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51|回复: 0

[综合] 上海话和“本地言话”的相生相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2 06: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潘悟云说过这样一段话:“少数移民处于文化或政治上的优势地位,他们的语言也有可能取代原住民的语言,如汉语取代百越语就是这种情况。唐以后发生在吴语区的这种移民就只有南宋的杭州。”...“但是,我们如果认真比较一下现代杭州话与周围的吴语以及中原官话,我们就会发现这种官话化主要发生在词汇平面,对音系的影响不大。而且即使是词汇影响,其影响范围也主要限于杭州市,到了附近的余杭市就失去其影响力了”


这段话令人想起近现代的上海。


当然可以找出不同点:并不存在“北方强势移民莅沪”的事实,移民是从上海周边吴语区以及南北各地大量涌入。于是,不存在一种强势语言取代原住民语言的情况。


但是不同里有共同:移民的数量与在黄浦江边的原住民相比占多数,于是各种移民语言不可免地要影响原有语言,于是就有了“最大公约数”现象。而因为移民当中占相当大比例的是吴语区的移民,在音系上和原上海话有亲缘关系,这就规定了近现代上海话的音系变化要小于当年的杭州话的变化。也就是说,变化主要是“借用”而不是“影响”。“影响”,潘悟云提及的是上海话“梗、刚”不分可能是北语影响,也谨慎地用了“可能”。


而一个与杭州相似的情况却是:受影响的主要是上海市中心区,郊区和郊县影响不大;连和市区紧邻的原租界外地块,口音上也保留得很多。所以说,“本地言话”急着要取得“市区话”资格,其实是不懂经。


不过。十几年前有数据已经显示,现在来沪人口主要流向郊区,闵行、嘉定、松江、奉贤、青浦等5个区的来沪人员比重超过50%。另一数据显示,闵行、浦东新区、松江区的来沪人员总数已超过百万。来沪人员正以家庭模式流入上海,在沪长期居留的倾向日益显现。如此看来,郊区相对存古的口音也面临移民口音的冲击了。


发表于 2021-7-2 11: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上海本地人”年輕一代同樣不擅開口話鄕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3-28 20: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