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620|回复: 0

浙东唐诗之路----中国文人的山水走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30 23: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浙东唐诗之路----中国文人的山水走廊


《中华遗产》 > 2007年第09期 总第23期目录
[卷首语]
  大唐才子踏歌来(朱振华)
  
  [论坛]
  山水诗与盛唐气象(葛晓音)
  走出唐诗的“唐诗之路”(傅璇琮)
  风雅浙东:追寻诗人的踪影(竺岳兵)
  李白的行走(吕根华)
  意在六朝山水间(王 玫)
  “天下第一行书”沉浮录(雒三桂)
  智者的家园(黄夏年)
  神仙居处(张岳明)
  唐诗之路:摸着历史的路标前行(袁 因)
  
  [幕后]
  山野多高人(袁 因)




走出唐诗的“唐诗之路’

撰文/傅璇琮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

浙东文化,源远流长。今嵊州小黄山遗址、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说明,早在公元前七千年到一万年,浙东的先人们已能建造土木结构的房屋,种植水稻,豢养猪狗……自晋代前,这里渐成为人文荟萃之地,中国山水诗在这里滋生;以沃洲为核心区域的佛教“般若学”的兴起,标志着外来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结合;佛教“天台宗”的产生,标志着佛教在中国流行鼎盛时期的到来;生活在越剡的王羲之,被后人推崇为“书圣”,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影响极为深远;南朝刘宋元嘉年间的以天姥山为创作题材的山水画,标志着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发生;包括饮茶、弈棋、音乐、园林、造纸等在内的地域文化,对后人的影响至今不衰。
到了唐代,“千岩万壑”的浙东山水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唐代诗人十分向往的精神乐园,有450多位诗人在这里流连忘返,吟咏不绝,留下了l500多首唐诗,使浙东一带成为唐诗发展中一个特异的地区。对于这一人文现象,“唐诗之路”是一个既鲜明又深邃的高度概括和归纳。

“唐诗之路”是由浙江新昌(古剡县东部地区)当地学者竺岳兵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南京师范大学和中华书局联合主办的“中国首届唐宋诗词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提出来的,立即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在多次学术会议论证基础上,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专门在浙江新昌县举行了“唐诗之路”为重点的学术会议,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正式行文命名了“浙东唐诗之路”,肯定了“唐诗之路”的学术价值、遗产价值和现实意义,浙东深厚的人文底蕴得到了国内外知名学者的肯定和赞许,也获得了进一步的挖掘开发。学者们已形成一个共识:浙东唐诗之路可与河西丝绸之路并列,同为有唐一代极具人文景观特色、深含历史开创意义的区域文化。经我介绍,著名书法艺术家、国学大师启功先生还特地作了一首七绝:

浙东自昔称诗国,
间气尤钟古沃洲,
一路山川谐雅韵,
千岩万壑胜丝绸.

启功先生的诗,是对浙东唐诗之路中肯的嘉许。“浙东唐诗之路”在社会各界迅速得到了公认,这的确是少见现象,其原因主要在于“唐诗之路”在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的地位,在于它的学术价值、遗产价值和现实意义。

首先,它拓展一了我们唐代文学研究的领域,并可把唐诗与六朝遗风、山水胜景、社会民俗、佛道玄理、园林建筑、书画音乐等与文学有关的其他亲缘学科进行交叉、交融和综合探索。

其次,“唐诗之路”构建出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唐诗整体性的渊源关系,因而为传统文化研究提供了范例.

浙东唐诗之路可与河西丝绸之路并列,同为有唐一代极具人文景观特色、深含历史开创意义的区域文化。




唐诗之路:中国文人的山水走廊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在浙江省东部地区,一条文人的山水走廊生动地阐释了文人和山水的关系。
    唐代三百多位诗人先后来到浙东,踏上了一条起自钱塘、汇聚于新昌嵊州、终于天台,然后延伸至宁波余姚的道路。他们为什么要来到这里?仅仅是因为这里秀丽的山水吗?只有深入浙东地区、并进入诗人的精神世界,才可能理解这条“唐诗之路”的深厚内涵,才可能理解他们对浙东山水的那份向往和执著。
   在中国文化史上,很少有一条线路和中国的山水诗、书画艺术以及宗教思想发生如此密切的关系。正是因为这层关系,才引得诗人纷至沓来;也因为他们的歌咏,才成就了一条绝无仅有的“唐诗之路”……

风雅浙东 ——追寻诗人的踪影
   今天生活在浙江的人们,大多富足而安逸,有多少人还记得起跋涉之苦?然而,历史却把“风雅”这个词,赐给了唐代的浙东—— 一条诗人纷至沓来、充满诗情画意的唐诗之路。

李白的行走
    李白一生漂泊,几乎游遍名山大川,给人们留下了一个飘逸洒脱的行者形象。在李白的行旅中,他对浙东一座并不太知名的天姥山表现了特别的偏爱,不仅在早年表达了倾慕之心,在中年遭受人生的重大转折时还写下了“梦游”的诗篇。李白为什么对天姥山这么向往?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山呢?

意在六朝山水间
    放浪形骸、寄情山水、服食炼丹、玄想清谈……这种自由而自我的生活方式不仅在六朝名士中流行,而且让很多唐代诗人乃至后世文人都羡慕不已。“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在唐代诗人眼里,浙东山水正是被六朝名士的风流雅韵所浸染,方才变得可爱起来……
      
“天下第一行书”沉浮录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中国文学和书法上的“双璧”,尤以“天下第一行书”之名声闻天下。很少有人知道,这件旷世之作曾经伴随它的主人在浙东的一座大山里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岁月,最后又从这里流入外人之手,从此开始了它扑朔迷离的传承。“天下第一行书”的故事,无疑为“浙东唐诗之路”增添了新的传奇……
智者的家园——从大佛寺到天台山
    从新昌大佛寺到天台国清寺只有300公里的路程,现在坐汽车也不过是3个小时。但是就在这300公里距离内,一二百年间却不断地出现佛教大师级的人物,是他们在这里把中国佛学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神仙居处
在六朝许多志怪小说中,都有刘晨、阮肇入山迷路,后遇仙女并与之恋爱生活的故事。故事虽然离奇,但两人在历史上又都是有名有姓,而且据说在新昌、嵊州一带留有遗迹。历史上是否真的发生过这样的逸事?为什么那么多隐士纷纷选择这里?难道这里真的是神仙居处?

唐诗之路:摸着历史的路标前行
在世上所有的路中,“唐诗之路”是一条浪漫而特别的路。它虽然客观存在,但并没有插着“路牌”,我们今天只能通过历史遗迹的路标,才能把这条道路延伸下去。


[ 本帖最后由 letrend 于 2008-7-31 00:19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4-18 22: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