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letrend

[词汇] 新昌方言通解第一卷 吴语新昌话词典 网上预览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0 09: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3

二十二、ha[ha]【哈蛤害割嗐 蟹下吓好】
  【哈ha(阴平、阴入)[ha 432]或ha[ha? 5][《集》呼合切,入合晓·hà]】
  1)平声:张口呼气。手冻得木掉唻,安头嘴脯头哈即其(手冻僵了,放在嘴上哈气暖一暖它)。2)平声或入声:笑声。[按:如按上古中古音应为“呵”字,那时“可、何、阿、河、轲、呵”等都是[a]韵词。近古以降,从“可”之字多转[e]韵,乃代之以“哈”字。]
  【哈哈】拟声词:笑声。《拍案惊奇》卷之一:“(金老)哈哈地笑了一声,睡下去了。”
  【笑哈哈】乐呵呵的样子。
  【哈巴狗】一种长毛矮脚的宠物狗。
  【嘻嘻哈哈】多人欢笑的样子。倷班侬嘻嘻哈哈味道猛啯(你们这帮人笑语欢言很开心)。《拍案惊奇》卷二十六:“又见他与智圆交头接耳,嘻嘻哈哈,心怀忿毒。”《九命奇冤》;“只见贵兴跟在祁富后面,嘻嘻哈哈,一路笑着,赶了进来”。
  【蛤ha(阴平)[ha 432][《汉》há]】
  见下。又音 gaei ,见第 页。
  【癩蛤蟆】蟾蜍。也称“虼蚆”。
  【害(曷、何)ha(阴平)[ha 432][月部·《广》胡盖切,去泰匣·hài]】
  上古疑问词,或作“曷”,与“何”同。《诗·周南·葛覃》:“害浣害否”(哪些要洗哪些不要洗)。《书·大诰》:“王害不违卜”。《书·汤誓》:“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现在的太阳何时能毁灭,我就和你一起灭亡吧)。
  【害生】回山乡区方言:怎样,怎么样。也写作“曷生”。
  【害既煞】(旧)如何收场呢;如何结果呢;怎么办呢。既:完成,结束。煞:收尾,结束。 唉!厥小后生正事末勿做,下遍害既煞唻(哎!这年轻人不做正经事,以后怎么办呢)?





【割( )ha(阴平)[ha 432][月部·《广》胡瞎切·gē]】
  切割。俾厥只猪耳朵割落来烧熟,晏昼好过酒(把这只猪耳朵割(gaei·革)下来煮熟,中午可以下酒)。《水浒传》:“第七十三回:“哥哥既是不肯饶我,把刀来割这颗头去,也是了当。”[按:新昌方言有语词ha(阴平·),表切割,与“割(阴入·)”同义。这一语词实际上是“ 割 ”的上古音。《说文》:“割,剥也。从刀,害声。”《广韵》:“古达切,入曷见。又,胡瞎切 。”这里,“古达切”是中古音,而“又”字下的注音“胡瞎切”就是“割”的上古音ha(阴平·)。“割”在中古时说作[kat]或[gat],显然,清音[kat]与“解(表锯割)”、“锯”是同源词;浊音[gat]新昌方言说作gka(嘎·浊音),表来回拉割,与“剌la、揧la、割ha”同义。那么,从“害”之字如“害、嗐、豁、瞎、辖、”等都是h转x声字,为何“割”是h转g声字呢。这可能与异体字“ ”有关。 ,从刀,曷声。但从“曷”之字的语音变化多端相对复杂,在此地可能读“喝”,在彼地也可能读“渴”,而在另一地又可能读 “遏”或“葛”,这样“ ”的语音就不知不觉地由近乎“喝”而变成近乎“葛”了,也就是声母由h变为g了。后来,异体字“ ”被剔除,但“割”“葛”同音已相沿成习,成为定局了。] 又音 gaei ,见第 页。
  【割剌脖】用刀拉割脖子。(转)儿语:杀。俾喔喔鸡割剌脖掉唻(把鸡杀掉了)。脖:说作bpu“(阳上·部)”。
  【嗐ha(阴上)[ha 53][《集》下盖切,去泰匣·hài][按:新昌方言“泰”说 a 韵]】
   叹词,常用于句首。嗐!曷以有尔档侬唻(哎呀!怎么有你这档子人呢)?《红楼梦》:“嗐!我的姥姥,告诉不得你了。”又,“晴雯‘嗐’了一声,笑道:‘人家才坐暖和了,你就来闹。’”也有写作“吓”的,如《九命奇冤》:“吓!你们在我眼前夸了嘴,此刻闹到骑虎难下,难道就罢了么?”
  【 ha(阴上)[ha 53][《广》胡盖切,去泰匣·hài]】(“左忄右害”字)
  懵;傻。如广西话“ 仔”相当于“傻瓜”。起早介唭哩 噜俾我埋怨得一落,埋怨得我侬也 掉(大清早的叽哩咕噜把我埋怨了一通,简直把我搞懵了)。
  【蟹ha(阴上)[ha 53][支部·《广》胡买切,上蟹匣·xiè]】
  螃蟹,水陆两栖类节肢动物,两螯八足,横着行走,种类甚多,新昌方言所称的有毛蟹、枪蟹、青蟹、白玉蟹等。喔!今日间有两只蟹买来啯(哦!今天有几只螃蟹买来着)!《红楼梦》 :“(宝玉)一回又看袭人等吃螃蟹,自己也陪他喝两口酒,袭人又剥一壳肉给他吃。”
  【毛蟹】生长于湖、涧、溪、田中的体大、肉壮、味美的淡水蟹,螯足处有毛,故称。
  【枪蟹】生长于海洋的咸水蟹,背壳梭形角尖如刺,故称。
  【青蟹】壳厚硬呈青色,故称。
  【咸蟹】用盐腌制的枪蟹。
  【蟹钳】蟹螯,似钳形的一对前肢。
  【蟹壳】螃蟹的背甲。《说唐全传》:“面如蟹壳双眉拂,唐猊铠甲丝蛮结。”
  【蟹黄】黄色,生于雌蟹背部,煮熟后凝成蛋黄状,味香美。《红楼梦》:“二奶奶来抢螃蟹,平儿恼了,抹了他主子一脸螃蟹黄子。”
  【蟹脸】蟹的脸部甚狭小,几乎没有脸似的。(喻)少情面,没有人情味的人。厥侬是个蟹脸,尔还是勿要起托其得(此人是个没情面的人,你还是不要去拜托他为好)。
  【蟹爪】一种仙人掌类植物名,茎叶下垂似蟹足,故名。也称“蟹爪兰”。
  【蟹爬咉】像螃蟹在心里爬抓似的。(喻)心中难受;坐立不安。其心头蟹爬咉难过头(他心里象螃蟹爬抓般难受着)。
  【挖沙蟹】一种扑克牌赌博方式。
  【腩脚蟹】刚换了壳的螃蟹;其壳和肢体尚未坚硬,故称。(喻)受惊吓而腿发软。老鼠看见猫是吓的腩脚蟹介逃也 逃来嗬(意谓:老鼠遇见猫就吓软了腿跑也不会跑了的)。
  【下(hu·夏·去声)脚蟹】(喻)旧时供人差遣驱使的人役。(转)下属人员。
  【蟹脚骨】1)螃蟹的腿。2)(喻)仆从,随从,下级人员。
  【虾兵蟹将】(喻)下属人员。
  【死蟹一只】熟语。(喻)1)不能动弹。2)无计可施,毫无办法。
  【讨饭佬食死蟹】熟语:要饭的人能吃上死螃蟹就觉得很鲜美了。意谓:穷苦不堪者略得一点小惠就心满意足了。(喻)心满意足;受宠若惊。
  【下 ha(阴上)[ha 53][鱼部·《广》胡雅切,上马匣·xià]】
  古音,与现粤语音同。1)下面。旧儿歌:沿桥过桥,倒头桥下无侬撩(小心翼翼地顺着狭窄的桥面走过桥 ,如果跌到桥下就没人捞)。2)里,其中。俾梗鱼养头水下( 把这条鱼养在水里)。 一张发票夹啯书册下(一张收款凭证夹在这些书本中间)。旧儿歌:饭下一颗谷,麻皮兑铜鼓(饭下:饭里)。旧儿歌 :哇,哇,倒蒙大麦下 ,撰撰出来白花介 ,洗洗出来雪白介,过过老酒喷香介(老鸦哇哇的叫,跌落在大麦田里,……)。常音ihǒ ,见第 页。
  【水下】水里,水中。现多说作“水底下(ihǒ)”。
  【汤下】汤下,汤里。
  【当中央下】中心。
  【正当中央下】真正中心。
  【雪下厥风,肉下厥葱】顺语。意谓:雪天里吹来的风是最冷的,和在肉里煮的葱是最香的。





【吓(嚇)ha(阴入)[ha? 5][ 部·《广》呼格切,入陌晓·xià]】
  吓唬;惊吓;害怕。难可来吓伢(别来吓唬我们)。独个侬来蒙山头走夜路末真介吓唻(晚上单独一人在山上走路真害怕)。《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鈿釵》:“只有一个老婆子也吓得病倒”。《九命奇冤》:“这一声叫不打紧,却把众人的酒都吓醒了。”
  【吓杀】惊吓致死。也说作“吓死”。(喻)很害怕。
  【吓死】惊吓致死。也说作“吓煞”。(喻)很害怕。《绿牡丹》:“小女无知,多有冒犯,几乎把老拙吓死。”《升仙传》:“表兄可吓死我了,今日若非济先生,人财俱为灰烬。”
  【吓掉】受惊,吓丢了魂的样子;或者,因遭受惊吓而引起的暂时性神经系统紊乱或不同程度的精神系统疾患。
  【吓得】1)表恐惧和担忧:唯恐,恐怕,害怕,只怕。也说作“怕得”。吓得捯伢爹娘辱(只怕被我父母骂)。吓得尔勿答应,我讲也勿敢来讲(唯恐你不同意,我不敢来说)。2)表惊恐的结果:因害怕而……。吓得突突抖(因害怕而索索发抖)。吓得侬也会死掉(吓死人)。《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釵鈿》:“吓得孟夫人一身冷汗……”。《水浒传》:“吓得宋江慌作一团,连忙掩住口道:……”。《九命奇冤》宗孔吓得一骨碌爬下来,对着贵兴叩头”。
  【吓兮兮】害怕的样子;使害怕的样子。吓兮兮介造咋介?造的别侬真介吓兮兮介(意谓:做出 一副使人害怕的样子干什么?搞得人家真的害怕起来)。
  【吓寥寥】因空旷、空虚、孤寂而害怕。(转)害怕。
  【吓惊风】因惊恐、惊吓引起的间歇性精神疾患,其症状已近乎白痴。
  【吓成病】因惊吓而致病。无诰吓小侬,要吓成病哬(不可吓唬小孩子,要因惊吓而致病的)。《歧路灯》:“路上遇见截路断道的贼,吓成病了。”
  【吓得半死】几乎吓死。夜到我独个侬来蒙看《聊斋》,赫突猛生走来一个侬影,吓得我半死。 结果一即看,是伢妈(晚上我一个人在看《聊斋》,突然走来一个人影,吓得我半死。结果一看,是我妈妈)。《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到房中与阿妈商议说话,见梁上这件打秋千的东西,唬得半死。”
  【吓大吓细】用各种恐吓手段吓唬各种人。《水浒传》:“李逵道:‘几曾见我吓杀了别人家小的大的?’”
  【吓侬倒相】吓倒人的样子;装神弄鬼吓唬人的样子。也说作“吓侬倒怪”。
  【吓得半死】因害怕而差不多死去。
   【吓得渃绿屙】受惊吓的幼童因胆汁分泌过多致使大便呈青绿色。意谓:受惊吓程度较重。
  【吓得尿也渃落起】因惊恐害怕而尿湿了裤子;是“吓得屁滚尿流”的俗说。
  【吓得心肝也炀掉】吓破了内脏。也说作“吓的苦胆也炀掉”、“吓的苦胆也破掉”。《歧路灯》:“几乎把我苦胆吓破”。
  【勿吓勿吓,吓到狗社起】婴儿幼童因受惊吓而哭叫,大人往往执其耳说:“别怕别怕,让狗去害怕吧”。因为狗是看家护院之物,胆大包天,任何惊吓都是可以承受的。






【好ha(阴入)[ha? 5][幽部·《广》呼到切,去号晓·hào][按:呼到切,“到”说作“带(入声)”】
  “好”通常说 hao(蒿·上声),当与“两 + 量词”组合成表“较多数量”的副词短语时说作ha (蟹·入声)。如:好两日(好几天)、好两个月日(好几个月)、好两年(好几年)、好两斤(好几斤)、好两十斤(好几十斤)、好两百块钞票(好几百元钱)、好两十里路(好几十里 路)、好两个侬(好几个人),等等。《水浒传》:“原来却是教授,好两年不曾见面。”






二十三、iha[ a]【[平]鞋也何耶嗄】
  【鞋iha(阳平)[ a 212][《广》户皆切·xié]】
  穿于脚上的鞋子;履。新昌方言关于鞋的语词较多,按材料不同则有布鞋、草鞋、蒲鞋、皮鞋、塑料鞋之分,按用途不同则有单鞋、暖鞋、拖鞋、套鞋、风凉鞋、软底鞋之别,将鞋分解则有鞋底、鞋帮、鞋面、鞋夹里、鞋襻等名,按鞋的部位又有鞋前头、鞋后跟、鞋底、鞋面、鞋口等词,方口鞋、团口鞋、蚌壳鞋是按鞋的样式而名的,新鞋、旧鞋、破鞋则是按鞋的新旧程度而名的,等等。当然还有许多新词,如球鞋、跑鞋、旅游鞋、高跟鞋、中跟鞋、坡跟鞋等等。《歧路灯》:“少年心情,见事风生,坐在河滩,早已脱鞋解袜,准备深历浅揭,好不欢喜踊跃。”
  【做鞋】制作鞋子。妈,尔俾我来头做鞋(妈,你为我在做鞋子)?
  【草鞋】将经过挑选、清理的禾茎扎成把,用木棰均匀敲打使之松软,掺加少许麻或旧布条编扎成鞋底状,前后左右置耳若干,穿上绳索即可系于足上。旧时贫民多穿此以劳作。制作草鞋的过程叫做“打草鞋”。《水浒传》:“董超去腰里解下一双新草鞋,耳朵并索儿却是麻编的,叫林冲穿。”《新拍案惊奇·石点头·郭挺之榜前认子》:“雨越下越大了,……竟推开门,……早看见一个老人,坐在那里低着头打草鞋”。
  【蒲鞋】以蒲草编织而成,有浅帮,如船形。旧多作夏季之凉鞋。《新拍案惊奇·鼓掌绝尘》:“身上只穿得一件旧布单衣,脚下着一双草蒲鞋”。
  【暖鞋】布棉鞋。如内衬兽毛的皮鞋,则称为“暖皮鞋”。《水浒传》:“(武松)脱了油靴,换了一双袜子,穿了暖鞋,掇条兀子,自近火边坐地。”
  【鞋襻】(女式)鞋子上的扣条。
  【鞋拔】旧时穿鞋的辅助工具,金属制,呈扁平的瓢形。新做的布鞋很紧凑,初穿时置鞋拔于鞋帮后跟处引导足跟以利穿入。
  【鞋篮】旧时妇女放置针线碎布鞋底等零物的圆形竹编器,通常无提手,甚精制,有油漆。
  【黹鞋】是制鞋的最后一道工序,即把鞋帮缝缀在鞋底上。
  【鞋匠】旧称以制鞋为业者。
  【鞋聒】以鞋打人。
  【鞋袜】鞋子和袜子。《水浒传》:“(花荣)便请宋江更换衣裳鞋袜,……”。《歧路灯》:“荆县尊上下打量,……脚下鞋袜,件件都是时样小巧的”。《新拍案惊奇·石点头·王本立天涯求父》:“王询又吩咐凡所有寒暑衣服,并鞋袜之类,尽都打叠在内。”《绿牡丹》:“余谦早已起身,穿了鞋袜,向鲍自安谢过。”
  【填鞋底】衲鞋底,即用旧布料层层迭迭的叠起来制作鞋底。这是制作布鞋的第一道工序。破布勿要丢掉,摆出来好填鞋底哬(破布不要丢弃,放起来可以衲鞋底的)。
  【扢鞋底】用苎麻线密密麻麻的缝缀鞋底。这是制作布鞋的第二道工序。
  【鞋楦头】把鞋子撑宽成型的木制模具,前块似鞋头形,后块与鞋跟吻合;两块中间以木片、木契撑紧固定,可使鞋子外形饱满美观。
  【鞋头珠】新昌旧丧俗:缀在死者鞋头上的珍珠。
  【草鞋馃】将面团按成扁圆形若鞋底状,置于锅中烤熟的厚面饼,俗称“草鞋馃”或“草鞋麦馃头”。
  【鞋嗄蹋】熟语。详见第 页“何嗄蹋”条。
  【囡多鞋多,儿多柴多】旧俗谚 。旧时女子自幼学习针线,故说女儿多鞋子就多;男子则童年即跟随大人上山劳作,且多砍些柴草带回家中,故说儿子多柴草也就多了。
  【皇帝也有草鞋亲】意谓:谁没有穷亲戚。
  【也iha(阳平)[ a 212][歌部·《广》羊者切,上马以·yě]】
  “也”的常音ihia(阳平·雅),也说iha。详见第 页。




【何iha(阳上、阳去)[ a 33]或[ a 24][歌部·《广》胡可切,上 匣·hè]】
  “何”现音ihe(阳平·河),古音为a韵词说作ha 或 iha 。如嘉善方言“何(ha·蟹)耶(ihia·爷)”(何也,什么呀)、绍兴方言“何(iha·鞋)谁(is·逝)”(何人,谁人,谁。旧小说也作“兀谁”,如《喻世明言·新桥市韩五卖春情》:“你七老八老,怕兀谁”)、“何(iha·鞋)西(“事”的古音xi或is)”(何事,什么事;何物,什么东西。“东西”和“事情”:宋明方言说作“物事”)、上海方言“何(iha·鞋)里”(何处,哪里)、“何(a·阿)如(is·逝)”(怎么样,是吗,对吗)。“何难”的“何”旧新昌方言也说作“iha”。下列情况“何”说 iha:1)常单词运用,表不明白,约略相当于“什么”。何?尔讲咋吤(什么?你说什么)?“好食饭唻。”“何?”“好食饭唻喇”(可以吃饭了。什么?可以吃饭了呀)。《书·皋陶谟》:“禹曰:‘何?’”《红楼梦》:“有何心愿?只管托我就是了。”2)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疑问,相当于“吗”。尔是喊我何(你是叫我吗)?3)单词运用,常置于句后,表征询;如置于问句后,表再次相问。食饭哬。何(吃饭吧。好吗)?尔喊我何?何(你叫我?是吗)?4)当与“好得”构成“好得……何”的反诘句时,表:不可、不能。厥种事情好得起做何(这种事可以去做吗?意为:这种事不能做)。5)当与其它动词组成反诘句时也表与此动词相反的意义。厥种老酒有食头何(这种酒有兴味喝吗?意谓:这种酒没兴味喝)。
  【何缽头】熟语。来源是这样的:某甲问某乙一件事,乙茫然不知,却反问曰“何”;甲再问乙另一件事,乙又茫然不知所答而反问曰“何”。如是者三。甲见乙象缽头般大张着嘴巴却不知所云之状,乃曰:缽头。因为这个“何”是个a韵开口字,故甲以“缽头”嘲讽之。后来就以“何缽头”嘲讽那些一问三不知的人。其实际用法有三。1)如上所说,“何”和“缽头”是二人分说的,合之则为“何——缽头”。2)整词由上述角色甲说。其中“何”是仿述乙方的话,“缽头”是嘲讽乙方的话,合起来则是“何?缽头”。3)(喻)张着嘴巴却不知所云的样子。其厥侬学问好道理通,其讲来厥说话我只得嘴脯何缽头介开头听听一句也无社回对(他这人学识丰富道理通达,他说的话我只能张着嘴巴听却一句也插不上嘴)。
  【何嗄蹋】熟語。也说作“鞋嗄蹋”,蹋:踏在脚下或拖在脚上的意思。此词来源与“何缽头”略同。“何缽头”是把说“何”的a韵古音的口形比作缽口,此词是把“何”的语音谐音于“鞋”,因此也说作“鞋穿头脚头”。俾其讲话是聋 对课喇,何嗄蹋,何嗄蹋,一丁无有讲头哬(意謂:跟他说话好比和聋子对对联,只知道问“什么,什么”,一点儿没有说话的趣味)。又有下面一段对话:甲问乙:‘社’是咋介(‘社’是什么)?乙因茫然不解而反问:何(什么)?甲不答。乙又问:何?尔讲咋介(什么?你说什么)?甲不耐烦的说:何?何?鞋穿头脚头(何?何?鞋子穿在脚上)。
  【耶ihǎ[ a33]或ihà[ a 24][鱼部·《广》以遮切,平麻以·yé]】语气助词。1)用于句末表疑问,同“何(iha·阳去·鞋[去声])”第二义。尔想起耶?想起末就同队起(你想去吗?想去就一起去)。《三国演义》第二回:“汝何听信人言,欲尽诛宦官耶”(你为什么听信别人的话,想杀尽宦官吗)?2)用同“也” 。①用于句末,相当于“呀”。从早到夜,窐里厥事情做弗完耶(从早到晚,家务事做不完呀)。《三国演义》第十三回:“吾等出生入死,身冒矢石,功反不及女巫耶!”②用于句中,调整音节,引起下文,相当于“吧”、“呀”。尔起耶,再捱即迟猛唻(你去吧,再拖延一会就太迟了)。3)用于例举数端,相当于“呀”。样样要买耶:柴耶,米耶,油耶,盐耶,一日三餐,衣裳鞋袜,哪样勿要用钞票呢(什么都要买:柴呀,米呀,油呀,盐呀,吃的穿的,哪一件不要用钱呢)。3)又音ihia,见第 页。
  【嗄ihā[ a 212]或ihǎ[ a 33]或ihà[ a 24][鱼部·《广》于 切,去 生·shà]】
  1)助词:用于两个单音节词之间,使语意清晰,避免上下连结误解。相当于“啊”(的浊音词)。《红楼梦》第六十五回:“风啊雨的,横竖淋不到你头上来。”2)叹词:用同“嗐”、“唉”,是“嗐(h)”、“唉()”的清→浊转音同义词。3)相当于“何”的古音ih„ 。4)相当于助词“也”。详见第 页“也(ihia)”条。3)同语气助词“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4-18 15: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