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80|回复: 1

浸大師生揭開女書神秘面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18 19: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6-5-13  






圖:李敏寧同學(左起)、浸大傳理學院客席講師Becker和伍瑋珈同學,分享今次湖南尋訪女書之行(本報攝)

【大公報訊】記者鍾麗明報道:女書,世上唯一一種只傳女不傳男的女性文字,其起源和形成,充滿著神秘色彩。浸會大學客席講師Jörg Becker和學生早前走到女書的起源地區─湖南江永考察,親身訪問了四位現時僅存能說女書的其中三人,揭開女書的神秘面紗。

懂寫女書的男人來自德國的Becker說:「女書是獨特的文字體系,且充滿神秘,與其在書本上去研究了解它,倒不如親身去尋訪它的源流,直接接觸當地的人,這是很與別不同的體驗。」於是,他與三位浸大傳理學文學碩士學生,於今年四月一至五日一同展開這次溯源之旅。

Becker向記者展示了幾本從當地帶來的女書如《三朝書》、《訓女書》、《抗日淪陷紀事》、《咸豐紀事》、《寡婦訴苦》、《趣事歌》等,書內寫有纖巧細長呈菱形的女書文字,以及翻譯內容的文字,是由當地專門研究女書的周碩沂所寫,他可說是第一位懂寫女書的男人。而三位會說讀女書的被訪者還向他們以地道的語言唱出女書的內容,讓他們親耳聽到女書的讀音。

五七言詩線裝書就女書的內容所見,主要描述出嫁心情、喪夫之痛、目睹日軍欺凌百姓的事件等,通常是以五言或七言詩寫成。其中的《三朝書》,是寫在布質線裝書上,參與考察的同學李敏寧和伍瑋珈介紹說,《三朝書》是女子出嫁時描述自己的心情,以及姐妹寫給她的感受,亦會將「女紅」即刺繡等手作,夾入書中,是她們的嫁妝,死時亦帶同陪葬。此外,也有《訓女經》,是母親寫給女兒教她賢德的訓話,也有訴苦的女書,例如描述痛失兒子、丈夫的傷痛,或對家人的憂慮等。此外,亦有寫及抗日戰爭的見聞或社會歷史軼事,以及將中國的著作如《梁山伯與祝英台》等內容譯為女書,以及生活趣事作為娛樂等,而女書一般書寫在宣紙、扇面,甚至繡在衣服或布帕上。

奇怪男人不關注Becker說,今次的考察,他們發覺女書的內容並不如網上或外間形容是女性與男性對抗的文字,甚少是說受男性壓迫或涉及性的題材,她們也許只是說男人的閒話而已。不過,既然不是什麼秘密,何以會只傳女不傳男,則是一個疑團,他亦發覺原來當時的男人,並不會在乎這些女書的內容是什麼,他們毫不關注,這也令Becker感到很奇怪。

而最令他驚嘆的是,在這樣一條貧窮落後的村落,卻發明了一種文字體系,這不是少數人或一朝一夕便可以做到,而是要很多人的參與,經過很多代集體形成的過程。

人死書焚存世少Becker續說,由於女書是「人死書焚」的緣故,所以現時流傳在世的女書手稿並不多,它的起源和歷史至今仍是謎,它的歷史由二百年至四千年的說法都有,現時存世最早的手稿是明代,但亦有人說它的起源,是於漢代由漢字演變而來。

不過,最令Becker擔憂的是,這些獨特的文字,正面臨消失或失傳的危機。他說:「幾位被訪的會說女書的人,都不是真正家傳而來的女書傳人,而是專門去學而成為合資格讀女書的人,因為女書最後一個傳人已於兩年前去世了。現在學說女書的人都是為研究或興趣,已失去了以往女性間互相傳閱通訊的功能。」

李敏寧和伍瑋珈兩位同學都說,很慶幸今次有機會去到江永仍能看到女書,若是二十年後去恐怕已沒機會再見到。Becker說,雖然他去過很多的地方,但今次的旅程令他永遠難忘,回到德國後他亦會發表文章談及今次之行。
发表于 2006-6-18 21: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校图书馆有展览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5-2 21: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