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74|回复: 0

苏州人的金华印象——「其之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8 01: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吟诵千年——八咏楼

    出了天宁寺继续东行,到了路口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走飘萍路看沿江的绿化景观,二是斜穿马路进入八咏古街,看恢复和保护起来的一些老宅子。我选择了第二方案。

   八咏古街真的是条古老的街坊,后来古宅慢慢地消失、损坏……尚能使用的被利用当作了金华的古玩一条街。如今的街口树立着一面牌坊,上书“八咏老街”4个字。牌坊竖街口在古代倒确实是这样的。起更后,牌坊的门都关死,很大程度上保护了里面居民的安全。如今,牌坊已经丧失了安全保障作用,彻底沦为了一种景观装饰艺术。



   未能脱俗,这条古老的街坊如今还是漫溢铜臭,商业确实是无孔不入啊!从古建保护来说,应该认为目前对这条老街坊的保护是下了大力气的。街道看上去有些新,与我聊天的店主用带着金华腔的语调说,“当年的老房子没有伤筋动骨,只是作了维修喏,拆除了很多没有保护价值的破房子以后,又造起了许多仿古建筑,所以整条街看上去有点新的喏!阿侬(我的意思)一直在这里做生意,所以晓得个喏。”金华政府在申请历史文化名城时(现在已列入中国文化名城),启动了一项工程,口号好像叫“集中保护有价值的古建筑”。就是在城市建设中位于拆迁范围内的有价值的古建筑全部拆除,按照原样移建在古子城范围内,以起到集中保护作用。现在在八咏街东头就有一片这样的古民宅正在建(已有两个宅院完工,但是不让进)。





    不知不觉中,就走到了八咏楼底下。八咏楼坐落在一个用条石垒砌的高台上,前部是一个飞檐的楼阁,楼阁的后半部分连着一座硬山顶的建筑,与再靠后的建筑形成了一个院落。





   正想绕到东头登楼,却发现八咏楼正对着婺江边出现了一片新景观。记得从前那里似乎都是房子呀,现在看上去又是牌坊又是广场,还有密植的绿化,倒变成了一个相当漂亮的公园。先登楼还是先过去看?被自己一个“到对面可以看到八咏楼”的理由说服了,所以决定先到对面看个究竟。



    这是一个敞开式的景观公园,名字就叫八咏公园。当头就是一座木石结构的牌坊,略显夸张的高高翘起的飞檐,使得这座牌坊看上去有一丝妩媚。尽管不是古建,我还是喜欢上了它。

   牌坊后是一尊很高大的石雕塑像,主人公背对着我,但从衣着帽饰可以看出是位古人。他是谁?他就是八咏楼的始建者,南朝东阳郡太守沈约。沈约一位文学家、一位诗人、又是一位声律学家。如此才情的一个文官,看到面前合流奔腾的江水,自然能想到登高望远的道理,在一片江滩前修起一座高高的楼阁也在情理之中了。楼阁竣工,定名玄畅楼(公园大牌坊后面写着玄畅两字,倒合此名)。沈太守登楼远望,诗兴大发,写下了“登台望秋月,会围临春风。岁幕愍衰草,霜来悲落桐。夕行风衣鹤,晨征听晓鸿。解佩去朝市,被褐守山东。”的诗句。也许太守大人感到诗兴大发,也许太守大人觉得意犹未尽,遂又将这首诗的每句话作为另一首诗的题目,重新和了八首诗。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和和出了千年后“八咏楼”的名号!南宋年间扩建楼阁将这八首诗刻在了碑上,让民众参观,惜碑刻因历代战乱早已无存。如今这八首诗被重新刻在了碑上,并镶嵌在围绕着这位诗人的墙壁上,供大家吟诵。雕像手执竹简(这似乎不符历史,南北朝时期,应该使用纸了)一副悠然自得得神态望着东流的江水。



   前方是一组简易的斗拱梁架做成的小景观,沿着它往前走就是滩头。据说当年明代开国名将胡大海(胡大海被部将暗杀于金华,其墓在今天的73051部队营区内)、抗倭名将戚继光(义乌有纪念戚家军抗倭的公园)、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王府在金华)均站在这里检阅过手下的官兵。



    公园不是很大,景观却不少。园子东西各有一个仿古的走廊供游人休息,小广场的两侧竹林中,分别掩映这一个石牌坊,若加以时日,这里定会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产生的。








    转身离开公园,照下了一张八咏楼的正立面。重檐歇山的楼阁直直地立在高高地台基上,倒有几分巍峨地感觉。



    可能是试开放的景点,所以十元人民币换来的是一张简陋的临时门票。但是,若干年后还有多少人能保留这样一张薄薄的纸片呢?我想我应该算一个吧。



    三步并两步地登上了百来级台阶后,看到了楼阁的侧影。粉墙、石柱、花窗还有精美的牛腿雕花和优雅地上飞的檐角,又让人对这建筑有了几分精致的感觉。



  看着楼下成片的古民居,白色高耸的山墙、灰色的瓦片、乖巧的飞檐,不由低呼“好美的乡土建筑啊”!为什么非要到即将毁灭的时候才想起来要保护呢?难道冬暖夏凉不好?难道通透安逸不妙?非得把几千年以来中国工匠的成果抛弃,去换取那座座钢筋森林?也许是误区,也许这就是一种对传统的漠视而导致的文化断层吧。



    现代著名诗人艾青(金华人)题写的匾额高悬在楼阁上,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把那个咏字写成了言字旁,莫非这也是通假字?



    现今的八咏楼是清代重建的,从细腻的牛腿雕刻手法就能看出了。(在下篇中会介绍精美绝伦的侍王府牛腿雕刻和城隍庙戏台藻井)



    八咏楼分前后两个部分前部的楼阁中,主要陈列的是关于八咏楼的历史和沈约的介绍。后部建筑为一个硬山顶的砖木结构小院落。这个院落专门为一个女性作了专题介绍,也可以看作是供奉她的一座小祠堂吧。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洲。”如果说《八咏》令这座楼阁得名的话,那么这首诗却让八咏楼扬名于天下!“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是谁如此怨忧,是谁忧国忧民,是谁气势千里?她就是易安居士李清照。祠堂也就是供奉她的。堂屋正中有一尊她的石膏塑像,背后就是这首令八咏楼扬名的诗。周围的陈列介绍的均是这位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我喜欢李易安的词,从她的词中看到了她的快乐、矜持、甜蜜、怨忧、哀伤、悲愤和绝望,也曾为她的遭遇而唏嘘不已。



   墙上的一副李清照的画像,深深地吸引了我。画中的易安居士披着披风一脸风尘,手执兔翰,她望着已失的故土神色哀忧。是的李清照在那个时代是孤独的,夫君的先逝、再嫁婚变,没人能够读懂她的心。金人南下,李清照护着丈夫与自己毕生心血收集的金石与小朝廷共同南下,却遭遇盗窃。“山河破碎风飘絮,生世浮沉雨打萍。”多年后文天祥的句子正象是为李易安写的呢。情愁、家愁、国愁,一愁胜似一愁,于是有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于是有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她能寻什么?她能怎么做?岳飞韩世忠可以驰骋疆场、陆游辛弃疾可以议政,再不济的还可以坐进勾栏找个红颜知己诉诉衷肠。李清照呢?在那个连小小女童都说“才藻非女子事也”的封建时代,哪怕她著书等身、哪怕她名满神州,又怎样?还不是情无所寄、学无所继、居无定所、志无所托。她随着迁徙的人流辗转来到了金华,寄居在八咏楼边的小巷中。渐入暮年独守空院的李清照早已完成了《金石录》,悲愤的她只能看着漫天飘落的黄叶来为自己寻求解脱。她登上了八咏楼,望着湍急奔腾的江水,她的思绪也随着跳跃了。终于她喊出了心中积压以久的愁苦,笔她还是用笔,她写下了一首让八咏楼扬名千年的诗“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洲。”



   谁言燕赵多任侠,自古江南有义士。与八咏楼有关的还有一个金华人——朱大典。历史上的这个人当真具有两面性。史书上说朱大典“饶有才,而性奇贪,多行暴虐”。他督师凤阳的时候,“括取财贿,四府僚属,囊橐皆尽,人拟其富且敌国”。朱大典的贪婪由此可见一斑。然而,当他贿络上官出任兵部尚书后,清兵南下了。朱大典据守金华,明军在朱大典指挥下凭城顽抗,誓死不降,清军得情报知道西门新筑不稳时,便专门炮轰西门,城破。朱大典与军士进入巷战,家眷妇女怕城破受辱投井,他便带了自己的子孙门客等来到位于八咏楼的火药库,自爆殉国。清兵随后屠城三日。八咏楼修复了这位明末大贪官的殉难处,一个大贪官到了国破时能醒悟,并坚持抵抗,最后破家纾难,着实令人难以评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3-29 05: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