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平1 s- a/ o0 @* m% i& O: E, ]# a
) s6 r2 C! ^ b. c9 ^ 提要 本文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 ,调查和研究当今普通话和苏州话在苏州的消长情况。总体上说是苏消普长 ,其变化速度之快 ,令人瞩目。但对同一个人来说 ,从 8岁到 1 8岁 ,苏州话略有增长。
; O* y* S5 H# Z6 P Q
b2 N) @3 l; @6 ^% W, A$ K 关键词 普通话 ;苏州话 ;社会语言学
# ?: X- Y l+ J+ I0 g1 U. [7 [" }5 {* o
苏州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城市 ,有两千多年历史 ,是众所周知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方言一向被认为是吴语的代表。自改革开放以来 ,苏州因其优越的自然历史条件和强大的区位优势 ,经济和社会出现迅猛的发展 ,当年小桥流水的宁静水乡变成了繁忙喧嚣的都市 ,大街巷
, {3 {1 ~9 p+ f( Y3 D
* @# ]* @: E5 E4 P1 f8 u 到处可见来自全国以至海外的外来客 ,耳畔听到的是各种方言口音的普通话 ,吴侬软语的一统天下被打破了。苏州方言正处在迅速变化之中。本课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6 g+ F0 m; S3 }1 \* F, Q; W2 A: M4 l9 l' G3 [" Y% g' _! G
一 材料6 P6 }, ?/ X, Y- A9 }( _2 Z
( e( n; h. S# O
1 .1调查对象和方法
0 f1 l0 s8 k) z6 E' i2 j, p0 i% c1 E9 q4 z
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到高中二年级的学生 ,年龄是 8岁到 1 8岁。 91 - 92 %的学生父母是苏州人。方法主要用问卷调查 ,也配以若干个别访谈 (主要是对这些学生的老师 )。) y$ c4 S9 m6 J" {
0 v) K6 Q$ w0 p 1 .2调查内容; ~; w7 }5 B9 n4 v. e Y8 {3 V
; \- g$ J+ f* D5 t
调查主题是学生什么场合说普通话 ,什么场合说苏州话。下面是问卷的主要问题。+ m" f0 k* z+ D" j1 b
1 s/ Q' Y6 O& s1 d! l! [. D (1 )你的父亲是哪儿人 ?母亲是哪儿人 ?" x) N" R/ y$ @# X' E4 ^
- C; [# i* r N& Y (2 )你生在哪儿 ?如果不是生在苏州的 ,你是几岁时到苏州的 ?7 Q6 z8 b7 z2 a% B& \
% Z& T% [% I$ n: v) h6 f+ c0 P (3 )你的普通话是在哪儿学的 ?3 B1 N& i7 p6 B3 `* z
! f: B* @ T( ~
(4)你最熟练的方言是什么 ?跟谁学的 ?
0 W8 l5 i, L' u0 S/ `
+ U6 }* {' K) M% B: v) B8 j9 O (5)你还会说别的方言吗 ?
( A, D$ |* v5 j) |4 U% ?: N; I: _, D3 {
(6)你先开口说话时 :9 K% d; _( X" w% n) J0 n V) |: t
) i9 x( b6 M/ ~4 x ①在家里 :跟父母主要讲什么话 ?跟祖父母主要讲什么话 ?跟外祖父母主要讲什么话 ?跟家里的其他人主要讲什么话 ?- n! ~; t' R& B# F( {
# y5 ~: y* b1 t7 }
②在课堂上 :跟老师主要讲什么话 ?跟同学主要讲什么话 ?, }6 [, t9 l; {4 x, n# o. k
$ b9 |) P' O4 l! d1 m4 f9 N) s$ a ③在课下 :跟老师主要讲什么话 ?跟同学主要讲什么话 ?
6 V0 ]5 w2 k$ e. A" }
D% k; {8 S4 {3 b/ T ④在校外 :跟老师主要讲什么话 ?跟同学主要讲什么话 ?如果你知道对方是苏州人 ,跟他讲什么话 ?如果你知道对方不是苏州人 ,跟他讲什么话 ?
9 P/ F8 w, \, e- g% N
7 S7 | W! G* ]# ~/ i2 O: G ⑤在跟陌生人交谈时 ,如果你不知道对方是哪儿人 ,跟他讲什么话 ?' l" J1 R+ I- X6 b; |; @- t; t# X
7 N- j O- Q' ]1 p% r5 @7 U (7)你在回答别人说话时 :如果对方是苏州人 ,他跟你讲苏州话 ,你回答什么话 ?如果对方是苏州人 ,但跟你讲普通话 ,你回答什么话 ?
7 p" B6 A2 h* `. d$ v' o- I1 g; m# F; Z9 U/ n1 h- d8 Z
(8)在谈日常生活时 ,你更习惯讲什么话 ?
4 U9 R; h3 a! L5 l& m: p
6 t* B2 s& S2 q (9)在谈学习方面的内容时 ,讲苏州话行不行 ?
4 _) @6 r8 R* Z
0 T3 O+ G2 r& ]; r" q (1 0 )你觉得讲哪种话更熟练 ,更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
! j7 l6 a1 Y! {& f: f, R% S% j; k
* C0 m" f- i6 E! {) o' l (1 1 )你更喜欢讲哪种话 ?* Y5 j7 N* x5 Q$ X" E
8 ?1 Z8 n$ Q& p D* t) n8 I q2 A2 I
1 .3调查结果
3 }3 u: G, c" G0 v/ C" |2 R
- r/ k3 F* V6 V' q; A: Y 调查结果主要用表格反映 ,下面各表格的问句就是问卷中的问题。限于篇幅 ,不能列出上述问题的全部调查表 ,列出的是最主要的表格。/ i# T: Z, C+ h# S; H& G5 A, T
' I' \. i, o o+ z 二 讨论6 Y! A" j. r: X
2 P0 I- ]2 n- q- p4 [1 V
2 .1苏州话使用范围的缩小和普通话的扩张
9 |0 F& A9 `* Q6 X# ?6 E
5 _9 N7 w' }2 k 表 1 跟父母主要讲什么话 ?, w3 ^: u# k# K) e( v6 d4 e
2 H. }8 f; d0 s6 \, D0 a9 i! w
年龄,人数,普通话,占 %,苏州话,占 %,其他方言,占 % ,,两种差不多,占 %; I" M1 R q; L
: G3 A- o0 d6 F 8岁 12, 03, 025 ,5 ,42 ,1 ,8 ,3 ,2 5. P# \; \" W$ {' v( Z
, r3 o# e' N" B" R% |3 s+ V 9岁 03 ,03 ,100 ,0,0 ,0 ,0, 0, 0
# k7 q6 ?3 p* m' V+ Q3 V* n
# _1 U8 d: D, a6 k0 V 1 0岁 10 ,02 ,020 ,6 ,60 ,1 ,1 0 ,1 ,1 0
- d+ X' @4 G# A2 }) M( p2 P
2 ~ Y/ u% ]5 g& i$ w1 H& ^ 1 1岁 17 ,05, 024, 9, 53 , 3 , 1 7 ,0 ,0
# u. A: p* c0 O7 s# `" u
. Q8 I/ t6 a3 A' t+ C+ ] 1 3岁 27,11, 041 ,1 3, 48,0, 0 ,3 ,1 16 ^- Y! I* a' g J$ I
2 G0 {; Q) V' P4 u
1 4岁 05,01 ,020, 3, 60 ,1 ,2 0, 0 ,06 e1 n: Z+ G4 U. ]
: P5 W# T2 {9 n 1 5岁 05,03, 060 ,2, 40 ,0 ,0 ,0, 0
3 T! q& d" z, O
( T+ @- v4 n: j8 [/ v/ W 1 6岁 09,03, 033 ,4,44,0, 0 ,2, 2 2 m% A$ y! c, K- ?% P2 o
+ A; I. D1 h/ w/ h% M$ x! g- B2 p4 S 1 7岁 13, 00 ,000 ,1 2, 92, 0 ,0, 1 ,8
; @9 \5 Y+ a" p$ D$ r$ I$ w! C% \5 x" Q
1 8岁 09,01 ,011, 8,89,0 ,0, 0 ,0
# E4 u4 x8 |$ ?/ J: i0 I5 O C& U# z, i' f
合计 1 1 0, 32 ,2 9,62, 56,6,5,1 0, 9
/ L6 ?' l% e: M& e7 r& s8 v0 \( U3 Z/ ^4 p ^( P
表 2 跟祖父母主要讲什么话 ?
% L4 Q9 T6 @. P1 ]- b1 ]: h4 P" k
年龄,人数,普通话,占 %,苏州话,占 %,其他方言,占 %两种差不多,占 %
) z8 G/ y/ \& K* S# f/ F$ P! i- v2 L5 H' |; T
8岁 1 2 ,1 87581 83 2 5
& P, \. W! |, j2 Q: r$ k# {$ a
! S' [% v4 \. b- Q F 9岁 3 ,1 3 3 1 3 3 1 3 3 0 0
3 ?9 A9 H+ I @" E# u* |( M) `3 J5 M' V9 _# h
1 0岁 1 0, 2 2 0 770 1 1 0 0 0& a1 |$ ~/ S `0 Y% C2 s
j, s, C R0 A
1 1岁 1 7,42 41 1 651 61 6& d/ y; h* D: o
' Z0 F1 j$ `/ F% g1 m 1 3岁 2 7,62 2 1 65941 51 46 C4 S, [/ O) i( \$ I
' ?) }1 V9 }: F; l I; d
1 4岁 5,1 2 0 2 40 2 40 0 02 z7 L( }' l1 G. o0 }
* s6 C! ^2 [+ v, a
1 5岁 5,3 60 2 40 0 0 0 0( ?; e1 Z" |* z. g$ Y* C: Q3 {5 E
% }. o+ Z% a$ o, R0 W5 M" e
1 6岁 9,1 1 1 7780 0 1 1 1) G1 u9 |$ U5 h& j& W( v8 U. ?/ n* p6 ^
6 P7 x. X6 P7 W3 P: H( M$ V# g$ J+ J% w
1 7岁 1 3 ,0, 0, 1 3 ,1 0 0, 0 ,0, 0, 0
0 X% Q( h1 `+ A# e4 b9 g O
0 ~! e& E4 u) t: @' b' G; e 1 8岁 9,0, 0 ,8,89,1, 1 1, 0, 0% T# c. t7 G& s$ e6 T1 E3 s, C2 U
: f; i' E d* y; U! W& `5 `
合计 1 1 0 ,1 9,1 7,74,67,1 1, 1 0, 6,5
- J$ n! N3 [6 s% n% L \6 ~. A* \# D" K4 D+ P; i3 O6 L: Z
笔者在苏州出生、成长。在五十年代 ,苏州基本是苏州方言的一统天下。当时外地人不多 ,其中约一半是苏州周围各地的人 ,他们的方言也属吴语 ,互相能通话 ,本地人不必换说别的什么话 ;另一半来自非吴语地区 ,主要是苏北人 ,由于历史的原因 ,他们绝大多数从事体力劳动或服务行业 ,处于社会的底层。本地人一般不会因为他们听不懂苏州话而说普通话 ,而只管说苏州话 ,他们只能努力学习听懂苏州话。经常能听到一些外地人说着带外地口音的苏州话。这样的话叫“强苏州白”。笔者从小学到中学 ,虽然有些老师是外地人 ,但不管他们是吴语地区的 ,还是非吴语地区的 ,学生都跟他们说苏州话。老师 (不管是本地还是外地的 )在课堂上说普通话的也很少 ,即使是语文老师 ,也不大说普通话 ,即使说 ,方言口音也很重 ,普通话的水平较低。学生无论在什么场合 ,基本都是百分之百地说苏州话。普通话只能在广播、电影中听到 ,或者在课本、词典上见到 ,却没有说的机会。# v+ | T: v4 N/ _
; {; I* j' R' a1 X 表 3 在课堂上 ,跟老师主要讲什么话 ?& t7 a* \+ m, L" D; R3 P5 o8 @
2 D& ^. E p& }1 p: u2 t 年龄人数普通话占 %苏州话占 %两种差不多占 %
* C3 n- }3 c7 `% o
2 `+ }% z$ V8 C# N 8岁 1 2 1 2 1 0 0 0 0 0 0
2 q- b. V5 T1 r7 q, L) ^" V4 m1 U7 B, v6 v4 m. m7 Z
9岁 3 3 1 0 0 0 0 0 0
h) J. L! a5 E* j
) J4 j5 K+ D$ z1 _* }( f# c 1 0岁 1 0 1 0 1 0 0 0 0 0 0" u! U7 ^ \/ h# {# h4 s1 U
' R: h. ~. f$ `) f8 h% V
1 1岁 1 71 71 0 0 0 0 0 0' F, b+ x: b( o5 C
. E5 I" ^ G, q/ I1 c
1 3岁 2 72 592 1 41 49 ]2 E: [, i7 q- i4 `
& g7 |2 Y- T* }/ A: f! { 1 4岁 551 0 0 0 0 0 0
1 I3 z: a/ k. u- w( f; @' `& u5 P+ X6 ]! l. v3 K
1 5岁 551 0 0 0 0 0 06 s. l) z% l4 q4 h* K5 [) E8 W7 k
* D, V* X% v) y& [
1 6岁 991 0 0 0 0 0 0
{" w5 @8 j6 D/ S# P1 M. g# d3 | e# [+ ~! Y# w7 y
1 7岁 1 3 1 3 1 0 0 0 0 0 0$ K0 _! P' d/ F' I3 B
- [, R. W; ]' G) |
1 8岁 981 0 0 0 0 1 1 11 ?$ F; p0 Q' N
( Q0 L+ |, E; k( T; N 合计 1 1 0 1 0 7971 1 2 22 H' {. ^0 h8 k
7 H4 E B1 b& Y3 H3 @$ V 表 4 在课下 ,跟老师主要讲什么话 ?. h( B7 b# t* p
0 ^: \& O# A0 P! [: }/ ~
年龄人数普通话占 %苏州话占 %两种差不多占 %8 p P C5 ^5 u. J
& N# E5 ]( c) } F+ R 8岁 1 2 1 1 92 0 0 1 8
" m. G( i( [! c( u% l
6 u4 R- B* B7 M3 Y: b( Y 9岁 3 2 670 0 1 3 3
: A$ a" U6 u$ m0 Y6 G
0 v# I+ R5 a- r0 W: } 1 0岁 1 0 990 1 1 0 0 09 \. ]! v$ x% N1 s2 Q
. O O3 u$ L9 I8 g, X% ^
1 1岁 1 71 6941 60 0
( [7 X+ W& L; l: o2 c9 ?$ y+ {& @: P G
1 3岁 2 72 3 851 43 1 1
" i( D# s& l( l
3 _& R3 P7 r* q8 P( W& u 1 4岁 5480 0 0 1 2 0
: j' T1 w% ^$ i N& E. o3 `4 m0 Y" l8 n* }% r9 \0 [
1 5岁 551 0 0 0 0 0 0) a% [$ e: B: P# D3 n5 B
- e" Y0 Q7 y- }: ^, R5 r 1 6岁 98890 0 1 1 1
) W4 z; w+ b9 |: K* {6 M
( s: L9 @* Q/ A" a; B4 y 1 7岁 1 3 43 1 2 1 57542 U& \- e& x3 c9 `+ E- a" c4 H
7 @! ]. A9 W r+ e. x
1 8岁 97781 1 1 1 1 1( m( O6 w+ ?$ _6 S2 [
5 B" l! ^7 h. G! h6 Z; Q' @ 合计 1 1 0 8981 651 51 4
2 o' |: ~5 o5 @, Z. t7 W8 I" k% w4 x% \/ B: ]/ l
但是看上面的调查结果 ,我们发现五十年后的情况竟完全不同了。学生们在课堂上几乎
8 V6 M; d/ n# j1 o
) G0 r& L5 V3 r& R* O) k5 F _5 ] 全部说普通话 ,只有 1 3岁和 1 8岁组共三个人没有完全说普通话 (表 3 )。在课下说普通话的比例略低一些 ,但跟老师说普通话还高达 81 % ,即使跟父母和祖父母说普通话也高达 62 -74%。从前面所述可知 ,孩子的祖父母和父母应该都是说苏州话的 ,即使说普通话也不会说得怎么好 ,但孩子们跟他们却以说普通话为主。笔者的表姐 (73岁 )一辈子住在苏州 ,家里都是苏州人 ,我听到她跟外孙女说苏州话时 ,那孩子竟然用普通话说 :“你不要跟我说苏州话 ,我听不懂”。于是 ,表姐只能用带了很重苏州口音的普通话说起来。这是一个最让我吃惊的现象。
) F, B4 R! }! y" S1 r
( \( Q8 A4 }5 U6 a: M( z 表 5 在课下 ,跟同学主要讲什么话 ?
" D5 j9 w7 j" U [1 G/ v: `7 F
0 Z2 A4 F6 j# u- E 年龄人数普通话占 %苏州话占 %两种差不多占 %) P+ | O+ }% Q% c4 l, K* { o
7 P2 i+ v% s6 H# T) B* A
8岁 1 2 1 0 83 0 0 2 1 6
; G0 U; o" y- A* S$ e8 r) k/ @
" ]0 S* @/ Y9 c& P 9岁 3 2 660 0 1 3 3
- m) }( r7 S/ K) P/ O3 y* X* e. k6 {/ X$ k @. w
1 0岁 1 0 990 1 1 0 0 0! p. `1 I4 J: C; a" v0 s
. X+ i4 k' Z$ D- f! T
1 1岁 1 71 71 0 0 0 0 0 0
2 [: O0 F0 e1 W4 d9 l6 d4 m f3 W* ]* R7 m
1 3岁 2 71 6592 793 3
0 d! t! N) e& \
( ^$ Y, K4 j1 j* `1 e 1 4岁 5480 1 2 0 0 0
8 z" n' L# t3 Q( ~; T3 s
2 y; ]' j# Y; c" K 1 5岁 52 40 2 40 1 2 0
$ C6 |; O% q' W% q
, o- E# g; K3 a: u- I2 F/ j 1 6岁 96660 0 3 3 3
# [- ]) A) O& b5 H( y- h0 ~1 L+ M6 o" T% a. f u3 q
1 7岁 1 3 1 875453 8/ ~7 q6 K& K: j }
' r6 G. W! R6 t1 v3 ~8 ~ 1 8岁 91 1 1 444444
9 N" \3 w' \2 N- o$ t+ l( T3 z& ?. C
* L3 E9 \7 U7 J( f7 o 合计 1 1 0 6862 1 71 52 52 4
9 s5 ~) k7 Y! F( f7 |; ]9 B( G* y+ H4 Q, |7 W3 C0 e
说话对象相同 ,说话场合不同 ,学生们说的话有不同。在课堂上说普通话最多 ,在课下和在校外差别不大。这是因为课堂的场合最为正式和严肃 ,所谈的内容几乎没有日常生活。而在其他场合就要随便得多 ,说苏州话的比例也高一些。说话场合相同 ,说话对象不同 ,说的话也不同。跟老师说普通话更多。在课下 ,跟老师说普通话的比例比跟同学说的比例高 2 1 % ,在校外 ,高 2 2 %。其原因 ,除了因为老师中有部分是外地人 ,学生基本都是苏州人外 ,也跟老师是推广普通话的主要承担者有关。
1 f9 n, k% R! W" e0 A6 {+ v) l3 }. s5 N" R: _
表 6 如果对方是苏州人 ,他跟你讲苏州话 ,你回答什么话 ?
, ?( n/ D6 M3 s5 I: w# T/ |
6 I; [& E# K$ x 年龄人数普通话占 %苏州话占 %不一定占 %
: E5 G% b% ^. d Z$ \& J9 n6 h4 L
; J. {- |) y4 g" ?2 Z4 c& u 8岁 1 2 2 1 71 0 83 0 0
8 X% _ t) K/ r) d
5 a7 I1 g5 U- ~! o. S! s* q9 J) U 9岁 3 2 671 3 3 0 0
% s! G4 n; O: R y# X
5 R2 \6 T. A: e7 R/ k6 g 1 0岁 1 0 550 550 0 04 p+ I) [( H# A/ o1 H
; c9 A* b. Q2 U* x+ S, m
1 1岁 1 763 51 1 650 0+ d+ n! N4 G) h0 C0 O0 t" Q9 ~
7 Q- ^5 m y5 V- q( N+ R 1 3岁 2 751 92 1 781 4
7 e5 I- j$ r: n
9 I% |5 N' H2 a 1 4岁 52 40 3 60 0 0
' W9 v9 ?; }/ Z, s6 f; x
" S8 ~9 ]- p9 O/ ]- \( a) t 1 5岁 52 40 2 40 1 2 0
$ y1 u# T! W3 z% e& _
! M- t8 i/ W* |2 M1 ~ 1 6岁 92 2 2 6671 1 1
4 M5 l& g. E5 l( \, U
/ p( q/ F/ R3 f7 \3 a* H 1 7岁 1 3 0 0 1 2 92 1 8
+ x! h0 h- A0 y+ d, C; Y; w; Q6 i( [4 F4 d2 j+ `+ Y
1 8岁 90 0 91 0 0 0 0
% e# b7 m8 O, `2 I L
4 h# @) E! @- j6 k/ y' c 合计 1 1 0 2 62 3 80 73 44
9 t% W8 h- Q! v- F' q5 y2 A# \$ D0 p
- d+ J6 n. A7 e; g: A; l/ l* A& z 表 7 如果对方是苏州人 ,但跟你讲普通话 ,你回答什么话 ?
% G9 [% z6 {, `4 D) t1 @8 k( W" I3 T: b
年龄人数普通话占 %苏州话占 %不一定占 %4 x0 O7 }3 g W, v9 H+ E- }
5 s" k$ [" N& P( \, k, S } 8岁 1 2 1 1 92 1 80 0
' F1 A8 f0 R3 h( E3 S+ ?8 ^1 Z- n# I) C
9岁 3 2 671 3 3 0 0
9 d/ s- W5 j1 f: P( d) T0 e/ m3 Y( D7 t+ d3 f! J
1 0岁 1 0 1 0 1 0 0 0 0 0 00 U `/ W7 `( L& w" O
; G0 s' Q- q, a# r4 d3 L8 E- p 1 1岁 1 71 6941 60 05 g5 R$ n+ r3 t4 P9 t- ] c
2 V5 Y, |9 T/ j5 g' v
1 3岁 2 72 1 7851 91 4
. Y& d8 h1 _3 I
6 Q6 N' z: h4 b3 L' y) i 1 4岁 551 0 0 0 0 0 0& C: a' b& x* @2 w6 |; A$ }' c; e8 l9 }
% B- J" ]0 _1 u8 Q# z! \ 1 5岁 551 0 0 0 0 0 0! j) [8 w6 I4 y5 g* b
/ G5 o3 S# ]7 \9 f; K' q 1 6岁 991 0 0 0 0 0 0
+ N8 r6 t/ w% a# h$ V$ r% p" C9 c7 ^# p
1 7岁 1 3 75443 1 2 1 56 k" v3 {: Y9 g' t3 @6 V
' s( \( b- t. @$ d2 a9 A# g0 H$ ? 1 8岁 97781 1 1 1 1 1
4 i( L! \3 V8 |, M0 q" S9 @2 [+ |. t
8 ~( x, T+ {/ h) {/ D E- h- A 合计 1 1 0 93 851 3 1 2 43: C2 y5 z4 ]; m
( R0 A+ T- M h/ I
表 8、表 9问的是谈话内容跟说什么话的关系。在谈学习内容时 ,我们预先已假设学生主要用普通话 ,我们的问题是 ,能否用苏州话谈学习 ?得到的回答是 ,超过半数 (55% )不行 , 2 1 %勉强 ,只有 2 4%可以。而在笔者幼年时 ,谈学习几乎也全用苏州话。在谈日常生活时 ,我们想象应该主要用方言 ,但实际上 ,用普通话的竟然也占 3 9% ,几个苏州人在苏州本地谈日常生活 ,用的也是普通话。/ M' a& H9 ^( T
T4 V+ R+ U1 h. C( _8 j8 N4 e1 ^) s
表 8 在谈学习方面的内容时 ,讲苏州话行不行 ?) H% d0 M' \- b" `# Z3 E
3 V4 k1 J" ?3 k) Q
年龄人数行占 %不行占 %勉强占 %( R" [* N+ k z% d* ^" C
& G2 s& _6 i! h% b0 p" B8 q' V, S6 `
8岁 1 2 1 81 1 92 0 0& y7 S& c1 {) R/ W Y
3 D1 A$ _$ \4 T# S 9岁 3 2 671 3 3 0 0
* Q" O3 C8 R6 m- p# q* d" _+ A$ u! S$ u8 o2 ]
1 0岁 1 0 1 1 0 880 1 1 0& q4 r# c$ f" D* ?7 g
( [+ F8 n' B' B+ @4 ]: n7 ^- m 1 1岁 1 71 61 482 2 1 2 l3 p+ m9 V: V: B$ f
1 S* P8 M+ K& x. S2 \& h
1 3岁 2 762 2 1 8673 1 1
+ Y `, `: g H0 N, r# @/ b! ]+ s T$ J7 t2 P5 G
1 4岁 53 60 2 40 0 0
r2 a& O* o# L* G$ ]$ D. `
5 s, I5 U4 e M2 b 1 5岁 50 0 1 2 0 480
" v$ N( T2 g3 q
6 u' [! e* ?- M6 P" X- l 1 6岁 92 2 2 4443 3 3
O$ ]( P8 r$ m1 I. y& [; t" X+ Q% y% S- O2 @. W4 @( X. D
1 7岁 1 3 862 1 843 1
( c/ K# D5 E0 s: C, H o" _
6 ?% Z4 s! v7 _% n 1 8岁 92 2 2 1 1 1 667
5 W, y/ I+ A) E/ A& d- u
* G) q# W6 I: r Q U8 P 合计 1 1 0 2 62 461 552 3 2 1
8 a+ w o/ k/ r9 O% o6 Z8 F0 y6 s9 ^
表 9 在谈日常生活时 ,你更习惯讲什么话 ?- V# O7 b% ? {. W' W m2 {
" L- |; h5 \. p& I1 i3 u* X9 _6 D7 }
年龄人数普通话占 %苏州话占 %其他方言占 %两种差不多占 %( B; _+ R& P- W* N" E2 {7 @# P) k
2 _, Q( Q2 ^$ o4 W 8岁 1 2 542 542 1 81 89 o# @7 s2 Q" O. p0 c, c+ |6 U
# H4 p J n1 i" N 9岁 3 2 671 3 3 0 0 0 0. r1 S+ h: T/ q: T+ K" A
/ W* C$ S* S7 R" R" a" [- g
1 0岁 1 0 550 550 0 0 0 04 w0 c+ G2 P v& F
: D3 Z: ^. a7 N# e
1 1岁 1 71 1 6563 50 0 0 0
5 o! C y# Q; _' Y% r
8 x7 t" ~" \# U' d 1 3岁 2 772 61 6591 43 1 1: r( w5 G+ ?( h) l2 r
# {' U. i, E& T4 D8 K5 q 1 4岁 53 60 2 40 0 0 0 0
2 {$ }- A) X& z( @4 w5 q) P4 v8 T& J" @
7 A1 M u! w$ {; Y/ s* k& ` 1 5岁 5480 1 2 0 0 0 0 0) O+ [. G5 m V5 b4 }
. ^+ [( m; H; \! c+ n! {
1 6岁 93 3 3 4440 0 2 2 2
. [2 \4 O4 G& M0 x! s4 g2 h0 V$ ^: @; i% A% P
1 7岁 1 3 0 0 1 0 770 0 3 2 3
% X8 C9 e" a$ g1 Q' Z% |
% m3 Q+ @. ?% Q+ ]6 D) @ 1 8岁 93 3 3 5560 0 1 1 14 ]6 l5 p! Z" T$ ~
" b$ H3 W- m# c8 ^9 O @
合计 1 1 0 43 3 95550 2 2 1 0 9
9 ~' x) B1 ^$ {' ~
" z' v$ J6 P- e& D \3 i 表 1 0显示 ,对多数 (70 % )学生来说 ,普通话已取代家乡话成为更为运用自如的交际工具 ,只能 1 5%的学生认为家乡话更熟练。这两个比例的差距是巨大的。
3 Q7 m8 L$ D6 Q( V0 \7 ?( [! k9 l) z9 l7 g: b9 O0 r+ D( _- r2 v! }. S
表 1 0 你觉得讲哪种话更熟练 ,更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 T$ Z# k# I6 \0 J1 t
4 I; e0 h" x6 w
年龄人数普通话占 %苏州话占 %其他方言占 %两种差不多占 %' B/ E9 l9 R, y1 V
+ }, F/ t/ v6 y& e; h. W
8岁 1 2 542 3 2 53 2 51 8
# P3 h( j$ s+ Q
/ A" U E: D( ], E2 u 9岁 3 3 1 0 0 0 0 0 0 0 0& E" s/ G- |, N! b
% a/ u* l* B( d0 v 1 0岁 1 0 990 1 1 0 0 0 0 0
0 T7 [; i6 `6 r/ n" z- N0 s% i: J w
1 1岁 1 71 6941 60 0 0 0- h% h3 i) u. L* [) C0 I
^3 ~( a4 q+ K3 z1 P 1 3岁 2 72 1 7851 90 0 1 4- D3 n4 T0 k0 A7 D
1 s( w+ r9 C! T% l) k% z( M 1 4岁 5480 1 2 0 0 0 0 0
z, a9 K0 Y1 Y0 j
" d5 n, E3 w. z* { 1 5岁 551 0 0 0 0 0 0 0 0
" L/ f! \6 }8 i1 I
R& m% B, \- K" p5 u 1 6岁 96670 0 0 0 3 3 3/ G5 O+ ]1 [: a- s
! }) \; y/ p: `- }! E 1 7岁 1 3 43 1 3 2 3 0 0 646
4 L3 q" M2 G, ~5 c
2 i- G( w1 ?! t9 G4 p 1 8岁 94442 2 2 0 0 3 3 30 _4 A! L2 {* U5 \
, w x. L z2 g# `$ }) A, y 合计 1 1 0 7770 1 61 53 2 1 41 34 b5 o) S7 A$ R- W' E5 ^% R. A
$ Z+ k9 z4 C* ]
2 .2对苏州话、普通话的评价
! R7 Z& `4 a! M! Q+ O6 j; A T y E% u0 V
这里涉及的是对语言的评价问题。五十年前 ,苏州话在苏州享有崇高的威望。因为苏州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苏州人向来以自己的城市为骄傲 ,苏州话作为吴侬软语的代表 ,远有昆曲 ,近有评弹的支持。更像铁打江山一般牢固 ,即使有庞大的上海在身边 ,也不为所动。当年笔者母亲的话或许有一定典型性 :“只有伲 我们 苏州闲话顶清爽 清楚 、顶好听 !”说普通话会被人嘲笑 ,因而难以坚持下去。
' S& `2 o9 b; I( `) Z4 ?2 L% d/ P& [7 I/ `/ n& ?
但是表 1 1显示 ,现在的年轻学生有半数以上 (60 % )更喜欢普通话 ,只有 2 5%更喜欢家乡话。这又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J) [9 G" t4 ^4 H
/ d% ^3 r6 b* K5 a/ I* k6 {! S
表 1 1 你更喜欢讲哪种话 ?7 D- G0 R4 J. _4 q8 H5 @' A# \
: K+ X2 g- q, P
年龄人数普通话占 %苏州话占 %其他方言占 %两种差不多占 %
9 S9 ]1 J( O/ ?: q
, V: U" B# ^' ]; N6 S5 W 8岁 1 2 7582 1 73 2 50 0" r" t3 G1 |2 G7 P. D, A
: c1 x) I+ ^' o) y2 ]4 e. |, g/ O 9岁 3 3 1 0 0 0 0 0 0 0 0
8 K x, }2 e3 X; c: g6 j$ [6 { B% S2 a3 d" c
1 0岁 1 0 880 2 2 0 0 0 0 0
- _3 C' a- A3 A4 v5 s& b. d
# t A) f; G4 Z9 t 1 1岁 1 71 482 2 1 2 0 0 1 6
! y% ]3 T( F; x0 h
4 ?' e0 D3 g$ b 1 3岁 2 71 86772 60 0 2 7
- s" g- S3 I& w6 Y: L
% P4 o+ i0 x1 s7 T y 1 4岁 5480 1 2 0 0 0 0 0
C1 C$ c+ u5 [. g
6 ^) \+ p# _+ O8 ]2 H& {7 k+ y 1 5岁 551 0 0 0 0 0 0 0 0
1 y6 X( v j" D7 p9 P( Q9 @8 v* f3 T' n
1 6岁 94442 2 2 0 0 3 3 3
# E+ N0 b0 Z. l7 i
+ s L" t* o, c 1 7岁 1 3 3 2 3 862 0 0 2 1 5
( Y2 h4 g0 \5 g) s" } c- G7 E- F( [+ N& ~- F- Y9 V& k
1 8岁 93 3 3 2 2 2 0 0 444+ c: U* I$ }6 v' g
& h# _9 ~) {0 [, A) Y) H* y$ a3 z 合计 1 1 0 6960 2 62 53 3 1 2 1 1+ m5 G; h9 }: x. {
% }" W9 X6 P3 G0 W5 ~3 ^
大约在三十年前 ,笔者发现 ,苏州人在遇到北部吴语地区的人时 ,往往会用上海话交谈 ,那时三十岁上下的苏州人往往都能说一点上海话。尤其在沪宁铁路的火车上 ,常常听到苏州、无锡、常州一带的人用上海话交谈。这说明上海作为中心城市 ,其强大的辐射能力也在方言中显现出来 ,无怪有的学者主张吴语的代表应改为上海话。' |2 X7 W; r* F$ T, _& w+ ^; p
/ ~9 k* Q8 E7 _+ R# K; W
但现在上海话的这种势头似已被普通话代替。笔者在调查学生还能说别的什么方言时 ,有四个小学生回答自己还能说上海话 ,其中两个学生的父母是上海或浙江人 ,还有两个的父母是苏州人。这说明上海话可能还有一定影响 ,但极其有限。① 根据我们对苏州大学来自江苏省吴语地区的学生的调查 ,他们几乎全部说普通话 ,没有说上海话的。5 m/ o J, Z/ a; S
& `8 C. {) n8 R9 b3 l* l. p) f+ i
2 .3变化的原因* I0 `9 ^% \9 P" q# b- T
$ ?! ~! v: m3 C* |0 x. a2 z
我们认为 ,出现这么重大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6 s/ `5 b. r
* R, @" a7 k6 E) u# F
(1 )语言政策
3 V0 z0 o+ S5 `5 c. o( Y* i6 G" K# W
' o) F1 h$ M, v! e$ W l$ ` 近几十年来 ,我国普通话推广工作成绩越来越大 ,一方面 ,在各级师范学校强制推行普通话 ,普通话达不到要求就不能毕业。这使年轻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大大提高 ,为在初等教学中推广普通话打下坚实基础。同时 ,从幼儿园到小学 ,大力推广普通话 ,要求学生说普通话。特别是语文老师教学生认字 ,全部都用普通话 ,没有用苏州话的 (一般来说 ,老师自己认字也是用普通话 ,对一些口语不常用的字 ,他们也不知道用苏州话怎么读 )。从幼儿园开始 ,正是孩子迅速增长知识的时期 ,而这些知识几乎全是用普通话传递给孩子的 ,这就必然给孩子以深刻印象 ,并且有力地排斥了方言作为母语的重要地位 ,以致学生在思考从学校得到的各种知识时 ,只能用普通话 ,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用苏州话表示这些信息。用作思考的工具 ,可以说是母语的特权。但现在这个特权被动摇了。推普从根本上动摇了母语的地位 ,我们把这个现象称作“釜底抽薪”。
* Q0 F; P, ? L! U P& f7 u) N( h7 ~* W3 o1 n
(2 )社会发展速度的大大加快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本文开头所述 ,苏州现在正处于空前的发展时期 ,苏州的外地人从来没有像现在那么多。所从来的地区早已不限于本省 ,而是来自几乎全国所有省份 ,包括台湾省。走在马路上 ,或在商店里 ,跟一个陌生人说苏州话 ,随时有可能对方表示听不懂。就按笔者目前在苏州生活的经验 ,为了交流的顺畅 ,对陌生人说话 ,最好还是用普通话 ,以免对方没听懂 ,还得用普通话重说一遍。我发现我的一些长期生活在苏州的亲友 ,现在说普通话也都很自然 ,哪怕说得不标准 ,而这种情况在五十年前是完全不存在的。这必然使那些不想说普通话的人 (多半是老年人 ) ,为了交际的需要 ,也不得不结结巴巴地说起普通话来。对年轻人来说 ,普通话不再是学校学的一门功课 ,而是随处可以使用的交流工具。普通话的广为流行当然是十分自然了。6 K8 Y* R3 p1 {) b
8 R+ o9 I* M$ T
2 .4对方言变化的预测
8 j5 v. J: ~5 O7 |5 u) O( K2 Y- h5 D4 z9 F, i
按传统的语言学理论 ,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变化是逐渐发生的 ,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外 ,不会在有限的时期里消亡。因此 ,我们方言工作者大都比较乐观 ,不怕哪一天突然没有了方言而没有饭吃。但从上述调查结果看 ,情况却显得有些悲观。对现在十岁到二十岁的苏州年轻人来说 ,最熟练的话不是苏州话而是普通话 ,他们遇到书名、电视剧名或人名 ,都要用普通话。苏州方言退缩到日常生活的狭小范围 ,成为一种缺少文化含量的低层次符号系统。昆曲、评弹对年轻人来说 ,不仅其艺术形式不为他们欣赏 ,因为听不懂苏州话 ,即使愿意欣赏也欣赏不了。这就让人很容易地推想到 ,在这些年轻人进入社会中坚时 ,成为苏州社会主要交际工具的 ,很可能是普通话 ,而不再是当地方言了。而且 ,比他们更年轻的一代 ,说苏州话的比例可能继续下降 ,以致在不很远的将来 ,苏州话就会基本退出交际领域。
( l" c5 @0 k' \! v6 k+ m, J
* K$ O `0 |/ R! @- n 不过 ,当我们仔细查看调查资料中不同年龄层次的表现后 ,发现情况可能会比上述担忧要好一些。表 1 0显示 ,说普通话更熟练的比例最高的是 9- 1 1岁 ,此后 ,除了 1 5岁达到 1 0 0 %外 , ② 其他各年龄层次比例都有所下降 ,年龄最大的 1 7、1 8岁两组都不到一半。表 1 1的情况相近 ,更喜欢普通话的也集中在 9- 1 1岁 , 1 6- 1 8岁组都不到 50 % , 1 7岁组更喜欢苏州话的达到了 62 % ,是唯一超过普通话的。这些信息说明 ,孩子们对苏州话的认同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增加。这可能跟孩子们的知识面和知识结构有关。小学时期 ,知识面窄 ,知识结构单纯 ,主要是老师传授的知识。社会知识 ,特别是当地社会的知识很少接触。随着年龄的增长 ,2 d& h8 u8 k7 t5 j; V
; c" s# g4 O/ A5 _: I 跟当地社会的接触有所增加 ,而当地社会的交流工具毕竟用当地方言较多。因此 ,我们推测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 ,只要他们仍住在苏州 ,对苏州社会的接触一定会继续增加 ,苏州话使用的机会也会增多 ,普通话和苏州话使用的比例可能会有所逆转。因此苏州话可能还不至于在可预见的将来就退出交际领域。当然 ,到底如何 ,还需要长期的观察。
% d" v( V1 }) v) ^8 X8 H% B
, L; H7 ]/ v) [: r# B 2 .5关于语言规范、语言政策的一些想法
4 u" R* H6 m' |' T% v) j& @. l$ k4 |+ D ]; e5 U7 |# Z1 B: L
作为一项既定国策 ,推广普通话是不可动摇的。在我国这样一个方言众多的国家 ,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 ,没有一种共同语言是不可想象的。但是 ,在普通话得到成功普及的情况下 ,方言应居于什么地位 ?是听之任之 ,让它自生自灭 ,还是在它濒于消亡时 ,采取适当措施 ,为它保留一席之地 ?以往 ,因为普通话还没有普及 ,方言的势力还很强 ,还不存在方言的命运问题。$ e( I- @) {) h" p
7 R) a+ R6 Z' F1 n' t+ f" P5 V4 { 但是 ,随着普通话的迅速普及 ,连苏州这样有重大影响的方言也在受到威胁 ,更不用说众多小地方的方言。这个问题就要提到日程上来了。我们认为 ,对此 ,语言学家们应有所考虑并提出对策。方言的多样性是文化的多样性的一部分。方言的单一化不利于文化的多样性。众多戏剧、曲艺等艺术都是以方言为传播工具的 ,方言的消亡无疑也会导致这些艺术形式的消亡。同时 ,方言的消亡跟物种的消亡一样 ,也是不可再生的。1 q( \# V! s. Z
# p" D7 ?9 H" r o
方言消亡的原因有两种 ,一种是自然消亡 ,另一种则是人为的 ,严格说 ,这不是消亡 ,而是消灭。上述苏州方言的变化 ,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应属于自然原因。对此 ,我们无法阻挡 ,可能只能用较为消极的、以各种方式保留方言资料的办法来应对。但语言政策及推广普通话却是人为的原因 ,是可以通过调整政策的方法避免的。具体地说 ,我们认为 ,像目前这样从幼儿园就开始的带强制性的推普工作 ,即本文所说的“釜底抽薪”式的办法应予调整。我们认为 ,应该给方言留出一块空间 ,或者说把这块空间还给母语。让孩子脑中仍然有一个有特点的母语留存 ,而不是全部都是划一的普通话。这包括把推普工作推后到小学开始 ,而不是从幼儿园就开始 ;同时 ,适当减轻强度 ,更多地依靠宣传和鼓励 ,取消那些带强制性的措施 ,如不通过普通话测试就不能通过各种资格评定。) C# j: p% ?# u- m0 E
2 D. c" z/ A' v, V' N# K; {6 q/ q
实际上 ,由于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 ,实际需要的增加 ,不采取强制措施 ,人们也会自觉地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对此能予以关注。4 r: k* [4 e2 ^: `
) n ?- S+ a7 f9 }4 h
本文的调查和讨论是本课题最初步的探索 ,由于时间的限制 ,我们的调查规模还很小。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主要依靠概率性的量的表达 ,调查的规模越大 ,其准确率就越高。我们的研究还刚开始 ,希望不久有更进一步的成果贡献给学界。* F" s8 R: m& R( {
( i: u5 U' e0 K1 q, t0 C7 |( T2 g 附注
" ~" K# |! j3 ? } `7 N* s
& N" g1 x( m; T0 E; j0 K ①小学生的回答其实存在一定的误差率 ,有可能只是他们自己的感觉 ,实际是否真会上海话 ,尚待证实。这样的答卷需要一定数量的支撑 ,一两个人的回答可信度不高。" G" A% v3 m* T* j9 f2 Q
$ J9 \# h& {* s! N2 b8 m ②这一组仅 5人 ,人数偏少 ,可能不太典型。; t8 C8 Q5 a, d- _1 f- a( r- h
( J$ R7 m- u% O! I E, o5 F (汪 平 2 1 50 2 1 苏州大学文学院 )
. L( ~* w& w, j- Z# G+ f; ]2 u
9 x# A7 X1 Q" J- e* Y( V (责任编辑 高晓虹 )( N. @# G& c' u M6 b; b
. D& L4 u/ a$ O: O1 r6 |2 g 语言教学与研究 2 0 0 3年第 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