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话的连读变调(不特别申明时默认广用式,下同)用一句话解释:
首字的单字调扩展至整个语音词,以若干个不同音高的平调(或近似平调)的音节来代表首字单字调的音高起伏(阴平式和阳入式的后字21/34是近似平调)
小囡的囡,位于阴去式连调的后字位置,双音节阴去式连调模式是33+44,因此囡44貌似高
乖囡的囡,位于阴平式连调的后字位置,双音节阴平式连调模式是55+21,因此囡21貌似低
由于上海话实际语流中大部分字都是平调,高低起伏是靠不同音高的平调来显示的
而音节内部的起伏出现得比较少,所以整体听上去语调比苏州话或北京话来得平缓
记得大学二外的日语课上,很多北方学生打死也学不会东京话依靠不同音高平调来显示起伏
硬是要按照MDR的语音习惯,赋予日语音节(实际上是日语的音拍)以音节内的音高起伏
不管是学英语学法语学日语学俄语,北方学生强大的语音创造力总是让我深深感动并折服
[ 本帖最后由 沈小三 于 2008-1-16 17:13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