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071|回复: 3

[词汇] 浙江东阳话里的古越语遗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7 18: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乌程仔 于 2012-9-27 18:16 编辑

东阳话里的古越语遗留
      《东阳日报》  2010.10.27
  □ 通讯员 蒋子辛

  东阳话把“死”说作“倒”,粗看起来,这不足为奇,死了当然就倒下,“死”“倒”作为同义词使用,顺理成章。不过仔细推敲起来,两者还是有一定差别。死了必定倒下,但倒下不一定是死了。“死”在书面语里普遍使用,而“倒”只在“土话”就是地方口语里存在。东阳口语里同样有“死”,但只在某些特定词语里使用,如“老弗死”、“弗死弗活”。而且这些“死”不能与“倒”随意替换,骂人只说“老弗死”,不说“老弗倒”,说“老弗倒”人家虽然也能体会你的意思,但总觉得说者不顺口,听者不顺耳。对于“寻死”“送死”“死要面子”“死活弗管”“打个半死”,没人会说成“寻倒”“送倒”“倒要面子”“倒活弗管”“打个半倒”。

  语言学家认为,一种语言里如果有两个不同词语用来表达同一个意思,则应该有一种是正宗的、传统的,而另一种必定另有来源。“死”是所有汉语共同使用的,而且不论北方话还是南方话,“死”的语音几乎一致,“死”无疑是正宗的传统的词语。那么东阳话里的“倒”来源何在?笔者带着这个疑问开始寻根之旅。踏破铁鞋无觅处,终于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一书里寻到了根。

  据国家民委所编《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一书介绍,西南地区壮侗语族各少数民族如壮族、布依族、傣族、侗族、水族、毛南族等,都把“死”说作“倒”,语音上微有出入,但明显来自同一语源。他们的说法与东阳的说法相同,并非偶然。东阳上古本是越族居地,东阳话与古越语不可能毫无瓜葛,而这些少数民族都是从古越族中遗留下来的,所以东阳话中的“倒”应该都是从古越语中遗留下来的。由此可见,东阳话中的“倒”没有近邻,倒有远亲。

  东阳话与这些少数民族语言相同的并非只有一个“倒”,而是有相当一部分。

  比如东阳话把“虾”说作“花弓”。“花”是“虾”的音变。因为“虾”的声母原本是拼音字母“h(黑)”,中古以后,这一类声母在北方地区发生了舌面化(腭化)的变化,有很大一部分变成了拼音字母“x(希)”。而南方地区包括东阳却保持原貌不变,仍然说作“h(黑)”声母,因而南北语音就变得不同。普通话的“虾”是“xia”,而东阳话是“hua”(音同花)。“孝”(东阳口语音近“好”)、“兴”(东阳口语音近“很”)、“效”(东阳口语音近“号”)、“苋”(东阳口语音同“荒”,如“苋菜”说如“荒菜”)、“闲”(东阳口语音同“黄”)等字都是同样情况。这个变化在许多古字书韵书中很容易得到证明。

  “花弓”的“花”意同“虾”,已得到说明,剩下的“弓”又是什么意思呢?笔者原本以为“弓”是指虾煮后弯曲为弓形,深入探索后方知不然。这同样可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一书中得到解释:壮侗语族的傣族就把“虾”叫作“弓”。傣族是古越族的近亲,这个“弓”应该也是来自古越语。所以东阳的“花弓”就是“虾弓”,这是个汉越合璧的词语,前半的“花”是汉语词“虾”的东阳口语音,而后半的“弓”是古越语的遗留。

  上述东阳话与壮侗族语言说法相同,所以应该是来自古越语的词。除了上举的“倒”“弓”之外,还有“念(二十)”“得(用刀砍)”、“破(劈柴)”、“荒(去声,狗叫)”、“铲(田间除草)”、“对(拉扯)”等等。

  东阳话里的古越语遗留,除了上述语词之外,还有东阳话中某些与一般汉语不同的特殊语法现象,更能说明问题,有机会的话再讨论。



发表于 2012-9-27 19: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百越底层南方都有吧
 楼主| 发表于 2012-9-27 20: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也不多
发表于 2012-10-10 19: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enojan 于 2012-10-10 19:27 编辑

“念(二十)”√ [nyin]
“得(用刀砍)”√ 斫 [ts
ôh]
“破(劈柴)”√ [p'a]
“荒(去声,狗叫)” 吭 ['ông]
“铲(田间除草)” 锡 [sih]
“对(拉扯)”√ [t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3-29 01: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