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608|回复: 12

[正字] 吴语研究专辑(十一)《吴语中的古僻字》中的文字查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1 15: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piq>
滗:挡住容器里的固体物质把液体倾倒出来。
无异议。也可以写作“泌”。而原字“滗”更好。
12<hoe>
伛:身体弯曲。上海话称驼背为伛背
无异议。
13<gnîgn>
韧:读音如,指食物受潮而不脆。如:格块饼干韧脱了,勿要吃了。
无异议。也有读作[ yin],音如“印”的。
14<ia>
偃:躲藏。也可以写作。如:伊勿晓得偃到啥地方去了。
偃,收录者未注出处。查《康熙字典》,属人部。其注解:“《唐韵》《韵会》于幰切《集韵》隐幰切夶烟上声《说文》僵也仆也《仪礼乡射礼》偃旌典而俟《淮南子精神训》墙之立不若其偃也
又服也靡也卧也
诗小雅》或息偃在床书武成》偃武修文
又偃蹇困顿矢志貌
左传哀六年》彼皆偃蹇将弃子之命注偃蹇骄傲也
又与堰同壅水也
周礼天官□人注》梁水偃也偃水为阔空也又偃猪下湿之地左传哀二十五年》规偃猪正义》曰偃猪谓偃水为猪也
又厕也
庄子庚桑楚》观室者周于寝庙又适其偃也注》偃谓屏厕也屏厕则以偃溲
又地名
春秋僖元年》公败邾师于偃
又姓晋偃籍
又集韵于殄切音蝘义同”

查《辞海》,其注解:“(yǎn① 仰卧。《诗·小雅·北山》:“或息偃在床。”引申为倒下、卧倒的统称。如:偃旗息鼓。《论语·颜渊》:“草上之风,必偃。”② 停止;停息。《国语·吴语》:“偃兵接好,日中为期。”③ 通堰。《周礼·天官·□人》郑玄注:“梁,水偃也。”④ 通鼹。《庄子·逍遥游》:“偃鼠饮河,不过满腹。”⑤ 古地名。在今山东省费县南。⑥ 姓。春秋时有偃子皋。”统观“偃”字的所有古今解释,似均无躲藏之义。此选并不妥帖。
收录者又说:“也可以写作‘迓’。”迓,查《康熙字典》属部。其注解:“《广韵《韵会《正韵五驾切《集韵鱼驾切夶音讶说文》相迎也
又通作御
又通作衙”
查《辞海》,其注解:“(ya)迎接。”可见,用“迓”作“躲藏”之字,虽有此音然无此义亦然不妥。还须另觅新字。
15<kaôgn>
囥:藏。如:拿钞票囥囥好。
无异议。
16<uq>
抈:折叠。比如:抈被头。又作<ioq>”
,查《康熙字典》,属手部。其注解:“《唐韵《集韵》夶鱼厥切音月说文》折也扬子太玄经》车轴折其衡抈
又动也
晋语》其置木也固矣故不可抈也
集韵》五活切玩入声义同”查《辞海》:“抈(yue,月)① 折断。② 动摇。”可见“抈”,音似“月”而非似“叶”,义亦无折叠之义。在吴语方言中表示折叠的那个字,似应念如“要”的音,然尚未觅得正字。
17<khoe>
抠:挖。如:抠耳朵。又引申为小气,如:伊格个人抠得不得了
无异议。
18<û>
饫:意思是喂。如:还要我饫侬吃不成?
饫,查《康熙字典》,属食部。其注解:“《广韵依倨切《集韵《韵会《正韵依据切夶音淤玉篇》食多也广韵》饱也饜也
说文》燕食也本作{食芺}……广韵》赐也”查《辞海》,其注解:“(yu① 古代家庭私宴的名称。②饱食。”可见“饫”虽有(yu)的读音,但毫无喂食之义。其实,“”在吴语读音中,就有读(yu)之音。无须寻觅他字代替。
19<si>
忺:读音如。比喻小人得志或者愿望,虚荣心得到满足时所表现出的轻佻,嬉皮笑脸的样子。如忺格格。也写为
忺,查《康熙字典》,属心部。其注解:“《韵会《正韵》夶虚严切音杴意所欲也扬子方言》青齐呼意所好为忺林通杂兴诗》散帙挥毫总不忺○按张忻订正篇海》虚严切音杴字汇》木之旧木篇海》音含出气也”查《辞海》,其注解:“(xian,掀)高兴;适意。韦应物《寄二严》诗:‘丝竹久已懒,今日遇君。’”观此,忺,只是表示内心的高兴和欣喜,似无“比喻小人得志或者愿望,虚荣心得到满足时所表现出的轻佻,嬉皮笑脸的样子”的意思。
愃”,查《康熙字典》注释中有引:“《广韵须缘切《集韵荀缘切夶音宣广韵》吴人语快也《通雅快谓之”由此可见,“”的词义与“比喻小人得志或者愿望,虚荣心得到满足时所表现出的轻佻,嬉皮笑脸的样子”较为接近。故当用“愃”字。
20<whu>
焐:用小火煮烂。又写为转火字旁(火亏)。引申为保温取暖,比如:我用热水袋焐焐手。
焐,查《康熙字典》,无此字。查《辞海》注解:“(wu务)以热物接触冷物而使之变暖。如:用热水袋焐手。”
,查《辞海》无此字。《康熙字典》:“五音篇海乌没切字汇补火熄也
又乌古切音邬义同”
(火亏)查《康熙字典》属火部。注解为:“《集韵《类篇》夶乌卧切音涴犹言煖也”查《辞海》无此字。由此,后两字不合此用。
 楼主| 发表于 2007-6-21 11: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吴语研究专辑(十一)《吴语中的古僻字》查证(二)

不久前曾对此文作了些许修正,因不懂原帖更新方法,所以,只好用重新发帖的办法弥补。特向诸位致歉。

11、    滗:挡住容器里的固体物质把液体倾倒出来。
无异议。也可以写作“泌”。而原字“滗”更好。
12、    伛:身体弯曲。上海话称驼背为“伛背”。
无异议。
13、    韧:读音如“人”,指食物受潮而不脆。如:“格块饼干韧脱了,勿要吃了。”
无异议。也有读作[ yin],音如“印”的。
14、    偃:躲藏。也可以写作“迓”。如:“伊勿晓得偃到啥地方去了。”
偃,收录者未注出处。查《康熙字典》,属人部。其注解:“《唐韵》《韵会》于幰切《集韵》隐幰切夶烟上声《说文》僵也仆也《仪礼乡射礼》偃旌典而俟《淮南子精神训》墙之立不若其偃也  又服也靡也卧也《诗小雅》或息偃在床《书武成》偃武修文  又偃蹇困顿矢志貌《左传哀六年》彼皆偃蹇将弃子之命注偃蹇骄傲也  又与堰同壅水也《周礼天官□人注》梁水偃也偃水为阔空也又偃猪下湿之地《左传哀二十五年》规偃猪《正义》曰偃猪谓偃水为猪也  又厕也《庄子庚桑楚》观室者周于寝庙又适其偃也《注》偃谓屏厕也屏厕则以偃溲  又地名《春秋僖元年》公败邾师于偃  又姓晋偃籍  又集韵于殄切音蝘义同” 查《辞海》,其注解:“(yǎn)① 仰卧。《诗·小雅·北山》:“或息偃在床。”引申为倒下、卧倒的统称。如:偃旗息鼓。《论语·颜渊》:“草上之风,必偃。”② 停止;停息。《国语·吴语》:“偃兵接好,日中为期。”③ 通堰。《周礼·天官·□人》郑玄注:“梁,水偃也。”④ 通鼹。《庄子·逍遥游》:“偃鼠饮河,不过满腹。”⑤ 古地名。在今山东省费县南。⑥ 姓。春秋时有偃子皋。”统观“偃”字的所有古今解释,似均无躲藏之义。此选并不妥帖。
收录者又说:“也可以写作‘迓’。”迓,查《康熙字典》属辵部。其注解:“《广韵》《韵会》《正韵》五驾切《集韵》鱼驾切夶音讶《说文》相迎也  又通作御  又通作衙”查《辞海》,其注解:“(ya)迎接。”可见,用“迓”作“躲藏”之字,虽有此音然无此义亦然不妥。还须另觅新字。
15、    囥:藏。如:“拿钞票囥囥好。”
无异议。
16、    抈:折叠。比如:“抈被头。”又作“闄”。
抈,查《康熙字典》,属手部。其注解:“《唐韵》《集韵》夶鱼厥切音月《说文》折也《扬子太玄经》车轴折其衡抈  又动也《晋语》其置木也固矣故不可抈也  又《集韵》五活切玩入声义同”查《辞海》:“抈(yue,月)① 折断。② 动摇。”可见“抈”,音似“月”而非似“叶”,义亦无折叠之义。在苏州、无锡等地的吴方言中,音念似(ye叶)的字,是“拽”,意思为“拉伸”;“展平”,如:“拽拽直”,而非“折叠”。表示折叠的字,似应念如(yao要),然尚未觅得正字。
17、    抠:挖。如:“抠耳朵”。又引申为小气,如:“伊格个人抠得不得了”。
无异议。
18、<û>    饫:意思是喂。如:“还要我饫侬吃不成?”
饫,查《康熙字典》,属食部。其注解:“《广韵》依倨切《集韵》《韵会》《正韵》依据切夶音淤《玉篇》食多也《广韵》饱也饜也  又《说文》燕食也本作{食芺}……《广韵》赐也”查《辞海》,其注解:“(yu)① 古代家庭私宴的名称。②饱食。”可见“饫”虽有(yu)的读音,但毫无喂食之义。其实,“餵”在吴语读音中,就有读(yu)之音。无须寻觅他字代替。
19、    忺:读音如“鲜”。比喻小人得志或者愿望,虚荣心得到满足时所表现出的轻佻,嬉皮笑脸的样子。如“忺格格”。也写为“鲜”。
忺,查《康熙字典》,属心部。其注解:“《韵会》《正韵》夶虚严切音杴意所欲也《扬子方言》青齐呼意所好为忺《林通杂兴诗》散帙挥毫总不忺○按《张忻订正篇海》虚严切音杴《字汇》木之旧木《篇海》音含出气也”查《辞海》,其注解:“(xian,掀)高兴;适意。韦应物《寄二严》诗:‘丝竹久已懒,今日遇君忺。’”观此,忺,只是表示内心的高兴和欣喜,似无“比喻小人得志或者愿望,虚荣心得到满足时所表现出的轻佻,嬉皮笑脸的样子”的意思。
“愃”,查《康熙字典》注释中有引:“《广韵》须缘切《集韵》荀缘切夶音宣《广韵》吴人语快也《通雅》快谓之愃”虽《辞海》注云:“(xuan选)犹言心广体胖。《说文心部》:‘宽闲心腹貌。’”但古字书《广韵》指明“愃”为吴人用语,且其词义与“比喻小人得志或者愿望,虚荣心得到满足时所表现出的轻佻,嬉皮笑脸的样子”较为接近。故当用“愃”字。
20、    焐:用小火煮烂。又写为“熓”,“污”转火字旁(火亏)。引申为保温取暖,比如:“我用热水袋焐焐手。”
焐,查《康熙字典》,无此字。查《辞海》注解:“(wu务)以热物接触冷物而使之变暖。如:用热水袋焐手。”
熓,查《辞海》无此字。《康熙字典》:“五音篇海乌没切字汇补火熄也  又乌古切音邬义同”
(火亏)查《康熙字典》属火部。注解为:“《集韵》《类篇》夶乌卧切音涴犹言煖也”查《辞海》无此字。由此,后两字不合此用。
 楼主| 发表于 2007-7-6 23: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关于“闄”

16、    抈:折叠。比如:“抈被头。”又作“闄”。
抈,查《康熙字典》,属手部。其注解:“《唐韵》《集韵》夶鱼厥切音月《说文》折也《扬子太玄经》车轴折其衡抈  又动也《晋语》其置木也固矣故不可抈也  又《集韵》五活切玩入声义同”查《辞海》:“抈(yue,月)① 折断。② 动摇。”可见“抈”,音似“月”而非似“叶”,义亦无折叠之义。在苏州、无锡等地的吴方言中,音念似(ye叶)的字,是“拽”,意思为“拉伸”;“展平”,如:“拽拽直”,而非“折叠”。表示折叠的字,似应念如(yao要),然尚未觅得正字。


补充:闄,《康熙字典》,属门部,其注解:“《广韵》于小切《集韵》于兆切夶音夭隔也《博雅》闄遮也《释文》于小反  又《集韵》伊鸟切音杳又《集韵》《类篇》夶以绍切音溔义夶同”《辞海》无此字。闄,只有遮隔而无折叠之义,故亦不合此用。
发表于 2007-7-10 22: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 18 20

19 弗晓得老苏州是读 掀 还是 鲜?愃 字当读sie.
 楼主| 发表于 2007-7-11 15: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吴人 于 2007-7-10 22:02 发表
19 弗晓得老苏州是读 掀 还是 鲜?愃 字当读sie.


“愃”,苏州话读音似“掀”,如果说话口齿勿清格人亦会得说似“鲜”。
发表于 2007-7-11 16: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跟掀一尖一团,没办法对比的吧.
发表于 2007-7-11 16: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8个有人说是"食",可能是从"郦食(yi)其"人名转音而来,"食"又有意思作"喂",读音为si,这样写应该也可以吧.
发表于 2007-7-11 20: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aosuzhou 于 2007-7-11 15:52 发表


“愃”,苏州话读音似“掀”,如果说话口齿勿清格人亦会得说似“鲜”。


不能这么讲。愃 字本音就是“鲜”,既然读 掀,那就说明不是这个字。还是原文 忺 好。
发表于 2007-7-11 20: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200052 于 2007-7-11 16:44 发表
上海话里有一个词,音“越(阴声)”,意思是“弯折”:“书看到啥地方,‘越’只角。”是不是这个“抈”字呢?


嗯,一般都用这字。
 楼主| 发表于 2007-7-12 10: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吴人 于 2007-7-11 20:56 发表


不能这么讲。愃 字本音就是“鲜”,既然读 掀,那就说明不是这个字。还是原文 忺 好。


我觉着除了看字格读音,更要看字格意思。如果意思勿对,读音再像亦是枉然。再说转来,勒吴语当中读白格字勿在少数。所以我还是坚持我格意见。
发表于 2007-8-30 19: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12
hēu
伛:於武切——iú。声调么“伛背”老派高平起头,韵母么用上古侯部解释,声母哪恁办?
14

吴连生《吴方言中的“迓”字》话,“迓”源自蒙语“牙不约儿赤”(溜走),元杂剧常作“牙不”、“哑不”等。董解元为著符合汉语习惯,搭“牙”加只“辵”,变成功“迓”——《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何曾敢与他和尚争锋,望着直南下便迓。”
16
iuh
抈:鱼厥切。《说文》:“抈,折也。”
iáu
闄:於小切。《广韵》:“闄,隔也。”
yih
抴:羊列切。《说文》:“抴,捈也。”《广韵》:“抴,亦作拽,拕也。”
19
xiē
“愃”並不比“忺”表意更加准确。前者虽然是吴语,不过是指“快”,后者个“欣喜”意思现在用作贬义我觉着不难理解。
20
&#147855;:乌卧切。《集韵》:“&#147855;,煖也。”
“焐”用用也蛮好。
 楼主| 发表于 2007-8-31 10: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输畀侬 的帖子

抈:鱼厥切。《说文》:“抈,折也。”
“抈”,《说文》所说的“折也”决不是“折叠”的“折”,而是“折断”的“折”。而且原文所标注的读音也有出入。所以,我认为不适用。
发表于 2007-9-1 19: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折”本身好引申出“弯曲”个意思,个么“抈”假使出现“弯曲”个意思也不算奇怪。
当然从反切来看,“抈”声母不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3-29 17: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