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766|回复: 20

[正字] “现在”怎么说,“意想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3 19: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Rt
发表于 2011-5-23 19: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现在,意想干是啥?
发表于 2011-5-23 23: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姑歇(kau xie)
 楼主| 发表于 2011-5-24 1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错了,发音是 “意相干” 有无锡的没?
发表于 2011-5-24 12: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定中间是同音“相”不是同音“香”?
发表于 2011-5-24 14: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箇歇、眼门前
 楼主| 发表于 2011-5-24 15: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6# 姬远清 哦,应该是“香”,两次都打错了,服了我了...
发表于 2011-5-24 16: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哦那就表示我的观点是对的:
我自己可以是n/i shien kuaon
1 n/i是指示前缀,这
2 shien/shian互通,无锡很多出现ien/ian两可的情况
3 kuaon,光,时光、辰光,因为无锡南北门地区有唐韵念咸山的语音特征(唐念谭),所以kuaon->kuoe/koe,所以可以解释的通
以上。
发表于 2011-5-24 17: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姑歇(kau xie)

[koucyi?]?
发表于 2011-5-30 19: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iauMin 于 2011-5-30 19:32 编辑

无锡话 的现在 应该叫 “伊歇光”  伊表示“这”的意思  这个时候
伊歇--这会儿
发表于 2011-5-30 19: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个日本女人研究浙江萧山话,她说萧山有个镇“现在”说yimao,mao在萧山话是“次”的意思,yimao就是这次,她说和日本说现在的yima像,你们说像不像呢?
发表于 2011-5-31 11: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keq mao
na tsao
keq ɕieq
keq saq
ɡan laŋ
发表于 2011-5-31 13: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乌程仔 于 2011-5-31 13:18 编辑

一个日本姑娘的萧山话情结


我发现,萧山话的“二”,与日语的语音、语义一模一样。

一踏上萧山,我很惊喜,自然环境、语音文化、风俗习惯,和日本很相似,有回家乡的感觉。萧山的马路上人不多,有三轮车,很舒服,汽车也开得较慢,很少听到大声的喇叭,商店也较少喧哗。萧山的湘湖虽没有西湖大,非常幽静,让我感到舒服,安慰。

杭州、上海、萧山,如果让我各用一词来形容,对应的就是“文雅”、“闹猛”、“舒服”。

(曹:有个笑话,一个萧山老板去北方某城,座车差一点和他车相撞,老板下车问:“喉哩磕哇?磕都呢扭磕哇,嘿都般侬嘿哇!”意思是,“哪里碰坏?碰都没有碰坏,吓都被你吓坏!”)

这个笑话我听过好几次,第一次好像是1995年初,萧山日报社,张剑秋先生说的。不过,萧山话的“二”,与日语的语音、语义倒是一模一样。在萧山那一个星期,我住在冯蔚宇家,她常常带我去附近的“笑眯眯酒店”吃饭,有时唱唱卡拉OK,非常愉快。冯的父母,和冯蔚宇一样的乐观开朗。我主攻萧山方言的决心,就是那时下的。

第二次到萧山是那年的7月,为了扩大调查范围,冯蔚宇带我去见她舅舅陈先信。

陈先生在萧山“地志办”,他帮我找了一位老萧山人洪雅英,1945年出生,当时洪正在编写《萧山姓氏史》,只能每天中午和我合作两小时。

洪女士热情和气,天气很热,没有空调,每次赶到,她擦一把汗,就开始读《方言调查字表》的例字。我一边录音,一边记。

1995年我第三次去萧山,是带了“连读变调”的问题,也就是单字进入词组后,调值的变化。比如“暑”与“书”,萧山话中声调是有区别的。但进了“暑假”和“书架”,它们都变成同音字了。

朱家并不富裕,却朴素、温暖,三代人与我合作,却始终不肯接受任何报酬。

1996年1月,为了调查不同年龄段人说萧山话的差异,我又去萧山,想找几个比洪雅英女士更地道的萧山人。洪女士虽然土生土长,父亲却是南京人,母亲籍贯杭州。于是陈先信给我介绍了萧山党史办的朱淼水先生,当年他50岁,三代世居萧山城厢镇,方言地道,不太会讲普通话。刚开始交流,我几乎听不懂他说的,他也听不大懂我说的,常问我:“呵西?”“哪格话?”。

他的女儿朱燕红,24岁,普通话说得好,萧山话也有魅力,像唱歌。老朱的母亲王文琴女士,72岁,更地道更纯粹。我将三代人的《字表》读音记录下来。回到住处,反复聆听,互相对照,找出萧山方言在声母、韵母、声调,及单字、词汇中的发展演变脉络。比如说声调,老派能分清8个;新派在6到8个之间,以7个为最普遍。

老朱常常带我去家里吃饭,朱夫人做的蒸臭豆腐、炒咸菜,油煎鲫鱼、红烧肉,还有黄酒我都忘不了。吃完饭,老朱送我回宾馆。当时我很感谢,说实话,也有点担心,怕老朱要我出更多的报酬。

其实,朱先生待人宽厚,始终不接受我任何报酬。朱家并不富裕,却朴素、温暖。这一点,与日本家庭崇尚简朴、健康很相近。萧山的年轻人就比较讲究。

刚刚收到刘宪康寄来的《知章故里话方言》,真是“说到曹操,曹操就到”。

萧山人对方言也很有研究,有意思的是,他们并不是专业学者。比如詹镛安先生的《萧山方言》,“求本字, 探语源,找书证”,列出了2574个冷僻字,9642条词汇,5019条谚语,192条俗语探源,105条缩脚语,全文180余万字。虽然运用的是传统训诂学的分析,没走出语文学的范围,但篇幅和所收词语的量,以及考证分析的广度、深度,远远超过了前人。詹先生本职是会计,1928年出生,80多岁高龄了,写作历时16个春秋,不得了。

有一位刘宪康先生,就不仅仅是传统训诂学的分析了。他的《萧山方言趣谈》,对音韵也有相当的见地。他说萧山人把“现在”、“此刻”叫做“格卯”、“格歇”,但是,萧山赭山人偏偏叫“乙卯”。在日语中,作为“现在”、“此刻”解的“今”字,也读[yima],音与“乙卯”极为相近。日语多古吴音,由此刘先生推测,日语的[yima],说不定与赭山土语的“乙卯”有点渊源关系。

我在萧山,见到刘先生,他也和我说起“乙卯”。我很钦佩刘先生,快70岁的人了,孜孜不倦。

到了2006年3月,我在宁波开会,顺便去萧山见老朋友,又见到了刘先生。当时他在做《萧山市志》的方言部分编辑,要我看看中国社科院张洁女士执笔的萧山方言部分,我发现有几处需要核对,给他写过一封信。真是“说到曹操,曹操就到”,接受您采访的这几天,5年没有联系的刘宪康给我寄来了一本《知章故里话方言》,很让我激动。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口述 大西博子 整理 曹晓波    编辑:郑海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开只户头

x
发表于 2011-5-31 13: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14# 乌程仔 結棍!
发表于 2011-5-31 14: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14# 乌程仔  結棍!
热度 发表于 2011-5-31 13:17
有啥结棍的?
发表于 2011-6-5 09: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即(ko cih)

但舟山的秀山岛人讲话的那个发语词ne,据说也是现在的意思。
发表于 2011-6-5 23: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Shien Mau
发表于 2011-6-5 23: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keh la
keh cie
ghie dze
iaon cian
发表于 2011-6-6 04: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刚里 kaon-li
陌陌人  发表于 2011-6-6 13:10:36
二 不都是讀 nyi 的嗎 有什麼好奇怪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3-29 09: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