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766|回复: 9

从吴淞江到苏州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7 19: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吴淞江到苏州河

蔡骏http://blog.sina.com.cn/m/caijun

上海,这个名字里有三点水的城市,注定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水结缘。
她何时而生?至今已难以确知,不过她的胚胎期也与人类一样,浸泡在一片黑暗的羊水液体里。
那是一个属于上海的梦。
现在我们要出发去寻找的,就是那片梦中的水。
瞬间,影像隧道在魔咒之中打开,天空上出现硕大无朋的黑洞,时间和空间扭曲成了碎片,将我们卷入了这漫长的隧道里。
旅行开始了


第一站:史前时代
六千年前。
这是片梦幻的大陆,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底。
上海是长江三角洲的顶端,北边是长江口,南边是杭州湾,当中有一条古老的海岸线——“冈身”,今天的嘉定、南翔、诸翟、柘林都在这条
海岸线上,而此线以东就是茫茫的江海了,这便是上海的前生。
在今天苏州河上游附近的青浦崧泽、松江广富林等地,考古学家发现了古老的聚落遗址,东西长90米,南北宽60米,高达7米的福泉山,就是五
、六千年统治这片土地的贵族的坟墓。
这些最早的“上海人”也是喝着苏州河水成长起来的,他们究竟来自于何方,又将去向何处呢?
于是我们的故事将以“discover”的方式拉开帷幕——五、六千年前江南的太湖流域,存在着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文明,他们拥有当时世界上最
先进的玉器文明,留下了巨大的坟墓和宫殿遗址,甚至还有土筑的金字塔,这就是良渚文明。
这个古老文明的兴起是相当神秘的,因为当它刚刚产生的时候,其周边地区的文明程度并不高,中原的龙山文化是在良渚之后才兴起的,而最
近很热门的神秘三星堆文明,更是比良渚文明晚了一千多年。当东亚大陆其他地区的文明在平稳发展时,太湖流域古人类的文明水准,却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一下子就跳入了文明的门槛。距今五千年前,良渚文明在东方所达到的高度,足以与同时代的古埃及文明与古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比肩而立。
良渚文明的最重要特质就是大量使用了玉器,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古代玛雅人,古美洲文明同样也擅长使用玉器,同样也神秘兴起又神秘消亡
——良渚古文明究竟因何而衰亡,长久以来一直众说纷纭。最多的一种说法是自然灾害:在距今四千多年前,东海的海平面迅速升高,江南大部分土地都被水淹没,良渚文明遭到了真正的‘灭顶之灾’,只有一小部分人生存下来,并迁移到了今天山东一带,对北方的龙山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良渚文明在到达兴盛顶点后的急速衰弱,完全是因为其自身的问题。良渚文明对于玉器非常痴迷,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都投入到玉器的开采和制作上,玉器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是一种奢侈品,如果不加限制地生产奢侈品,就会对社会的生产力造成严重的破坏。
而良渚文明在发展到顶峰时,就陷入了极度奢侈的风气中,他们的贵族头戴玉冠饰、脖上挂着玉项链、腰间佩带各种玉璜和玉坠,以体现玉器带给他们的尊贵。
于是,苏州河与人类最早的关系,就像良渚文明一样充满了神秘色彩,一如这片变幻莫测的海岸线。


第二站:梦回云间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上海的两个简称:沪和申,也全都与水有关。

“沪”是一种特殊的捕鱼工具,人们把竹栅插入水中,当中铺上渔网,涨潮时鱼虾游进,退潮时鱼虾入网,至今上海郊外仍有人用这种古老的方式捕鱼,后来的“沪渎”就源于此。
相传春秋四公子之一的楚国春申君在今天的上海开辟沟渠,后人称之为春申江,上海也因此简称为“申”。
苏州河水来自太湖,古代的太湖称震泽,茫茫的湖水通过松江、娄江(今浏河一线)和东江(约在今上海西南和浙江省北部)入海,便是所谓
的“三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松江,又称淞江、吴淞江。
良渚文明神秘衰亡以后,上海就成为了海滨蛮荒之地,自夏商周三代以至春秋战国的吴越争霸,地处其间的吴淞江都默默无闻,两汉时期也是
养在深闺人未识。直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时代,这条河流终于在历史上留下了一席之地。左慈在向曹操介绍江南特产鲈鱼时,提到了它的产地松江,这也是是松江一名见于文献记载之始。还是在那个时代,东吴有位火烧蜀汉七十里连营,杀得刘备逃到白帝城托孤的一代儒将——陆逊,他因此大功而被封在今天上海松江的华亭,爵号华亭侯,这也是上海古名华亭之由来。
从此,陆氏家族与上海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江南世代的名门旺族,今天上海留下的许多地名如陆家嘴、陆家宅、陆家浜等等,都与陆氏后人
有关。三国时代的华亭濒临吴淞江,是东吴水军重要的基地,传说卫温诸葛直远航台湾的船队,就是从吴淞江上的青龙港出海的。
东吴末年,陆逊之子陆抗成为吴国边境统帅,陆抗死后不久东吴便被西晋灭亡,陆家作为江南大族同样受到西晋的重用。陆抗有两个儿子:陆
机和陆云,他们都是六朝时期著名的文人,华亭的陆氏三代可谓文武全才,大概也与人杰地灵的吴淞江水有关吧。
陆机与陆云这对当时的文坛双子星座,还各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晋太康末年,陆机、陆云兄弟来到京城洛阳。有一次,陆云与洛阳名士荀隐相
见,陆云字士龙,故自报家门说:“云间陆士龙。”荀隐回答:“日下荀鸣鹤。”鸣鹤是荀隐的字,日下指天子脚下,亦指京城。“云间陆士龙,日下荀鸣鹤”,时人称为“天下名对”。从此,云间也成为了华亭的雅称。
而陆机则养了一条名叫黄耳的小狗,这条小狗很有灵性,善解人意,陆机甚是喜欢,一直带在身边。陆机在洛阳做官多年,一直思念远在江南
的家乡华亭,一天他开玩笑地对黄耳说:“我与家乡久不通信,你能为我传递消息吗?”这条小狗竟摇尾吠声表示答应。陆机大为惊诧,立即写了一封家书,装在一个竹筒中,绑在黄耳的颈项,将它放出门。黄耳出门后便没有消息,陆机以为它可能已死在路上,但没想到几个月后,黄耳突然出现在他眼前,颈项绑着的竹筒里还有一封来自家乡的回信。原来小狗黄耳自己寻找到了南下的道路,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翻山越岭,横渡长江,最终抵达了华亭老家,不但完成了送信的使命,而且还把家乡亲人写给陆机的信带回了洛阳。陆机又惊又喜,连声称奇,于是黄耳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狗信使”,频繁地往来于洛阳和华亭之间,为陆机传递书信,为后世留下了一段“黄耳传书”的佳话。
正如陆机的思乡心切,无论离开故乡多远,吴淞江畔走出去的游子们,永远思念美好的故乡。吴人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
鲈鱼脍”,遂弃官归吴,他思念的菰莼与鲈鱼,正是吴淞江的特产。后世的宋词中屡次出现这个典故,辛词中也有“闻道莼鲈正美”,原来就连这山东汉子也被吴淞江的梦所吸引了。
东晋咸和年间在吴淞江口修筑沪渎垒,故址在今青浦白鹤镇旧青浦西,成为军事重镇。后来在此地还发生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孙恩与卢循
的义军通过激烈的战斗占领了沪渎垒,由此攻入江南内地,后来又由此撤出,足将当时吴淞江之重要。

第三站:涛声依旧

唐宋时代的吴淞江浩浩荡荡向动奔流,绝非今天的苏州河可比,河口最宽处呈喇叭型,竟有20里宽阔,“吴淞古江,故道深广,可敌千浦”。

唐人陆羽的《茶经》里提出饮用水的标准,平分天下水为二十个等级,吴淞江水被列为第十六等。
苏州向来是江南一大都会,唐宋的吴淞江是苏州重要的出海航道,公元732、753、778年,日本三次遣唐使返日都是从苏州出海的。唐末著名诗人皮日休作诗云:“全吴临巨溟,百里到沪渎。海物竞骈罗,水怪争渗漉。”
宋代的华亭县已成为“东南一大县”,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经济活跃,出现不少市镇。沪渎南岸有个渔村,北临吴淞江(沪渎),东近入
海口,西上可达苏州,东南经顾会浦可至华亭县城,西南经大盈浦、淀山湖、运河到秀州城(今浙江嘉兴市)。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水运条件的这个渔村逐渐兴起,至北宋初年已成为上海地区最重要的贸易港口——青龙镇。
青龙镇通过吴淞江航道与周边地区乃至于东亚各国开展贸易,杭州、湖州、常州每月有船前来贸易,福州、漳州、泉州、明州(今宁波)、越
州(今绍兴)、温州、台州等地,船舶一年至少来二三次;两广、日本、高丽每年一至。
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宋朝在华亭县城置市舶务,专职检查来港海外船舶,征收商税、收购政府专卖品和管理外商事务等等,这也是上海
最早的海关。青龙镇港虽未设立市舶机构,但已开始有市舶人员在该港执行公务。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政府在青龙镇单独设立市舶务,以应付日趋繁忙的日常事务,次年又将两浙市舶司从临安府(今浙江杭州)迁到华亭县,这标志着青龙镇已上升为官方的贸易港,在中国沿海的地位举足轻重。
鼎盛时期的青龙镇规模颇似县城,有36坊、22桥、3亭、7塔、13寺。除市舶司外,另设有茶务、盐务、酒务等税场,负责治安的巡检司等机构
。宋人有《青龙赋》传世:“控江而浙淮辐辏,连海而闽楚交通。平分昆岫之瞻光,夜猿啼古木;占得华亭之秀色,晓鹤唳清风。咫尺天光,依稀日域,市廛杂夷夏之人,宝货当东南之物。讴歌嘹亮,开颜而莫尽欢欣;阛阓繁华,触目而无穷春色。”
然而,这样的繁华仅仅维持了数百年,青龙镇便因为吴淞江的淤塞而衰弱了。吴淞江下游有两个特征:一是河道弯曲,有“五汇四十二湾”,
水流不畅,夏秋多雨季节容易发生漫溢,造成水灾;一是海潮倒灌,来时汹涌,去时缓慢,海沙沉积于江口段,航道受阻。宋朝曾多次治理河道,开浚新江,原有河道成为吴淞江的支流,称青龙江。南宋末年,吴淞江日益浅狭,海舶难以进入,失去港口之利的青龙镇迅速衰弱消亡了

第四站:沧海桑田
就在吴淞江水日益淤积之时,青龙镇的市舶分司被迫迁移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当时谁都不知道那个地方将在数百年后声名显赫
就在青龙镇兴旺发达的宋朝,在吴淞江边出现了一条名为“黄浦塘”的支流,这便是后来的黄浦江。只是当时的黄浦江,只是一条小小的河流
,当时的黄浦塘之于吴淞江,正如今天的苏州河之于黄浦江。
当时在黄浦塘边兴起了一个名为上海的集镇,在南宋末年正式建镇,青龙镇的市舶提举分司也迁移到了此处。这次类似于接力赛跑的交接棒,
竟成为了数百年后东方大港的源头,后来的上海港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体位置在今上海南市濒临黄浦江一带。
上海镇刚形成不久,南宋即被元朝取代,元世祖忽必烈重视发展对外贸易,至元十四年(1277)先后在泉州、庆元(今宁波)、上海、澉浦(
今海盐)、广州、温州、杭州设立了全国七大著名市舶司。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松江府于华亭县,上海镇属华亭县,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上海镇正式升格为上海县。
元代的中国与世界通商,上海也成为重要的口岸,更有黄道婆从海南带回了棉织技术,使得松江府的棉布风行全国。但吴淞江的淤塞问题再一
次危及了上海港,由于太湖水不再走吴淞江入海,转而从浏河入江,元末上海港一度衰落,地位被刘家港所取代。明初郑和下西洋,便是从太仓刘家港起航。
难道吴淞江又一次要重蹈覆辙,青龙港盛极而衰的悲剧,将又一次在上海港身上“克隆”?
历史似乎给我们开了个玩笑,就在上海港生死存亡的关头,有一个叫夏原吉的人彻底颠倒了吴淞江和黄浦江的关系,也从此改变了上海的历史
进程。明永乐初年,户部尚书夏原吉治水苏松,他疏浚了吴淞江南北两岸安亭等港,引导吴淞江水由浏河白茅入海。他又采纳叶宗人的意见,疏浚范家浜(大黄浦)入海,即“黄浦夺淞”,逐步形成了现在的黄浦江水系。
后来在海潮冲刷力量的摆动下,大跄浦(今吴淞口)决通,使黄浦江的入海口移向正北。范家浜初开时河道阔三十余丈,以后在潮流的冲刷和
继续疏浚下,扩展到二里许,成为一条通海的深水河流。从此,太湖水大部经黄浦江入海,黄浦江成为太湖流域的总泄路,以及海上航运的枢纽,上海近代良港从此形成。
而曾经辉煌的吴淞江逐渐南移,成为了黄浦江的支流,这就是现在的苏州河。原来吴淞江的旧址,在今天的青浦区北和嘉定区南虬江,闸北区
的虬江路,宝山县区沈行北虬江,以及川沙高行的北虬江和南虬江。
历史的尘埃落定,曾经的辉煌已是如烟往事,从吴淞江到苏州河的变化,正如沧海桑田般令人感叹。但不管这条河的前生如何,它的今世从此
就注定了,作为黄浦江的支流缓缓流淌在江南的原野上,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都化作河底的灵魂,为我们讲述一条河与一座城市的传奇。
发表于 2007-2-13 22: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
我一直觉得应该给黄道婆树塑像.没有第二个人比她对江南纺织业的影响大. 就是现在纺织也还是江南支柱产业.
发表于 2007-2-14 10: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有纪念堂也有塑像啊,顶一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开只户头

x
发表于 2007-2-16 21: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要么从苏州河到吴淞江.
发表于 2007-5-5 12: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有专家说工业革命其实最早发生在中国的明朝.
要这样说, 黄道婆就是开路先锋了.
发表于 2008-11-10 10: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学教室外有黄道婆像的,貌似现在很少有人提起黄道婆了
发表于 2009-2-9 09: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千年前,金山已有村寨聚落。
发表于 2009-2-9 13: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蔡骏弗写恐怖小说,写上海历史了?
发表于 2009-3-10 15: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小说
发表于 2009-3-11 11: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学教室外有黄道婆像的,貌似现在很少有人提起黄道婆了
吴郡守 发表于 2008-11-10 10:58
小学课本上有讲她的一篇文章,大家心里都记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4-17 06: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