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550|回复: 14

传统戏曲,从小学到大学都要普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2 21: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期:2008-03-01 作者:马丹 来源:新民晚报

    初中想招戏曲特长生,却没有小学有对口的普及项目;初中才接触到戏曲,升入高中却又无处可学。这是不少普及传统戏曲的学校碰到的教育“断层”难题。18年来坚持普及评弹艺术的长宁区姚连生中学也曾遭遇评弹班招生“寒流”。
   
    校长姚海涛说,普及传统戏曲还是需要从小学到大学的延续性,学校和戏曲艺术家不妨走出去,主动与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机构合作,培养孩子们的兴趣。
   
主动些  与其他学校合作
   
     别看姚连生中学的评弹班近年来热门得很,几年前,校长曾为招不到学生头疼不已。“要放弃评弹吧,那么多年不容易。要坚持吧,又没有生源。”姚海涛说,上世纪90年代,中福会少年宫曾开过评弹班,给学校推荐来不少学生,但到1998年后这个班就取消了。无奈之下,姚连生中学只得扩大了评弹班招收的艺术特长种类:会画画的,学过点乐器的,甚至自身条件好、零基础的。是等着学生上门,还是自己去找学生?姚连生中学的老师们还把眼光瞄向了周边的小学,尝试着把评弹送进小学。
   
    上海评弹团的周震华老师说,评弹团和大学的合作较多,但他们发现,“没有中小学的普及,许多大学生对传统艺术‘不感冒’。”他告诉记者,上海评弹团正计划与更多中小学合作,希望从小学到大学延续性普及。
   
学方言  上课只说苏州话
   
     “唱评弹就要学苏州话。但一想到要学又软又嗲的苏州话,我就觉得别扭。尤其是为了全面了解评弹,我们还要学女腔。”姚连生中学初三(4)班忻智斌回忆起初学评弹仍觉得十分有趣。他告诉记者,为了更快地学会苏州话,上海评弹团老师要求课堂内只能讲苏州话。“一开始说不好。回答和提问时一急,普通话、上海话都出来了。”
   
    小忻说,他也曾犹豫要不要学,因为之前他总觉得唱评弹太过女气。“学了之后发现,很有意思。我们还要学评书,里面的故事很有趣。”他一边说,一边给记者来了段“武松盘问潘金莲”的评书片断。
   
为升学  家长追捧评弹班
   
     近年来,姚连生评弹班的招生很热,但不少家长不是冲着评弹而来,而是看中了评弹班的好升学率。姚海涛坦言,有些家长功利性很强,甚至提出能不能只进评弹班,不上评弹课。“评弹班招生时未设成绩门槛,但近两年的升学情况确实不错。其实,家长不必死盯着成绩看,成天用学习压着孩子。让孩子多接触点艺术,反而能调动起学习积极性。”
   
    姚海涛说,普及评弹艺术,不是为了培养专业演艺人员,更不是为了升学。“让学生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能提高他们审美修养和气质。学评弹和排练时一丝不苟的精神,同样适用于学习。”  本报记者  马丹
发表于 2008-3-2 21: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戏曲,从小到大到老到死都要普及,死了也要普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还要普及
发表于 2008-3-3 09: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讲老实闲话,传统个几部书确实弗适合当代人。我前枪完整听仔遍《珍珠塔》,噱头、笑点侪有,但就是横竖弗是mi道,为啥?官本位个价值观充斥其中——只要翻身做仔大官就可以为所欲为,一切颐指气使就侪是理所当然,可以戏弄姑母,可以恣意报复触壁脚个丫头。虽然说书先生也会借巧嘴丫头来批评主人公个刻薄,但“老子今朝就是掮仔顶七省巡按个乌纱帽来触侬霉头”个小人心态泛滥全程。

作为文化载体个语言要现代化,而语言所承载个文化本身,所传达个社会价值观也要现代化。迭眼故事个骨子弗改,终于是要进博物馆个。
发表于 2008-3-3 13: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博物馆就是最好的保护

没见过秦砖汉瓦还拿出来盖房,周彝商鼎还用来盛汤
 楼主| 发表于 2008-3-3 16: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同意z叔的看法。

戏曲这个东西,还是让它老样子比较好。我是情愿看才子佳人戏也不会去看“与时俱进”的新题材戏的。搞新题材,戏曲能搞过现代传媒才怪。江山代有才人出嘛。让昆曲唱华西村的美好生活,恐怕会恶心倒一批人。
发表于 2008-3-3 16: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形式可以不改,内容要改。就像格林童话里的那个小红帽,那个故事最初的版本其实是告诫少女要坚守自己的童贞,性意味非常浓厚,300年後到了今天的版本里就改成了教导小孩不要轻信陌生人,把原来的性意味淡化掉了。评弹无非就是讲故事,同样一个故事如果也是三百年面子夹里一点不换的话,没人会去听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3-3 16: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按楼上讲的,弹词肯定不行了,评书还有点搞头。实际上,评书这两年死得更快。
总的来说,讲故事我是觉得终究没有什么搞头,装新故事更加没啥搞头,至少听故事我宁愿看电影电视,收音机都n年没听了。
这个东西,我看生存的唯一道路就是高雅化,抬高门槛,吸引些附庸风雅的去听听。再走民间道路,限于它的形式,不管换啥内容都是没啥好结果的。
发表于 2008-3-3 16: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哪恁一日到夜手里囥把刀穿来穿去。。。
发表于 2008-3-3 16: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Z叔说的“傩戏”之类确实是很难去装新酒了,因为那个东西程式化的内容太多,都是订死了的。但评弹之类还没到这个地步。

我以前经常需要开一两个钟头车,路上就听听评弹,相较之下《三国》就比《珍珠塔》要容易让人接受。随着大规模城市圈的出现,Audio Book将来会在中国成为一个市场。在这个市场里同时属于讲故事范畴的还有各种小说朗读、广播剧,评弹之类要与其竞争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关键就看是否能用旧瓶装新酒。需要强调这个旧瓶,像革命样板戏那种从形式到内容通通颠覆的不算。
发表于 2008-3-3 19:3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记者的问题
标题是戏曲,正文却说曲艺
戏曲的改革不等于曲艺的改革,这是两个论题。

一般讲起来,曲艺易于紧跟时代。曲艺形式简单,说唱为主,主要功能就是一个叙事,因此相比戏曲来说限定性少,适用面更广,可以随时加入新内容。而且曲艺始终扎根民间,服务大众,不断改变创新迎合需求正是其特色和传统。所以老刘说评弹不妨改变,我以为并没有错。
戏曲并不是一刀切都是不能改革的。但其主体和代表的京昆,还有z叔申引的傩、能、伎乐之类,因为产生时代久远,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丰富多样,是传统文化的浓缩体现和代表形式,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而且作为珍贵的文化遗存,原先的审美价值已经逐渐让位于今天的研究价值。你一改可能适应性变强了,娱乐功能教育功能提高了,审美价值提不提高不好说,研究价值可是绝对会降低。因为改变带来的损失很难还原,改革只会让古老剧种贬值。从保存研究价值的角度,z叔主张保存原汁原味也是正确的。

地方戏和曲艺类似,自然也具有各自的研究价值,不过其价值似乎和改革并非势不两立。一则它们没有足够长远的历史形成深厚的积淀,对其所属文化/文明并非经典代表,似乎经不起也没必要进行对待古老剧种那样深入系统的研究,改革带来的变异未必称得上“损失”;二则它们与古老剧种相比,更为直面社会,其娱乐和审美价值始终占主导,而娱乐和审美是不排斥变革的。

所以该变的就让它去变,如果曲艺也懒得变,那不如像昆曲等隔世文艺学习早点提升自己的文化品格让人家来惊叹你的精致高雅,到时候自然改革阻力大大反对声重重。不然只能随俗雅化与世推移咯。
发表于 2008-3-8 17: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学期0首,不是更加不用争了么
发表于 2008-3-8 21: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1學年1首
1學籍1首
发表于 2008-3-9 22: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解恨啊

原帖由 z200052 于 2008-3-8 17:06 发表
教育部长周济在人大上面为此受了窘。原提案的代表认为教育部歪曲了他的愿意。梅葆玖说他完全不知道这回事……部长的答复很妙:一个学期总共才一首,没有必要这样争论的。言下之意是人家小题大作了。 ...


女政协委员当众炮轰 教育部长周济很尴尬ZZ

在政协会议现场,全国政协委员孙萍毫不留情地“炮轰”教育部长周济,在落实提案时歪曲其意思。“周部长,感谢您让我提出的‘京剧进校园’提案成为现实,不过样板戏这么多不是我的初衷……”面对孙萍当面“炮轰”,周济一脸尴尬。
事情的起因是今年教育部预备在全国十个省市自治区,各选取二十个小学及初中推出“京剧进校园”试点,要求学生欣赏、学唱“国粹”京剧。但是,因为在十六个指定曲目中有九个是带有“文革”色彩的“革命样板戏”,以致这个项目广受争议。

孙萍说,她同时递上了由梅兰芳之子、京剧大师梅葆玖牵头、冯小刚等42人联署的提案,要求教育部紧急调整相关做法。

面对孙萍当面“炮轰”,周济解释在有关曲目推出前,已经邀请了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孙萍马上反驳:“我们这有这么多专家呢!政协的专家不是最顶级的专家了吗?梅葆玖不是专家?那谁才是专家?”

面对委员的“咄咄逼人”,周济只能无奈地感慨:“京剧能够走进校园,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一年的音乐课一共二十首歌,其中只有一首京剧曲目。”他认为“京剧进校园”可以在尝试中推进。但孙萍仍然反对:“我觉得这个(说法)不对!(有关措施)出台就不好收回来了。”周济最后向她表态:“你的提案非常好,我们一定会认真研究。”

由于目前教育部制定的十六首“京剧进校园”曲目中,有九首都是“革命样板戏”,引起了文艺界政协委员的反弹。孙萍表示,最初建议“京剧进校园”,是为了通过京剧“国粹”让青少年了解传统文化,“不是要把它搞得像音乐课一样,让每个人都能唱上一段”。梅葆玖则表示,若非媒体报道,他对此事完全不知情,也不了解专家论证的情况,“我们这老一辈的人一个都没参加”。他说:“我觉得这么着急就推出有点草率。”

不过孙萍也承认:“从周部长的话音里,我感觉到调整曲目的可能性很小。听说光盘都已经刻了一亿多张了。”她透露,由于教育部在实施中悖离了自己的初衷,“搞得我现在压力很大,我都成了众矢之的了!所以我一定要站出来,把这个事给纠正过来。”

出于这样的考虑,梅葆玖已经完成了一份提案,建议在“进校园”的曲目中增加爱国曲目《抗金兵》、反腐曲目《铡美案》等有内涵的传统戏剧,而样板戏“有个一两段、两三段就行了”。他的提案受到了42位文艺界政协委员的拥护,冯小刚、关牧村、郁钧剑、王安忆等知名人士都参与了联署
发表于 2008-3-9 22: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没人炮轰“异性怪魔”

好奇死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3-9 22: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这个报道相当有意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4-20 11: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