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197|回复: 2

[综合] 兰溪话现在模样的形成是否和其商业历史画上等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8 14: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靖康之变后,宋室南渡,临安成为南宋的首都,于是连接闽、赣以至川广的交通主要就依靠钱塘江水道,而作为浙中交通要道的严州、婺州(即明清时期的金华府)和衢州的经济则日益繁盛。“日对千舟竟发,夜照万户明灯”这幅见于兰溪兰阴山(位于兰江北岸)灵源积庆侯庙的门联,即是当时兰江水道繁忙的真切写照。”明清时期,形成了更为繁庶的局面,各地商人纷纷来此经商。


一、清末民国时期兰溪县概况

浙江省的地形为西高东低,金衢盆地作为东部平原与西部山地丘陵的过渡地带,其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其中,衢港和婺港在兰溪县城西侧相交汇成兰江,兰江下游又与徽江(即新交江)汇合,同入富春江。因此,兰溪被称为“六水之腰”、“七省通衢”之地,“‘邑虽褊小而实当四冲,踞杭、严之上游,职衢、婺之门钥,南蔽瓯、括,北捍徽歙”,交通相当便利。故历来“定职方者”称它为“浙东要区,洵不诬也”。在现代交通工具汽车、火车未曾兴盛以前(在金、衢、严地区,这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的事了),客货运输除人力肩挑、独轮车贩之外,大部分还是需要凭借航道。兰溪的经济也正是凭借着地处二江黄金水道的优势才得以飞速发展,“兰溪为八省通衢,货物辐辏之所。至道光、咸丰间(1821—1861),城市着盛,为上江最庶,民亦得藉此觅食。商人们负贩约分为四路:经衢县、常山赴赣为一路,经衢县、江山赴闽为一路,经建德、淳安赴皖为一路,经建德、桐庐、富阳或经金华、义乌、诸暨、临浦、萧山赴杭州为一路。金、衢、严三府各属县也纷纷来到兰溪兜售它们的物产,并换回其它商品,于是在兰溪城外的江边出现了“舳舻相属”的热闹景象,兰溪成为金衢盆地的经济中心。即使倘遇战争,其发展之受阻滞亦属暂时,战争结束后,兰溪经济往往又能得以迅速的恢复和发展。譬如,清咸丰年间的太平天国战争,对金华、衢州、严州一带破坏非常大,但战争一结束,兰溪的市廛马上复兴,各地商贾又纷纷云集该地从事商贸活动。


一般来说,各地的人前来兰溪都是经由水路,但兰溪只有南乡地势比较平旷,东、两、北三乡都为山脉蟠踞,故也不排除外地人由山路间道而来。比如,寿昌溪通新安江,兰江亦为新安江支流,故由寿昌溪一新安江一兰江一路,可由寿昌到兰溪县城,但仍存在由寿昌翻山越岭到兰溪的陆路路线。不管水路还是陆路,从兰溪以西地区来兰溪的旅人,都要经过龙游,或寿昌,或建德。因此,在兰溪当地,有一种较为通俗的说法。即:由龙游入兰称为“上河西”,由寿昌入兰称为“中河两”,由建德入兰称为“下河西”。”由此,兰溪境内的游埠成为上河西之冲,永昌成为中河西之冲,厚仁市则为下河西之冲。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这些市镇的经济也得到发展,但总体来说,都不能与县城相比。据1934年的调查,县城商店一千五百余家,交易数目四千余万,其余各乡镇较城市仅占十分之一二。

游埠于民国十八年(1929)建为镇,在此之前为一集市,它商业的繁盛仅次于兰溪城市。该镇地处龙游、兰溪、汤溪之交,得衢江水运之便,有柴埠头、石灰潭、大街桥头等码头;游埠溪横贯镇中,经裘家流入衢江,水路交通方便,舟辑往来,商贾云集,商业发达,素有“小兰溪’’之美称。每旬逢二、五、八为小猪交易市日,每年五月十三和七月廿二是关公庙庙会日.届时衢州、龙游游、汤溪等地的土特产,均来此赶集。民国三十一年(1942)县城沦陷后,城内和外地商人纷纷迁到游埠从事经营,游埠成为当时金、衢、严地区的商业中心。

女埠镇,原称“平渡镇”,为兰江一码头,历来市面繁荣。明代章懋(枫山先生)为平渡镇待渡亭书写碑记口:“县西北十里,有镇日平渡,在浙南为四达之逵,当水陆之汇,商旅所集,百货所聚,而盐为最多,芙津在焉。凡四方舆马之经行,负担之往来,日以数千,居民数自家,咸以货殖为业。”””由此,可以想见当时市面之繁荣。及至清代,政府“为稽查衢属之江、常、开等县引盐”,义在此设立盐公所,查验过往盐商,稽征盐金,“凡江、常、开运盐到此,须换小船,特设公所以备雇运”。”‘平渡于清朝来年改称女埠镇。
       其它各市镇因水路交通不是很方便,商业较县城和游埠、女埠二镇又稍有逊色。不过,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民国三十一年(1942)5月,日军侵占兰溪县城,县政府迁往西乡汪山,商民也随之纷纷迁到山区农村,各市镇的商业畸形繁荣起来。厚仁、游埠、诸葛等集镇也就成为肖时的商业中心,尤其是厚仁市,成了当时商人懋迁转输各种货物之要地。永昌作为连接寿昌与兰溪的中点,也成为一农产品的集散地。其它集镇也一时商业繁盛,这一情形历时三年。”



该贴已经同步到 瀫西的微博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8 17: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商业的繁荣必定带来人员交流的频繁,不同地域的人交集在一起,必定要寻求一种共同语;使用官话就是这个背景下的产物,久而久之,就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口语
发表于 2011-11-28 19: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青阳洲上渔:流动人口越多的地方,口音越趋于一致。远的如华北,近的如兰溪、衢州(城里话)。

来自 wesl_chen 的新浪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4-18 23: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