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915|回复: 0

越剧百年是逗号,不是句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 01: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hangzhou.com.cn/20050801/ca966495.htm

2006年,中国越剧百年。越剧界的第一场研讨会,昨天在越剧的发祥地杭州举行,来的多是些年逾古稀越剧界的演员、专家、学者。

越剧百年发展史,他们当中有很多人或听说,亲历,或见证了这门艺术从最早的落地唱书到走进大都市的剧场,从当初嵊县田间地头的山歌、民谣到全国第二大剧种。他们曾是编剧、曾是演员、曾是作曲、曾经司职鼓板……在他们最好的年华中,必定有一段是有越剧相伴的岁月,因此,越剧百年,古老的艺术何去何从,他们对此的关注比其他人更加热切。

在杭州越剧研究会的组织和倡导下,所有的话题都围绕着越剧改革。虽然在改革的实践领域内,他们早已“退居二线”,但是他们依然执著地相信,他们的经验和感悟会对越剧有益。

谁说以前的文化人不爱越剧

发言人:何贤芬(原浙江越剧团国家一级演员)

十年前,杭州越剧研究会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让越剧的生命力延续下去,让越剧更好地走向市场,更广泛地走到人民群众当中。越剧改革就是要多数人喜欢。而且无论怎样改,可看性始终是越剧的生命力。

都说越剧当年是从草台艺术走向剧场艺术,其实即便在当年的上海,文化人也是喜欢看越剧的,而并非只有市民和农民爱看。

越剧是杭州的骄傲

发言人:陈洁行(城建专家,浙江大学客座教授)

想当初,一只小篷船在水上漂游,传来越歌,“年年难唱年年唱,处处无家处处家……”这是看过越剧电影《舞台姐妹》的人都难以忘怀的镜头。当年的越剧,从浙江嵊县沿着运河流淌到杭州,流淌到上海。袁芬在一次会上很动情地说:“我14岁的时候到杭州来演出,就是从羊坝头的小剧场走向上海的。”越剧与杭州有太多的渊源,杭州应该在越剧百年中发挥更显著的作用。

创新不能像泡茶,越来越淡

发言人:李尧坤(浙江戏剧家协会《大舞台》副主编)

越剧创新不能像泡茶,越来越淡。不久前,我在上海看淮剧,剧情改得很吸引人,但怎么看都不像淮剧了。因为淮剧最叫人过瘾的大悲调、小悲调几乎都听不到了。戏剧创新要保持本体,否则观众是得不到满足感的。

前段时间,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白兔记》去上海演出,席间听取徐玉兰、袁芬、张桂凤等老前辈的意见。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点———基本功,鼓励学生唱清板,因为这是很见一个演员工力的,当年徐玉兰唱《哭灵》大段的清板,多少精彩,可惜现在多数演员都不敢唱了。

越剧要和文化联姻

发言人:潘国钧(原浙江工人日报记者)

但凡改革,都讲究个定位,越剧改革不应该越改越小众了,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雅俗共赏。越剧的基因中有文化的元素,越剧改革也应该与文化联姻。就像戏剧界,茅威涛和郭小男的结合,马兰嫁给了余秋雨那样,越剧人需要与文化界人士携手,打造出雅俗共赏的作品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3-29 04: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