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278|回复: 8

吴语文教育大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9 22: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henyileirob 于 2011-12-10 02:38 编辑

自今年年中始,我便下定决心,要为宁波同胞编一本宁波话教程。我自知野心极大;但我已视其为此生的最高理想。倘此教程有幸竟成,思之他日改编为各地版本或非难事。至于此举真正能为母语的生存与发展做出多大贡献我未敢揣测,但就目前为止我无法看到任何其它更可行的道路。之后我做了一些尝试性工作,逐渐意识到一切应该从最最基础做起。要辑录字表词表、归纳语言规律、搜集文史资料,更重要的是提出完整的指导思想。在此试提出《吴语文教育大纲》,供各位讨论;愿意效力或有志其中者诚邀共勖。
——————
吴语文教育大纲
1.理解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及其历史和社会成因。正确认识吴语作为母语的地位和价值,以及汉语方言与标准语之间的关系。能够正确评价当局现行的语文政策。
2.了解基础的语音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吴语拼音,用以辅助认读汉字和表记吴语口语中不便记录的成分。
3.能够熟练并准确认读三千五百个常用汉字,掌握常见多音字、同形字的主要音形义和相应用法。熟练掌握口语中常用书面语词汇的听说,能够朗读简单的文言文和一般的书面白话文。了解白话文音读和训读的概念。
4.能够熟练运用夹写拼音的口语白话文记录和重现吴语口语。了解基础的正字知识,掌握常用方言字,并了解一般的方言字。
5.掌握一般的吴语口语词汇、俚语、俗语、惯用语及其它凝固的口语形式,并能在语境中熟练、恰当地运用。了解其在书面语中的对应形式,了解不常用的和历史上的口语形式。
6.熟练掌握口语语法和特有的语用习惯,了解其与书面语的异同。
7.能够流利地进行各种常见情境下的会话,语言得体且具有一定生动性。能够准确表达一般的专门领域内容和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意思,能够恰当地用口语转述书面语。
8.能够吟诵、哼唱一些民谣、民歌或进行其它简单的口头表演形式。
9.了解一定的吴越文化知识。热爱吴语和吴越文化,深刻理解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多元和谐共存。


发表于 2012-3-30 15:3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ihzen 于 2012-3-30 15:34 编辑

@shenyileirob 偶然看見該篇帖子。和樓主同感,想要編寫點有利於吳語教學的物事,但是苦於尋不著切入點。最近我統觀市面上的蘇州話教程(我是蘇州人),覺得問題還是在於音韻。自古漢語教學,音韻學排在訓詁學、字形學之前。
我現在在作一些漢語傳統音韻學的普及的努力。感覺這樣的工作是可以完全把吳語音韻包含在內的。就四聲八調、等呼、陰陽韻等方面而言,我甚至希望用吳語作為例子。如果樓主在這方面有任何資源,有任何建議,都希望可以告訴我。交流愈多,收穫愈多。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17: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sihzen 发表于 2012-3-30 15:34
@shenyileirob 偶然看見該篇帖子。和樓主同感,想要編寫點有利於吳語教學的物事,但是苦於尋不著切入點。最 ...

我的观点正好相反。我们的输出,尤其要考虑对象的的需要和接受程度。音韵是工具,而不是目的,不应该本末倒置。那本《标准上海话简明教程》,用心是令人涕零的,但是(!)搞错了方向,最后写成了音韵学&语音学分析,是令人扼腕的。我所以批评,不是我不曾感动,而是教训之痛有必要引起我们这群人深刻的检查。
音韵不是不要,而是必须要得适当。我的中心向来是偏音韵的,我得出这样的决断其实并不容易。
发表于 2012-3-30 17: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音韵是工具,而不是目的

我非常贊同這句話呀,所以我說,音韻應該在訓詁和字形之前。是學習順序問題,不是輕重之分。如果沒有分清音韻,如何辨別字形。語言更多的是口頭的,尤其是形形色色的方言。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21: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sihzen 发表于 2012-3-30 17:39
我非常贊同這句話呀,所以我說,音韻應該在訓詁和字形之前。是學習順序問題,不是輕重之分。如果沒有分清 ...

话虽如此,可到时候又不免要玩起概念来了。应该定下这样一个原则:只要能说得正确,什么语言学的概念术语哪怕一个都搞不懂也没有关系;我们只要能帮助他们达到这一点,也应该尽量避免玄之又玄的东西。当然,作为附加的材料供有兴趣的人了解用,则不受此限。
发表于 2012-3-30 22: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shenyileirob 发表于 2012-3-30 21:01
话虽如此,可到时候又不免要玩起概念来了。应该定下这样一个原则:只要能说得正确,什么语言学的概念术语 ...

看得出來你確實是想要做一些最普及的吳語教育。
我的這些想法是基於漢語教學的,不僅僅是面象吳語。我以前和我老師討論的時候,也是打著「漢語音韻」的旗號。因為吳語、粵語、閩語在這些方面都是一樣的。我最初的理想確實就是你所說的「附加材料」。是類似於中學的漢語類讀物,以吳語為示例,而非最入門的語言教科書。
為什麼會有這樣「漢語音韻」,而不是單純的「吳語」音韻的想法,是因為吳語的方言多樣性很複雜,由於長時間沒有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吳語通用語的通行,所以吳語拼音註定不可能像粵拼一樣被整個語言區的人接受。如果我開發了蘇白的拼音,別說寧波,同是蘇滬嘉的上海就不一定可以使用。吳語協會的拼音方案不錯,但是其局限性也很大,很難做到一個系統可以被所有吳語方言復用。如果一種想要作為通用語拼音的方案復用性不大,那麼其通行性就很難提高。我認為首先需要打下基礎的,就是一些復用性很高的東西。比如一些聲調的概念,一些輔音的知識。四聲八調之類並非高深之物。倘若拼音只用數字標調,只用1a,2a來表示陰平陽平的話,非常不便於各個方言之間融會貫通。如果在推行實際的拼音方案之前,使得受眾對一些復用性高的概念已經有所瞭解,那麼一套簡單的發音標記字母就很方便可以在不同方言點開始推行。
『只要能说得正确,什么语言学的概念术语哪怕一个都搞不懂也没有关系』你這樣的想法我也有過,但是我在身邊好多朋友中試過教授這吳語協會的拼音方案。我的朋友中有蘇州人、上海人、寧波人、杭州人、溫州人,而且都是學語言的,照理說應該可以很快接受,但是他們普遍的反映就是,如果沒有一些理論的基礎來支持,他們記不住。可能是已經超出了小孩子學母語的年齡,也可能我們學的都是西方語言,對漢語本身的體系沒有太多認識,所以會這樣感覺。然而可以確定的一點是,吳語比普通話複雜很多,用普通話這種單一聲韻系統的教育方式來推行找不到通用語的吳語文教學,勢必路途多舛。
吳語的詞彙可以各個方言區一起學,句法可以,構詞法也可以。然而唯獨音韻這個基本的東西不可以,因為每個方言區的音韻不同。在我看來唯一成本最小且成效最高的方法是,吳語區一起教授入門級的音韻學知識,然後根據方言片教授吳語拼音。所有方言片的拼音並集就正好構成吳語拼音方案集合。可以復用的東西,如聲調種類(而不是調值),四呼等,可以成為整個吳語拼音方案真正的紐帶。如果不這樣做,那還不如分別出蘇州話、寧波話、溫州話教材。如果要顧及「吳語」的面子,那就變成一個「吳語系列」。
以上是本人拙見。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00: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sihzen 发表于 2012-3-30 22:57
看得出來你確實是想要做一些最普及的吳語教育。
我的這些想法是基於漢語教學的,不僅僅是面象吳語。我以 ...

你我的目标不一样。我很高兴你的目标和方法是明确而现实的,这有助于将来少走许多弯路。我们这群人都耗不起。
你要的东西,我觉得前面我批评过的《标准上海话简明教程》在那一方面已经做得相当好了,你可以参考。
——————
我不确定你是不是蕴含了这样一层意思:我们不仅要向受众输出母语的教育,而且要兼及外府方言,同时促进共同语的形成。如果是这样,我劝你趁早放弃;我可以明确断言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吴语白话文和共同语为什么没有充分发展,主要不在于方言的分歧,而是另有历史和社会的原因。你认为粤语都是跟广州话差不多的样子,绝不是那么回事。
发表于 2012-3-31 00: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认为粤语都是跟广州话差不多的样子,绝不是那么回事。

哈哈,這個研究一下香港的語言問題就可以曉得個大概。我的廣東朋友也很多…真正說廣州白話的只有狹義的珠三角一塊。
我不追求促進共同語的發展,而是否兼顧外府方言無須另費筆墨,因為畢竟整個漢語音韻是大同小異的,而我的立足點是漢語音韻。我甚至不覺得在未來的五十年內會產生一種吳語通用語。像廣州話成為粵語白話,或者普通話這樣的例子,在吳語裡面不太可能出現。我只想提高受眾的母語意識,並且這種意識是基於整個漢語之上的。我以前經常喜歡強調吳語和別的漢語族有多麼不同,而現在卻偏好強調漢語族的聯繫有多麼強大…這個改變可能是我接觸了許多語言之後造成的吧。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01: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sihzen 发表于 2012-3-30 22:57
看得出來你確實是想要做一些最普及的吳語教育。
我的這些想法是基於漢語教學的,不僅僅是面象吳語。我以 ...

很高兴和你讨论这些。祝愿你有所成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12-12 00: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