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085|回复: 36

无锡历史沿革与无锡县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9 21: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锡,古属扬州。无锡之名大约出现于战国时期。据《越绝书》记载,战国时春申君黄歇曾立无锡塘,又治无锡湖。可见“无锡”之名至迟在战国后期即已出现了。从有关文献记载来看,无锡之名的缘起,富有神秘的色彩。唐代“茶圣”陆羽客居无锡时所撰《惠山寺记》记载,周秦间惠山东峰盛产铅锡,到汉初锡方开尽,故置无锡县。西汉末年复出铅锡,王莽改无锡县为有锡县。东汉初年,锡又开尽。有樵客于山下掘得古碑一方,碑上刻有“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的铭文,于是又复名无锡。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上也有类似的记载:战国末年,秦王赢政派大将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攻打楚国,在攻克常州之后,曾驻军锡山。士兵们在锡山之麓埋锅作饭,偶而掘得一块古碑,上面刻着:“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王翦问当地人民这座山的情况,人们答道:这座山是惠山的东峰,自周平王东迁洛阳以来,这里盛产铅锡,因此取名锡山。四百年来取用不尽,近来出产渐少。这块碑也不知是何人所刻。王翦道:“此碑的出露,天下从此逐渐安宁了,这岂不是古人有意埋碑给后人看的!今后当然称这里为无锡。”然而根据考古调查,锡山岩石中自古就不产铅锡,在锡山开凿龙光洞时,从未发现过古代开采铅锡矿的任何遗迹、遗物。所谓掘得有铭古碑来源于无锡地方民间传说,正是汉代谶纬之学盛行下出现伪托的产物。一些学者从古越语研究,认为无锡的名称来源于古越语,无锡应是古越语前加式地名,“无”是发语词,并无实义,“锡”字用汉字记录古越语的同音字,其含义未被明确记录下来,至今尚未解开其谜。如果无锡之名确系古越语地名,则其出现的年代至迟可上推到春秋时期。
    公元前十二世纪商代末年,周太王古公父的长子太伯偕弟仲雍南奔荆蛮,定居梅里(今锡山市梅村镇),自号勾吴。吴王诸樊元年(前560)迁都吴(今苏州)。公元前473年,越灭吴,无锡属越。公元前334年,楚灭越,无锡属楚。公元前248年,无锡又属楚春申君黄歇的封地。
    秦统一六国后,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无锡属会稽郡。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始建无锡县,属会稽郡所辖二十六县之一。西汉初年,无锡先后属楚王韩信、荆王刘贾和吴王刘濞的封地。武帝元封元年(前110),无锡为侯国,封多军为无锡侯。征和四年(前89),废侯国,复为无锡县。新莽时改无锡县为有锡县。东汉初,复称无锡县。永平元年(58),封外戚阴盛为无锡侯,无锡为侯国。永建四年(129),无锡改属吴郡。三国时,无锡县属吴国。嘉禾三年(234)废无锡县,分吴郡无锡以西为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晋太康元年(280),复置无锡县,属毗陵郡。南朝时期,无锡县属晋陵郡。宋永初年间(420-422),原属南沛郡的杼秋县侨置无锡县境西北部。齐建武四年(467),废杼秋县,存无锡县。
隋开皇九年(589),改晋陵郡为常州,辖无锡县。唐代无锡县先且属江南道、江南东道和浙江西道。大历十二年(777),升无锡县为满四千户的望县。天复二年(902),无锡县属吴王杨行密封地。五代十国时期,无锡属吴国,后归属于南唐国。宋代无锡县属常州。元代升无锡县为无锡州,属常州路。元末,无锡州属张士诚所建之吴国。明代无锡州复称为无锡县,属常州府。清初,无锡县属江南省常州府,康熙六年(1667),江南省分置江苏、安徽两省,无锡县属江苏省常州府。雍正二年(1724),析无锡县为无锡、金匮两县,同属常州府。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在苏州建苏福省,无锡、金匮两县属苏福省常州郡。同治二年(1863),太平军失败,又恢复无锡、金匮两县,属江苏省常州府。1911年辛亥革命无锡、金匮两县光复后,两县仍合并为无锡县,属江苏省。
    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析城区及近郊为无锡市,乡区为无锡县。无锡市为苏南行政公署直辖市,并为苏南行政公署驻地。无锡县属苏南行政公署所辖的武进专区(后称常州专区)。1953年,撤销苏南行政公署,无锡市为江苏省直辖市,无锡县改属苏州专区。1983年3月,江苏省实行市管县新体制,无锡市辖无锡县、江阴市和宜兴市。1995年6月,无锡县撤县设市,改称锡山市。
    汉代无锡设置县治后,建造无锡县城。据《越绝书》记载:“无锡城,周二里十九步,高二丈七尺,门一,楼四,其廊周十一里二十八步,墙一丈七尺,门皆有屋。”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证实,汉代无锡县城在惠山之东,古运河与梁溪河之间,即今无锡老城区的西北部。城的形制为子城和郭两重城,子城的位置在今城区石皮路之西,东西大街之北,西城河之东,连元街向西的延长线之南。考古工作者在这一范围内曾清理汉晋间的古井遗存,出土有陶瓷一类生活器皿,应为无锡县城中居民的生活用井。郭即外城,其范围大致与宋元时期无锡的外城相仿。设四正门:东为熙春门,南为阳春门,西为梁溪门,北为莲蓉门,门皆有屋。唐末,在县城东、南、西加筑外郭,开顾桥门、新塘门、董家门三座偏门。宋元时期,无锡县城略呈椭圆的龟背形平面格局已基本形成。城内以弦河即京杭大运河城中段为中轴,分为东西两半。东半部沿城墙内侧还有一条弓河,弓河与弦河之间又有东西平行的九条箭河,组成一弓一弦九箭之状。元末,张士诚修外城,废三偏门,筑南、西、北三个水门。明代嘉靖年间,无锡知县王其勤为防倭寇入侵,再次修筑外城,用砖砌城墙,并建堞台,东、南、西、北四座城门改名为靖海门、望湖门、试泉门、控江门。清代多次修筑城郭。民国时期,先后在城东北和城西新辟光复门和新西门,并将控江门改名为胜利门。建国初期,为适应城市的发展和方便交通,于1950年4月开始,将城墙全部拆除,历时一年,建成环城公路。
发表于 2006-11-5 14:2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城门拆了好可惜
发表于 2006-11-5 21: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拆城门城墙填河道太不应该,至少留个一两段给后人作教育也好,弄得现在又要闹着重建,费时费钱费力费事,此是何苦来哉。
发表于 2006-11-6 11: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看看老照片吧  zt

无锡东门  1949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开只户头

x
发表于 2006-11-6 11: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锡西门  1937

[ 本帖最后由 大椿 于 2006-11-6 11:22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开只户头

x
发表于 2006-11-6 1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锡北门(控江门)  1941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开只户头

x
发表于 2006-11-6 11: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锡北门(胜利门)  1950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开只户头

x
发表于 2006-11-6 11: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光复门  1912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开只户头

x
发表于 2006-11-20 10: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前,城里人去火车站,走崇安寺,穿过盛巷,出光复门最为便捷。辛亥革命前是定规要出老北门远兜远转的,哪像现在拆去城墙有解放路可走。那时侯,人们肩背手提、大包小包地出了老北门,必须绕道北大街,莲蓉桥,竹场巷,通汇桥……实在叫苦连天勿容易!

[ 本帖最后由 大椿 于 2006-11-20 10:39 编辑 ]
发表于 2006-12-15 20: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照片真是好东西!
发表于 2006-12-15 21: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我们北门最气派
发表于 2006-12-17 20: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锡"名称的正解.
发表于 2006-12-23 18: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辛亥革命前是定规要出老北门远兜远转的,哪像现在拆去城墙有解放路可走。那时侯,人们肩背手提、大包小包地出了老北门,必须绕道北大街,莲蓉桥,竹场巷,通汇桥……实在叫苦连天勿容易!

唉我这个当地土著都快忘了那里的样子了
发表于 2006-12-23 18: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家
发表于 2006-12-23 19: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现在赖啥地方了
发表于 2006-12-23 19: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锡城的另一头
发表于 2006-12-23 19: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噶近想啥拉.
发表于 2006-12-23 19:4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从小长大的无锡城的另一头
想从小长大的老宅
发表于 2006-12-23 20: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格倒是的.
我也常想我家的那条弄堂.
发表于 2006-12-23 21: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你也是弄堂里长大的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4-19 21: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