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718|回复: 4

[综合] 中外学者甬江之畔共话“吴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6 20: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语言研究2006年第5期国际学术动态

中外学者甬江之畔共话“吴语”
赵则玲
(宁波大学文学院,宁波315211)
2006 年3 月18~21 日,由香港中国语文学会、
上海市语文学会、宁波大学主办,宁波大学文学院
承办的第4 届国际吴语学术研讨会在宁波大学成
功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共69 人,来自日本近
畿大学、爱媛大学、外国语大学,加拿大艾伯塔大
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科技大学以及中国社科院
语言所、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复旦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山东大学、暨南大学、厦
门大学等36 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列席代表30 余人。
收到论文71 篇,宣读64 篇。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
王福堂、郑张尚芳、潘悟云、颜逸明、曹志耘、邵敬敏、
游汝杰、钱乃荣、汪平、石汝杰、汪维辉、王晋光、陈贵
麟、赵日新、大西博子等出席了会议。新朋老友济济
一堂,相聚在美丽的甬江之畔,大家不分流派、不分
背景、平等交流,共话“吴语”,这是一次气氛热烈、
宽松、和谐的学术盛会。
赵则玲:教授。Tel:0574-81969712 E-mail:zhaozeling@nbu.edu.cn
开幕式由宁波大学文学院中文系赵则玲教授主
持。宁波大学副书记邢学亮、香港中国语文学会会长
姚德怀、上海市语文学会会长许宝华教授代表主办
方,向大会致欢迎辞;宁波大学文学院院长周志锋教
授代表承办方致开幕辞。
学术报告会由姚德怀先生和颜逸明教授共同主
持,有7 位专家在会上作了精彩发言。北京大学中文
系王福堂教授作了题为《绍兴方言百年来的语音变
化》的报告。他认为,绍兴方言百年来的语音变化主
要是由声韵调的音值变动引起的音类分合。比如精
组字的分化,知组与精组的合流,晓匣母(合口)与
非敷奉母的合流,以及韵母中元音的变化,韵类的合
流,n 尾韵转为鼻化韵,撮口韵减少,等等。还有音类
的整化也会引起语音变化。他还指出,绍兴方言百年
来的语音变化体现了北部吴语语音系统简化的共同
趋向。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潘悟云教授作了题
为《吴语研究数字化问题》的报告。重点介绍了汉语
方言计算机处理系统,主要包括①机助建库系统,②
字音查询系统,③方言地图等。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
究所曹志耘教授报告的题目是《南部吴语及其研究
价值》。他在对南部吴语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首
先介绍了南部吴语的分布和分区情况,南部吴语的
研究概况和主要成果,然后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语
言特点,提出从历史语言学、地理语言学、社会语言
学、普通语言学的角度对南部吴语进行研究的方法、
意义和价值。并指出“南部吴语是最复杂和特殊的
方言区域。”呼吁“要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加强
对南部吴语的研究,最好让南部吴语代表点举办一
次这样规模的大型学术研讨会。”上海复旦大学中
文系游汝杰教授报告的题目为《吴语元音的简约性
问题》。他指出,所谓吴语的简约化,在吴语内部只
是北部(太湖片和台州片)的特征。当然此特征也普
遍见于非吴语方言。而各种方言的“元音简约性”是
双元音弱化的结果。如咸山两摄韵尾在今吴语里的
演变分3 种情况,一是保留韵尾;二是韵母鼻化,韵
尾失落;三是韵尾失落,韵母也不鼻化。上海大学钱
乃荣教授报告的题目为《宁波方言的时态》。他对权
威的理论大胆提出异议,认为宁波方言是“时”和
“体”结合的复合时态,主要有①现在进行时态,②
过去进行时态,③现在完成时态,④过去完成时态,
⑤现在即行时态。同时作者还指出:“宁波方言中的
复合时态,在新派宁波话中正处于消退之中,其中消
退最快的是“过去完成时态”。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
王晋光教授作了题为《绍兴越谚与香港粤谚近似条
目钞评》的报告。他指出100 年前,来华传教士
A. H. Smith 对中国俗谚就饶有兴趣,并阐释了
1 900 个短语、谚语、联语和民谣,发表于1882~1885
年出版的Chinese Recorder 杂志上。为此他查阅了
《绍兴巿谚语卷》全书,发觉不少条目与香港流行谚
语近似,并着手逐一钞录两地相关俗谚,加以比较和
讨论。如绍兴谚语中有:“逃得了和尚逃勿了庙”、
“多个牌位多个鬼”、“独龙难斗地头蛇”,香港粤谚
中也有相似的:“走得和尚走唔到庙”、“多只香炉
多只鬼”、“猛虎不敌地头虫”等。台湾中国科技大
学陈贵麟博士报告的题目是《吴语缙云方言新建话
和壶镇话的音韵差异》。他向大家介绍了南部吴语
中缙云方言的大致情况,并详细报告了缙云方言中
属于西乡方言代表点新建话和属于东乡方言代表点
壶镇话的音韵差异及其音变规律。
大会共分4 个组进行交流,第一组由王福堂、陈
贵麟主持;第二组由石汝杰、王晋光主持;第三组由
钱乃荣、汪平主持;第四组由曹志耘、邵敬敏主持。
从大会讨论发言以及提交的论文情况看,研究
内容基本上属于吴语范畴,涉及吴语的语音、词汇、
语法以及吴语历史层次分析,辞书的评价以及考释
等诸多方面。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撰写北部吴语的论文篇数大大多于南部吴
语。
吴语大致可分为北部吴语和南部吴语,此次会
议撰写北部吴语论文的篇数明显多于南部吴语,在
提交的71 篇论文中属于南部吴语的只有8 篇,占
11.3%。除了大会报告的曹志耘先生的《南部吴语研
究的价值》和陈贵麟先生的《吴语缙云方言新建话
和壶镇话的音韵差异》外,还有郑张尚芳先生的《谈
温州方言异读词的历史层次分析》、傅国通先生的
《浙江吴语的“起”字与“起字句”———以永康、武
义等方言为例》、林静夏的《温州口语语料库:温州
方言词汇句法使用研究的工具》、林芝雅的《江山方
言“得”字研究》、严越的《松阳方言两字组连读变
调分析》、朱武的《永嘉东章方言音系研究初探》。
其中郑张尚芳先生在《谈温州方言异读词的历史层
次分析》一文谈到:“温州话一字多读的现象非常丰
富,其中既有继承古来的辨义异读,又有文白异读,
又有新增的辨义异读等。因此,加上条件音变、连读
语流音变、方言借音,有些古代同一韵的字,都可以
分入多个不同的韵母中去。”同时他还指出文白异
读是温州话比较常见的方言异读类型,而且不只一
个层次,白读的层次来自不同时代读音的遗留、或不
同方言的影响,文读来自浙江官话读书音及读书音
中相混韵的平行变化。
(2) 涉及数字化研究的论文成为大会新的亮
点。
我们知道方言的口语资源在一个民族的历史和
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语
言作为研究对象,活生生的口语才是第一性的,语言
结构的规律和语言演变的规律离开了口语材料是无
法真正掌握的。而面向语音信息技术的口语语料库,
正成为数据库开发的前沿,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
是对传统理论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补充。本次研讨
会有3 位专家学者的论文内容涉及方言研究语料库
的研发和利用问题。除了上海师范大学潘悟云教授
的《吴语研究数字化问题》外,还有两位学者。一位
是加拿大艾伯塔大学研究生林静夏的《温州口语语
料库:温州方言词汇句法使用研究的工具》,她向大
家介绍了温州口语语料库的建库体系以及使用方
法。它是一个全部由温州口语语音资料的文字转录
而成的语料库,由6 个部分组成:面对面谈话、电话
录音、温州话新闻报导、网络语音聊天、温州话讲故
事以及温州童谣民歌。所有语音资料均由人工将全
部文字转录为温州方言词汇并标注成XML 文件。至
今该资料库规模为100 万字以上,已经具备在线查
找,搜索功能,并将在近期增加统计功能。另一位是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的孙毕博士的撰写的《从方言词
典编纂谈吴语研究存在的问题》,也提及建立完整
的系统的大型方言语料库对方言词典编纂的重要性
与必要性。
(3)比较性的研究论文在本次研讨会中占较大
比重。
71 篇论文中有10 篇内容涉及两个方言点的语
音、词汇或语法的比较。除了吴语与吴语之间的比较
外,还有吴语与西北青海方言、吴语与湘语的比较。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大学研究生钱萌的《宁波方言与
青海方言以及先秦古汉语中的SOV 句式比较》一
文,通过宁波方言与青海方言在语序结构上的比较,
发现两者存在许多相似之处,都呈SOV 句型结构特
征。并通过先秦汉语和宁波方言中的SOV 句式的比
较,表明了方言中的SOV 句式与上古汉语存在着许
多相同之处。最后运用类型学的观点,对上古语料以
及儿童学话现象的分析,提出了作者的观点:宁波方
言与青海方言中的SOV 语序是原始汉语SOV 语序
的语法残留,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汉藏同源的理论。
(4)撰写宁波方言点的论文占明显优势。
也许会议在宁波召开的缘故,本次研讨会撰写
宁波方言的论文有11 篇。内容多涉及宁波方言语法
以及与其他方言的比较研究。除了钱乃荣先生向大
会报告的《宁波方言的时态》外,还有如宁波大学周
志锋教授的《〈宁波方言词典〉的词目用字问题》、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胡方博士的《论宁波方言和
苏州方言的前高元音》、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系阮
桂君博士的《宁波方言“勿”字句》、日本神户外国
语大学博士加纳巧的《宁波话VR 结构里出现的
“其”和名词词组的非对称性》、上海大学薛才德教
授的《上海话与苏州话、宁波话的音系比较》、浙江
海洋学院徐波教授的《吴语舟山方言中的“呒”》、
宁波大学赵则玲教授的《谈宁波话与上海话语音的
异同》等。其中阮桂君的《宁波方言“勿”字句》一
文,从5 个方面向大家谈了宁波方言的“勿”字句:
一是“勿”字句的语法意义;二是“勿”与否定项的
关系;三是“勿”构成的复合否定词:“勿是”、“勿
大”、“勿舍得”;四是“勿”构成的特定格式,如:
“......勿来”、“......勿过”、“......勿得”、“......勿相
似”、“......勿样”、“勿...勿...”;五是“勿”字句与人
称。
大会闭幕式由宁波大学周志锋教授主持,主要
进行3 项议题。
第一项由各组选派代表汇报本组的论文研讨情
况。
第二项由姚德怀、许宝华两位会长分别作总结
发言:一是强调本次会议论文与往届年会一样仍将
结集出版;二是确定下届会议的地点和承办方。
第三项由第5 届国际吴语学术研讨会承办方代
表、常州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钟敏女士发言。
最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颜逸明教授即兴赋诗
一首:
各路扬雄聚浙东,甬江柳绿百花红,但愿兰陵春
来早,常州城里再相逢。
附论文目录(按作者姓氏音序排列)
曹志耘:南部吴语及其研究价值
曹晓燕:无锡方言名词表数语缀“里”的语法性
质和特点
陈莉、汪维辉:《明清吴语词典》评介
陈贵麟:吴语缙云方言新建话和壶镇话的音韵
差异
陈立中:湘语与吴语关系溯源
陈山青:从北部吴语的特征词看吴语与湘语的
关系
崔山佳:宁波方言词语溯源之四
丁锋:《日本风土记》日汉对音反映的十六世
纪吴语音韵
大西博子:吴语的形容词重叠式
戴红霞:镇海方言音系中的塞擦音-擦音系统
邓岩欣:当涂境内的吴语
都兴宙:从词汇角度谈宁波方言与青海方言的
关系
傅国通:浙江吴语的“起”字与“起字句”———
以永康、武义等方言为例
方松熹:浙江吴方言词法特点
胡松柏:吴语广丰方言的联绵词
胡文炜:“{虫宗}”、“㕷”、“{爪甲}”三字为《红楼梦》
独创
黄晓东:浙江象山县爵溪“所里话”音系
加纳巧:宁波话VR 结构里出现的“其”和名词
词组的非对称性
李小凡:从苏州方言文白异读看“层次”
卢今元:吕四方言音变现象拾零
林静夏:温州口语语料库:温州方言词汇句法使
用研究的工具
刘钢:靖江老岸话的由来及其声韵调辨证
刘民刚:吴方言中的“软”和“硬”
刘泽民:吴语桓韵的主体层次和上古遗留层
林芝雅:江山方言“得”字研究
林素娥:吴湘语指示代词的类型学初探
聂仁发:津市方言“的”尾词
潘悟云:吴语研究数字化问题
平田直子:北部吴语遇摄的语音演变
平悦铃:上海方言声母鼻音边音的声学特征研

钱乃荣:宁波方言的时态
钱萌:宁波方言中SOV 句浅析
阮桂君:宁波方言“勿”字句
邵敬敏:上海土话疑问句的类型与特点
石汝杰:明代北部吴语的特征
孙锐欣:溧阳大塘村“的”的语音变异研究
孙宜志:江淮方言的入声和吴方言的入声
孙毕:从方言词典编纂谈吴语研究存在的问题
宋闻兵:“捉漏”考略
屠丽萍:浙江长兴方言的“得”
王福堂:绍兴方言百年来的语音变化
汪平:高淳方言的特点
王晋光:绍兴越谚与香港粵谚近似条目钞评
汪化云:读《北部吴语的特征词》
王苹:姚江方言动植物词类具象化的特征
王健:汉语方言中与数量词组合的词缀“头”
王健瑶:试论上海话中“伊讲”的词汇化与语法

吴子慧:绍兴方言形容词表程度的方式及语义
层次
吴波:江淮方言与吴语的官话化
许宝华:《明清吴语词典》读后
薛才德:上海话与苏州话、宁波话的音系比较
徐时仪:吴方言词语考释四则
徐波:吴语舟山方言中的“呒”
徐越:杭州方言儿缀的词语
游汝杰:吴语元音的简约性问题
颜逸明:推广普通话和“保卫”上海话论战述评
袁丹:常熟话的“勒X”结构及其功能分析
严越:松阳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分析
赵日新等:祁门的军话和民话
郑张尚芳:谈温州方言异读词的历史层次分析
竺家宁:论反映吴语的几部近代音韵书
张吉生:论吴方言声母与声调的相互关系
郑伟:常州方言的体貌助词
朱武:永嘉东章方言音系研究初探
周志锋:江苏教育版《宁波方言词典》的词目用
字问题

左思民:试论前后位“辣海”的成因
钟敏、金丽藻:赵元任先生的吟诵诗文记音
钟敏:常州话单音节形容词的三字格生动式
赵则玲:谈宁波话与上海话语音的异同
发表于 2009-8-16 23: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排版啊排版,有谁可以发几篇上来看看么
 楼主| 发表于 2009-8-17 18: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排版么是因为直接从pdf里向拷出来个。
论文链了两篇(用灰色论坛主题是看弗出链接个……),其他寻不着。 2# xphh
发表于 2009-8-18 14: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文集顶好弄弄来
发表于 2009-8-18 16: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旧闻了吧,论文集已经出出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3-29 21: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