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233|回复: 4

无绍不成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1 00: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代官场有谚语云:“无绍不成衙。”说的是清代衙门中多绍兴籍的幕友和书吏。绍兴籍(指绍兴府,下辖山阴、会稽、萧山、诸暨、余姚、上虞、嵊、新昌八县)的幕友即著名的“绍兴师爷”(注:称“绍兴师爷”者并非皆绍兴籍人,其他地方的人也有,但以绍兴籍人为多,故常以“绍兴师爷”作为师爷的泛称),数量极多。绍兴籍师爷龚萼在《雪鸿轩尺牍》中说:“吾乡之业于斯(作幕)者不啻(chì)万家。”他们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衙门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地域性“师爷帮”,彼此互通声气,互为党援,并排挤其他乡籍的师爷。《文明小史》曾说到绍兴师爷在衙门中的情况:“原来那绍兴府人有一种世袭的产业,叫做作幕。什么叫做作幕?就是各省的那些衙门,无论大小,总有一位刑名老夫子,一位钱谷老夫子,……说也奇怪,那刑钱老夫子,没有一个不是绍兴人,因此他们结成个帮,要不是绍兴人就站不住。”有名的绍兴籍师爷,如杭州府首席刑名师爷周省三是绍兴府会稽县人,幕学专著《佐治药言》的作者汪龙庄是绍兴府萧山人,《雪鸿轩尺牍》的作者龚萼是绍兴城里塔山下人,另一部师爷名著《秋水轩尺牍》的作者许思湄是绍兴府新昌人。《文明小史》里写的师爷余豪是会稽人,《如此官场》里的师爷宋锦诗也是会稽人,《歧路灯》写了两个师爷——荀药阶与其表侄莫慎若,皆是山阴人。

  “无绍不成衙”不仅表现为绍兴师爷遍布各地衙门,也表现为很多地方的衙门中书吏多绍兴人,绍兴籍大名士李慈铭在日记中写到这种情况:“吏皆四方游民无籍者充之,而吾越人更多。”此“越人”即绍兴府人。在京师许多衙门中,书吏之职几乎被绍兴人垄断。夏仁虎引《旧京琐记》云:都中书吏,“原贯以浙绍为多”。金安清《水窗春呓》说:“六部胥人皆绍兴籍。”有一首竹枝词也反映了六部书吏多绍兴人的情况:“部办班分未入流,绍兴善为一身谋。得钱卖缺居奇货,门下还将贴写收。”意谓中央各部的书吏分几种班,都是未入流,绍兴籍的书吏最善谋划,并善于弄钱。这里特别提到书吏的绍兴籍贯。清代京师书吏多绍兴人这种情况,是由明代沿续下来的,即源于明万历年间朱赓辅政。清乾嘉时人昭梿在《啸亭续录》中谈到这种情况的源流:“各部署书吏,尽用绍兴人,事由朱赓执政,莫不由彼滥觞,以至于今,未能已也。”朱赓是绍兴府山阴人,他利用职权引用了很多绍兴籍书吏。这些书吏互相牵引,互为党援,形成了“书吏绍兴帮”,或曰“绍兴籍胥帮”。

  幕友和书吏所以多绍兴人,与绍兴人文化素养高、苛细精干、善治案牍等特点有关,这些特点皆适宜作幕为胥。绍兴人所以不远千里入都为胥,又与绍兴人不恋乡土的乡风和当地人多地少的经济状况有关。明人王士性《广志绎》说到明代的情况云:“绍兴、金华二郡,人多壮游在外。如山阴、会稽、余姚,生齿繁多,本处室庐田土,半不足供。其儇(xuān)巧敏捷者,入都为胥办,自九卿至闲曹细局,无非越人。”清代沿明之俗,未改旧况。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 00: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师爷系列故事

师爷系列故事
   
    师爷头上冠以“绍兴”二字,出于两种原因:一示地域差别。明、清时,徽州亦多出师爷;二因“操是业者之类皆绍人也”①,即绍兴八邑之人为多。山阴徐渭,会稽沈文奎,萧山汪辉祖,诸暨骆彪,嵊县张益,均为饮誉大江南北之名幕。据余姚《邵氏宗谱》记:邵氏家族有师爷7、8人。《会稽陶氏族谱》中明确记载有作幕经历者达39人。乾嘉时期龚萼在《雪鸿轩尺牍》中曰:“吾乡之业于斯者不啻万家。”王士性《广志绎》载:“自九卿至闲曹细局,无非越人”。顾炎武《日知录》称:“户部十三司胥算皆绍兴人”,故有“无绍不成衙”之谚。

    绍兴多出师爷有其特定之历史、地理环境与经济、文化条件:一是绍兴向为文化之邦,人文荟萃,仕进有限,读书无成者,学幕为其一大出路。汪辉祖在《佐治药言》中谓:“吾辈图名未就,转而治生。惟习幕一途,与读书为近,故从事者多。”据《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统计,从顺治元年(1644)至宣统三年(1911),绍兴学子中进士者636人,举人者竟达2361人。如此众多士人,势必不能一一仕进,遂以幕业为其进身之途。加之清代仕途杂进,可由佐变官。徐珂《清稗类钞》:“雍正初,上谕有曰:‘今之幕宾即古之参谋记室,凡节度、观察皆征辟幕僚,功绩果著即拜表荐引’。”只要在幕中积得军功、治功,可以由督抚等“保题议叙”。二是绍兴人处世精明,治事审慎,工于心计,善于言辞,具有作为智囊之多方面能力,故绍兴幕宾多受幕主欢心,从而为绍籍人士广泛入幕造就良好契机。三是越地偏狭,士人清高自恃,薄农工商贾而不为,遂驱而之幕。《祁彪佳集》:“越中依山阻海,地窄民稠,即以山阴一县计之,田止六十二万余亩,民庶之稠何止一百二十四万。以二人食一亩之粟,虽甚丰登,亦止供半年之食,是以每籍外贩,方可卒岁。”人口密度与土地面积比例失调,迫使许多文人外出壮游,择主而幕。四是幕业地位特殊,待遇丰厚,可仰以养亲育后。与师爷交往者,多为社会上层人士,妙如徐文长所谓“处于不显不隐之间”②,故乐以为幕。名幕汪辉祖曰:“吾辈从事于幕者,类皆章句之儒。为童子师,岁脩不过数十金;幕脩所入,或数倍焉,或十数倍焉,未有不给于用者。”③据《病榻梦痕录》所载,乾隆初年,刑、钱师爷年薪已达银220两至260两。乾隆二十七年(1762)以后,幕脩愈高,至乾隆四十九年、五十年时,岁脩有达800两者。而当时七品官之年脩亦不过45两而已。

    幕业之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周礼》载:“六官、六军并有吏属,大则命于朝廷,次则皆自辟除。”夏商之家臣、两周之命士,“身贱而见信,位卑而使重。”④当是幕僚之昉始。战国时期,一些才识之士,挟术怀策,四处奔走,多被各国诸候聘为宾客、舍人,显示幕宾制度已在日逐成型。秦汉时期,养士辟客之风演进。“汉氏公卿、郡守皆得自举其属,中兴之后辟召尤盛。”⑤汉末,各派豪族军阀,拥兵割据,激烈混战,为确保各自发展,争将天下文人、学士罗致幕下,幕僚制度有所发展。隋始罢郡,置州统县。改别驾赞务为长史司马。及至唐代天宝之后,各地有团练防御使及节度使之属,允许配备判官2人,掌书记1人。“五代之初,各方镇犹重掌书记之官。盖群雄割据,各务争胜,虽书檄往来亦耻居人下。觇国者并於此观其国之能得士与否,一时遂各延致名士,以光幕府。”⑥唐末,藩镇势力导致中央大权旁落,致使北宋统治者对幕僚制度作出许多举措:聘用方式由自辟,改为中央任命;数目无定,改为员额限定。最大更张乃是削弱幕僚地位,使其功能由可以侵代正官,决策政务,转向协助官长管理行政。自此幕僚渐次与官长脱钩,成为幕主之佐治人员而定型下来。元、明两朝,基本沿袭宋制。清代明确规定,各省、道、州、府、县之主篆者及主持学政者由中央任命,其属下之三班六房、胥吏书办一概列在编外,全由官长自行辟除聘请。故师爷之与官长,才无行政隶属关系,而一宾一主。师爷所得只是聘书,而不是委任状。可见,幕僚制度曾经过由聘用到任命,又由任命到聘用这样一条曲曲弯弯之道路。然而,自明以来,我国封建经济开始孕着资本主义胚胎,各级各类行政衙门事务纷繁,师爷名额渐渐失控。清初,统治者从建立国家官职机构,平定边疆叛乱,发展生产,安定社会大局出发,改“排汉”为“溶汉”,利用汉族知识分子进行统治,尽管这一政策曾经受到满族贵胄反对,但是清太宗皇太极还是告诫曰:“譬诸行道,吾等皆瞽,今获一行导者,吾安得不乐。”⑦由此,以沈文奎等为代表之文人学士终于踏上政治台阶,开始参预清廷政事。师爷也乘国家需用之机,凭藉聪明才智,纷纷投入各级政府衙门,发挥其熟谙政治、经济、文化乃至风俗习惯之优势,加速汉、满一体之进程。世宗雍正曾在河南巡抚田文镜所述之清安摺上硃批曰:“朕安,邬先生安否?”据《清稗类钞》所述,邬系绍兴人,曾为田文镜劾世宗元舅隆科多出力,深得世宗赏识。于是清代幕景特别繁荣,师爷数量之多,史所未有。

    及至中国社会进入近代以后,中外之间通商,西方文化东渐,捐输、厘金等事务一时蜂起,又多系前所未闻,驱使各级地方行政官吏必须广泛辟用幕僚方能应付,由是师爷队伍得到进一步壮大。18世纪中叶,太平军兴起,清王朝摇摇欲坠,曾国藩、李鸿章、左中棠等地方实权派为各自打算,招兵买马,扩充势力,师爷多投入封疆大吏幕下,幕业又为之一振。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9月“戊戌变法”归于失败,为适应帝国主义需要,以慈禧为首之清政府,也不得不高唱“变法”,开始“新政”。相继裁撤河东河道总督、詹事府、通政司、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以及督抚同城之湖北、云南、广东巡抚衙门,以减少重叠、虚设机构,各省也相应裁撤一些机关。由于行政官吏削减,迫使大量师爷离开衙门,另找出路。

    同时,由于新政采取废八股,停科举,兴学堂,奖游学等措施,至宣统三年,全国各地兴办各类新式学堂达5万多所,学生100多万人。这一新知识群体出现,使师爷独占政坛局面遭到极大冲击。尤为致命者,清末民初,各地司法独立,北京设立大理院,各省设立高等厅,府县设立地方厅,讼事由法院专司其职,传统审判方式为法律程度取代,衙门师爷亦为专业司法人员替换,幕业遂趋衰微与没落。
  作者:郭建

[ 本帖最后由 luck 于 2006-1-11 00:26 编辑 ]
发表于 2008-6-3 08: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绍兴师爷节棍个。
发表于 2008-6-3 11: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幕友和书吏所以多绍兴人,与绍兴人文化素养高、苛细精干、善治案牍等特点有关,这些特点皆适宜作幕为胥。
==================================

刀笔小吏,深文周纳
发表于 2008-6-3 17: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3-29 16: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