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028|回复: 4

弹词简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9 22: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弹词在我国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甚至海外的越南也有弹词艺术。弹词艺术起于何时?恕本人愚昧,未曾考察。不过这并不影响这里的讨论,因为江南的弹词艺术——苏州弹词的基本历史我们还是清楚的。
我国许多地方都存在弹词艺术,比如苏州弹词、长沙弹词、扬州弹词等等,这里主要讨论苏州弹词,也不反对讨论苏州弹词以外的弹词艺术。
江南有多少种弹词?据我所知,至少有两种,一种是人门熟知的苏州弹词,另外还有四明南词。现在所说的弹词,大抵是指苏州弹词。四明南词原是流行于宁波、绍兴一带的弹词艺术,后渐渐消亡,鲁迅先生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里提及的“一部弹词《义妖传》”也是一部苏州弹词。
苏州弹词广泛流行于北部吴语地区,从吴语太湖片西北角的常州到东南角的宁波都有弹词观众和弹词艺人。近年来弹词艺术萎缩,除了推广普通话导致传统吴语的句法、词汇大量消亡的因素以外,旧文读的消亡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文读是指旧时官场、学校里的用语,也叫“官话”。江南官场和学校的用语自然是江南官话。苏州弹词的唱词多用苏州官话音,偶尔对于某些脚色(注:吴语只有“脚色”(ciaqseq)一词而无“角色”(koqseq)一词)也用苏州闲话;读书人、官场人物的表白多用苏州官话,佣人、下层百姓人物的表白多用苏州闲话,对于某些脚色,如徽州商人、苏北的讨饭者、皇宫里的太监等等则直接用这些人物籍贯的方言表白,皇宫里的太监多说北京话。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苏州官话。苏州官话是江南官话的一种,多数特点合于杭州话,据此推断杭州话是江南官话的基础。苏州官话保留浊音、入声,去入两声分阴阳、次浊上声读阴上,三等麻韵和见系二等蟹摄读i都是老派杭州话的特点。
评弹是评话和弹词两种艺术形式的合称,因为本版是韵文版,故而主要讨论弹词。一般认为现代苏州弹词有25种流派,其实有一些有两可的情况,比如祁调是否可以和俞调合并?沈调和薛调到底是一种流派还是两种流派?早期弹词有三种主要流派,即书调、俞调和马调。书调是一种只有过门而没有伴奏的朴素的唱腔流派;俞调是清代道光、嘉庆时的艺人俞秀山所创,一说俞调乃“虞调”之讹,据说旧时常熟说书(弹词一称“说书”)女艺人多唱俞调,常熟别称“虞”,俞调多用假嗓,清丽婉约;马调是清代同治、光绪时的艺人马如飞所创,但现在已失传,清葛元煦《沪游杂记》称其“调无余韵,仿佛说白”。也许马调是一种音乐性不强,注重人物内心表白的唱腔。
苏州弹词大抵是起源于明末的,到了清代前期,经过几代艺人的努力,弹词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所说的“骨子书”,《珍珠塔》、《玉蜻蜓》、《描金凤》等大多在清初已经成型,鸦片战争后马如飞等艺人根据时代变化的新形式,对一些书目作了补充和调整,对弹词的音乐也作出的改革,在那个年代,可以说弹词艺术是与时俱进的。20世纪20年代以后,又出现了《啼笑姻缘》、《秋海棠》、《黄慧如与陆根荣》等一批现代书目,解放后也创作了《梁祝》、《双珠凤》等新的书目。总的来说,弹词书目的表现力丰富,对于社会各个阶层、各种现象都有一定的描写。
苏州弹词的音乐来自何处,现在很难考证,一种观点认为弹词的音乐来自滩簧。滩簧是江南戏曲的祖宗,锡剧(常锡戏,常锡一带人称锡剧为“滩簧”)、沪剧(上海人称“本滩”)、越剧、甬剧(宁波滩簧)、苏滩(苏沪一带人又把苏滩称为滩簧,文革期间苏滩失传),如果真是那样,那么滩簧对于江南艺术发展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 Last edited by 南郊山房主人 on 2006-1-9 at 23:02 ]
 楼主| 发表于 2006-1-14 21: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euenglishman 于 2009-9-14 12:17 编辑

“角”是觉韵字,不能读ciaq,只有药韵字才可以读ciaq。
“角”白读koq,文读cioq,绝对没有ciaq的读法

普通话没有误读,普通话里jue2是文读,jiao3是白读。收-k的入声字在北方普遍有文白两读,比如“剥”白读bao,文读bo,“白”白读bai/bei,文读be/bo(就像京剧里面那样)。究其原因在北宋北方话-k失落的时候ak变成了ao/ai,ek变成了ei/ou(eu),但是读书音里保留入声,到了明代又受朱元璋江北话的影响,于是造就文白两读。对于吴语来说可以区分觉韵和药韵,就像前面说的“脚”和“角”,但是江北话不行,扬州等地“角”读kaq,和药韵同韵。
普通话“脚”的文读是jio>jue,这是华北官话的一个普遍的音变。所以普通话里“脚”和“角”不论白读还是文读都是同音字,其实普通话那个也是“脚色”,但是北方人分不清“脚”和“角”,所以写了白字。

[ 本帖最后由 南郊山房主人 于 2006-1-14 21:40 编辑 ]
发表于 2006-1-15 22: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角 的文读我读keq ,白读kaq ,没有颚化的说.......
发表于 2006-11-17 09: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ROC國家文化資料庫关于“弹词“的简介

國家文化資料庫系統識別號:          0001717400

權威款目:         彈詞

英文款目:         tan ts’ŭ

詞義:        
曲藝。流行於中國南方的說唱音樂,以伴奏使用彈撥樂器而得名,在表演時有說有唱,一人表演時,自彈琵琶或三弦伴唱,稱為〈單檔〉;兩人表演時,一人彈琵琶,一人彈三弦,輪流演唱同彈伴奏,稱為〈雙檔〉;也有三人以上表演的,並加用二胡、揚琴的樂器伴奏;在明代也有用小鼓或拍板伴奏的。彈詞的作品大多數是長篇的,在語言上有土音與國音的區別,土音以蘇州話居多,國音是用北京話寫的;其欣賞者主要是小市民和婦女,婦女非但是彈詞的欣賞者,有些人也是表演者,另一些人還是唱本的寫作者。一般認為,彈詞是從唐代變文演化而來,元末楊維禛所作的〈四游記彈詞〉,是現知最早以〈彈詞〉命名的唱本。著名的彈詞唱本有《義妖傳》、《珍珠塔》、《玉蜻蜓》、《天雨花》、《筆生花》、《再生緣》、《桃花扇》等。〔參考《中國音樂史》、《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中國古代音樂史稿》〕

廣義詞:         中國南方的說唱音樂

狹義詞:         雙檔,單檔

相關詞:        
珍珠塔
玉蜻蜓
天雨花
筆生花
再生緣
桃花扇
義妖傳

資料出處:        
國立編譯館《舞蹈辭典》
发表于 2006-11-17 11: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t'an ts'û最多是这样,邮政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4-25 16: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