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798|回复: 1

[语音] 温州话中的文白异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2 04: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沈克成
来源:http://cache.baidu.com/

一般来说,汉字的读书音与说话音是相同的,即一字一音,一字两音在普通话里较少见,即使有两音,其字义也不同。但是,在方言中,一字既有读书音又有说话音,却是较为普遍和常见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文读与白读。

  温州话中文、白读音丰富多样,变化复杂,使方言词语更加丰富。但多数词的文白读音是相对固定,不能任意变读的。比如“大人”一词,用文读da表示敬称,如父亲大人,白读du则指成年人,相对于“细儿”(小孩)。而普通话则一律读为daren。

  文白读音运用不同,使含意也不相同。例如:第一百货商店的缩写“一百”,要用文读;作为数字就要用白读。

  外地人来温州,感到温州话最难学的是辨别不了哪个字、哪个词在什么时候该文读或该白读,用不当,不但令人听不懂,有时候还会闹出笑话。

  让我们举一些例子。凡是古“微”母字,原是个唇齿鼻音,比较接近“m”。 所以,在温州话中白读成“m”,如:“蚊虫”、“还未”、“物事”、“问候”、“忘记”、“望闻问切”等。但这类字北方人读“v” 声母,所以文读为“v”,比如:“灭蚊”“未来”“物理”“问题”、“忘我”“新闻”等。

  普通话“r” 声母的字主要是古汉语的“日”声母字,有不少是多音字。比如“人”,白读类同“能”音,文读音同“神”。又如“日”,“日头”、“日脚”、“日昼”等只能白读如“耐”,“日期”、“日历”、“日记”等只能文读如“入”。

  普通话中读“er”的也是古“日”母字。如“儿”字,温州话中一般白读成“鹅”,如:“儿子”、“细儿”等,它与普通话的主要区别是舌尖不翘。

  民谚和成语可谓异曲同工,相辅相成,共同成为汉语言中最生动最活泼的构成成分。成语多出自文人创作的经典诗文中最精彩的句章,是个性化的;谚语多出自山野村夫、落魄文人的口头创作,是地域化的;成语是文读的、书面的,谚语是白读的、口头的。例如温州民谣《叮叮当》中有一句“三角门外仙人井,妙果寺里猪头钟”,这里的“角”字应白读念成了“jia”(脚),而人们常说的“三角城头”里的“角”却只能文读成“gu”(各)。这些文白对应的语音材料,为我们了解汉语语音发展演变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又如温州人常说的“普通话搭搭扁”中的“扁”,其实是“边”字的音变,其目的是为了强调,说习惯了,“走调”也就成自然了,但这不属于文白异读。

  至于对“龙”字的读音,倒是十分讲究,如“划龙舟”应读近似于普通话的文读long(笼);但“划龙船”、“(朿见)斗龙”、“江心寺后老龙闪三闪” 等却习惯于白读lie(寮)。至于对那些大名为“国龙、天龙”的诸位先生们,年长的温州老乡常称之为某某lie,而作为他的书名雅号,最好还是称之为某某 long。当然,如果是他的妻子或亲人,叫一声“阿龙”,却是别有情意在名中。

  有不少人喜爱用温州话来吟唱古诗词,这是不无道理的。因为温州话有其吟唱文化的特质。根据语言学家从声母、韵母、声调的分析,温州话接近唐宋音,所以用温州话来吟唱古诗词,在平仄的掌控上、押韵的谐调上更臻美满,尤其是仄声中入声的诵读特质,更突显出诵读的韵味。

  汉语中的各种语言,包括北方话,虽然都有少量的字词有文读和白读之别,但都不如温州话中有那么多的字词有着文读音、白读音对应。而且不是读书面语就纯用文读音,口语里也有文读音,二者之间往往是交错在一起的。利用文白读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意义,这就大大提高了温州话的丰富内涵,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温州话文读、白读交错的成因是个有趣又值得研究的课题。一般来说,白读音代表本地传统方言比较久远的源头,据研究,它是秦汉及其以前中原汉人南迁所带来的汉语与当地瓯越土著的语言相结合就开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语音体系;文读音则是本地方言受北方话影响以及与本民族权威的方言(古代的雅言、通语、近代的官话、现代的国语、普通话)交流,从而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向权威的共同语靠拢的表现。因此,可以说白读音是温州土话之根,文读音则是华夏民族的共同语之源。

  有人打了这样一个比喻:汉字像是一部总乐谱,而各种乐器却奏出了不同音色。这说明汉字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特性是靠各时代各方言的有声“乐器”支撑起来的。

  总之,中国的汉字和汉语属于两个不同的信息系统,汉字只有一个系统,这个汉字系统是黄河流域的华夏族发明后被全体中国人所接受使用的;而汉语却有七个系统,即北方话、吴语、赣语、湘语、闽语、粤语和客家话七大方言,温州话(瓯语)属于南吴语的代表。在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北方的汉人一波一波地南下,于是就把北方话陆陆续续地带到温州,这些北方方言的语音便零零碎碎地沉淀在瓯语中,造成了温州方言中部分汉字的一字两读现象,这就是温州话中有文白两读的原因。

  从总的趋势来看,由于文化教育日益普及,交通日渐发达,经济交流日趋频繁和民族共同语影响的加强,克服因方言障碍所带来的交际上的困难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需要。其结果,就是方言的特征逐渐削弱,越来越向规范化的汉语靠拢,文读音也逐步扩大其应用范围,而白读音则相对在萎缩。原来文白两读皆可的双音节词语日趋于文读,从通用语中吸收的词汇也越来越多。这从温州老一辈人中保持的白读音较多,而新一代青少年则倾向于多使用文读音可以看得出来。方言向通用语贴近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历史、社会、文化、习惯诸多方面的原因,方言还将长期存在。
发表于 2006-8-2 12: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言还将长期存在”一说完全是厨国语委的一针麻醉剂,看看低地德语、布列塔尼语、苏格兰盖尔语这些“方言”就知道,100年里面几乎全部消失,而消失的原因正是因为推广德语、法语、英语,前车之鉴阿,如果不加快吴语运动的步伐,迫使厨国人承认吴语是独立语种并取的官方语言地位,吴语在100年里死掉几乎可以说是宿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3-29 02: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