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430|回复: 0

[正字] 关于审定吴语用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16 22: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吴语要走向现代化,就要走出所谓吴语“入不得文”的误区,开创吴语书面白话文的突破。

  在晚清和民国期间,在白话文运动的时代,有很多先驱做了这方面的工作。

  我们可以顺便回顾一下中国白话文运动的历史。看历史,可以让我们对一些事实更加清楚。

  清末的白话文运动,成效显著。1898年,现代报刊史上第一份白话文报纸《无锡白话报》创刊。接着,杭州、上海、苏州、宁波、潮州等地也出现了白话报。文学创作方面,出现了大量的白话小说。

  清末的白话文运动,为白话文的正式登台做了相当的舆论准备,但崇白话,还停留在造舆论上,没有像样的白话文作品,甚至主张废除文言的文章就是用文言写的。

  所以,又来了一个“五四”白话文运动,现代书面汉语正式登台,并为官方承认。五四白话文运动,不仅有文化上的意义,更有反封建的意义。“五四”时期书面语言革命,与当时新文化运动提倡的科学精神、民主精神相为表里。

  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人是这个运动的急先锋。值得注意的是,这5人之中,3人为吴语区的。

  经过两次白话文运动和屡次论战,现代书面汉语终于初步形成并站稳脚跟了。

  以上是中国白话文运动的一个简单的回顾。对比吴语书面文的现状,我看,大致上可以说,吴语的“白话文运动”刚刚处在晚清的阶段。我们迫切需要一个“五四”白话文运动那样的阶段,来真正地实施吴语的书面化、现代化主张。

  在白话文运动中,先驱们并不主张以通用语来消灭方言,相反,方言入文也是当时白话文运动的一大组成部分,因为,今日的现代汉语书面语,当时亦不过方言土语而已。刘半农先生整理过江阴话船歌,并尝试用江阴话写过一些作品。而瞿秋白烈士,也在上海用吴语写过一些向工人宣传的作品。

  吴语有过很多书面作品,明代的小说家冯梦龙的作品里头就收入了很多吴歌,“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喜几家愁”。而《何典》、《海上花》等吴语小说,为胡适先生和诸多五四先贤所喜爱。应该说,方言文学,乃至白话文文学,当时吴语是走在全国前列的。胡适先生曾经讲过,中国方言文学最有希望的一支,是吴语文学(大意)。

  然而,时至今日,由于种种原因,事与愿违,吴语的书面化却仍然停留在很低的层次。我们现在来做这个事情,也同样不仅有文化意义,也有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的现代的先进的精神意义。

  吴语书面化的第一步,是要审定吴语用汉字。今日之普通话用字,也是经过审字而来,当时也是有很多写不出的。所以大家不要有汉字就是普通话乃至北方话用的思想。吴语的很多字,不是写不出来,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写而已。前面也提到,吴语也有过很多书面作品,有些字的用法也有很一致的传统,我们要让它们“重新上岗”。对于一些很生僻的字,或者的确不可考的字,我们也可以通过审字,为它配上合适的汉字。普通话的一些写法也不是古而有之,这点我觉得我们要拎清,所谓吴语不能入文的说法完全是偏见之辞。当年的白话文之于文言跟今日之方言书面文之于普通话书面文是差不多的关系。

  审字工作的展开,需要有一些原则和一些框架性的计划和目标。作为第一阶段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先着力讨论这些原则、计划、目标等。有了框框,就能保证这个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希望大家都积极地参与到这个吴语审字的讨论中来。吴语是我们大家的母语,也只有我们来进行吴语书面语的建设。我们应该先推动这个事情的进行,为最终吴语书面语的形成和成熟做些工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4-19 18: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