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399|回复: 1

 文化均质化 现代化忧虑并非中国独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 11: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http://www.sinolect.org/bbs/viewthread.php?tid=12897

摘录一段与大家试看:

文化均质化

  经济观察报:自从19世纪中叶以来,现代化就成为中国历史的主题之一。直到今天,中国还是要提出一个要在某某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之类的日程。你觉得中国是不是有必要实现某种和西方一样的现代化?

  艾恺:没有什么和西方一样的现代化,连西方所谓的现代化也不是原来的现代化。现代化是个空前的东西,它的核心是效率化,即因分工越来越细而使效率越来越高。现代化一直都是这样的意思。例如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家利奥塔,当然他是很反对现代化的,但他也将现代化定义为performa-tivity,意思就是投入和产出总体关系的优化。我觉得这个定义也很好。但并不是只有西方人将这些关系优化,现在这是全世界的文化。

  西方尤其是美国,常常被视为现代化的模范,这是因为其大众文化的影响太大了,并不限于中国。例如,一些电影、电视节目、服装、大众音乐的流行是全世界的现象。不论你到了印度的新德里、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还是塞内加尔的达喀尔,你看到的景象是一样的,年轻人在街头听iPod,或者在谈论手机。你说手机是属于哪一国的?这早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工具。所以我觉得,这个现代化也不一定就和西方有密切的关系。可能原来是有关系的,不过现在不一样了。而现在中国所追求的,也不一定就是西方化,而是投入产出总体关系的优化。

  经济观察报:你指的这种优化是否仅限于经济方面?

  艾恺:是各方面的。比如说,德国社会科学家韦伯对现代化的定义是理性化(rationalization),这基本上还是一个效率化的过程。但是,如果以理性作为一切的基础,当然有它的侵蚀性,会破坏很多东西。所以我刚才提到的那个世界文化均质化的过程,早在上世纪60年代的后半期就曾引起了一种负面的反应。不过,这也不是从那个时候就开始的。正如我在书中说的,从启蒙运动一开始,就有批评启蒙运动的声音,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西方的后现代主义者其实也是在继承这种传统。但是,无论怎么批评,这个过程仍是持续不断地发展下来。所以正是因为这个关系,我个人是有些悲观的。

  经济观察报:为什么呢?

  艾恺:就是我说的文化均质化现象啊。当然,还有一些人认为两者可以得兼,既可以获得现代化的投入产出优化的好处,也可以保持原来传统文化的好处。比如,我的祖籍是在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对面卡拉布里亚(Calabria)的一个山区。就在我祖居村庄的附近有几个村子,直到20世纪初,口语都不是意大利方言,而是古希腊语。但后来,尤其是在二战之后,那里的希腊语就没落了,和中国的满语一样,存在着消亡的危险。那几个村子就团结起来,到希腊找了一位东正教的神父过去,想要恢复很早以前的语言和文化。在欧洲,很多大学担心方言的消亡,都想要恢复方言课程。比如爱尔兰人就想恢复他们的古语,有一些酒吧规定,进门后只许讲爱尔兰古话。所以对文化均质化的负面反应并不限于亚洲,而是全世界的现象。
发表于 2008-1-22 11: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在我祖居村庄的附近有几个村子,直到20世纪初,口语都不是意大利方言,而是古希腊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4-29 05: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