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23|回复: 4

[综合] 保卫吴语的一个切实而且可行途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10 17: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好像还没有人好意思说吴语历来就是华夏语。有资料指出,吴语一直在向通语借词,现在上海马桥话当中,通语借词已经占90%左右。剩下的是什么?是吴语当中的非通语成分。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应该就是古来在吴地生存的先民口音的遗存。这些古先民后来去了哪里?资料说,说古吴语的先民,先是被压缩到福建,以后就散播到西南各处。和西南各处的民族融合,口语也就相互“串味”,在西南以及东南亚,都有原古吴人口音的印记。这个论断,是许多语言学家几十年辛苦考证比较以后得出的。论证的步骤程序在这里无法展开,有兴趣的可以找相关论文来看。

现在的问题是:既然吴语里借词已经占到90%,那么,即使作者心里想的是吴语,写到书面上的话,看上去和普语基本无差别。因为,那些具有吴语特征的词很少露面机会,写到纸上的是通语。读文本的人,有无用吴语读文本的能力或习惯读起来没有什么不同。而长期把吴语隔绝在正式交流和读文本之外,吴语就真的会无疾而终。实际上,方言衰落不仅是吴语的遭遇,许多北方话也同样。在语言吧里常常看到 “广府话很强势”,到“粤语吧”一看,也有这么说的:“但目前的情况是,不但他们来了广州很多年依然不肯说粤语,而且他们的小孩子也不肯说粤语,最可怕的是,连广府人的下一代也以为粤语是一门没用的语言,根本无需再学。”只是因为我们讲的是吴语,对吴语衰落就感觉很明显罢了。
假使经常不但有机会听吴语,而且有对着文本听读吴语的机会,那么吴语在个人头脑中的位置就不会衰退。中年以上的上海人,口头上习惯说上海话,除非遇到不通上海话的人;现在青少年除非所在朋友圈有讲上海话的习惯,讲上海话的机会就很少了。当初在学校里,除了国语课,老师可以各用方音讲课,学生也可以用方音提问答问,课余讨论的时候数理化都是用方言谈论的,背英语单词时的中文解释也是和方言联系的。——“系数”叫“异数”不叫“戏数”...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70年代后期。所以,那时候没有青少年说不来上海话的问题。因此,保卫吴语的一个切实而且可行途径就是给青少年更多听吴音讲吴语的机会。别的办法迂远难行,而这是不难做到的——放开学校里不准用吴语交流的禁锢,除小学语文课以外,课内外都允许师生用吴语交流。刚放开,可能还有一个不适应期,过了这一期,吴语就会真的重回吴语子弟口头了。当然,即使是这个建议,能不能被采纳也是未知数,但是有一点:它不需要什么成本,要的只是承诺的勇气,比起需要兴师动众的方案,推托的借口少得多。

发表于 2020-4-10 19: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说,说古吴语的大部留在了吴地,少数去了浙东南、福建等地。
发表于 2020-5-16 10: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像煞,放开也来弗洎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3-29 00: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