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116|回复: 0

谈谈“馀庆堂”与“庆馀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2 09: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谈谈“馀庆堂”与“庆馀堂”
东 南 大 学

李仕澄Lǐ Shìchéng


                                    一.尚书府中开医馆

    参观绩溪龙川胡宗宪尚书府时,看到府内还设有医馆——馀慶堂。见图1
        
图1. 尚书府内的“馀庆堂”

    不禁令人想起杭州大井巷95号的一爿著名药店——胡慶馀堂。见图2

               


图2. 杭州大井巷“胡庆馀堂”国药店

    这二者有什么关系吗?
    以是,向景区管理人员索要了有关“馀庆堂”的解说词。
    解说词介绍说:“尚书府里竟然有一个像模像样的中药铺子,这在徽州古民居中堪称一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举凡大药店里的一切,这儿一应俱全,只不过‘微型化’了——高高的柜台,众多的橱屉,膏丸丹散,锡罐瓷缸,手碾脚碾,坐堂医案,还间或飘散出几缕药香。倘若它开设在大街小巷,则毫无怪异可言;而现在它却开设在兵部尚书、抗倭名臣胡宗宪的家中,于是怪异频生。怪异之处至少有二:
    其一,为何医馆要开在武官的家中?
    其二,医馆匾额题名为“馀庆堂”,它与同为绩溪人士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在杭州开设的‘胡庆馀堂’有无干系?
    关于‘怪一’,似乎已无悬念:因为胡氏家族中自24世太二始,至28世永寿止,已经连续五代行医,以正骨理伤、攻治蛇毒为强,并有《正骨》医著传世。到胡宗宪时,虽然他弃医从仕尚武,然而家学嫡传、潜移默化,也使胡宗宪无师自通、熟知医道。并曾雇人从家乡龙川运去叫做‘龙筋’的中草药,由他亲自治愈了东南沿海驱倭将士伤员的伤病。如此看来,中医世家家中设医馆,实属见怪不怪了。
    这儿有一牌匾,上面三个金色大字“杏林春”,这是患者为感激胡氏家人医道高明为患者解除痛苦而赠送的。那么,何为“杏林春”?典出《刘仙传》:吴越时,董奉居庐山,为人治病不索谢,令病重愈者种杏五株,轻者一株。成林杏熟,人可以一担谷换一担杏,由人自採自换,多採者有墨虎驱之,杏林也慢慢成为中医的誉称。病家送此匾,乃认为胡氏之医德可比美董奉。

        
    关于‘怪二’,答案是肯定的,即:‘胡庆馀堂’(其牌匾为‘庆馀堂’)不但是与‘馀庆堂’有关系,而且是对它的化用。因为,早在胡雪岩的‘庆馀堂’出现前的300多年时,“余庆堂”就已是风靡绩溪一带的医馆名店店号了。同为绩溪人的胡雪岩在创办“庆馀堂”的时候,自然想到了家乡的著名医馆店号“余庆堂”,但又不便袭用,于是来了个“词序上的颠倒再加更换了一个同音字替代”的办法打出了“庆馀堂”的招牌。”


                                        二.“馀庆”二字的出处

    读过《周易》的人都知道,“馀庆”二字来自《易经·坤卦》。《坤·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坤·文言》是用来解释《坤》初六爻的。初六爻曰:“履霜,坚冰至。”见图4.

               
图4. 《易经·坤》局部爻辞注释

    可以更进一步解释说:一位做了很多善事——造福乡里、功在国家的人,虽然不一定能及时受到应有的回报,而留下的德泽,必然会恩及子孙,由子孙享受。
    反之,一个做了很多坏事——损人利己、祸国殃民的人,尽管他本人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而留下来的遗恨,必然会殃及子孙,由子孙来承担。
    一件违反伦常的重大事故,比如臣弑其君、子弑其父之类重大事故。之所以会发生,决不是一朝一夕的偶发事件。必定是经过长时间的酝让,在事前有很多痕迹可以觉察出来,只是没有能在事先辨识出来罢了。所以,《易经》说:“当你在秋天踏到霜冻的时候,就应当觉察到冰天雪地的隆冬即将到来。”推而广之,对于任何事物,只要注意它早先发生的情况,并顺着这些蛛丝马迹追寻下去,一定能理出一点线索来,防患于未然。
  “馀(yú)”字,在汉·许慎《说文解字》里注释说:“小篆‘ ’饶也。从食、余声。”就是说,“馀”表示富饶、丰饶、富庶、富余的意思。
  “庆(qìng)”字,许慎《说文解字》无出。古敬恒、刘利《新编说文解字》说“慶,会意。甲骨文作‘ ’,左边是一个‘文’,中间有一个‘心’,表示心情诚恳;右边是一张鹿皮。合起来表示带着鹿皮,真诚地对人庆贺。小篆作‘ ’,上面是鹿字省略一部分;中间是‘心’字,表示心意,下边是‘夊’(suī脚),表示‘往’。意思跟甲骨文相同。①本义:祝贺;②奖赏;③幸福。《易·履》:‘大有庆也。’”
    “善(shàn)”,《新编说文解字》曰:“会意,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所以,①本义:善良,美好;②友好,亲善;③擅长。”
    “殃(yāng)”,《新编说文解字》曰:“形声,从歺(è)、央声。歺,剔肉后残剩的骨头。多与死亡、灾祸有关。①本义:祸害,灾难;许慎《说文解字》曰:‘ ,咎也。’②造祸为害。”
    这就很明白了。“馀庆”出自《周易》。而胡雪岩胡庆馀堂的“庆馀”,没有出处。而且是反其道行之呀。


                                三.“馀庆”与“庆馀”的《易》卦差异

  根据“馀庆”和“庆馀”的笔划构成《易》卦,看看他们之间有何不同。
“馀”的繁写是“”,15划;“庆”的繁写是“”,14划。构成五爻变的《易》卦如下:
                  
图5.《易》卦的本、互、变结构

    《杂卦传》认为:“餘慶”构成的本卦“蒙”,杂而著。恰似藏在荆棘丛中待开发的宝玉。互体 “复”卦,反也。事态进行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的重返正道的过程。变卦是“涣”,“涣离也”。是分离、涣散的象征。也就是说,世间没有千年不散的宴席。
    “慶餘”构成的本卦是“蹇”,蹇难也。象征下过雨,雨水从山上流到河沟里,要碰到草根、树枝、石头、瓦片等诸多坎坷艰难的阻拦。互体卦是“未济”,“未济”男之穷。“济”是摆渡、过河。“未济”表示还没有完成渡河的过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必须竭尽努力,才能完成未竟事业。变卦是“谦”卦。“谦,轻。”为人必须“谦虚谨慎,轻己重人。”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其实,“餘慶”与“慶餘”两个字的颠倒,也就展现了胡宗宪与胡雪岩两人的不同人生!

                                                    四.胡雪岩生平简介
      胡光墉(18231885),幼名顺官,字雪岩,安徽徽州绩溪湖里村人。
         
                                          图6. 红顶商人——胡雪岩
    墉,幼时家贫,帮人放牛为生。稍长,由人荐往杭州于姓钱肆当学徒,得肆主赏识,擢为跑街。咸丰十年(1860),因肆主无后,临终前,以钱庄赠之,乃自开阜康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成为杭城一大商绅。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攻杭州,光墉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委光墉为总管,主持全省钱粮、军饷,因此阜康钱庄获利颇丰。京内外诸公无不以阜康为外库,寄存无算。他还协助左宗棠开办企业,主持上海采运局,兼管福建般政局,经手购买外商机器、军火及邀聘外国技术人员,从中获得大量回佣。他还操纵江浙商业,专营丝、茶出口,操纵市场、垄断金融。至同治十一年(1872)阜康钱庄支店达20多处,布及大江南北。资金2000万余两,田地万亩。由于辅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是一个典型的官商。见图6
同治十三(1874)年,筹设胡庆馀堂雪记国药号,光绪二年(1876)于杭州涌金门外购地10余亩建成胶厂。胡庆馀堂雪记药号,以一个熟药局为基础,重金聘请浙江名医,收集古方,总结经验,选配出丸散膏丹及胶露油酒的验方400余个,精制成药,便于携带和服用。其时,战争频仍,疫疠流行,“胡氏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备受欢迎。此后,胡光墉亲书“戒欺”字匾,教诫职工“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其所用药材,直接向产地选购,并自设养鹿园。胡庆馀堂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全面配制中成药的国药号,饮誉中外,对中国医药事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图7. 杭州胡庆馀堂“真不二价”牌匾

    光绪八年(1882),光墉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2000万两,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企图垄断丝业贸易,惹怒外商,联合拒购华丝。又因海关海运操于外人之手,不能直接外运。次年夏,被迫贱卖,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风声四播。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十一月,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胡庆馀堂易主,宣告破产。接着,清廷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光墉遣散姬妾仆从,于光绪十一(1885)年十一月郁郁而终。


                                                  五.尚书府的“从善堂”

    龙川胡宗宪尚书府内有一间名曰“从善堂”的客厅。见图片。“從善堂”匾额下方一副楹联:“名世应五百载;善本有十三行。”耐人寻味。
    胡宗宪的餘慶堂和“從善堂”都来自《易经》。
    《系辞·下传·第五章》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这段话是用来解释“噬嗑 ”卦上九爻的爻辞的。后来,被民间简化成:“莫因恶小而为之,莫因善小而不为。”
    明朝的兵部尚书胡宗宪,看 明白了《易经·系辞下·第五章》的“善,不积,不足以成名”这段话。故,拟成上联:“名,世应五百载;”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名声”,不是一朝一夕、做一件两件善事就能得到。必须(应该)要几代人、几十代人、延续四五百年的不断努力,才能。下联:“善,本有十三行。”也就是说,做“善”事的方式、方法很多,不在一时一事。

         
              图8. 尚书府从善堂
    他在府中开设餘慶堂”医馆,应该也是他在乡里“行善积德”的一个侧面。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行善积德”、修成“正果”,不是两汉佛教传入之后才带来的外来“辞”语。在中国殷商时期的《易经》,或者至少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周易·系辞传》里,已经就明白地写着了。


2009-5-28(五月初五端午)周四 完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3-29 04: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