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乌程仔

我认为“三吴”系一个误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21 20: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望齐门呀.
发表于 2008-3-22 17: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吴的一个史料记载

今天新书到,所以找到了,不过文言的输入比较慢......

三吴之说,世未有定论。《十道四番志》以吴郡及丹阳、吴兴为三吴。又以义兴、吴兴及吴为三吴。《郡国志》谓吴兴、义兴、吴郡为三吴。又云:丹阳亦曰三吴。《元和郡国图志》亦曰:与吴兴、丹阳为三吴。
………………
今当以《十道四番志》及《郡国志》别说为正。
——《吴郡志》卷四十八考证

也就是说应该认为是吴、丹阳、吴兴三郡为三吴。
发表于 2008-9-9 23: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请guoguo大师辟谣。。。
发表于 2008-9-10 08: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原始的纪录在《水经注》中,“永建中,阳羡周嘉上书,以县远赴会至难,求得分置,遂以浙江西为吴,以东为会稽。汉高帝十二年,一吴也,后分为二,世号三吴,吴兴、吴郡,会稽其一焉。”

[ 本帖最后由 春山 于 2008-9-10 08:07 编辑 ]
发表于 2008-9-10 08: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丹阳就算了,太伯奔荆蛮的地方
发表于 2008-9-10 19: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姬远清 于 2008-3-20 21:51 发表
大概晋国考虑到吴国是同宗,所以才结盟的.否则拉拢越国也可以的.


没有的事情
晋国扶植吴国纯粹是出于地缘政治考虑
因为吴国和晋国的对头楚国敌对
所以敌人的敌人是朋友
而越国情况类似
和楚国是盟友,因为吴国是这两家的对头
发表于 2008-9-10 22: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越最后还是亡于这个全天候“盟友”,
他们没有意识到保留一个buffer state的重要性
发表于 2008-9-10 22:4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以吴越任何一国的实力都不足以吞并楚国——这个春秋两大超级大国之一,吴国当初攻入楚都最终撤回,就说明其国力不足以控制楚国。吴越一体是防止被楚国兼并的唯一方法
发表于 2008-9-12 21: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原人分不清吴和越,以至混同的可能性也有。今天我们看云南各个民族,也不是很分得清。

吴国迅速扩张迅速亡国,最后被融于越之中。
发表于 2008-9-12 22: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LZ觉得绍兴为越,大概受了越剧和越城区中有越字的影响,而越剧和越城区是今人有关于绍兴叫法不能说绍兴不是三吴的。
历史上的古代吴国和古代越国早就在秦始皇统一华夏时,融为一体即为吴地,所以绍兴是三吴之一。
发表于 2008-9-13 11: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沈小三 于 2008-9-10 22:14 发表
可惜越最后还是亡于这个全天候“盟友”,
他们没有意识到保留一个buffer state的重要性

春秋的主流是争霸,战国的主流是吞并。
勾践时代是春秋末期,吞并逐渐取代争霸,是大势所驱。
保留一个尾巴国根本没必要,
《吕氏春秋》记载了伍子胥说“夫吴之与越也,接土邻境,壤交通属,习俗同,言语通”,汉代的赵晔在《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也写道:“且吴与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
伍子胥是强烈反对夫差不吞并越而保留一个尾巴国的。
勾践吸取了夫差的教训,吞并是正确的选择。
发表于 2008-9-13 23: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切说不是秦始皇统一时融为吴地,而是越国灭吴时,已经吴越不分。

原帖由 运河之畔 于 2008-9-12 22:47 发表
LZ觉得绍兴为越,大概受了越剧和越城区中有越字的影响,而越剧和越城区是今人有关于绍兴叫法不能说绍兴不是三吴的。
历史上的古代吴国和古代越国早就在秦始皇统一华夏时,融为一体即为吴地,所以绍兴是三吴之一。 ...
发表于 2008-10-2 20: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对```吴越文化自从越国灭吴起就开始融合了。
发表于 2008-10-6 22: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要分清“吴”的概念应该是变迁的。

勾吴国、吴郡(驻苏州)。两个吴字,在含义上已经是不同的了。
发表于 2008-10-29 16: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字概念的变化只是范围的变化,核心区域不曾变过
发表于 2008-10-30 14: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宁镇到太湖,不曾变过?

[ 本帖最后由 luck 于 2008-10-30 14:45 编辑 ]
发表于 2008-10-31 15: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忱《勾吴史新考》

吴国都城的变迁

1、南京小丹阳梅里——南京江宁(太伯南奔——公元前1140年)
2、朱方城——镇江丹徒(公元前1140年——公元前559 年,计581年)
3、淹君地——常州淹城地区(公元前559——公元前514 年,计45年)
4、阖闾城——常州雪堰镇与无锡胡埭镇(公元前514——公元前484 年,计30年)
5、姑苏台——苏州木渎镇(公元前484——公元前473 年,计11年)
发表于 2008-10-31 16: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阖闾城未有定论。。。。
发表于 2008-10-31 19: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淹城的传说貌似和吴王根本对不上号。
发表于 2008-11-2 12: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至少有过跨越茅山的变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3-29 16: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