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912|回复: 11

[正字] 《常用北部吳語書面漢字》中部分用字的查證(之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14 22: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常用辭彙()

单音节动词、形容词。
[toh],读如“笃”。动词:丢,扔。“脱”,就是“丢掉”、“扔掉”。
+量词:(液态物)滴。“一厾”,即“一滴”。与人称代词搭配时作多数人称“们”用。如“厾”,即“你们”;“俚厾”,即“他们”。
音“团”。将东西揉弄成球形。
得。粘贴。
●“撘”,《唐韵》:“都合切,同搭。”当代的字书《辞海》未收录这个“撘”字。所以我也建议不用此字,而将此处的用法归到“搭”字中去。
音“百”。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
敨?音“透”上声,theu。抖落出来。
●这个“敨”字虽然能在字库里找到,但是,因为《康熙字典》和《辞海》中都没有这样写法的“敨”字,所以说这个“敨”字在写法上有问题。正确的写法,应该是{咅攴}。无论是《康熙字典》,还是《辞海》,都写成{咅攴}。《康熙字典》引:“《集韵》他口切,音。展也。”《辞海》的注释,:“(tou投上)方言。把包卷的东西打开。。读音和含义都和上文相符,但这是一个字库中没有收录而电脑上打不出来的字。而字库中能检索到的这个“”字,能不能在这里顶替代用,这要向从事文字研究的专家学者们请教了,我无法确定。如果不能顶替代用,我倒认为可用“抖”字暂代。
音“大学”之“大”,da。洗。
●见前面“埭”字的质疑。因为“埭”,读音为“代”而不是“大”。其含义中也根本没有“走过”“淌过”的意思。所以我认为前面的“埭”字用得不妥。我所以要提出用“汏”字,则是因为“汏”,在《康熙字典》的注解中,除了“洗也”的注释外,尚有:“《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夶他达切,音闥。过也。”我想,将这个“过也”的解释理解成“(人)走过”或“(液体)淌过”当不为过吧。
淴?音“忽”。“淴浴”即洗澡。
●《辞海》明确指出:“(hu)吴方言谓洗澡为‘淴浴’。”
音“帝”。水下滴状。
渳?音“米”。稍微喝一点儿;尝味道。
●《康熙字典》该字注云:“《广韵》绵婢切;《集韵》《韵汇》母婢切,并音弭。《说文》饮也,一曰水貌。又,浴尸曰渳。又,《集韵》美陨切,音闵;又,弥兖切,音缅。义并同。”《辞海》:“㊀mi洗尸身。㊁er同‘洱’。水名。”这样的查证结果说明,这个“渳”决不能作为推荐文中所说的“稍微喝一点儿;尝味道。”不知是否可以用“弥”或“咪”字暂代。
音“亢”,khaon。藏
隑?gai去声。靠
●《吴语研究专辑(十一)吴语中的古辟字》一文中,以编号87推荐了此字:“87<gê>隑:读音如‘该’,声调上扬。依靠。如‘隑牌头’,‘隑了墙高头’。也做‘戤’。”。我在该文用字的《查证》中,对这个字进行了查证。隑,《康熙字典》部,注:《集韵》柯开切,音该。《玉篇》梯也。《扬子方言》隑陭也。又《扬子方言》隑,企立也。东齐、海岱、北燕之郊,委痿,谓之企《注》脚不能行也。《广韵》五来切;《集韵》鱼开切,夶音獃。《广韵》企立也。又《博雅》修长也。又《集韵》《韵会》夶渠希切,音祁。本作崎。曲岸也。亦作碕、埼。又《集韵》鱼衣切,音沂。又《类篇》五亥切,音恺,义夶同。又《集韵》巨代切。《玉篇》梯也。《博雅》也。又《集韵》《类篇》夶口溉切,音慨。又《集韵》户代切,音瀣。义夶同。《辞海》注:“gai盖)梯子。《方言》第十三:‘隑,陭也。’郭璞注:‘江南人呼梯为,所以物以登者也。’qi)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临曲江州兮,望南山之参差。’司马贞索隐:‘隑,即碕字,谓曲岸头也。
戤,《辞海》注:“(gai盖)旧指工商业者冒充或仿造别家的牌号以招揽顾客。吴语引申为依仗别人的势力。如:牌头。也即为倚。如:在墙上。”《康熙字典》无此字。
我查证此字的结论认为:“隑”,虽有依靠的意思,但所用主要其它方面。所以我以为当用“戤”字为好。
guae。甩,
huae。甩,
挦?音“前”zie。拔毛
●查《康熙字典》,“”字注:“《唐韵》徐林切;《集韵》徐心切,并音寻。取也。又,《唐韵》含切;《集韵》《韵会》含切,并音蚕。义同。《扬子方言》取也。卫、鲁、扬、徐、荆、衡之郊曰。又《唐韵》视占切;《集韵》《韵会》时占切,并音蟾。义同。” 《辞海》注:“(xun寻,又读xian弦)拔。《桃花扇哄了》:‘掌他的嘴,他的毛。’”
”,《辞海》虽有“拔”的注,但是,其读音为“寻”,与“前”有别。倒是我在对《吴语研究专辑(十一)吴语中的古辟字》一文选字的查证中,意外地查到了一个读音为(qian潜)的“燖”字,其义为“用开水去毛(见《辞海》,)。”
还有人推荐过另一个“”字。查康熙字典》:“《唐韵》即浅切;《集韵》《韵会》《正韵》子浅切,并音翦。《说文》也。《三苍》犹翦也。《唐书韦表微传》吾年五十,拭镜白。
我不知在此可否用“燖”或“”字来代替这个”字?
洡?音“来”去声lai。沾上汁水,染上色
●从《康熙字典》查得“灠”字。其在“灠”字下注曰:“《集韵》鲁敢切,音览。渍果也,一曰染也。《集韵》同滥。”所以,也可以写作“灠”或“滥”。
len。缝。
音“航”。缝,如“绗被头”。
音“兼”。以筷子夹物。
geh。双手搂在怀里。
音“豹”pau。跳跃。
音“笔”,pih。去汁曰滗.
伏?bu去声。蹲;鸟孵蛋(小鸡)。
●“伏”,《康熙字典》上的注释是:“《唐韵》《集韵》《韵汇》并房六切,音服。偃也。又《广韵》匿藏也。又屈服也。又《广韵》《集韵》《韵汇》《正韵》并扶富切,浮去声。禽覆卵也。又《集韵》鼻墨切,与匐通。又叶必历切。”而《辞海》对它的注释为:“(fu1、俯伏;面向下卧。2、藏匿;埋伏。3通‘服’。屈服;佩服。4、敬辞。如:伏闻;伏惟。5、伏天。如:初伏;出伏。6孵卵。7、通‘匐’。8 伏特。9姓。”古今字书,伏,音“服”或“浮”或“匐”,不是[bu][bu]去声。用于此处,似觉有点牵强。
作为“蹲”的意思的吴语书面用字,在《吴语研究专辑(十一)吴语中的古辟字》一文中,以编号42
推荐了不同的字:“42<bu>匍:读音如孵bu。蹲或趴在地上。”我从《康熙字典》和《辞海》查证到注解如下:匍,《康熙字典》部,注:“《唐韵》《正韵》薄胡切;《集韵》《韵会》蓬脯切,夶音蒲。《说文》手行也。从勹,甫声。《玉篇》匍匐,伏也;手行尽力也;颠蹶也。又《集韵》无切,音扶。义同。《集韵》或作扶。”《辞海》注:“(pu)见‘匍匐’。匍匐。伏地而行。”
可见“匍”字自古以来,常与“匐”字连用而组成一个词:即“匍匐”。匍匐,伏地而行。所以,“匍”或“匍匐”不是“蹲”的意思。
“孵”,北部吴语念
[bu] [bu] 去声。禽鸟孵蛋动作中主要是一种“蹲伏”的姿态。所以,我认为,表示“蹲”的意思的吴语方言字应该是“母鸡孵蛋”或“孵小鸡”的“孵”字,如:孵太阳,冬天的一种取暖方式。就是待或蹲在太阳地里晒太阳取暖。

膯?音“顿”。吃得太饱,胃胀;;又禽类的嗉囊,如鸡膯。
●《吴语研究专辑(十一)吴语中的古辟字》一文中,以编号117推荐了此字:117<tegn>膯(老苏州按:原文作者在电脑的字库中未找到此字,而将此字用{月登}表示。今已检出,特予更正。):禽类的嗉囊,如:,也指吃得过于饱,如:吃得牢了 我在该文用字的《查证》中,对这个字进行了查证。,《康熙字典》部,注:《广韵》他登切音饱也。《类篇》吴人谓饱曰《辞海》无此字。由此可见,,仅释为“饱”义,并无“禽类嗉囊”的意思。所以,我认为该字只适用于前一层意思。如:吃得饱膯膯。用于后者,则未找到相关的证据,还需要诸君作进一步查证。
音“等”。以手托物,以审其轻重。
音“吨”。阉割. 《广韵》去畜势。
thah。涂抹。
音“吞”上声,then。浮在水上。
音“妥”去声,thu。鸟兽掉毛为“毻毛”。
音“荡”上声,daon。涮洗使净
音“盾”den。冷嘲,讲别人倒霉不顺的话,如“钝钝俚”。作形容词形容倒霉不顺。
佮?音“鸽”,keh。共享。
●“合”,《康熙字典》注中还有:“《唐韵》《正韵》古沓切;《集韵》《韵会》葛合切。并音。《广韵》合集也。”我听苏州评弹中的一只弹词开篇《宝玉夜探》中一句唱词:“你我两人合一心,……”,在演唱时,将这个“合”唱作[ge“鸽”]的音。所以,我认为除“”之外,应该还可以写成“合”字。
音“国”,kueh。“汩嘴”即漱口。
张望亲友
音“丘”。恶劣,不正经。
亦作搇,按住。
掮(揵)音“乾”。肩扛。
kaon gaon。扛。
极?急躁
按原文所释之“急躁”,应当是“亟”。“亟”,《辞海》注:㊀(ji急;迫切。如:亟待解决。㊁(qi屡次。
另外,据我所知,还有另一个读音为“及”的字,其意思为“赖皮”或“耍赖”的意思。《康熙字典》“亟”字注中有;“诈欺也《扬子方言》东齐、海岱之间曰亟。”也应该是这个“亟”。而且,《康熙字典》又云:“与极通。《荀子赋论》反覆甚极。《注》极与亟同。”《辞海》“极”字注亦云:“通‘亟’。”所以,也可以写作“极”。
音“豁”。拳,猜拳。
炀?
yaon。火旺
炀,查《康熙字典》,属火部。其注云:“《广韵》《韵会》《正韵》余亮切;《集韵》弋亮切,夶音漾。《说文》炙燥也。《扬子方言》炀炙也。《注》今江东呼火炽猛为炀。
又《玉篇》热也。又《集韵》式亮切,音餉。燥也。又《广韵》与章切《集韵》《韵会》余章切;《正韵》移章切,夶音阳。《广韵》释金也。《集韵》烁金也。或作烊。”查《辞海》有二解:yang样)1烘干。2火烧得很旺。《方言》第十三:“炀,炙也。”郭璞注:“江东呼火炽猛为炀。”3谥法,去礼远众曰炀。见《独断·帝谥》。一说好内远礼曰炀。见张守节《谥法解》。如隋炀帝。yang)亦作“烊”。熔化金属。《集韵·十阳》:“炀,烁金也,或作烊。”按“熔”“炀”声转。今江浙人谓熔化为炀。所以,比较合理的是,炀,只用于融化。而表示火旺以及引申至一个人的运气、手气,还是应该用转音为(yaong)的“旺”。
音“丫”。强予,强给。
""。取下。
《康熙字典》,“撢”字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他绀切,贪去声。《说文》探也。又,他合切,音贪。与探同。《周礼夏官》撢人,掌诵王志,道国之政事,以巡天下之邦国而语之。《疏》诵王志者,若撢取王之志。又《唐韵》余针切;《集韵》《韵会》《正韵》夷针切,并音淫。又《集韵》徒绀切,潭去声。义并同。又,徒感切,音萏。揞也。又,徐心切,音寻。修也。”《辞海》注:“tan)同探。㊁同‘掸㊁’。‘掸㊁’,(dan)拂除。” 《辞海》此字注“tan)同探。”所引文与《康熙字典》同。由此。认为“撢”之同“探”主要是同“探”义中的“刺探”、“窥探”、“探求”,而非“取下”。倒是“探”字,除上述的含义外,更以“取”义为先,所以,说“取下”的吴语方言用书面字应该是“探”字,而非“撢”字。建议剔除本条,增加下条。
+音“贪去声”。将挂于高处的物件取下。如:拿箇只篮探下来。
搲?音“丫”。抓一把。
●查《康熙字典》,“”字注:“《集韵》乌瓜切,音蛙。手捉物也。又《类篇》乌瓦切。吴俗谓手爬物曰搲。又《集韵》乌化切。吴人谓牵挽曰搲。”其实,注释的第一层意思,说明该字可以与“握”字相通。要表达这个字的吴语中的真正意思是:徒手(特别是女人)打斗时,用手指甲抓的行为。如:面孔浪搲破脱了;凶得来,搲、咬、扚、掐侪上嘅。
音“翁”去声。鼻头。
(宁波),唤。
坌?音“盆”去声。翻土。
《康熙字典》“坌”字注:“《广韵》《集韵》《韵会》并蒲闷切,音{芬下土}。尘也;聚也;并也。又《集韵》普闷切;《正韵》步闷切并音炃。义同。《辞海》没有收录此字。从这些解释中我看不出该字与“翻土”之间有任何联系。当另有别的字。从《辞海》中找到一个“耪”字。该字读音[pang],是一个《康熙字典》上找不到的后造字,但是其词义确是“翻松泥土”。是否可以暂时顶替一下呢?恳求众议。
音“铺”。溢出。
瀊?
音“盘”。溢出。
●查《康熙字典》,对“瀊”字的注释是:“《集韵》《韵会》《正韵》并蒲官切,音盘。洄也。又《韵会》通作盘。《韩愈诗》流水三百转。亦作潘。”《辞海》没有收录此字。由此可见,此字虽读作“盘”的音,但是其字义的解释是“水流的盘旋”,而不是“漫溢”。
+

滂,音[pang“乓”]。滂雨;雨水打进来。如:门窗滂雨。
《康熙字典》上,“滂”字注:“《唐韵》《正韵》普郎切;《集韵》《韵会》铺郎切。并音霶。《说文》沛也。”或写作“霶”。
篫?音“筑”。使之齐也。“一篫斩齐”。“篫直”,使其立也。
《辞海》没有收录此字。查《康熙字典》,对“篫”字的注释是:“《集韵》张六切,音筑。以手篫物也。又《字汇补》本字也。”而“擣,或作捣,又作捯。俗作{}。”不知原文“使之齐也”的词义是否有根据,其出于何处?
音“石”。油煠。
熯?音“汉”平声。用極少的油煎。
●查《康熙字典》,对“熯”字的注释是:“《唐韵》人善切;《集韵》《韵会》忍善切,并音橪。《说文》干貌。从火汉省声。《玉篇》火盛貌。又《广韵》《韵会》呼旱切;《集韵》《正韵》许旱切,并音罕。《广韵》本作焊。又《韵会》《正韵》干也;炙也。又《广韵》《韵会》呼肝切;《集韵》虚切;《正韵》虚汗切,并音汉。《广韵》火干。《易说卦》燥万物者,莫乎火。《集韵》本作。”
《辞海》注:“㊀(han1、同‘暵’。2、烧。㊁(nan)通‘戁’。敬惧。
偃?。以身度物曰偃。新方言:爾疋隱占也。廣雅:隱,度也。以身及手比絜物之高下長短為偃。偃、隱古通。
●《吴语研究专辑(十一)吴语中的古辟字》一文中,以编号14推荐了此字:“14<ia>偃:躲藏。也可以写作‘迓’。如:‘伊勿晓得偃到啥地方去了。’不过,该文将“偃”作“躲藏”用。我在对该字的查证中,使用的是手头仅有的《康熙字典》和《辞海》两本字书。在这两本字书中,没有查到有关“躲藏”的释义。但从本文的释义:“新方言:爾疋,隱占也。廣雅:隱,度也。偃、隱古通。”中,却似乎又见到了“躲藏”这一释义。至于本文所说的:“以身度物曰偃”与“以身及手比絜物之高下長短為偃”的作为度量比较的释义,在《康熙字典》和《辞海》中也找不到这样的解释。
我在一篇题为《转自无锡学习网的一些资料》的图片介绍他们推荐的有关“比照长度大小”的字写作{貝匽}《康熙字典》对该字注云:“《广韵》于幰切;《集韵》隐幰切,并音偃。《广韵》物相当也。又《广韵》《集韵》并于建切,音堰。义同。”《辞海》未收录此字。由此可见,《无锡学习网》的资料是正确的,可惜的是电脑字库中没有,打不出来。不过,该图片中还有一些说明的文字:“‘{貝匽}’民间俗写为‘偃’。无锡惠山有块‘偃人石’。……章炳麟《方言》将‘偃’释为度量。今浙江以身及手比物之高下、長短為偃。偃、隱古通。”因此,只好如太炎先生的解释:度量,用“偃”字来充{貝匽}了。

gah。拥挤,交往,核算。
勚?音“夷”去声。摩擦致破坏。
●查《康熙字典》,对“勚”字的注释是:“《唐韵》余制切;《集韵》《韵会》《正韵》以制切,音曳。《说文》劳也。《广韵》苦也。又《集韵》《韵会》羊至切;《正韵》以至切,并音异。又《集韵》神至切,音示。义并同。”《辞海》注云:“(yi义)1、疲劳。2、器物磨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泰部》:‘今苏俗语谓物消磨曰。’”
hua。不正,歪斜。
uei。萎靡,精神不振
发表于 2009-7-10 19: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输畀侬 于 2009-7-10 19:21 编辑
渳?音“米”。稍微喝一点儿;尝味道。
不知是否可以用“弥”或“咪”字暂代。
laosuzhou 发表于 2007-9-14 22:19

渳还算有隻“饮”个义项,弥、咪就更加不搭界了。

挦?音“前”zie。拔毛
我不知在此可否用“燖”或“揃”字来代替这个“挦”字?
laosuzhou 发表于 2007-9-14 22:19

燖好。揃音不合。

伏?音bu去声。蹲;鸟孵蛋(伏小鸡)。
古今字书,伏,音“服”或“浮”或“匐”,不是[bu]或[bu]去声。用于此处,似觉有点牵强。
laosuzhou 发表于 2007-9-14 22:19

又《广韵》《集韵》《韵汇》《正韵》并扶富切,浮去声。禽覆卵也。

滂+
滂,音[pang“乓”]。滂雨;雨水打进来。如:门窗滂雨。
laosuzhou 发表于 2007-9-14 22:19

泙phan
《汉语大词典》
〔《集韻》披庚切,平庚,滂。〕
2.謂水波沖擊。
《南齊書‧徐孝嗣沈文季傳論》:“淩風泙水,轉漕艱長。”
发表于 2009-7-18 00: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扔掉会说“定”或掼。
发表于 2009-7-18 17: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定”,是“钉”
发表于 2010-9-6 10: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厾是戳的意思,一沰水
发表于 2010-9-6 10: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戳 和 扔 都是toh,用的是同一个字吗?
发表于 2010-9-6 16: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毻音“妥”去声,thu。鸟兽掉毛为“毻毛”。      ——我处是thoen
发表于 2010-9-6 18: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7# goon 我处同goon处
发表于 2010-9-8 14: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煬,是yaon嗎?我咋記得是yan前an的啦,as烊
滂,phaon,明顯不同於phan乓
发表于 2010-9-8 14: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煬,是yaon嗎?我咋記得是yan前an的啦,as烊
滂,phaon,明顯不同於phan乓
发表于 2010-9-8 17: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yaon,衢州和无锡只有 旺 一个字,其他都是 yan
发表于 2010-9-8 19: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yaon是 旺 yuaon失落合口成分,韵母还是后ao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3-28 21: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