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55|回复: 0

小论古吴文化的地域及其属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1 03: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皱国良

  吴文化产生的地区概念,如今学术界在争鸣。有的人认为吴文化是在商末有陕西为水流域的周族泰伯、仲雍兄弟俩和平地与土著荆蛮族共同创立的文化,随着她的边界延伸到东起大海、南抵江南、西至苏皖间、北达淮上,因此吴文化也就发展扩大。可另一种说法是把吴文化的发祥地缩小到今江南地区。由于对考古文物的不同分析理解,又产生了“宁镇”说河“苏锡”说两种。池“宁镇”的认为:只有宁镇地区的文化,才是真正的文化,把宁镇地区的方言说成“吴语”,民歌说成“吴歌”,民俗说成“吴俗”等,照此推论,也许有朝一日,恐怕连吴县的“吴”也得摒弃与外了,此说从根本上来说是绝对不可能的。今从大量的考古发掘的古文物来看:已知在杭、嘉、湖、苏、锡一带,吴文化的前承,可推逆到马家浜文化为代表,并与钱塘江南河口河母渡文化一起作为吴越文化的基石,也就是说良渚文化和吴文化是以次为代表和基石发展着的。所以笔者今日专程拜会了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魏嵩山先生,他欣喜地提到了《吴越春秋》中“泰伯,仲雍......二人托名采药于衡山”的“衡山”,就是指现今锡山市古梅里的“鸿山”至于附近的那些如胶山,嵩山,白丹山等之名称,在当时还未产生哩!所以,历来称衡山之地,即是泰伯兄弟索奔无锡之地的别称,顾魏先生并嘱应把古梅里能反映商周时代的印纹陶片拓出来,为的是好让诸家、学者研究。关于这点必须讲清楚的室,如从某一角度出发的话,极易造成偏差。

  还有一个方面尚需引起人们足够注意的是,即句吴社会的属性问题:有人认为,吴国从寿梦开始,国力强盛并以进入早期的阶级社会,但经笔者反复考实,此论未必可靠。

  大家知道,句吴社会,一部分是土著居民,他们的人数虽多,但文化低,而处于下层社会,另一部分人书极少,但代表了较高的文化处于上层社会,这两种文化,文献和考古成果能充分表明。问题在于这两种文化是否融洽在一起?现经全面深刻的考察,可知从未融洽过,最多表明只能发生过某种影响而已。如《左转.哀公七年》:“太伯端委以至周礼,仲雍嗣之、断发纹身、赢以为饰、岂礼也哉”太伯刚入吴,还穿着周族的衣服,带着周族的帽子,试图推行周族的礼制,但是,到了第二代仲雍时,便“断发纹身”了,表明了以适应土著居民的生活习俗,这种情况直到十九世纪末还未改变。据《吴越春秋.寿梦传》云:“孤在夷蛮,徒以椎法为苏,岂有斯之服哉!”寿梦久处边陲,以到不知周礼为何物了。那么,伍员、孙武等外来人员,在入吴后,在体制方面有无建树呢?有的,但主要方面是军事方面,阖闾问吴员外“安君治民”之术,其答:“凡欲安君治民,与霸成业,从近治远者,必先立城廓,设守备,实仑(广禀)斯则其术也”。所以,文献中有不少如 “伍子胥城”、“越城”、“武城”、“淹城”“吴大城”等古城,尤其早成的泰伯城之选地多半应是取自自然条件较高爽之地而“舞鹤吴市”“乞食干市”等的这些“城”和“市”,也只是“日中为市”的“市”罢了,即在一个军事城堡或像泰伯城这样的首都尚处于集政、军、农合一形态的“城市”中进行物资交流的场所而已。未见在田制、税法等政务方面的改革、从而造成了吴国社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之中,因此生产力极度地下,据《史记.货值列博》云:“楚越(含吴)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溽”果隋赢蛤,不待贾而足,无积钱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表明贫富分化不明显,商品经济尚未发生,考古方面至今也从未发现吴国社会的货币这一现象来看决非偶然。可是,有人以《吴越春秋》“吴王乃与越栗万石”(夫差借量给勾践一事)来证实句吴社会的生产力相当高,不过,这里记载的是栗而非稻,而江南宜稻不宜栗,这些栗很可能是夫差一贡品的名义从北方勒索来的。列宁说:“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和表现”。按此对照句吴社会的性质,是尚未达到产生国家的程度,正由于受到社会经济的制约,所以,句吴社会的只是带有某些国家特征而实际又类似的部落联盟,并且表现在当时吴国国家机构还不完备上。句吴上层机构中虽有除“王”之外,还有诸如“行人”、“大宰”、“御士”、“太子”等之类的另行官名,但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国家机构的话,还应有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可是,只见记载的“吴王刚猛而毅,能行其令”、“备刑戮以辱其不励者,令各轻其死”等这些处罚,也好像只是为军事而已。至于如何加强教育、经济管理、伦理道德更是了无踪迹,这种现象正好说明句吴国家机构尚未健全。

  也许有人要问:吴自寿梦起,开始强大,到夫差时更是勃然而兴,难道还不是国家吗?的确,自太伯起到寿梦前的四五百年间,吴默默无闻,为什么到了春秋末年就勃然而兴呢?应该说这是有一系列的偶然造成的,尤其是在某种落后观念支配下,句吴不但全民皆兵,而且还能发挥巨大战斗力,加上外来人员入巫臣、孙吴等人的辅助以及中原大国内乱,无力外争的句局面,造成句吴一时间快速发展的绝好机遇。故而句吴的很快灭亡,夫差虽然应负很大责任,但句吴社会的落后性,也是重要原因,由于当时的经济非常脆弱,不能为大规模战争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又无完备的官僚机构来维系人际关系和维持社会秩序等,于是,一旦遇到挫折,便会出现土崩瓦解的局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4-19 02: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