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411|回复: 4

回忆阿炳的演奏技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3 12: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0年12月4日,是阿炳去世50周年的纪念日。当年亲耳听过他演奏 的人,应该都是上了年纪的少数老年人了。他的演奏技术确实高超绝伦 ,笔者把聆听他演奏后的感受,拣其中最深刻的 二三事回忆如下,以飨 读者。   
   20世纪40年代,瞎子阿炳那时已穷极潦倒,一般在夜晚,由他的女 人搀扶着在北门塘上、新三里桥和南门南上塘伯渎港一带一面行走一面 背上琵琶,手中二胡 奏着“三乐”(乐曲),口袋里还有小摺子,上面 请人写着他拿手演奏的曲子目录,供顾主们选点,以此招揽生意,用以 糊口。那时候喊他演奏的人很少,因为穷人多,富人少,都没有闲钱来 给他,由于北门塘上和伯渎港一样,当时有米行大商贾,可能会有人喊 (雇)他拉(演奏)一曲,因此经常在这一带转动。  
   有一天,我看到有一个顽童,突然喊他:“喂!阿炳,来拉胡琴 ! ”那时候我亲耳听到,阿炳马上停了拉“三乐”的乐曲,而胡琴中,忽 然拉“奏”出了“噢!来了!”活像一个小姑娘答应的声音,不但清脆 像银铃,而且音质既“糯”又“嗲”,带甜润, 那时我惊呆了,胡琴竟 会发出这种声音,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没有高超的演奏技术,是达不到 这种效果的。但是当时这个顽童喊了一声,拔脚就跑掉了,原来他是故 意逗着玩的,而阿炳的瞎眼 睛是看不见他已跑掉了,他的女人,就对他 说:“喊的人跑掉了。”阿炳只好再继续奏起他的“三乐”乐曲,仍由 他女人扶着往前走,希望真正有人能雇他演奏,才能维持明天的生计。   
   笔者于那时要谋求生计,经常奔波于各街道之间,有一天夏晚,已 经夜深了,街道上乘风凉的人也已逐渐稀少,当我匆匆走过一家米行门 前时,忽然听到一阵清脆的锣鼓声,我诧异地寻找着,夜 深为什么还有 锣鼓声,我随着声音寻去,发现有一堆人,围在那里,走近一看,原来 这家米行老板,正在喊阿炳演奏琵琶曲《划龙船》,附近乡亲围成一个 圆圈,都站在那里观看,米行老板躺 在藤榻里听,阿炳坐在旁边长凳上 ,正在操着琵琶,这锣鼓声就是在阿炳的琵琶上发出的,我有幸也挤进 圈内去欣赏他奏的《划龙船》曲。   
   其实阿炳的琵琶曲《划龙船》,要比二胡曲《二 泉映月》创作得更 奇特,更精彩。此曲系根据无锡明清时代,端阳节赛龙船所发出的声响 模仿创作而成,因为当时市民对《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等曲子 不甚欣赏,故阿炳绞尽脑汁要创 作人民喜闻乐见的音乐。《划龙船》创 作完成后,的确曾受到一般人的喜爱。阿炳演奏的程序是13只龙船先一 只只从内河集中到太湖,再在太湖里展开竞赛。笔者是中途去听的,阿 炳的琵琶先 演奏锣鼓声由低到高,表示一只龙船已由远处行到近处来了 ,再奏原地打转号和朝皇号说明龙船正在过桥洞,这时琵琶停了锣鼓声 改奏乐曲,我听到的是《将军令》,使我惊奇的是琵琶上居然 奏得出唢 呐声,而且非常威武雄壮,非常逼真,更奇特的是老资格的无锡人,竟 会从阿炳的琵琶演奏中,听得出不同龙船的种类来,如黄龙船用的是京 锣,奏的乐曲是《苏武牧羊》;青龙船上 用的是徽锣,奏的乐曲是《小 小无锡景》……等等,然后再奏锣鼓声由高到低,表示龙船已朝皇结束 渐渐地行到远处去了,这样一共要过13只龙船,说明13只龙船已全部进 入太湖了。   
   以后 演奏就进入了高潮,即在太湖里竞赛的热闹声响,先是齐声前 进号的锣鼓声,表示了13只龙船在起跑线上一齐行进,而后是锣鼓声二 重奏,表示龙船行进中有快有慢,声响是交叉起来,再后来锣 鼓声此进 彼落,杂乱起来,变成众锣齐鸣,中间还隔着水声,表示竞赛已白热化 ,再后来琵琶中弹出了岸上人群中发出了阵阵的欢呼声,表示龙船已冲 过终点,第一名已产生,这时候,锣声、 鼓声、水声、人群欢呼声,一 齐袭来,听众心中呈现一种欢乐祥和庆贺的世界。他的演奏特点是老人 、妇女、儿童都听得懂,无怪乎受当时群众的喜爱。再以后锣声逐渐稀 疏,演奏即逐渐停止,阿炳站起来拱手鞠躬,表示谢幕。   
   阿炳的演技是高超的,决非千日之功可以达到,是几十年的经验积 累,所以笔者至今记忆犹新。
发表于 2007-1-14 00: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神奇...听得出龙船种类来
上次去访客,把二泉映月光盘送人了.
发表于 2007-1-14 18: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早學胡琴個辰光蠻崇拜俚個
发表于 2007-1-14 21: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转帖

《回眸瞎子阿炳的惨淡人生》

往来青楼 曾食鸦片 回眸瞎子阿炳的惨淡人生
    阿炳生前的照片来自于当时日寇占领无锡期间所发的“良民证”。它是阿炳本人一生中照过的唯一的一张照片。51年前,一个叫华彦均的无锡艺人吐血病故,尽管他妻子在29天后紧随的死让邻里多少唏嘘了一阵,但也仅此而已,因为在大家看来,这不过是一起屡见不鲜的不务正业者的潦倒——少年得志就一时形骸放浪,结果烟花巷弄瞎了眼,鸦片烟败尽了家,落得一辈子卖艺讨生活。除了偶尔让不听话的半大孩子惹得当家长的唠叨起这个能拉几下二胡的瞎子的不甚光彩的过去以外,还有谁会记得他呢——如果不是在最后三个月里生命的掌纹有了一次意外的分叉,有谁会记得他的不寻常,记得他就是创作了《二泉映月》的阿炳,有谁还会记得今天,一位大师的忌日。

在二十岁老去

    电影大师费里尼曾经遇到过一位行止怪异的邻居,常见他在早晨穿着睡袍走出来,随手关上房门,静静地停在那儿,接着又猛地打开门并把头探进去。有一天大师实在耐不住好奇心,终于走过去问这个邻居为何要这么做,那人回答说:“我是在闻自己的房间里有没有老去的气息。”
    有人说阿炳的老随处都嗅得到,在打结的琴弦上,一条腿的脏墨镜背后,甚至是阿炳这个称呼里。他的父亲叫华清和,无锡一所道观的主事,他的母亲自然没有明媒正娶,且在阿炳很小时就给族人逼死了,在道观里长大的他只能称生父为师傅,自然也很少有人当面叫他华彦均的。总被唤做阿炳的他26岁上成了道观的新当家,得了家传衣钵的阿炳将法事经营得红红火火,据说一年的进饷足够两年花,无锡城里也是羡煞人的。可有谁想到一个少年得志的他却在20岁上忽然透出一身朽气。
    费里尼说,所谓“老”,一定是你身上的什么东西破了。26岁的阿炳却是满眼光鲜的,打结的弦子和一条腿墨镜还是以后的事。尽管当演奏时也不乏围上来嚷着要出大价钱点他曲子的,可通常都是他们这些乐工仰着脸,即使最热烈的赞赏也不会跃过他们的肩的。如果在20岁就老去,那一定是你不再对越过头顶的一切有所指望。无论是阿炳还是无锡城里的看客,都当那是一份差事、一个活儿,而不是所谓音乐,就像将阿炳唤做华彦均,不仅乱了习惯,还惹出不少尴尬。于是习惯了阿炳这个称呼的他也按大多看客都想得出的方式挥霍起了自己的好日子,花柳场里弄瞎了眼睛,吸鸦片又上了瘾,上世纪二十年代不到30岁的阿炳就已沦落街头,看上去和后来50岁的样子已无大分别。

一生只活90天

    阿炳的浸淫声色与后来的传世绝响令我们很多关于人生艺术的判断都显得有些暧昧。不同于弘一法师阅尽人间后的空明禅意,也不同于另一位民乐大师刘天华天道酬勤的艰难历练,他的完全市井的生活如何将那么多曼妙融入一弦一曲之中?或许这是仅有的一次音乐史上的意外,就像阿炳那充满意外的人生,青春得意时意外地瞎了眼睛,默默无闻了两万多个日子后,居然在生命的最后90天一鸣惊人。   
    事实上,此前也有一些机会可令一切改变。就在阿炳沦落街头的时候,同时代的另一位民乐大师刘天华就曾多次到江苏采风,向民间寻谱,不可思议的是,两位大师竟从未有缘相遇,四十年代初他还谢绝了黎松寿代为安排在上海的一次录音,据说唱片公司要收他们5美元,而这位黎先生就是师从刘天华的一位门生。时间到了1949年的春天,与阿炳熟识的黎松寿到南京就学于刘天华大师的大弟子储师竹,一次练习手指时无意拉了在阿炳那儿听到的一个旋律,不想老师马上追问音乐的来历,得到的回答是:“无锡一个卖艺的,瞎子阿炳。”
    1950年9月2日晚,几位音乐界的好心人找来一台钢丝录音机和一把二胡,在根本不知录音为何物的情况下,阿炳拉了好几首曲子,其中第一首便是后来的《二泉映月》,录音23天后,阿炳有了第一次登台演出的机会。三个月后,吐血病故。据说阿炳会拉的作品有300多部,而那次录音的钢丝只够刻上六首。

    阿炳的传世作品:《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       (文/邵延枫 北京青年报)
发表于 2007-1-14 21: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阿炳原貌


   阿炳故居

   阿炳铜像


(图片转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3-29 21: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