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何振华
在城市更新中传承好历史文脉,已有广泛共识。是不是还要加上一条:保护好、传承好大上海的吴侬软语。
岁末年初,一部全程讲上海话的电影《爱情神话》,票房破亿。不少观众在走出笑声一片的影院后对媒体记者感叹,多少年没看过这样好看的沪语电影、没能听到这样亲切悦耳的上海话了!
影片不仅收获了无数新老上海人“真好看”“一遍两遍不过瘾”的叫好声,并且叫座文化界。有研究海派文化传播的知名专家撰文说,男女主角能用熟练而甜美的上海话,清新、自然、优雅,表现出了当代人生活的许多独到妙处,并且没有刻意使用字正腔圆的戏曲上海话、广播上海话,或者那种细分尖音团音的老派上海话。 一部吴侬软语的《爱情神话》,并不是开什么风气之先。二十多年风靡的《孽债》《股疯》,都有沪语版。缘何今天的观众会对《爱情神话》表现出如此极大的欢喜之情?以我之见,大家既是感到久违,或许也是有些期待,期待用特有语言演绎的特别故事,不是稍纵即逝的“神话”。 上海文化,有其宽度、广度与厚度。从《爱情神话》可以看到,上海之美,不是只在外滩、滨江大道、东方明珠、南京路;“衡复”的梧桐树下、老洋房里走出来的,也不一定就是矫揉造作、故作沉思状的“小资腔”、“文艺范”。《爱情神话》一个重要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一个并非上海人的“90后”导演,成功且艺术地让一群优秀的电影人用他们熟谙的吴侬软语讲了一个极具地方感的故事,让观众感受上海文化的宽度、广度、厚度,也自然感知了这座城市的深度和温度。 语言是有温度,也是有识别度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生活在魔都的人们忽然发现,许许多多的孩子们已经讲不准、说不好那口糯软悦耳的上海话了。各地方言,传承了当地文化,无疑是人文载体。在一个地方生活、打拼,如果一点不会本地话,多少会与这里的文化产生一点距离,难言完全的融入。一座有着丰厚历史人文传统的大城市,如果泯灭了属于它的方言,无异于抽取了重要的血肉甚至灵魂。 当下,在城市更新中传承好历史文脉,已有广泛共识。是不是还要加上一条:切切实实保护好、传承好大上海的吴侬软语。有时候,要讲好故事,特别需要语言上的“好声音”,有时候“好声音”本身就是“好故事”。我相信,《爱情神话》的好口碑,确是一个契机。
栏目主编:朱珉迕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