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969|回复: 19

[语音] 鲁、李的发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4 10: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评话里面鲁智深和李元霸的鲁和李是阴调(55),而不是平时的浊音。记得上海话的鲁迅发音也是这样的,我们乡下鲁智深、鲁迅全是55阴调。同样吕布的发音几乎就是李布,现在上海话生活中还有这样发音的吗?我已经不是这样发了。注,不懂音韵,标成55表示松江话的阴上调一致。
发表于 2011-5-24 10: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州话里 鲁柳 等次浊都是阴调。有趣的是 柳 还变成了阴平。

来自 Rogerus_Rex 的新浪微博
发表于 2011-5-24 11: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派高平上声,44
发表于 2011-5-24 11: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些常用词,老师、每日天、马上
发表于 2011-5-24 12: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鲁阴调确实听到过。尤其早些年。频繁。
发表于 2011-5-24 14: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州话里,这是个里很有意思的现象,也一直没人解释。
以前曾思考过。
归纳这些词组的话,这个现象集中在阳上次浊字和零声母字做首字的词组里,
主要有:
老师、羽毛、友谊、鲁迅、友谊、宇宙、柳巷、老兄、已经、以前、往来、李逵、马虎、吕布、母爱、老弟、马上、鲁肃、鲁达
(这些词大多是书面词,新词,或者评弹里常说人名,少数词连调因人而异,这些词苏州乡下大体也念阴平模式。)
而阳去次浊做首字,几乎不发生。
奇怪的是,苏州话(城区)不分阳上、阳去很久了(即便处于连读首字,也是如此),怎么可能出现以上截然分开的情况呢?
显然是受一种次浊上归阴、次浊去不归阴的外界语言影响造成的。
查阅周边强势方言的话,杭州话符合这个条件。
发表于 2011-5-24 15: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州话里,这是个里很有意思的现象,也一直没人解释。
以前曾思考过。
归纳这些词组的话,这个现象集中在阳上次浊字和零声母字做首字的词组里,
主要有:
老师、羽毛、友谊、鲁迅、友谊、宇宙、柳巷、老兄、已经、以 ...
寒寒豆 发表于 2011-5-24 14:01



学习了。
“老师、鲁智深、马上、马虎”这些词我尤其印象深刻。
发表于 2011-5-24 17: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读阴调的
发表于 2011-5-24 17: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查阅周边强势方言的话,杭州话符合这个条件。

什么意思???不懂啊不懂。
发表于 2011-5-24 17: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查阅周边强势方言的话,杭州话符合这个条件。

什么意思???不懂啊不懂。
乌程仔 发表于 2011-5-24 17:10


就是受了杭州话的影响。
客客没有受到影响,呵呵
发表于 2011-5-24 19: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次浊上变调读阴平。
发表于 2011-5-24 19: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受了杭州话的影响。
客客没有受到影响,呵呵
寒寒豆 发表于 2011-5-24 17:14
会受杭州影响么?呵呵
发表于 2011-5-24 19: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寒寒豆 于 2011-5-24 19:59 编辑
会受杭州影响么?呵呵
乌程仔 发表于 2011-5-24 19:28


文读大多是杭州来的哦,
这属于声调/连读变调的文读。
当然,现在不同了,杭州话不再影响江南吴语了。

在太湖以南到东海、钱塘江的一大片吴语区域里,次浊字有普遍读阴调的现象,至于哪个调值上读阴,各地是不一。杭州属于这块地区,它的特点是次浊上归阴、次浊去不归阴,用来解释苏州的鲁、李、老、母、宇等阳上字文读阴声调,而阳去字无此现象,正好合适。
发表于 2011-5-24 20: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次浊上我们都读阴去(调值和杭州话的阴上一样),个别字单字读阳去,连调里大多还是阴调。
 楼主| 发表于 2011-5-24 20: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11-5-24 20: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強語氣是“陰平”有拖長音的痕跡
发表于 2011-5-24 22: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州部份鄉鎮(以及傳說中的紳談)陰上倒是55,但是這類次濁字陰上是文讀,白讀按照趙元任說法至少紳談是陽平陽去隨意。
陌陌人  发表于 2011-9-18 01:39:52
次浊本身就是讀成陰調 何來變成陽調?
陌陌人  发表于 2011-9-18 01:50:05
游客 58.153.226.x 发表于 2011-9-18 01:39
次浊本身就是讀成陰調 何來變成陽調?

不好意思 我講錯 

另外 次浊上归阴、次浊去不归阴
亦卽受唐朝前後而變
唐代中葉長安音早變成六調 其中上去不分陰陽
大有可能于唐末龐勛之變 農民起義之中攜帶其他語言成份所致
陌陌人  发表于 2011-9-18 01:56:45
而遷入成份當中 爲七調方言 而上聲首先合拼 保留去聲兩調
或有助于古代四聲爲清濁兩分 四聲八調之舉證 
因今語言學普遍認為本四聲 而因為後來清濁聲母而變成六調(平入聲分陰陽) 南方變成八調
而不承認本四聲八調 後來不斷合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3-29 02: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