索性用绳子连结在船柱上……。说来,昔日纤夫们的职业生涯,是今天的新一代船民所难以想象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开只户头

x
发表于 2007-2-7 19: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运河里向应该撑船个比较多
撑摆也是一个职业。
 楼主| 发表于 2007-2-10 12: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旧时摆渡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开只户头

x
 楼主| 发表于 2007-2-10 22: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这是无锡城里最后一条摆渡船

[ 本帖最后由 大椿 于 2007-2-10 22:26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开只户头

x
 楼主| 发表于 2007-2-12 12: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虎斑竹说得对,运河里撑船的和使用风帆的比较多,拉纤的少。撑船人真有本事,几个人交替使用竹篙,顶着自己肩胛骨下面那块地方,硬是将满载的木船撑动前行。他们在狭窄的船帮上行走自如,来来去去,也是一种营生……



[ 本帖最后由 大椿 于 2007-2-12 12:45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开只户头

x
 楼主| 发表于 2007-2-14 21:2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快过年了,再贴《跳财神》,“跳财神”在旧时弗是啥正规职业,但这些人以此为生,至少新年里可以小发一哈子……



跳财神

    旧时春节,热闹的街头巷尾有所谓跳财神的在那里窜来窜去,那是一些讨饭的叫化子,穿戴着不知何处弄来的破旧戏装,手托一只金纸糊成的大元宝,权充财神舞弄一气讨赏钱。
    跳财神的一般二三人一伙,不仅去商家字号门前跳,也会闯进居民住家。他们边舞边唱或边跳边说,无非唱念一些恭喜发财、财源茂盛之类的讨吉利词句。在过年的特定氛围中,人们出手大方,大多会施舍一些钱,倒也多少不拘;普通住家除了给钱,有时就抓一把长台角上备着的年糕片之类的干点心给他们,一样也能打发。
    说穿了,跳财神是过去年代乞丐的一种要饭方式,也只有过年时才见到。小孩子们最感兴趣,每每三五成群跟在后面瞎起劲。
    解放后,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和数次遣散无业乞讨人员,跳财神逐渐消失。现今,都市里不少大小店号有将财神直接供奉在店堂里的,那就更用不着什么跳财神的了。

                                            (原刊《江南晚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开只户头

x
 楼主| 发表于 2007-2-20 13:3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前新年,老小白相“天旺旺”是一种时尚,于是百业中就有卖空竹这一行当……

[ 本帖最后由 大椿 于 2007-2-21 11:42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开只户头

x
 楼主| 发表于 2007-2-21 11: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卖“天旺旺”“地旺旺”




    50多年前的阴历新年同样热闹非凡,不到年三夜四,人们走近人声鼎沸的崇安寺或商贾云集的大桥下,老远已能听见天旺旺的阵阵吼声--旺旺旺旺,响得震耳,响得欢快,响得儿童们热血沸腾,而且要一直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无锡初解放那些年,国泰民安,卖天旺旺的摊头在这些闹猛场所结成了帮,聚成了堆。六响的,八响的,二八十六响的由着比肩继踵的人们挑选,盛况空前。
    天旺旺即空竹,无锡人管抖空竹叫扯天旺旺。众卖家谁不卖力地扯得声声直响,有本事的摊主犹如玩杂技,往往把空竹扯飞上天,再让其落到扯绳上接着扯,反正会出花样的生意就做得特别红火。那时的整个新年里,六街三市多见成人或孩童争相在玩它,到处可闻旺旺声,无疑给春节添加了欢乐的喜庆色彩。
    天旺旺相对应,有人出售也是竹木制成的地旺旺。此物半截酒瓶大小,开有声孔,正中有轴,将一段短绳缠绕在轴上,绳头再穿过手持的竹片上的圆洞,猛抽绳,地旺旺即可像陀螺似的在地上飞转,并发出悦耳的旺--的一长声。因其比天旺旺价廉易操作,当年特受低龄儿童宠爱。
    现在新年里也时闻天旺旺的声响,但已无早先民间的玩家多,反是杂技表演节目中常常出现。新世纪的娱乐生活与旧时相比已有天壤之别,人们不可能再热衷于这种玩法单一的小玩意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开只户头

x
 楼主| 发表于 2007-2-26 22: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木头人戏

   

     这种有趣的、雏形的木偶戏,盛行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无锡街头。三面敞开,有屋顶的“舞台”十分简陋,不足一平方米。下部则用一人多高的青布围起,里面藏着1名艺人,以几支小竹竿支起造型简单的小木偶,伸到小舞台上演出各种戏文和滑稽节目。“镗镗”的锣声一响,大人小孩都会蜂拥而至。整个演出大约2个小时,说不上唱念做打全部到位,倒也能吸引众多观众。无锡人就叫它“木头人人戏”,“人人”二字读“宁宁”音,其实操此业者都是苏北人。
    小舞台披红挂绿,在后台两幅小门帘上方,照样有“出将”、“入相”字样。小木偶演起古装戏来相当热闹,什么剧种?已失去印象,反正木偶只做动作,它的道白和唱腔均由藏身布幕中的艺人包办代替。艺人相当有本事,他能变换嗓音给男女角色“配音”。有时先出场的是2个“龙套”,那么它们随着“急急风”的锣声转过2圈就会被固定在“舞台”两侧,要等到“主角”过场它们才被再次舞动带走。由于受只有1人操作的限制,活动的木偶始终只有一两个。
    保留节目是丑角“小三子”的出现,看客中的孩子们便特别兴高采烈,因为小丑留有一根独辫的光脑袋每挨一下打,它就会“吱”的一声叫,并将脖子一缩;而每当出现一只“老虎”时就更加有兴味了,因为小三子打虎的结果,是被老虎张开的血盆大口一口一口“活吞”进肚子。说来,围布中的艺人着实不简单,他手脚并用,又是说唱,又是拉胡琴,还要踏动双足敲锣打鼓……
    看戏的人们正瞧得起劲,人丛中会挤进托着盘子的艺人帮手,他客气地向每位观众讨钱,显然他们不是白演的。

    (原文刊《江南晚报》,图片系转帖,可见从清代至近代一直有它们的身影)
 楼主| 发表于 2007-2-26 22: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开只户头

x
 楼主| 发表于 2007-3-7 12: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春节灯市




    初解放那几年,每当春节,崇安寺大自鸣钟底下原图书馆路就成了一圈颇具规模的灯市。那地方平时一直是人声鼎沸的小菜场,大家过年不再卖菜买菜便麇集了无数的卖灯人,入夜就成了一片灯海,看灯的买灯的摩肩接踵,人多得来水泄不通,要一直热闹到过了正月半元宵节才接近尾声。
    卖灯人来自四面八方,有江阴来的,有常熟来的,而更多的是无锡本地的能工巧匠,可说专业的业余的都有。那搭满的架子上的各种灯彩做工简单的当然比较便宜,结构复杂、装饰华丽的自是价格不菲。人们绕行一圈,,满目都是形状各异、五彩缤纷的灯盏,除常见的宫灯、提灯、挂灯和小孩子拉了跑的兔子灯,有的是荷花灯、西瓜灯、金鱼灯、绣球灯、走马灯,还有各式各样叫不出名称的灯,直看得人眼花缭乱、脖子发酸。其中走马灯前的人群总是拥挤得里三层外三层,因为转动的图景不再是老套的奔马,而是更换成了解放军追击蒋军或翻身农民斗地主的场面。最时兴、顶受欢迎的要数大大小小的五角星灯,每每引得大人小孩争相购买,一时满街红彤彤的都是闪亮的五角星,表达了建国初期市民百姓对新政府的由衷热爱。
    老无锡城里这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灯市当年生意好极了,老人们至今记忆犹新。

    (图片系转帖烟画,即“香烟牌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开只户头

x
 楼主| 发表于 2007-3-12 19: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人跟帖,好在看还是有人看的。继续不继续?想想,还是贴上一篇,大家解解厌气吧(“解解厌气”,无锡话:消闲的意思)……

[ 本帖最后由 大椿 于 2007-11-5 13:30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开只户头

x
 楼主| 发表于 2007-3-12 19: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兰花(原创)



    江南旧时素有这种时尚,即妇女不论年龄,很有一些爱在衣襟胸前挂一串白兰花,不仅自个儿觉着幽香扑面,行人从旁经过,也感到暗香袭人,绝对增加回头率
    粉嘟噜的白兰花,采摘后精心地用细铁丝穿好,有两朵一串的,或三朵五朵编成一组的,排列赏心悦目有章法,买来一串挂在胸口,白玉似的不失为一种别致的胸饰,似乎人也显得素净高雅,无怪乎无论大家闺秀抑或小家碧玉都有此爱好
    几十年前,无锡城中公园的两个大门口天天能看到卖花女,她们说话带苏州口音,臂膀里挎只扁竹篮,篮中青布上摊着一串串白兰花,为保持花朵新鲜,常洒一点清水。买花人以对对情侣为多,阵阵清香伴随着吴侬软语的招徕声,卖花过程甜美温馨,堪可入画,是为当年锡城的一道风景线。
    卖白兰花这一行当,大约直至上世纪60年代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方才消失,老百姓填饱肚子要紧,已无此雅兴。文革时更不用提,戴花赏花均属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人们避之唯恐不及……改革开放的春风一吹,久违了的卖花声才又在街头响起,不过有些小女孩紧缠着成双的恋人非卖不可,又成了大杀风景的事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3-12 19: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找不到合适的配图,将就转贴几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开只户头

x
 楼主| 发表于 2007-3-16 23: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剪报

(旧作,弗好意思)

[ 本帖最后由 大椿 于 2007-3-16 23:25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开只户头

x
发表于 2007-3-19 17: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蛮有意思个
 楼主| 发表于 2007-3-25 13: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格末再来一篇
 楼主| 发表于 2007-3-25 1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独轮车



    独轮车的历史比黄包车老,大约是处于轿子时代,有钱的乘轿子,普通百姓就乘坐独轮车,也算是一种当时的代步工具。无锡市面上独轮车载人又载货最兴旺的年代应该是在清末民初,后来在农村里还沿用了好多年,只是木轮子更换成胶皮轮,推起来轻快多了。
    这种全木制的原始车子有一只大轮子,有车架和推杠,推车人用一根车袢系住车杠两端,再攀到肩头上,便可推起吱吱嘎嘎地行走。
    那时小脚女人出门,除了乘轿子只有乘坐独轮车,倘是夫妻俩,便一边坐一个,因车座窄,只能侧身坐大半个屁股,还得用手拉住车架。若是运送货物就没有这些麻烦。推这种重车相当吃力,须有一定技巧。当年锡城一条中山路狭窄得像弄堂,到处是石子路和泥土路,推车人在不平整的路上为保持独轮车的平衡,只能扭摆着身子趔趔趄趄地一路前行。如果车上只坐一人,推车人就得将车子朝另一边倾斜,否则重心不稳。倘路途远,坐车人也会下来跟车步行一会,独轮车的车速原跟走路差不多。
    在网上搜寻独轮车的老照片,居然发现乘客有多至6-8人的!笔者小时候在无锡可没见过,无疑孤陋寡闻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开只户头

x
 楼主| 发表于 2007-3-25 13: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独轮车老照片共赏  z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开只户头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4-29 20: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