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585|回复: 0

[综合] 《上海市区方言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8 07: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书作者:许宝华 汤珍珠主编

合 作 者:游汝杰 钱乃荣 石汝杰 沈亚明

出版单位: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8年版

获得奖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86-1993) 二等奖(1994年)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1995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1999年)

《上海市区方言志》是建国以来综合研究上海方言的专著,对上海话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较全面和深入的描写,是迄今为止研究上海话内容最详瞻的一部著作。全书582页,88万5千字,分为下述八章:

第一章“导言”,说明调查研究上海方言和编写《上海市区方言志》的大致过程,上海市区和郊县的人口状况,并对本书使用的音标符号作了规定。

第二章“语音”和“同音字表”为语音描写部分,对近数十年来使用人数最多的、介于老派和新派之间的中派上海话进行了语音方面的详细描写,包括声韵调系统、配合关系、连读变调和同音字表等。连续变调包括一般(广用式)和专用(窄用式)的两字组、三字组和多字组的各种变调调式和事例。还对上海话和郊县方言的语音差异进行了归纳和阐述,并列出了5个音系:原市区老派音系和新派音系、新市区浦东音系、吴淞音系和闵行音系。“同音字表”除收齐全部常用汉字的上海音 (包括文读音、白读音和异读音外),还注意收录方言俗字和方言本字。字表共收4000余字,其中方言本字有近200个,并且一一作了考订、释义,举出用例。

第四章“上海音和北京音的比较”和第五章“上海音和中古音的比较”为语音比较部分,从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方面列成多张对应关系表,条分缕析地比较了上海音和北京音、上海音和中古音。每张表格的内容包括上海音、北京音或中古音、条件和例字。例外字则列在表格的后面。在分组列表讨论每一类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对应关系后,又列出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对应关系总表加以综合说明。

第六章“分类词表”共收录8000余条上海市通行的词、短语和熟语,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今天上海(市区)人普遍使用的,方言色彩比较浓厚。分类办法是将名词部分按意义分为天文气象、地理方位、节令时间等19类,其后为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及各类虚词等共26类,每类都先用国际音标标音,除少数条目外,大部分都用普通话释义并配有例句。在地方方言的调查报告和方言志中,汇集如此丰富的词语加以释义,并大多有用法举例,这是一本具有代表性的著作。

第七章“语法”,对上海口语的词法和句法作了全面的描写和分析,建立了上海方言语法的框架,这是国国内方言学界和语法学界首次对汉语的地点方言进行全面的描写和分析。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以前的语法研究大致限于对个别语法现象的描写,指出与普通话语法的相异之处,本书则从整个汉语语法体系出发,全面描写和分析上海方言语法,从而初步建立起上海话语法的框架。第二,以前的方言语法的例句材料很多是作者自拟的,或摘自方言文学作品。本书据以描写语法的材料则采自普通市民未经筹划的自然语言。收集自然语料的方法除随叫随记外,主要用隐蔽起来不被说话人发觉的录音机收录30多个小时的自然口语。这样收集的自然语料有利于发现深层的和特殊的语言现象,也更符合描写语言学的原则。朱德熙先生曾对本书的语法部分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该书收集方言语法材料和研究方言语法的方法都是具有开拓意义的”。

第八章“标音举例”即部分语料的标音。标音的语料包括俗语、谚语、歇后语、谜语、歌谣(儿歌、民歌、叫卖调子)、绕口令、故事、会话、戏曲选段、广播节目等8类。这些语料是根据采集口语时录制的磁带记音的,整理成稿时对于口语中的音变、停顿、插入和反复现象等都如实记录,对有异于中派的音系本音本调的发音,必要时加括号标明本音本调。

本书在撰著过程中特别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田野调查。书中提供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材料来自对数百个发音合作人的调查记录,而不只限于少数几个发音合作人提供的材料。上海是座居民五方杂处的城市,市区面积大,居民多,为了能较全面地反映上海市区方言的面貌,编者分别到各区物色发言合作人,有的调查“个体户”,即单个的发音合作人或一家一户两代三代的几个发音合作人;有的调查“集体户”,即去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用口头问答的或书面回答的方式调查所要调查的问题。调查的总人数超过500人,这样就保证了语料的广泛性、代表性和准确性。

本书第一次在专著中提出“中派”上海话这一概念。自1928年赵元任在《现代吴语的研究》中提出上海话分“新派、老派”的说法以后,一直沿用至今。本书作者经过多年的实际调查,认为上海话仅仅分为新、老两派已不足反映并说明市区上海话的内部差异。实际上,上海市区绝大多数居民说的上海话,它们的语音系统既不同于老派,也不同于新派,而是相当稳定的独立派别。经充分讨论,本书作者把这绝大多数居民所说的上海话称之为“中派”,并把它第一次正式写进本书。这在语言理论上是有创意的,说明语言包括方言的演变是逐步进行的,根据演变链的具体情况,不仅可分为老、新两派,也可分为老、中、新三派或更多的派别。各派方言演变过程的具体揭示可为语言演变理论提供新的内容和例证。本书描写的以上海话中派音系为主,各章采用的也是中派的语音系统,但在第二章的第四、五两节对老派和新派上海话的声韵调系统也作了描写和讨论。词汇部分则以收录中派词语为主,兼收了老派和新派使用的一部分词汇。语法部分反映的主要是中派的语法情况,但也兼收了旧时老派的一些用法,以供比较。标音举例中所收语料,因发音合作人所说上海话并非都是中派,为保留语言事实,也酌收了少量今已少用或不用的词语和语法成分。

总结吸收了大半个世纪以来上海方言的研究成果。1928年赵元任撰著的《现代吴语的研究》,这是经典之作,但书中包括上海话在内的各方言点的研究详于语音而略于词汇和语法。1941年出版的布尔其瓦(A•Bourgeois)的《上海方言语法》,材料依然不多。1960年出版的《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论》,其中语音部分最为详细,词汇的收词量不大,且未标音不能不说是一个缺点,语法部分更付阙如。其后,虽有高质量的单篇论文发表,但未见综合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研究成果的专著出版。本书正是在总结、吸收过去研究成果并进行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填写了这一空白,并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例如,本书第二、三章对于上海话语音的描写和记录,是充分总结了前人和时贤的研究成果的,但又极大地深化和丰富了。比如连读变调部分,几乎全是本书作者的研究成果,在过去学者对上海话的研究论著中只见过零星报道。学问之道,大抵是“前修未密,后出转精”,本书作者深信这一点,并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努力贯彻的。

本书1988年出版以后受到方言学界和语言学界的重视,曾不断有来信表示肯定和祝贺。也有学界同道撰写书评文章评论本书,认为本书“篇幅之恢弘,描写之精细,材料之翔实,更叫人击节叹服了。几个月来我在工作闲暇的时候,一直都在细读这本书里的每一个章节,觉得它确实是一本好书,是近十年来国内汉语方言研究结出的又一个新的硕果,忍不住想写出自己的一点读后感来向对语言学和方言学有兴趣的读者推荐了。”(谢自立:《汉语方言研究的一个新硕果一一〈上海市区方言志〉读后感》,载《语文建设》1990年第1期)其后,有不少论著引用本书材料或观点的,或把本书作为参考文献的,单是本书作者所见的期刊,就有《方言》、《中国语文》、《中国语言学报》、《语文研究》、《语言研究》、《复旦文科学报》等。

本书是“六五”期间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重点项目,由许宝华、汤珍珠两位教授任主编,其余编者也都是方言学研究方向的硕士。编写过程中的粗浅体会可概括为 “志同道合,学有专长,分工明确,认真负责”四句话。析言之,两位主编从50年代即开始从事汉语方言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并参加汉语方言普查,亲自调查上海方言和苏北方言,其余四位编者游汝杰、钱乃荣、石汝杰、沈亚明都是方言研究方向的硕士,对研究上海和吴方言均有浓厚兴趣,并以上海郊县方言作为硕士论文的选题。因此本书的撰写有较好的学术基础,可以说是全体六位编写人员长期从事上海方言研究成果的汇集、整理、补充和深化,从而达到了当时同类课题研究的最高水平。由于质量较高,社会反映良好,1997年12月上海教育出版社再版了此书。
 

本文原载于《学苑撷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4-20 18: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