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601|回复: 1

华东医院调查:患者最不满意医务人员听不懂上海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7 21: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年2月24日 14:10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施捷 选稿:王呈恺

  东方网2月24日消息: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首期沪语培训班今天开班授课,医院近年来新引进、新招录的60余位非沪籍医务人员成为首批学员。

  “患者有需求,我们就应该有行动。”华东医院院长俞卓伟解释,办“沪语班”的直接动因,是去年医院开展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许多受访患者将“医务人员听不懂上海话”列为最不满意事项之一。于是,医院针对引进、招录非沪籍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的现况,将“沪语培训”列为2012年度医院整改重要事项。培训“目标”,是让每一位非沪籍医务人员都能掌握日常用的上海方言,方便掌握病情、医患沟通。

  “刚来医院看门诊时,最大的压力不是看不好病,而是听不懂上海话,碰到老人有家属陪同的,就请家属充当‘翻译’,要是没‘翻译’,只好‘一听二看三揣摸’。”首批参加培训的整形外科主任刘天一博士,说出了不少学员的心声。今天与他“同班学习”的,多为医院一线医技人员,有学科带头人,也有博士后、研究生,硕士学历以上的超过一半。他们每人拿到一份“注音”讲义和《上海一句话》,培训课程初定8个学时。

  俞卓伟告诉记者,医院在门诊医生和窗口一线人员中强化沪语培训,并将培训成绩载入“医德档案”作为考核内容,是希望通过这一“细节”增强医务人员责任感和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上海闲话学好不容易,但即使学成‘洋泾浜’,病人也能感觉到阿拉医生是努力的、真诚的,是想和自己好好沟通的。”

  据了解,由医院培训部安排,利用工作间隙、外聘专职教师开设的沪语培训班,将从临床医生开始培训,逐步推广至医院的非沪籍护工。





该贴已经同步到 吴人的微博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21: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东医院首推医务人员沪语培训班


作者:王晨瑶来源:华东医院 发布时间:2012-03-02
2月24日,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首期沪语培训班开班授课。华东医院近年来新引进、新招录的60余位非沪籍医务人员成为培训班的首批学员,这批“新上海人”中,有学科带头人、博士后、研究生,也有窗口一线的医护技人员,其中硕士学历以上的学员超过了一半以上。

随着近年来华东医院的快速发展,引进、招录的非沪籍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他们中绝大多数没有接触过上海方言,华东医院以老年医学为特色,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来院就医患者的六成以上,许多老年患者不会说普通话,于是医、患之间的语言沟通障碍就逐渐显现,听不懂上海方言的医生们往往需要患者不断地重复病情,甚至年轻家属陪同“翻译”才能做出正确判断,一来二去既耽搁了时间,甚至还闹出了一些误解和不愉快,在2011年患者满意度调查中,许多受访的患者毫不客气地将“医务人员听不懂上海话”列入了最不满意的事项之一。“患者有需求,我们就应该有行动,”华东医院俞卓伟院长说:“院部将沪语培训列入了2012年度整改的重要事项,要求每一位非沪籍的医务人员必须掌握日常的上海方言会话,尤其是门诊医生和窗口一线的医务人员,医院培训部将通过严格培训考勤和考核,并将沪语培训成绩直接载入医务人员的医德档案”。

参加本次培训的整形外科主任刘天一博士说:“刚来医院看门诊时,最大的压力不是看不好病,而是听不懂上海话,碰到老年患者有家属陪同的,就请家属充当‘翻译’,要是没有‘翻译’,就只好‘一听二看三揣测’了。”
“落雨咯,打样咯,小巴辣子开会咯……”伴随着朗朗上口的上海歌谣,第一堂沪语培训课便博得了医务人员的满堂彩,一些常用对话如“侬撒地方伐瑟易?”“格得痛伐?”,配上注音让学员很快朗朗上口;“三青四绿”、“来三”、“一本正经”等数字俚语则让学员们熟悉了“数字控”的上海文化。

课后,俞卓伟院长说,医务人员通过学习沪语不断增加对我们上海这座城市的认同感,“洋泾浜”的上海话会使患者感受到医生在努力与其沟通,不但增加了对医生的信任感,有时还能调节就诊气氛,让老年患者看病“伐撒度”,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是华东医院始终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3-29 05: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