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529|回复: 23

十评江浙 (转载之浙江Mopper联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8 15: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评江浙之一】江苏人民的撒气桶——山越

长江如一条巨龙,这个比喻很俗气,但我无法生造出另外个比喻,因为这确实能形容其气势的磅礴,而巨龙的磅礴自然造就了自身的天堑壕沟,正是这条长江,把江苏人为地隔成江南江北两块。尽管地理上早已给出了秦岭淮河的南北分界权威,但事实上,存在必定代表理由,这里的人民更倾向于这条长江划出的分界事实。因为,这条大江不但包含了地理界线的概念,更包含了文化差异的概念。


而这里南北的人民,经常吵架,吵得昏天暗地时候,濒临分裂时,总有一个词语会让他们团结如一,而这个词,就是今天所要谈的——“山越”。
我常在某论坛上看见一些未谙世事的小粪粪妄谈江浙,文字幼稚可笑不论,更是三句不和就开口大骂,荒证谬举称山越如何野蛮低劣,甚至连杭嘉湖地区也不能幸免,看后不免暗自发笑,浙江——这原本就为江南地理文化的代名词,怎么又与山越搭上界呢?当我谈出自己困惑时,粪粪又造影遥指南方,“南边!还在南边。”
的确,《过秦论》中有载过山越的文字如“南取百越之地”,可那是如今的两广地区,与浙地差十万八千里,即使是勾践的越国达到强盛巅峰,也未曾染指过那边。
而粪粪不怀好意地告诉说,过了钱江到甬地,就是山越的老巢,那里人体型矮小,心狠手辣,非但如此,还狡诈无比,是个劣等的人种。
我又顺从他们的意思跨过钱塘江,探寻所谓山越的老巢,试图找出那传说的山越一族野蛮低劣的蛛丝马迹。
可事实是并没有如能所愿,而我却惊奇的发现,那曾经的会稽郡治绍兴,古丽州地永康,居然是吴语起源的老巢。
从鲁迅的《朝花夕拾》,《孔乙己》等自小就耳熟能详的文章中发现,那绍兴的乌篷船、茴香豆、社戏是如此的乡土可亲;从谢灵运的诗文中切切能感受,永嘉山川的秀美绮丽。而这又与园林的精巧,太湖的浩美,拼凑成为最传统的江南美图,天堂般的画卷风光。
可是,我又不免疑惑,那当初要探寻的那“体型矮小,心狠手辣,狡诈无比”的山越人,到底藏身何处?或者还是粪粪在造谣挑拨,企图分化传统江南的阵营?

【十评江浙之二】从两浙路说起

被贬成山越的浙地人,经过笔者深入探巡后,发现那边的民情风俗居然与如今苏南出乎意料地一致,连同语言上也同文同宗。那我们就不免疑惑起来,当初大谈的“体型矮小,心狠手辣,狡诈无比”之山越人,如今当地身处何方,有还是没有?从十评首帖中网友的观点来看,多数网友认为这是个阴谋,是有人伪托的,但也有小撮的粪粪们信誓旦旦说存在,而各不相让。双方观点冲突如此之大,结论是必定有一方是在造谣。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就给大家讲述其中的历史。或许这仅仅是历史沧海中的一粟,但不妨碍带给你我一点启示。



早先的历史沿革上,并没有苏南之称,而长江在地理上的割裂,也远远大于各位的想象,江南江北不仅仅是人们心理上的差异,更是汉人与异族们争夺天下的第二线战场。为什么叫第二线战场不叫一线战场呢?这里是有原因的。




因为字汉人政权在全盛时代,第一线战场的呈发散形状,位置很难确定,北面的幽云十六州自然早就纳入囊中,而事实上还会会冲到嘉峪关以西,史学家很低调地宣扬这是抵御匈奴,可就是这么一抵御,硬是让匈奴这个政权给人间蒸发了,更倒霉是是当时的东罗马帝国,活生生的被这个人间蒸发的匈奴给灭了。



而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汉人的势力不是每次都那样强力无比的,如果说这个汉人政权快倒闭了,或者好听点说也到揭不开锅的地步。那么拉锯战到必定开始了,而战场地点,正是这长江南北的沿线。



历朝的战乱把长江南北的人民从全方面都隔绝起来,无论从政治还是经济上,这条大江都起起屏障的作用,大江从南京滚滚而下入海,这段被后人称为扬子江的一段,这种隔绝为敌的现象更是演绎发挥到了及至,长江在这里是南北各自的国境线,更是汉人政权的生死线。



情况一直延续到明朝,直到一个叫花子出生的人当上了开国皇帝后,平衡被打破了。而这个叫花子皇帝,正是朱元璋。



史书上的朱元璋,忘恩负义,心狠手辣,此人从出家和尚能做到一国之君,手段不可谓不厉害,但这个与我们今天要谈的江浙沿革干系不大,即便是明朝建都在今天的江苏省会南京,也是按循六朝古都的足迹在经营,无伤大雅,因为南京史上一直是独立于江南的江南。可朱元璋偏偏又做了个惊天动地的决定,则是在行政拆分了传统的江南——即废浙西路,建所谓的江南省。对于废浙西路建江南省对日后的影响,这个我们按下不说,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下面我们先谈下朱元璋废前的浙江西路。



两浙路的设置,其实也是在北宋至道三年,历史也不特别长,但因为其延续了以往会稽郡到吴郡的建制沿革,所以两浙路的本身可以追溯到秦汉的会稽郡治辖范围(只有小部分变动),而两浙路分的浙西路与浙东路,也是有源可以追溯,即东汉永建四年吴郡与会稽郡的分立。所以说,无论是会稽郡还是两浙路,在历史人文与地理建制上,都是名副其实的江南代名字!


这里为什么要谈宋朝时候的两浙路,道理很简单,因为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发展的极盛时期,,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之风气,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所以以宋朝时候的两浙路来谈江南,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


【十评江浙之三】浙西路的消亡

中国人有个特点,或者说模糊意义上讲东亚人都有个特点,两个陌生人初次交谈,话题中肯定会问对方是哪里人;又如,高校中学子们最热衷的团体则是各种老乡会,仅凭这两点,可以断定中国人几乎都是地域份子,唯一有差别的只是个体的纯度不同。
综上,我只想表达以下写的这些文字,足可以证明本人就是个地域份子,纯度还不低,但请大家不要朝我扣帽子,因为我们其实都是地域份子,彼此之间玩笑奚落都无伤大雅,唯一的底线就是相互不要歧视就行了。
浙江人很念旧,直到今天浙人彼此间问到籍所时,还常说及上府人下府人,好多本省的年轻人已不懂了,而外省人更是听得云里雾里,但实际上确实有此一说,这是流传下来的前称,是旧的不能再旧的老古董了。上府是指上八府,即宁,绍,台,温,处,金,严,衢八个地方。而下府则是下三府,即杭、嘉、湖三地,这上下加起来十一个府,与今天浙江省的十一个地级行政区域大致吻合。
为什么要用这段文字开头?这里是想引出一段旧史,其实当中的下三府,原本也有八府,上下各八府遥江对应,构成了两浙路,其中具体,得追溯到宋元时的区划才能解释清楚。以前笔者与网友在清籁论坛上讨论过这个话题,但当议到下八府分家的原因时,竟一片哑然,无人作答。
有人常高谈浙江如何如何,苏南又如何如何,比较一番互有优劣,但殊不知,按历史沿革来鉴定的话,今天的浙江是一个不完整的行省,缺少了松、苏、常、润等地的原浙西路,即如今的苏南之地,此等精华之地的离去,就如同皇冠顶上丢掉颗明珠,样式虽在,却已黯淡了十分。
浙西的拆分是在南宋灭亡之后开始的,谈到南宋的灭亡就不能不提崖山之役,譬如有专家说崖山之后,汉族就全部亡了,蒙古人色目人统治华夏大地,这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亡国。那笔者这里就想问:汉族全部灭亡了吗?那我们今天的汉族与古汉族又是何种关系,所以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可能有人就想问崖山之役与本文有何相干,汉族亡不亡又与主题扯上什么关系,确实,两者联系不打,但对本文来讲,提到崖山之役,是因为就在这宋元之间最后一战结束,蒙古人拆了两浙,建了松散的江淮行省,传统意义上的浙西路就此走上了灭亡道路。
尽管蒙元存活不到百年,但就在这短短的几十年中,浙西繁华摇摇欲坠,江南诸府若即若离。而后,朱元璋赶走了蒙古人,原本以为其会恢复宋制,整本溯源,可事实却很残酷,这位凤阳的草脚居然把都城建在了南京,而号称皇汉正统的朱明王朝,不但没有恢复宋制,反倒延续了蒙古人建的江淮行省,更可恨是还从行政上把先前松散的江淮牢牢捆绑在一起,从南直隶的成立到江南行省的确定,这一系列组合动作朝原本就岌岌可危的浙西路狠狠踩了一脚。就这样,浙西路分崩离析,而松、苏、常、润等地,从此就走出了原先引以为豪的“浙”地,被迫改投扬子江为中线的行政区域,自此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十评江浙之四】江苏建省击破传统江南阵营

上篇讲到,浙西路的消亡,苏松常镇等地,脱离了原先引以为豪的“浙”地,被迫改投扬子江为中线的行政区域,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而正是这条不归路,让传统的江南阵营在行政区划上开始分化,而这条不归之途的第一个路标,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话题——江苏建省。

江苏建省年代,直到至今还是个有争议的学术话题,时至今日,许多学者尝试去了解并研究有关江南分省(江苏建省导火线)内幕的课题,但由于种种不明因素,一直无从下手或停滞不前。而江苏建省年代不清,正是此类课题中最大的拦路虎。

为什么是拦路虎呢?因为在满清刚问鼎中原后,废除了南直隶,在原南直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叫江南省地方的,所以要谈江南省,就首先说说南直隶,这里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南直隶是个很奇怪的行政区划,在靖难之役后,永乐帝彻底打碎了前朝的惯例,把原先几块已经破碎的行政区划人为拼凑在一起,而其首府,居然是前朝的京城,今天的南京。而南直隶的管辖范围,大致是今天的江苏,安徽,上海三地。

对于设立南直隶这样奇思妙想的政区,永乐帝是始作俑者,而透过其中,也看出永乐帝此人篡位后的心里矛盾。既已另迁了都城,但又怕毁了自家的风水,所以朱棣不得不在名义上保留南京为留都,更还让南京宫城保留旧制,并委派皇族内臣驻守,俨然是另外一个都城。

当时的人们看后,第一感觉是南京的地位不伦不类,那怎么办呢,既然还保留了宫城,总还要添加点什么吧,皇族内臣都有了,就还少个京畿重地,所以朱棣再重新划定了一个京畿重地,这就是前文我们讲到的南直隶。

明代十八朝皇帝,除去朱元璋和他那个不争气的孙子外,南直隶存在了十六朝,纵观历史,南直隶其有风采无限的一刻,如三年一次的金陵南闱会试,各省人士云集景从,阵势一点也不亚于如今的阅兵典礼。南直隶也有黯淡无光的时光,如满清征服江南途中,出现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系列惨烈场面。

南直隶最终还是消亡了,这个烙有深刻皇朝印记的行政区划,在顺治二年被满清撤销了,随之撤销的还有南京这个留都,虽然南京靠南明的苟延残息夕重新威风了一把,但其辉煌如同昙花一现,很快就凋零在历史的长河中。

不知是为了惩罚小朝廷的负隅顽抗,还是为消除遗民对前朝的念念不忘,也在这个时期,新皇朝把南京被贬成了江宁——言下之意是江南已被平定安宁了。

江南平定是不假,那是在康熙站稳脚跟后,距离满清入驻紫禁城已经将近半个世纪了;而江南安宁却无从说起,要直到咸丰时期,江南的反清复明活动依旧绵绵不熄。

南直隶的历史介绍告一段落,那就让我们回头重拾谈另一朵花——江南省。从顺治二年建立江南省到顺治十八年(一说康熙六年)江南分省,这个传说中的政区其实仅仅才存留了十六年,有野史说这正合了永乐篡位后的十六朝,如同秦始皇铸金人十二,暗示了汉朝的十二帝。但按笔者来看,这纯属无稽之谈,仅仅巧合而已。

虽然江南省在如今历史中声名显赫,但纵观其存留时间不过才短短十六年,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江南省仅是个过渡政区罢了。

顺治十八年,移江南右布政使驻苏州,左布政使仍寄驻江宁,原先都处江宁府城的左右布政使分家了,这也标志了江南省开始分省。康熙六年,移到苏州的江南右布政使改为江苏布政使。而此时寓居在江宁的江南左布政使,则改为安徽布政使,直到乾隆二十五年,才回驻安庆。所以,时至今日仍有网友戏称南京与安徽有着理不清的关系,我想原因大概就在此吧。
南直隶(江南省)从一个行政区划析分成为江苏和安徽两个行政区划。这在清朝甚至是整个中国行政区划的沿革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幕。而江南分省实际上也是个漫长而渐进的历史过程,从顺治十八年开始,一直到乾隆嘉庆年间才完成。而其中的江宁府(南京)则一直扮演着主角,从最初建立南直隶到最后江南省两地(今天江苏安徽)分道扬镳,这个主角一直在里面起了连接点的作用,虽然此后南京委身屈就在江苏省内,但其王者之风依然熠熠生辉,并伴随着其野心日益膨大,终于在民国时候爆发了。

【十评江浙之五】江南分县闹剧

江苏建省击破传统江南阵营,而后又导致了南京地位几度沉浮,有网友建议对南京篇幅重开一章,对此我只能说抱歉,因为本次连载话题的重点是谈原浙西路,对于超出其地界范围的,笔者稍稍带过而已,并非避而不谈,实乃功力有限。

有网友提出这样问题:“江苏建省‘是整个中国行政区划的沿革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幕’,转折性的意义体现在哪里,对以后的行政区划变更有何榜样的力量?”我这里作简要的回答,江苏建省之前的江南省,实行的是一省分置都、布、按三司的制度,原为防止地方权力集中。但这也是把双刃剑,反而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央的权力。而江苏建省后,原先的江南省一劈成二分为江苏安徽,各设了巡抚衙门,苏皖变为了相对集权的行省,以便中央政权更好地管辖与征赋。

之后康熙二十六年两湖(湖北湖南)分开了,雍正十二年两广(广东广西)也分开了,分省的这种模式在全国迅速推广开来,而行政格局对中国的影响延续至今,这就是转折意义。

缩省集权的变革对于刚入主中原的满清来讲,是维护新皇朝统治的最有效途径,但这仅是大层面上看得出的结论。而从具体的操作方式来看,这种集权模式的变革又是不彻底的,就如网友churchy 在《江苏发展思考》中所载的:“巡抚驻苏州,学政寓居江阴,贡学又在江宁。两江总督设于江宁,河运总督和漕运总督居于淮安。”在行政强势压制下的江苏各府,虽然归为一统,但依旧掩盖不了江南与江淮的貌合神离。

康熙时期江苏建省虽已完毕,但局势依然不稳定,此时的江淮已初步平定,而江南那边,反清复明的浪潮依旧绵延不熄。江南历来是明朝遗老遗少的老巢,反清复明的策源地。顺、康以来,士人以读书谤朝政为己任,武者以招摇起事为事业,朝廷为此很是头痛。这种潜在的不安定因素严重动摇了新皇朝的统治,为此,朝廷曾一度停其科考,还专设观风整俗使。对这种反叛行为一律严查到底,如名闻一时的“朱三太子案”, 前后竟持续了六、七十年。

但因这种叛动的思潮从底层而起渐渐渗透到上层,岂是一时能改变的,至于大兴文字狱,擒住个别头目,仅是治标不治本之举,而更可能的是加深了民族矛盾。顺治康熙两朝,对江南的统治一直维持着高压,但只是对个案的处理十分坚决,此时的江南已呈“民不畏死”之态,而各县官员因为处理此类事务吃力不讨好,甚至不堪重扰,所以观风整俗演变为例行交差而已,单行高压模式收效甚微。

直到了雍正上台,做了件惊天动地之举,江南的反叛思潮才有所收敛。

雍正二年,两江总督查弼纳奏请江南分县:把苏州府属之长洲、吴江、常熟、昆山、嘉定五县,太仓一州;松江府属之华亭、娄县、青浦、上海四县;常州府属之武进、无锡、宜兴三县,各分立一县。

而提出的理由是:江南为财赋重地,而苏、松、常三府之州县,尤为烦剧。额征赋税,款项繁多,狱讼刑名,案牍纷积。为牧令者,即有肆应之才,亦难治理。

所以当今有学者谈江南分县的实质是朝廷为“额征赋税”来弥补国库空虚,其中不无道理。但笔者认为,江南分县为“狱讼刑名”才是实质,因为当时的江南的严峻形势已动摇了满清的统治,朝廷不下此手段,怕有大乱出现。所以挂“额征赋税”之头来卖“狱讼刑名”之肉,雍正此举一石二鸟,不可谓不高明。

分县后的江南的江南却是安顿了不少,再加上雍正擅长的特务政治,把士人与武者分开对待,软硬兼施,逐个击破,一时弄得江南各县人心惶惶。该时期较著名的“江南案”来看,可见雍正的特务政治已操练得炉火纯青了,不但民间惶恐,就连官场也随之震荡。
发表于 2008-3-18 18: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五评呢~

发表于 2008-3-18 18: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呼唤关键字 内容提要 conclusion
发表于 2008-3-18 18: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要还要,正是恶补历史..
发表于 2008-3-18 19: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直隶是个很奇怪的行政区划,在靖难之役后,永乐帝彻底打碎了前朝的惯例,把原先几块已经破碎的行政区划人为拼凑在一起,而其首府,居然是前朝的京城,今天的南京。
-----------------------------------
这不是给他的猪爸爸开脱么,南直隶这个怪胎是朱元璋搞出来的,当然当时叫直隶。
永乐迁都以后不过以北平为京师顺天府,河北为直隶省。相应改京师为南京应天府,直隶为南直隶罢了。

洪熙上台以后原来是准备还都南京,已经把北京改成了行在,可惜此君早死。。。。。。。。。
发表于 2008-3-18 20: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蒙古人拆了两浙,建了松散的江淮行省,传统意义上的浙西路就此走上了灭亡道路。尽管蒙元存活不到百年,但就在这短短的几十年中,浙西繁华摇摇欲坠,江南诸府若即若离。而后,朱元璋赶走了蒙古人,原本以为其会恢复宋制,整本溯源,可事实却很残酷,这位凤阳的草脚居然把都城建在了南京,而号称皇汉正统的朱明王朝,不但没有恢复宋制,反倒延续了蒙古人建的江淮行省,更可恨是还从行政上把先前松散的江淮牢牢捆绑在一起。
——————————————————————————

搞什么搞。元代“江淮行省”总共才几年?至元十三年(1276)元攻陷临安,置江淮行省于扬州,统两淮、两浙地,又称淮东行省、扬州行省。二十一年(1284),徙省治于杭州,称江浙行省。二十三年(1286),还治扬州,复称江淮行省。二十六年(1289),再次徙治杭州。二十八年(1291),以江北州县隶河南江北行省,改江淮行省为江浙行省。元朝一共96年,就算从攻陷临安开始算起也有91年,“江淮”是1276到1291,才几年?
江浙在元朝绝大部分时期根本就是维持南宋江南东道和两浙路的旧貌。哪里有什么“传统意义上的浙西就此消亡”。还朱元璋延续江淮行省,都撤销了七八十年,哪里去延续啊。
讲得老清楚,“江北州县隶河南江北行省”,长江北面的统统划走建立一个新的省,这才是蒙古的创新,所谓“河南江北”,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并入一个行政单位。把原先分属于南宋的淮南江北地区和金的河南淮北地区硬生生连在一块。这才是元朝的“发明”。不要搞错掉。
发表于 2008-3-19 12:26: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山越不山越的
发表于 2008-3-23 18: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姑姑看过他们吵架就知道了,虽然说的是苏南浙北上海的事,但每次跳得最凶的都是苏北人,然后是浙东的,所以一边叫江北人,一边骂山越……都是狗拿耗子
发表于 2008-3-23 22: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就是这么一抵御,硬是让匈奴这个政权给“人间蒸发”了,更倒霉是是当时的东罗马帝国,活生生的被这个“人间蒸发”的匈奴给灭了。


看到这个就知道作者的水平了。。。。。。。。。。。。
发表于 2008-3-24 17: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匈奴滅東羅馬?哈
发表于 2008-3-24 22: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类作者目前特别有市场
发表于 2008-4-19 14: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血洗君士旦丁堡的不是突厥人~~~

[ 本帖最后由 luck 于 2008-4-22 14:59 编辑 ]
发表于 2008-4-19 14: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浙路那会儿的“设府”可不是一般“地市”能享受的待遇。貌似一共也只有14州

[ 本帖最后由 luck 于 2008-4-19 14:23 编辑 ]
发表于 2008-4-20 00: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十评不如九评sa
发表于 2008-4-20 19:49:41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看酒瓶里头装的啥子酒
发表于 2008-4-22 08: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howay 于 2008-3-23 18:17 发表
姑姑看过他们吵架就知道了,虽然说的是苏南浙北上海的事,但每次跳得最凶的都是苏北人,然后是浙东的,所以一边叫江北人,一边骂山越……都是狗拿耗子 ...


浙江跳得最凶的杭州人,新华论坛的吵架是杭宁之争引起的,浙东除了宁波主动会去骂苏北人外,台州、温州是受害者。苏北人(冒充苏南)首先攻击台州、温州(发廊、山区之类),台州、温州才会反击。

冒充苏南的苏北人都用苏南id
兰陵有公子  淮阴的
水乡苏州     射阳
鲈乡           大丰
三不浪子(无锡) 盱眙
江阴要塞   宝应
………
发表于 2008-4-22 09: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宁不都是浙江

ps:赞头衔
发表于 2008-4-22 12: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没属过浙江吧
发表于 2008-4-22 12: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山难道是传说中的网特?
发表于 2008-4-22 13: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山说的差不多吧........=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3-29 00: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