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210|回复: 7

太湖“铁疙瘩”被认为是彗星撞击地球的物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4 18: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商报记者 施晓平

    “你们的太湖‘铁疙瘩’报道太好了!这正是我要找的4800年前彗星撞击地球的物证! ”昨天上午,浙江工商大学退休副教授、原浙江地质勘探队高级工程师陈慧娟拨通商报电话,喜出望外地说。

    陈慧娟说,商报关于太湖湖底“铁疙瘩”的报道被许多网站转载,她是通过新浪网看到的,进一步搜索后得知“源头”在商报,因此她立即与商报取得了联系。因为陈慧娟现在人在台湾,为了更清晰地说明自己的观点,她特意请自己的儿子通过QQ与记者进行了反复的交流。

    太湖“陨石撞击”说早就有了

    发生在500万年前的观点有“软肋”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地质工程师和教育工作者,陈慧娟很早就开始关注太湖的成因。当时,地质学界普遍认为太湖可能是 湖或构造湖。也有专家提出,太湖是500万年前陨石撞击形成的,这一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专家所接受。

    陈慧娟查阅了国内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发现已经在太湖周围和岛屿上观测到只有天体撞击才能形成的冲击变质岩;在散落的石英晶体中发现了震裂锥;在太湖周围发现了经过高温溶解的铁和溶解后重新结晶的玻璃体……这些都是天体撞击的最有力证据,充分证明了太湖和天体撞击的关联。

    但陈慧娟也注意到:陨石撞击理论提出者基本认为太湖系远古时期陨石撞击所形成,撞击年代大约在500万年以前。而且陨石撞击论也有不少“软肋”,如太湖中没找到陨石撞击形成的深坑;太湖周边没有陨石撞击形成的典型环型山;太湖至今没有发现陨石的残体等。

    另外陈慧娟说,目前的考古已经证实,太湖在6000年前就已经是适合人类安居乐业的平川大地,几乎整个太湖底部至今还安躺着古代村落、道路,包括树桩和水井,古代的河道从湖州开始在湖底一直延续到无锡附近。如果撞击发生在500万年前,太湖势必提早生成,那么湖底的文明从何而来?

    结合太湖流域曾经出现的文化断层

    陈教授抛出4800年前彗星撞击说

    从太湖西南部接近自然圆形这一现象,陈慧娟认为,撞击成湖说是正确的,但撞击者不是陨石(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陨铁等大密度的天体,而是彗星。

    陈慧娟说,目前已知彗星慧核的密度小于水,是由水、干冰加宇宙尘埃和杂质等包裹构成,只有这种巨大的包裹着许多垃圾的“雪球”高速斜向砸在现在的太湖平原上,才有可能形成深度不大、而且找不到大块陨体的浅坑,浅坑积水后,就形成了太湖。

    至于撞击的时间,应该是4800年前。

    陈慧娟的依据是,中国近代考古学家均发现,我们中华文明在距离今天4000~5000多年间发生了断代和衰退现象。

    她说,太湖流域的文化至少出现300年的文化断层,最显著的就是后来的马桥文化反而落后于良渚文化:良渚文化拥有极其发达的玉器和玉器的加工术,而马桥文化几乎没有玉器;良渚文化的石器、陶器均磨制得十分精细亮洁,而马桥文化的石器却十分粗糙;良渚文化的陶器制作已经多用轮制,而发展到马桥文化时期陶器又退回采用泥条盘筑法制作了……这些现象说明发生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长江流域下游文化彻底被推倒重来。

    学界目前对此的解释是,可能是远古时期的大洪水或大海侵造就了这一现象。从远古时期的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的故事,到现代科学根据岩心标本、孢子花粉纪录的判断,似乎也印证了发生大灾难的天候出现过。但陈慧娟认为,
 楼主| 发表于 2009-7-24 18: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按常理推断,无论洪水、恶劣天气还是海侵,这些对文明的毁灭都是渐进式的,拥有初级文明的先人会迁移、适应,不应出现直接断代的情况。而缺少热核炸弹这类大规模杀伤武器的冷兵器战争,也不可能一次毁灭几乎如此大范围的人类文明,只有彗星撞击,才有如此的杀伤力。

    铁疙瘩应该是最直接证据

    如果有化验结果证实就更好了

    商报的报道提到,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博士于昊等人的初步意见是,太湖湖底的铁疙瘩、铁质管桩物,可能是细菌的“杰作”,也就是说,是细菌把铁富集起来形成的。

    陈慧娟虽然提出太湖是彗星撞击形成的,而且也从古生物、古环境等找到了一些呼应点,但让她苦恼的是,她还是没有找到最直接的证据。此次商报报道太湖湖底发现大面积“铁疙瘩”,让她的眼睛一亮。她认为,这些“铁疙瘩”就是彗星撞击的最好物证——大量的彗核包裹体(金属部分由铁镍为主)比较多的散落在以湖中心(撞击点)的位置表层上,现在我们看到的“铁疙瘩”,其实就是彗核的包裹体。

    同时,太湖湖底比较坚实,也符合被彗星大面积“压紧”的判断。陈慧娟说,在她的结论中,形成太湖的彗星当时不是整个砸下来,而是分裂成数颗,大的一块形成了太湖,其余则形成了周边一些小湖泊。初步估计,撞击太湖的彗核直径在50公里,相当于一个超级大雪球砸在苏州以西、无锡以南地区。

    当然陈慧娟也说,这只是她的一些分析,要下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做化验。

    除陈慧娟外,浙江工商大学副教授、地史和古生物专家付肃雷对“铁疙瘩”报道也十分关注。他认为,“铁疙瘩”成分可能和陨铁一样,主要成分是铁和镍,因为撞击时包裹在雪球内部的关系,它们没有被汽化,而是随彗核融化 而均匀地洒落在了湖底。

    对于 “4800年前彗星撞击地球形成太湖”的说法,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博士于昊并没有直接表态。他说,上次采集的“铁疙瘩”标本目前还在检测中,等结果全部出来,也许就可以说明问题了。
发表于 2009-7-24 19: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弗是泻湖吗,则西湖一样生。
发表于 2009-7-25 19: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yes
最近才看到报上说,这应该是澙湖,写泻湖是搞错了。”澙“音”昔“,”卤地也,咸土逆水之处水写去其地为咸卤“。这个字义与潟湖的形成对得上号。过去一直认为这是个日本汉字(新澙),其实是古已有之的汉字。...
z200052 发表于 2009-7-25 07:12
http://www.wu-chinese.com/bbs/viewthread.php?tid=8480&extra=page%3D2
发表于 2009-7-25 20: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zhia zhia 4&5 leu。
发表于 2011-3-1 15: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otline110 于 2011-3-1 15:32 编辑

有发言权的就是专家,我等小民讲话连屁也不是;下面我就放几个空屁!
为什么不把太湖的形成和上古时期的大洪水关联起来?全球性的大洪水只有突然发生天变才会发生,猛犸象为什么会冻死在西伯利亚和加拿大,而嘴里的草和肠胃里的草都能保存至今,不是突然的冻死和冰封绝不会如此保存完整,地球自转轴是否受到如此天变而发生了倾斜漂移??《淮南子·览冥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正是记载了这一巨大的自然天变,“四极废”说明东南西北的方位都发生了偏移!!~这是地球自转轴发生了改变的文字依据
发表于 2011-3-1 15: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极是神话里的四根擎天柱,擎天柱撑勿牢了,郭咯“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顓民,鷙鸟攫老弱。於是 女媧 鍊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鼇足以立四极……苍天补,四极正。”
发表于 2011-4-25 22: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同意撞击形成太湖一说,你们可以拿烂泥和石头做试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4-19 16: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