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826|回复: 3

[转帖]提议将上海方言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无形文化遗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6 13: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钱乃荣
: W/ x8 J/ [' c  y" b" F6 z! r) W& _提议向联合国申报上海方言无形世界遗产
- Z' Y! e: n1 U9 }* ^( J7 N" b
+ E& U& b7 X! Z  b3 g3 \, n目前,苏州市正在积极准备苏州话申报联合国世界遗产。上海话具有比苏州话多得多的独特优越因素,可以作为成功申报无形遗产的理由。下面陈述之:
7 \/ H* f# [, C7 ]( z
; z6 W& A+ B  v+ ]4 F1.上海方言开埠160年来迅速发展,是世界语言发展史上的奇迹。既有世界都市语言变化的典型性,又有上海这样特殊都市高速形成中语言发展的独特性。 . {  A( N( h+ }; U

! Z% N' C! c% Z: N  B2.上海方言160年来,从63个韵母变成32个韵母,声调从8个变为5个,变化之快,世界少见。但是,上海尽管有80%以上的移民进入,上海话基础毫无动摇,1853年时记录的10个元音音位和22个辅音音位至2003年一个都不变。这在世界语言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 R0 X  `( C; I& G( }( z3 M( x( B: U' @, S
3.上海方言中积累了农业社会、手工业社会、近代工业社会、现当代社会中丰富的、各层次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五方杂处使上海话还吸收包孕了各地优秀的语言,使上海话一直在杂交优势中发展。这些话至今还保留在现在还活着的一些上海人的口中,需要抢救。 7 {# Q" m$ r4 n! F0 s: f5 g$ g" M6 f
* X" u0 y$ h2 |/ [6 r: N" N
4.上海郊区的语言原来是吴语中发展相对滞后的方言,上海郊区现今还保留着较完整的上海城区160年前的语言面貌,有大量的古代汉语孑遗,是语言历史研究、古代、近代、现代社会研究的宝藏。90年代后正在迅速改变中,也需保护抢救研究。 ' X+ ~; C0 @& [) q

! y( w! M5 j# `  K5.上海方言变化的历史在160年中都有详细的书面的记载可查,这些资料需要发掘。上海有中国各方言(包括北京方言)中最多最丰富的方言记录文献。1853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就有研究中国语言第一部的口语语法著作《上海方言语法》(是世界语言研究的第一流书著)出版,以后英、法、美传教士、日本学者、中国学者留下了100多部纯上海话口语的词汇、俗语、语法、字典、词典、教程、圣经书著和上海话口语报刊。上海200年前就有上海方言小说《何典》,40年代有大量上海方言文学,有迅速发达的沪剧、滑稽剧、上海说唱、方言话剧、浦东说书、上海滩黄沪书以及评弹、锡剧、甬剧等等吴语地方文艺、上海民歌、童谣、上海话绕口令、上海话谜语等等民间文艺。
% J6 B0 b& q7 r5 G6 G8 G
8 M7 c) j: a3 @& K7 [0 X* ^" v4 y6.上海话中的商业语言、民间惯用语、俗语、各行各业的行业语包括切口之丰富生动均为全国首屈一指,在20、30年代和90年代都有记录。上海还产生了世界第一的“洋泾浜英语”。上海话的近代化、现代化历史与世界潮流息息相关,上海话对普通话的近代、现当代新词的积累贡献极大。无论从“火车、轮船、出租汽车、自来水、电灯泡,到咖啡、沙发、白兰地、伏尔加、马路、洋房、麦克风、报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艺术、科学、共产党,等等等等新词,都在上海引进或造出,后进入普通话。 : S) e- O: D0 }4 ]

/ d3 W. v& j4 L* J# v* U7.有许多知名人士记写了上海话语言资料。如著名的英国传教士艾约瑟(1853、1869)、麦高温(1862)都著有世界一流语言学水准的上海话语法、词汇集、惯用语集。著名的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出版过7版的《上海话教程》,震旦大学震旦博物院长蒲君南(法国传教士)的《上海话语法》、《上海话课本》、《上海话词典》都是上海话的重要著作。上海话的此类著作160年中连续不断。有许多在中国文化圣地徐家汇的土山湾印行。
2 A) @8 C- V! N) k' z2 r% X+ b3 q  P
8.现今世界上凡有华人大的聚居之处都能听到上海话。 本人有《上海语言发展史》(200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等书对上海话发展有详细记述,可供参考。吴语是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第八大语言。历史上苏州话是吴语代表,现今上海话为吴语代表方言是为我国和世界公认。苏州市委书记原在苏州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工作,最近正在大力保护苏州话,力争苏州方言申报世界无形文化遗产。苏州市已经全面启动苏州方言、苏州评弹、昆曲的保护和推广工作,他们已经集中依靠方言学界人士、苏州曲艺界人士和苏州话热心者,将要对苏州吴语做审音、审字工作。过去,如30年代,“大众语运动”、“拉丁化运动”都是在上海发动,拉丁化运动中的“江南话拼音方案”也在上海产生,以上海话为基础。吴语中大量词语和方言字是相同的。如果苏州抢在上海前面审定了江南话中大量的方言字的字型,上海人就失去了可以至少是参与一起审定用字标准化的机会,将来我们上海话的大量方言字的定型只好跟着苏州话走。因此,我建议上海语委可以尽速组织有关人士开始上海话的审音审字工作,至于早已见报的上海方言词的词形用字规范更要尽早审定,如是“淘浆糊”、“蛋格路”还是“捣糨糊”、“台街路”等。敦请上海语委组织上海方言的审音审字工作,并请上海语委向上海市府建议将上海方言申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楼主| 发表于 2007-1-6 13: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一段关于苏沪之争的不太同意

苏州审了,除了少数两地特有的字词,上海自然多数可用,个人以为这没啥好争的。本来无大分歧。历史上的吴语方言字的写法本来就有一定传统。这种问题上,当前情况下抢主导权个人认为没有什么意思,不如合作。
3 w8 i' ^3 l9 b4 i/ n
2 W# p; f; A3 |6 C. s& C总之,我的意见,审字要慎重,要考虑兄弟方言和历史音韵的情况,来判断共有方言字的历史音韵地位。
发表于 2007-1-6 15: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钱老师满眼都是斗争,汗死
发表于 2007-1-6 17: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话历史太短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4-29 08: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