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884|回复: 16

【钱乃荣】海派淮海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9 18: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这几天都在怀念卢湾区,我在卢湾区住了48年,我的太太也在卢湾区住了48年,我的女儿、女婿在结婚前都生在卢湾区住在卢湾区。卢湾区的情结说不尽讲不完,我也来写一篇怀念卢湾区的文章吧!

上海人一旦离开上海,往往会想起上海的淮海路。1969年我在解放军农场“接受再教育”,梦中常常回到从小走惯的淮海中路。有次晚上农场停电,我们几个人提早睡到床上,就开始神游淮海路,把淮海中路上的商店一家连着一家依次列数一遍,居然一家都不漏。尤其是说到一些饮食店,不禁馋唾水溚溚渧!

淮海中路在五十年代之前曾有很长一段时期叫霞飞路,它始筑于1900年,原是法租界上最主要的一条马路,街道两边种着粗壮的法国梧桐,在建造这条路时,就被誉为“法兰西的逻辑设计”、“体现几何学上的精确性”。霞飞路是一条堪与巴黎的香榭丽舍相媲美的马路,曾以其浪漫与时尚的风情在上世纪闻名于远东。有巴黎多见的六角的多条马路相交街景,有各种西方流行的公寓大楼和洋房,有错落的上海特有风格的新式里弄,色彩斑烂绚丽。法兰西经典再加上不下五百家的俄侨商店,高贵而雅致,不时散发出多元文化交融的特有的气息。

淮海路面的多元时尚具有遗传性,因为生活在那儿的上海人沾染和流传着原来霞飞路上的风尚和习性。这些风俗延续至今,成为处处会流露出来的一种海派气质。“外地人喜欢逛南京路,上海人喜欢荡淮海路”,这是几乎人人皆知的上海口头禅。

淮海路上,渗透着浓郁的“小资”情调,淮海路一直是流行服装和流行色的发布地。这不仅是指淮海路上的许多权威服装店不断在创造着标准大方的时装和翻新着时尚的花色,而且淮海路上是男男女女展示自己打扮风采和模仿学习别人前卫的新样款式的传播交流地。许多别处不见的所谓“奇装异服”都会在淮海路上第一个出现。在五六十年代,规范的时装样式是保守的清一色的,但是耐不住寂寞的海派男女总是在锦上添花或追求新奇。那种海外关系往往成为传播小资服饰的温床,从香港回来的人的穿戴中露出的亮色很快就成为人们仿照剪裁的对象,更多的人是从香港寄来的哪怕是旧衣服中发现新花样,在小姐妹中先传播开来,买不到就自己剪裁,于是缝纫机便成为结婚成家时“三机一响”中的必备品。电影《柏林情话》一放映,淮海电影院的外面就出现了“柏林情话头”,这样的发型在淮海路上马上流行;看了苏联电影,“布拉结”连衣裙不久就在淮海路上露面。即使在“文革”非常时期灰罩衫铺天盖地的时候,当时只放映阿尔巴尼亚电影,淮海路上就出现了《第八个是铜像》中女主角身上的那种黑白粗花呢大衣。还要想翻花样,如看到人家短袖衫的一只领头背后有一个缺口的花式,回家就马上自己做裁缝,速成这种式样。女孩子走在淮海路上,这条路就成了她制作时髦服饰的参考佳地。

从淡水路到襄阳路这一段淮海路,是长期以来最繁华的马路。一直到90年代改造之前,上海老字号、名牌特色店林立,市面繁荣,店内热闹非凡,店外“荡马路”人流如织,摩肩接踵。到了80年代,由于自由市场的开放,往西的华亭路,朝东的柳林路也成了人头攒动闹猛之地。

而我上中学的六年,每天从重庆南路走出,到瑞金一路拐至学校,就在淮海路最热闹的一段街上,每天来回一次,领略了许多五六十年代淮海路上的风光。后来在七八十年代,每周从农村回来休假,几乎每星期日上午都要领女儿去转上一圈。

我最早接触淮海路上的饮食,是“罗宋汤”。还在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带我去复兴公园后门的雁荡路上,吃了一碗鲜美的“罗宋汤”,那是很正宗的俄式汤点,从此我就一辈子爱上了“罗宋汤”。那时还在50年代初期,在淮海中路重庆南路口,还保留着几家有名的俄餐厅,如淮海电影院(原称巴黎大戏院)那儿就有一家“东华俄菜”,价廉物美。那罗宋面包、色拉面包,就成了我最喜欢的点心。原霞飞路上的俄菜馆“华盛顿餐厅”到50年代改名为“上海西菜馆”仍以俄菜为基础,并有法式等西菜加入,我便常去光顾,现在的“红房子西菜馆”,原来是意大利人开设的,法式菜点较正宗,也有俄菜,都是我至今最爱去吃西餐的地方,去吃奶油忌司烙明虾、烙蛤蜊、葡国鸡,可惜该店最近竟取消了罗宋汤。与俄商经营有关的,还有“泰昌食品公司”“老大昌法兰西面包厂”“哈尔滨食品公司”等,其名称和特色延续到五六十年代,也是我那时最喜欢去转一圈以至排队购食品的好地方。后来一直到80年代“哈尔滨食品公司”出产的“奶油裱花蛋糕、奶油椰蓉夹心糖、酒心巧克力、超级水果蛋糕”,常要排队才能买到的。当时集中在茂名路、陕西路一带的淮海中路上,集中了一些最有特色的食品店,如“上海食品”店的“巧克力酥心糖、奶油蛋糕、罗宋面包、色拉面包”,“老大昌食品”店的“白脱蛋糕、朗姆蛋糕”的西式糕点糖果,一直是附近的上海人的争购热门,排队起来劲头十足。在60年代前期过年过节时,大家都要买“哈尔滨”的“礼花”糖送人或招待客人,用“玻璃纸”包糖就是从这些食品厂开始的,那粉红、果绿等色的包糖纸十分吸引人,还故意印上些拉丁拼音字母,到了“文革”时候,糖纸头还是原样鲜艳,只是这块地方改印为“最高指示,要斗私批修”而已,下面的一行小字“上海哈尔滨糖果厂”改为“上海工农兵糖果厂”。可见上海的海派文化如此深入人心,小资情调即使在非常岁月里,还是那么悄悄地顽强地表现出来。

中式菜肴也都在名牌的饭店酒家和饮食小店中,各帮品种纷呈,这些酒家饭店有老牌的“绿杨饭店”、“成都饭店”等,大都分布在思南路的两边。还有“大同酒家”的“烤鸭”,“美心酒家”的“蚝油牛肉、秋叶包、 果珍鱼丝、酥皮鸡蛋挞”,都很有特色。本帮菜“老人和菜馆”门前总是挤着一些老吃客,菜馆卖的“醉鸡、糟猪脚”十分受欢迎。记得1958年大力号召为工农服务时,有一次我中午经过高级的“成都饭店”,看到店门口一块招牌,写着供应“阳春面”,也和小摊头上一样是8分钱一碗,我背着书包进去,店里只有我一个人,我感到有点别扭,但当我看到服务员端来一碗表面拉得十分齐整、油水很足的阳春细面,便相当感动,这是我吃过的最鲜美的难忘的一碗阳春面。

最好吃的面好数雁荡路的“味香斋”小面店,那里是我最爱去吃汤面的地方,不但有各种鲜美的“过桥”,连一碗最普通的“麻酱拌面”都做得特别鲜。而且可以应食客的要求给你下紧汤、宽汤、烂一点、硬一点、不硬不软的面条,我一看一张墙上那一张说明,才知道一碗很便宜的汤面,竟还有如此多样花头的吃法,小小的一家门面的面店竟可经营得如此别有洞天,这儿就是在50年代初仍然挂名“西泠餐馆”的原来门面,那时在对面还有一家同名的餐馆,虽然是一家小小的面店,那儿的老师傅长久传承着传统。

传统糕点,都带点海派风味。在成都南路口西面的淮海路上,有一家“光明村大酒店”,做的“烧卖”等糕点面食十分精致,还可外卖。“沧浪亭点心店”的“咸菜竹笋面、柠檬素油年糕、百果松糕”,“高桥食品厂”的“高桥细沙千层糕、薄脆饼、高桥豆沙月饼”,“四如春点心店”中的“汤团”和“蒸拌面”,长春(原名“红旗”)食品店的“鲜肉月饼”等等,都是各有特色的小吃。正宗老店“野荸荠”是一家精致的综合食品店,门口外面卖各种可口的冰冻汽水、冰砖、雪糕和冰淇淋,我曾只用一元钱买到过一位老师傅当场制作的火腿片,把金华火腿很快㱟pi成极薄的肉片、再连搭起来形成一张八开大小像纸一样薄的肉片,师傅的熟练刀功绝技,令人赞叹。思南路口有一家“天山回民食品商店”,专卖他们厂生产的“话梅糖”,是我最爱吃的一种糖,从试销开始一直到今天,糖纸头的图案一直没有变过,我还收藏着印有“试销品”三个小字的话梅糖糖纸头。

很值得一提的,是在雁荡路口的“培丽土产公司”,后来改名为“全国土特产食品商店”,集中了南北货之精华,无论是各种酱菜及调味品,还是许多干货,都长期受大众欢迎。这家综合性土特产商店和近思南路的长春食品商店、在陕西南路口的第二食品商店(原称“万兴食品”),是淮海路南边路上鼎立三处的最有权威性的综合食品店。在思南路对面,还有一家“庆丰熟食店”,专营当日熟食,红肠、叉烧、方腿、酱鸭、白斩鸡、牛肉、酱猪肉、素鸡,还有猪油渣,都称一流,近远闻名。

最令我遗憾的是,因离家太远,我竟没有去过高雅又大众化的“天鹅阁西菜社”。

上海历史悠久的商店开在淮海路上的,有“金龙绸布,大方绸缎,伟多利食品,老大昌食品、老胡开文笔庄、茂昌眼镜、小吕宋帽店、西门子钟表店、长春花店”等,都是从解放前一直开到五六十年代,有的延续至80年代,店名保持不变,开设地点也没有改变过。淡水路附近的“老胡开文”,专卖纸墨笔砚,尤其是小楷毛笔,堪称一流,我是用这家小店的毛笔长大的。“西门子钟表店”里,我买过质量最好的上海牌手表,也改装修理过其他手表。还有一家在陕西南路口的唱片店,在50年代还在卖许多外国唱片,当时在上海也许是独家了。

重庆路口的“旧货商店”,最令人难忘。一头面对重庆南路,一头从长乐路开门,商店四围面积很大。各种旧货都有,多数采取寄售收佣金方式。大量当今不流行的解放前的物资,从一些破落门户流散出来,其中不少精品,辗转他人。从整套红木家具到古瓷器名书画,猎枪,名牌舶来品,衣服,自行车,文化办公用品等等,五花八门,长年周转迅速。卖买之间,有说不尽的心酸,也有淘来不易的喜悦。有的东西,在外面市面上已难以寻觅,有货者赶快拿去寄卖,急需者在这里买到八成新的旧货,倒也得来全不费工夫。会淘东西的懂经人,乐疲于此,会发现许多新鲜的旧货。就是进店看看,也会长知识,了解不少掌故及其背后的人情沧桑。

如今还存在的上海妇女用品商店,成立于1956年2月,记得之前在这块地方原来就开着多家解放前延续下来的时尚服装店。我56年考上中学以后一直对这家当时还没打通然连成一条的大商店感兴趣,但是因为是男孩子,羞于进门,但是后来在商店转向雁荡路的那个门口看到挂着一大片的“花绢头”,各种花样实在太美,一角六分一条,几乎每天都有变化,挤满人在选择,于是我终于进门细细欣赏。公私合营前后的手帕厂,集中了一批手帕图案的设计师,设计出各种风格的、描绘水准极高的“花绢头”,一批又一批,图案层出不穷,有国画式的,有西洋油画、水彩画式的,有抽象画的,也有实物写真的。有花鸟,有山水,有静物,有人物,有模仿的西洋画,有各种动物卡通……,每条手帕,就是一幅佳画。花绢头柜台前,成了50年代的时代绘画风格的展览场,曾使多少女孩子陶醉过。这一波手帕艺术的高峰到60年代初期后就衰落了。

新华书店、上海旧书店和瑞金一路转弯角上的“泰山文具店”,是我六年中去得最多的地方。在思南路的斜对面,有“上海报刊门市部”,一出新期刊新报纸,这里都能买到。《电影故事》、《上影画报》十分抢手,《人民文学》、《诗刊》、《文学遗产》等,甚至受众很少的《数学通报》、《中国语文》等专业期刊,那里都卖。这与如今的文化和专业期刊买不到的情形有很大不同,这也反映出那时候群众中文化普及的生气和面貌。小书店也多,50年代在淮海路口的重庆南路头上,还开着大众和东新两家小书店。

照相馆也与我们学生最相关,因为我们小学报名到报考大学,一直要拍报名照等,都想找一家好的照相馆拍得好一点,思南路对面的“蝶来”和重庆中路边的“青鸟”(后称“万象”)都是著名相馆,我们还常常去欣赏这些照相馆变换着的橱窗里摆着的电影明星和其他不知名的美女倩影。

淮海电影院附近还有一家“新光光学仪器商店”,在50年代时,看进去有点神秘,外面橱窗和里面柜台里都放有不少的仪器,一副知识型的面孔。后来在80年代,就变得十分亲近起来,当时为节省照片洗印费,大家盛行自己在家洗印照片,在自己制作的扩印机里放印照片,所用的洗印液、定影液,照相纸,就是到新光里去零拷拆买的。在马路对面,有一家“海影摄影社”,是专门冲印120和135的黑白照片的地方。当时用名气很响的上海自制的“海鸥58Ⅱ型”照相机,拍摄的135胶卷照片实在太小,但是要放大又没那么多钱,所以在家里珍藏的过去的照相簿上,家家人家都贴着许多3.5cm×2cm的小照片。

“上海床上用品公司”的“羽绒被”和各色美丽大方花样的床罩,“益民百货公司”的“培斯塔衬衫”,“开瑞服装店”的各种台型的“茄克衫”,“香港童装店”的“贴花镶式男童装”、“拼花马甲套装”都是特色独具的名店,“康歌电器公司”里五六十年代我常去买78转和33转的“中国唱片”,当时都可试听。80年代去买立体声唱片、录音机和磁带,买长风牌“带唱机的晶体管收音机”等。

还有一些老牌的商店,记得的有“中华烟行”、“正章实业总公司”、“徐重道国药行”、“古今奶罩公司”、“益大中老年服装商店”。理发美容方面,有著名的“紫罗兰美发厅” 、“红玫瑰美发厅”、“白玉兰美容院”,许多小资打扮,从头而起。印象中瑞金路以西的淮海路,更洋派一些,在闭塞的年代还能见到一些西洋的餐具和工艺品。

淮海路的多样化,还表现在有许多公寓或弄堂出口处,开着一些小铺,有时只有一个营业者,或帮人织补,或卖便宜打折的衣裤裙子,或卖些颇有特色的、日常需用的小商品,有的弄堂口,还开着小吃点心排档,如和合坊弄口的“生煎馒头”、“咖喱线粉汤”,有口皆碑。淮海路上也有卖低档货的店,如黄陂路口有一家“宝康”,卖零头布的花边纽扣,卖低档衣裤等家常实用商品,因此这是很多人很喜欢的商店,有一次我专门去这家店买作枕芯用的碎塑料海绵。

昔日的淮海路,是人民大众购物游逛的好天地,有人脉,接地气。

淮海路的真正大改造是这一次,如今的淮海路已经面目全非,80年代后期去国外的上海人回到上海再游淮海路,夸张点说:除了法国梧桐之外,我们已经不认得了。
发表于 2011-6-29 19: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吃葡国鸡么应该去天鹅阁,离红房子又不远,新乐路弯弯过去就到了
发表于 2011-6-29 20: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人的生活,我们不知道,其中太烦了。
发表于 2011-6-29 21: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州人嘅生活都好烦噶,我哋一点都唔明噶啦。
发表于 2011-6-29 21: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州人嘅生活都好烦噶,我哋一点都唔明噶啦。
mandarin 发表于 2011-6-29 21:11
苏州简单,没那么多店,呵呵呵。
发表于 2011-6-30 18: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國梧桐非法國種。
上海政區的歷史沿革一直在變,盧灣沒了就沒了,輓不回來的
发表于 2011-6-30 18: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國梧桐非法國種。

云南种
发表于 2011-7-6 07: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卢湾
尽然被并到黄浦去了伊讲
发表于 2011-7-10 21: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卢湾
尽然被并到黄浦去了伊讲
serynade 发表于 2011-7-6 07:46
儂估計是 靜安吞倂長寧,還是後者喫脫前者?
发表于 2011-7-10 22: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靜安並給普陀,長寧徐匯都夠大了
发表于 2011-7-11 19: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热度 于 2011-7-11 19:11 编辑
靜安並給普陀,長寧徐匯都夠大了
mandarin 发表于 2011-7-10 22:06
上海普陀區從嘉定縣搶來了桃浦長征,還有部分江橋的地塊。面積比拿下新涇+北新涇+一小部分虹橋的長寧區大
发表于 2011-7-11 19: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静安并给黄埔
发表于 2011-7-11 19: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静安并给黄埔
mandarin 发表于 2011-7-11 19:11
番禺倂入閔行?
发表于 2011-7-11 19: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闵行也够大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7-11 19: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陀也是又破又大
发表于 2011-7-11 20: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很小的,四周都是名曰上海的异次元
发表于 2011-7-11 20: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加上不下五百家的俄侨商店,

这个厉害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3-28 23: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