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179|回复: 23

从“方言征集令”说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6 18: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地铁“方言服务”惹争议

轨交3号线上海站站是南来北往客流最密集的地方,最近该站向社会公开征集包括闽南话在内的五种服务用语的方言,期望工作人员在掌握后能形成服务特色,提高服务效率。然而,此举不仅被市语言文字管理部门建议叫停,而且在社会上也引起了争议。  

语言障碍影响服务

  3号线途经上海火车站与上海南站,附近还有上海长途汽车站,每天迎来送往大量操各地方言的外地乘客,在售票、导乘等各个服务环节中,语言障碍问题十分突出。比如正常出售1张单程票约需5秒,但遇到语言障碍时则需要30秒至60秒。为此,该公司决定先向社会征集闽南话、粤语、温州话、武汉话和长沙话等五种较难听懂且经常遇到的方言,内容主要是售票和咨询时的常用语,比如多少钱、到长途汽车站怎么走、换1号线怎么走等。
  公司方面希望会讲上述方言且口齿清晰的年轻乘客,前往3号线上海站站找站长录音,择优采用,站长室还备有小礼品相送。据地铁客运三分公司一名负责人介绍,3号线上海站站的50余名服务员,都将学习征集到的方言,以后还将向上海南站站推广。

-------------------------
guoguo曰:
本身这是好事,但是为啥没有本地上海话的一席之地?
愚见把如此好懂的西南官话武汉话换成上海话就完美了
发表于 2007-8-6 18: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就应该有上海话报站了
发表于 2007-8-6 18: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要加入上海话,然后实行几年后向其他方面渗透,最终目标是和普通话形成双语制.
发表于 2007-8-6 19: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语委已经强烈反对了,哈哈。

上海语委连外地方言都反对,本地上海话休想过它这一关了。。。

我把底下两段补全:

语委坚持应当推普  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了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重视。市语委办副主任朱蕾说,在流动人口密集的场所使用方言,固然可以更好地服务各地往来人员,提高服务效率,然而这种做法毕竟有失偏颇。因为,依照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第八条的规定:“本市应当采取措施,推动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而且该《办法》还要求提高公共服务行业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像轨道交通这样直接面向公众服务的工作人员,其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据悉,市语委办已与地铁方面取得了联系,要求他们在服务中应注意更好地推广普通话。

专家学者意见相左
  地铁征集方言,也引来了社会各方的见仁见智。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胡申生认为,推普的大方向不容置疑,但不能“一刀切”,在大都市五方杂处的地铁车站里,能用方言服务,不失为是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如果外地乘客因操方言而享受不到优质高效的服务,就有点“语言歧视”之嫌了。
  然而,身在粤语区的广东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赵维江教授,却对上海地铁的此举不甚赞同。赵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城市的交通服务没必要弄那么多的方言,中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而且现在全国各地人员流动频繁,服务人员听不懂方言是自然的事情,不必过于迁就那些不会说普通话的顾客,相反可以促使他们在走出家门前更好、更主动地先学习普通话。毕竟,推普的法定性不容动摇。(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王蔚)
发表于 2007-8-6 20: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人为本 讲得好

我看赵维江教授应该要求外国人也学普通话,那时候,可真是天朝大国四方来朝了。。。。

奥运会么,也照此办理,完全不提供外文服务,谁让他们不会普通话。。。
发表于 2007-8-6 20: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联想到我在百度看到的几个疯子,普通话已经发生的音变理所应当,普通话如果继续发生音变就是天崩地裂。
 楼主| 发表于 2007-8-6 21: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的脑残一向比较多。。。。。
发表于 2007-8-7 22: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uoguo 于 2007-8-6 18:34 发表
本身这是好事,但是为啥没有本地上海话的一席之地?
愚见把如此好懂的西南官话武汉话换成上海话就完美了


回过头来想,这里确实没有上海话的必要。需要向社会征集上海话?我看上海地铁上海话人才还是有的。。。。
在售票、导乘等各个服务环节中,语言障碍问题十分突出
发表于 2007-8-8 08: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时候,再多人支持,也是一票否决。在中国,想办点事情就是这样
发表于 2007-8-9 23: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别总把方言当普通话的“仇人”

别总把方言当普通话的“仇人”

京报网 www.bjd.com.cn    日期:2007-08-07 09:46      

8月6日,《新民晚报》报道,上海地铁拟决定提供闽南话、粤语、温州话、武汉和长沙话等五种方言服务。新民网最新调查显示,反对者占到了70%,认为违背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近年来,一场“方言热”、“方言保卫战”悄然兴起。许多地方电视台开设方言节目,一些地区办方言培训班,引来争议纷纷。

    从政治统一、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的角度,积极推广普通话是十分必要的,也没有人能否定普通话的法律地位。

     但中国历来就是一个官话与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并行不悖的国家。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语言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可以想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方言与普通话的“博弈”还将继续存在。

  所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只是强调在国家机关、教育、出版、影视、公共服务等领域,提倡使用普通话,以普通话为“基本”,而并不是“唯普通话独尊”。讲普通话是公民的权利,而不是“强制性”的义务。

  这一规定充分地考虑到了语言的特殊性以及中国的具体国情。不久前,教育部曾对五十万中国人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其中仅有53%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进行“有效交流”。方言一直都是普通话的有益补充,是普通话丰富创新的资料库,也使得许多中国人“乡音无改鬓毛衰”式的文化怀乡成为可能。

  目前一些争论中有种不好的倾向,只要一提及方言,就大棒一挥:要么是“捍卫普通话的地位”,要么是“拯救民族语言”――硬生生将普通话与方言描绘成了“仇人”。

  其实很多时候,必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比如说,教育机构中,推广普通话是必要的,应保障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权利;影视传媒中,应以普通话为主,这不仅是因为国家有明文规定,而且,还涉及到传播成本问题――方言节目往往会对非本地区观众造成理解上的障碍,造成节目资源的隐性浪费;在经济发达、普通话普及程度比较高的地区,加强方言学习未尝不可。在落后地区,则提倡说普通话更为迫切,以图更好地参与社会竞争。

  就上海地铁“方言事件”而言,性质又不一样。它不是抱着 “上海话”的优越感不放,也不是放弃普通话的主体地位,而是从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出发,主动去提供除普通话之外的方言服务,这有什么可责怪的呢?

  我想,坐在上海地铁上的福建人、温州人、武汉人,恐怕也不至于因为“多少钱?”、“来张票”这几句简单的方言服务,就觉得普通话没有用,从而放弃学习吧。

  类似的“语言事件”还有很多。7月25日,媒体披露,陕西省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根据具体情况有望使用方言;而就在两个月前,广州市宣布在2010年普及普通话。它们也都是结合当地社会发展的实际,把语言的政治、经济、文化功能尽可能地最优化。

     所以,不要总把方言与普通话对立起来。它们都是我们多样化的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国家建设与个人交往。对于语言来说,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总是好的。
发表于 2007-8-10 09: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吴人 于 2007-8-9 23:48 发表
就上海地铁“方言事件”而言,性质又不一样。它不是抱着上海话的优越感不放

这句是重点:是否涉及上海话往往决定着事件的“性质”,上海话原罪大大的,千万别露头
发表于 2007-8-14 22: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地铁推行五种方言服务 被指“冲撞”法律

2007年08月10日13:53  来源:《法制日报》



  近日从上海地铁公司传出消息称,上海轨交3号线上海火车站站正向社会公开征集闽南话、粤语、温州话、武汉和长沙话等五种服务用语的方言,期望工作人员在掌握后能形成服务特色,提高服务效率。不料此举刚推出,有关方面认为此举阻碍推广普通话,建议叫停。由此引发了一场争论。在地铁站提供多种方言服务是服务更加人性化,还是阻碍了推广普通话?

  作为沪上的交通门户,轨交3号线上海火车站站是南来北往客流最密集的地方,每天进出的乘客流量不仅在30万人次以上,其中还有大量操各地方言的外地乘客,在售票、导乘等各个服务环节中,语言障碍问题十分突出。工作人员在为那些乡音较重的外地乘客提供售票、咨询等服务时,一般都比较费时。据统计,不找零正常出售1张单程票约需5秒钟,但如果遇到语言障碍问题,则需要30至60秒钟。

  为了缓解这一问题,上海地铁公司决定先向社会征集闽南话、粤语、温州话、武汉话和长沙话等五种较难听懂且经常遇到的方言,征集内容主要为车站内售票、咨询时的常用语,比如“几元钱”、“到火车站怎么走”、“到长途汽车站怎么走”、“换1号线怎么走”等。3号线上海站站的五十余名服务员,都将学习征集到的方言,以后还将向上海南站站推广。公司方面希望会讲上述方言且口齿清晰的年轻乘客,前往3号线上海站站找站长录音,择优采用,站长室还备有小礼品相送。

  然而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了有关方面的质疑。根据上海市人大常委会2006年2月通过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第八条的规定:“本市应当采取措施,推动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而且该办法还要求提高公共服务行业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像轨道交通这样直接面向公众服务的工作人员,其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三级甲等以上。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朱蕾表示,在流动人口密集的场所使用方言,固然可以更好地服务各地往来人员,提高服务效率,但这种做法不利于推广普通话,毕竟有失偏颇。据此,上海市语委办已与地铁公司方面取得了联系,要求他们在服务中应注意更好地推广普通话。

  对此,一些专家学者发表了各自不同的意见。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胡申生认为,推广普通话的大方向不容置疑,但不能“一刀切”,在大都市五方杂处的地铁车站里,能用方言服务,不失为是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如果外地乘客因操方言而享受不到优质高效的服务,就有点“语言歧视”之嫌了。而广东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赵维江教授却对此举不甚赞同。他认为,城市的交通服务没必要弄那么多的方言,中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而且现在全国各地人员流动频繁,服务人员听不懂方言是自然的事情,不必过于迁就那些不会说普通话的顾客,相反可以促使他们在走出家门前更好、更主动地先学习普通话。毕竟,推广普通话的法定性不容动摇。

  记者在搜狐网站相关“辩论区”上看到,对地铁公司这一举措持反对意见的网友人数明显多于赞同方,双方的比例为1086:163。有网友表示,推广普通话和推出方言服务没有任何矛盾之处,这不是一道二选一的选择题,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将两者结合。而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汉龙的观点是,方言服务便民不能少,推广普通话的大方向不容置疑。他建议在给外来旅客提供方言服务的同时,将“几元钱”、“到火车站怎么走”、“到长途汽车站怎么走”、“换1号线怎么走”等这些常用语的普通话同时讲给他们听,让他们也接受一次普通话的教育。

  上海地铁公司今天表示,方言服务只是在轨道交通3号线上海火车站站推广,并非在每站推广,这是根据该站的特点而推出的,就像地铁公司根据东安路周边医院较多的特点,在轨道交通4号线东安路站推出方便乘客就医的服务一样。征集方言只是一种便民利民的特色服务,不会影响推广普通话。 (记者 刘建)
发表于 2007-8-14 23: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迁就谁? 方言服务与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

卞广春

2007年08月07日08:30  来源:《东方早报》

  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上海站站最近向社会公开征集包括闽南话在内的五种服务用语的方言,期望工作人员在掌握后能形成服务特色,提高服务效率。然而,此举不仅被上海市语言文字管理部门建议叫停,而且在社会上也引起了争议。(8月6日《新民晚报》)
   
  轨交3号线上海站站每天迎来送往大量操各地方言的外地乘客,语言障碍问题在售票、导乘等各环节十分突出。笔者认为,有关方面看到了这一沟通障碍,主动向乘客提供方言服务,不仅有利于提高服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极大地方便了那些只听得懂方言的乘客,利人同时利己,可谓一举多得。
   
  站在语言文字管理部门的立场,他们是要大力推广普通话,出发点是好的。但事实上,这很不容易,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要知道,只要有方言存在,有人讲方言,方言服务就不应该停止。再者,提供方言服务,与推广普通话也并没有相抵触的地方。一来,讲普通话是公众服务人员的必备素质,提供方言服务,并没有取消普通话服务或降低相关要求;二来,工作人员如果不能让外地乘客满意,这总不能算是优质服务吧。
   
  就此事,身在粤语区的广东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赵维江教授认为,城市的交通服务不必过于迁就那些不会说普通话的顾客,相反可以促使他们在走出家门前更好、更主动地先学习普通话。专家这么说,实际是让受服务者去适应服务者,这真是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论。
   
  笔者觉得,主动提供方言服务,说明上海人在这方面作出了极大的努力,体现了上海人在服务方式、服务理念上的先进之处,值得全国其他地方的公共服务部门学习。
发表于 2007-8-14 23: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方言征集令”说起

[ 2007-08-01 11:18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由于穿梭于两个火车站,乘客少不了乡音浓浓的外地到沪人士,上海市3号线地铁从前天起发出“方言征集令”,希望率先采集五种方言,让地铁服务员学习后打破语言障碍,为外来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根据当地免费报章《时代报》报道,3号线初步决定征集五种比较难听得懂却又颇普遍的方言:闽南语、粤语、温州话、武汉话和长沙话,征集内容主要是车站内售票和咨询时的常用语,包括票价多少、怎么走到长途汽车站,及如何转换另一条地铁线。能说上述方言的人,可到上海站找站长录音,地铁公司将采用最好的“版本”。

随后,3号线上海火车站的50多名服务人员将学习采集到的方言,希望能基本听懂外地乘客的问题,从而提高服务素质。

与新加坡同胞或其他境外人士聊天,经常会谈到上海不缺硬件,软件建设却仍差了一大截的问题,各人也总会滔滔不绝地列举被服务员怠慢的遭遇。有些人甚至会为上海的发展“批命”,说它恐怕还要至少10年才赶得上其他先进和发达的国家大都会。
诚然, 对于一个国际大都会来说,支撑其发展的不仅仅是“硬件”,更重要的是“软件”内涵。一般而言,软件是指健全的法制环境、一流的服务水准、人民良好的素质等等。硬件可从国外采购、套用,但软件的建设却得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实现。

上海显然在竭力改进其软件建设,上述的“方言征集令”只是其中一个例子,其他提升服务素质的努力还体现在不同方面。前不久,为了解决银行被群众挤得水泄不通的问题,多家银行鼓励人们应用“自助银行服务”之余,也派遣银行职员到自动提款机前,协助长者使用ATM服务,从而缓解老年人因害怕使用机器、宁可到银行排队的问题。
姑且不论地铁公司和银行提升服务素质之举是否只为搏宣传、能不能持续,相信总会有人从这些行动、过程中受惠。试想想,新加坡政府当初分发“增长配套”(Progress Package)花红时,除了在民众联络所和民众俱乐部协助人们填写表格作出申请外,如果也派遣人员在部分自动提款机前帮助人们(尤其是长者)申请配套,也会让许多人受益。

说穿了,要提升服务水平就是要从产品消费人或服务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看看他们有哪些需求,再设法满足他们。

在上海,大部分出租车的白色坐垫都是干干净净的,这在中国其他城市难得一见。有回我把行李放到白净的坐垫上,被出租车司机狠狠地瞪了一下,让我为此羞愧不已。

也许,当每个人都像出租车司机们为驾着干净的车子感到自豪时,也就是对自己的服务
素质有一定要求时,才能完善上海市的软件建设。当销售者或服务员呈现他们引以为荣的产品和服务时,买者应该不至于不领情或不珍惜。

香港零售业者和款待人员从过去的傲慢摇身而变为今天的殷勤是有目共睹的。不少人说,这个转变是有感于大陆的挑战,那上海要受到什么“刺激”,其服务乃至软件建设才会再跨进一步呢?答案相信就来自中国本身,当其他中国城市都发展起来时,上海就不得不打出“增值服务”这样的皇牌来击退竞争者了。(来源:联合早报 编辑:陈凡)
发表于 2007-8-15 08: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而广东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赵维江教授却对此举不甚赞同。他认为,城市的交通服务没必要弄那么多的方言,中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而且现在全国各地人员流动频繁,服务人员听不懂方言是自然的事情,不必过于迁就那些不会说普通话的顾客,相反可以促使他们在走出家门前更好、更主动地先学习普通话。”
  按此理,我们也可以引伸一下:
世界幅员辽阔,语言众多,而且现在世界各国人员流动频繁,服务人员听不懂外语是自然的事情,不必过于迁就那些不会说中国普通话的外国人,相反可以促使他们在走出国门前更好、更主动地先学习中国普通话。

[ 本帖最后由 富春山越 于 2007-8-15 09:00 编辑 ]
发表于 2007-8-15 09: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理上是这样的,但是一到要对外维护mandarin利益
他们又会炮制出一个“国家语言主权”说(薄守生孙兰荃沈炯)
意思是作为“国家语言”可以豁免于上述这个“语言沟通目的论”
言下之意是谁叫你吴语地区没本事在政治上独立为一个国家,活该
发表于 2007-8-15 09: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200052 于 2007-8-15 09:24 发表
找到他的顶头上司问,上司说:“别睬他。难道叫死了的人爬出来重写吗!” ...

这个“别睬他”其实很不好,无疑消解了政策法规的权威性
使之不能令行禁止,闹到最后政府威信变成放屁一样
就像上海去年搞的围剿网络语言的国语文法实施办法
其实制定之前早已注定是执行不了或不能充分执行的
却还要执意去自取其辱换个“别睬他”的结局,活该
发表于 2007-8-15 10: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薄守生孙兰荃沈炯


当中过个赛过脑溢血死落lau哩。
发表于 2007-8-15 10: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用的。一个×××倒下去,千千万万个×××站起来
发表于 2007-8-15 11: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

[ 本帖最后由 双相障碍 于 2007-8-15 13:25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3-29 05: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