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871|回复: 1

新上海人的沪语感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8 23: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听说我要结婚,一个办公室同事带着忧心忡忡的神情和我说,“听别人说,嗯,你要和一个阿拉结婚了,据我所知,阿拉是很难打交道的。”阿拉能指上海人,也算我的“沪语初体验”。

  有位女同事去上海工作,半年以后,发现她跟你说什么都会在最后添上两个词:“好呀好呀”。那意思仿佛是:行了/我知道了/就此打住/没问题……等等等等。到了上海就得说上海话?主席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可他老人家在北京住了那么些年,还是“乡音未改鬓毛衰”哪。



  丈人丈母娘是老上海,对我是不是要改说上海话有过争论。丈人说,既然来上海了,就要学会上海话,不要让人家以为你是一个外地人;丈母娘说,为什么要他说上海话?他说普通话我还勉强听得懂,伊一讲上海话,吾就啥西都听勿懂了。


  和妻一家谈天的时候,我一用普通话掺和进去,就觉得自己是一个人侵者;丈母娘会暂停自己的沪语系统,开始说她所不熟悉的普通话,你可以说是一种尊重,也可以说是一种敷衍,看心情好坏而定。


  过了半年多,终于战战兢兢开口说上海话,去沧浪亭吃面,会问阿姨:冷面几钿?如此而已。阿姨说:冷面今朝没。我就改用普通话说,那就来碗盖交饭吧。


  初试上海话,止于三句。三句之后,就有便秘的感觉。


  只敢和引车卖浆者试说上诲话,也许心存自卑,怕被人看不起。最可笑的是遇上对方也是一个外地人,也像我一样开始吞吞吐吐地学习上海话,那就基本上是“鸡同鸭讲”,三句过后,打回原形。


  妻与我是普通话夫妻,在杭州的时候,妻要和我学杭州话,我执意不授,认为两人用杭州话谈恋爱会找不到词儿;如今到上海,还是用普通话延续感情,保持优良传统五十年不变。有时妻说着说着会用上海话咕哝一句:真当作孽。晓得说的不是我,也不禁心下里一惊。


  一个朋友在IBM上班,博土,外语八九级了,上海话连“普及”都没有。问他来了几年,会说上海话吗?他反问我,为什么要学上海话?上海话好听吗?一语点醒梦中人,开始反省学上海话究竟有什么意义。


  为了融入这座城市?“融入”一词本身就有点可疑,假设你是一粒糖,上海是一碗水,糖融人水,好说好说;如果你不是一粒糖,而是一滴水,那就不是融入,而是像博尔赫斯说的那样,“水消失在水中”。假设有障碍,不同质,才有“融入”,如果上海本身成了一座移民城市,外地人来到这里,就只有“消失”,不会再有“融入”。


  前几天,采访一位上海本地的漫画作者。摄影师是南京人,包装漫画家的是一个台湾人,场面变成我们四个外地人围着一个上海人转,在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上海人都快成稀有动物了。当然,大家都说普通话,那位上海人的普通话带有京腔,比杭州人、南京人包括台湾人的普通话好像都要标准一些。我说,你不像个上海人。他说,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算上海人?说上海话吗?上海巳经包容了越来越多的异乡人,别说他们,我们都不用去说上海话了。


  地铁上的各地方言越来越多,南来北往的外地务工者旁若无人地说着他们的家乡话,仿佛在显示他们的力量。大声的方言交流不知不觉成为一种身分认同,符号和标签,是为了告诉大家:我们是一伙的。


  上海人需要用上海话来标识自己吗?或者外地人需要学习上海话表明:我们不是外人,我们和你们是一淘的?


  无疑,在一个不同的语言环境里边会感受到压力,是言语霸权吗?上海话不是,外语才是。再或者,根本无所谓霸权,不过是对新环境的命名与反弹?


  将上海话放在普通话与外语与外地语中考察是件有趣的事情。外语、上海话、普通话矽地语,如今的次序是不是这样?再过几十年,可能会发生一点改变:外语、普通话、上海话、外地语?


  也有需要知道的上海话语,如果不知道“推扳”,可能就看不懂张爱玲的小说;又比如“戆头”。有时觉得方言是为了吵架骂人而生的。因为只有在唾沫横飞的忘我争吵中,方言词汇的丰富性和表现力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听上海人吵一次架,比上半年“沪语托福”学到的俚语词条都要多,不信,就试试。


  也有享受的时刻。温柔女子,说起吴侬软语,出口即化,嗲声嗲气,仿佛香风拂面,柳浪闻莺,听者特别受用。男人说上海话,语感要差点,听着听着,感觉有什么东西慢慢变软,而且絮絮叨叨鸡毛蒜皮没完没了让人无法收拾,当然比苏州话要好得多了。


  沪语苏白,偏于阴性的方言。


  以前跟着老丈人一起看王汝刚的上海情景剧;也和妻一起听上海话RAP,和全国各地的方言一样,上海话也成为一种搞笑的玩意儿,或者说,一种艺术?只有失去使用价值之后,一件事物才会表现出它艺术价值的另一面。比如书法,现在谁还写字啊,毛笔甚至钢笔书法都成了一种线条艺术?!上海话的艺术化,正代表了它的式微。反面的例子是相声。普通话的相声日渐式微,正代表普通话的强势与繁荣。


  上海话在老去,好像已经是上一代人的事了。全球化威胁着多元化;普通话威胁着上海话,如果我们有了孩子,让他学外语,还是让他学习上海话?这还会成为一个问题吗?
 楼主| 发表于 2006-1-8 23: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居然还是杭州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4-19 16: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