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jm1068 发表于 2010-12-11 22:41:00

杭州的陈芝烂麻-----学工 学农 又学军

“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这是著名的五.七指示,是当时我们小学的指导纲领。


  我上小学的时候,天天要背这语录,不光背,也是贯穿在我们整个学习阶段,学工,学农,学军,是我们课外活动的重要部分,就像现在的第二课堂一样。


  我们的学工活动,是去第一织布厂或者向阳(富华)丝织长。高大的厂房,机器声隆隆,漂亮的花布,在纺织工人的手里神奇的流泻,宛如开满鲜花的小河。我们有家长在那儿上班,平时也常去厂子里玩儿,和同学在一起特兴奋,在机器上摸来摸去,说我们是来学工劳动的,师傅们慌张的说,你们别动,站一边看着。老师怕出事,想了个办法,把我们带到食堂,请老师傅进行阶级教育,每次听得我们热泪盈眶。回来的作文里都写道,不忘旧社会的苦,珍惜新社会的甜,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解放世界上三分之二的穷苦人。每次写到这儿我都热血澎湃,想到解放全人类就特自豪。


  我们低年级不像高年级的学生,学农去农村割稻收麦,老师就让我们集肥。所谓集肥,就是每个学生带肥料上学,集中后,由学校统一送到河西大队。肥料的来源,基本上是生活垃圾,那时候,家家都养鸡,有鸡粪更好,老师说,那是最好的养料,农民伯伯特别喜欢。我想外婆肯定最欢迎这项运动,因为我和姐姐会抢着打扫鸡窝。那年月吃的东西少,生活垃圾不多,平时,我们都放在门外的畚箕里,一早就有郊区的农民来倒了去。从学校要收垃圾后,晚饭一过,我就按家按户的去倒垃圾,跑遍半个墙门,才能凑满一篮子。


  送肥下乡那天,学校非常热闹,这是除了远足之外,让人兴奋的一件事,而且要一整天,自带干粮。我们下乡的地方是河西大队,今中山花园,朝晖一带,1980年代以前是杭州的菜篮子基地。河西大队的农民,拉了大板车来,高年级的人跟着大板车走,我们低年级的,就一人提一篮垃圾。过了中北桥,路就有点难走了,蜿蜒的田畈路,路旁有溪沟小河,还有蜻蜓飞过,这让我们城里的小孩新奇不已。


  到了目的地,照例大队干部说几句感谢话,然后就休息,午餐,下午,是学农劳动。我们的学农劳动,就是帮着搬运白菜,摘棉花什么的,曾经有次让我们到地里去除草,结果把苗都除了,老师说,你们是真正的四肢不勤、五谷不分。


  最最激动人心的是学军,部队是军事基地,不是轻易能去的。只能请解放军叔叔到学校来军训,即使这样,每次军训,我们总是昂起首,挺起胸,雄赳赳的迈步在操场上。有一年,好消息激动人心,据说我们要去机场参观,学校新转来的同学爸爸是哪儿的军官,那同学信誓旦旦的说,可以找飞行员给我们做飞行表演,还可以让我们爬到飞机上去看看,我们平时听到飞机声都要遥望天空,这同学一下子成了我们的偶像,用现在的话说,粉丝众多。


  去机场的路真远,我们清早出发,中午才到。可惜的是,我们只是远远的看着飞机,在天上转了一圈,比平时看到的稍微大了点,别说上飞机了,因为有飞机要降陆,我们还没得坐下休息,就得匆匆离开。


  小时候,每次参观工厂,师傅都说,大起来到我们这儿来上班,我那时候的理想是当一名工人。后来我真的进厂,当了工人,再然后,工厂改制了,我下岗了。

乌程仔 发表于 2010-12-11 22:54:49

我们学农冬天在海宁的农场里拔稻草,冷得要命!

钱塘知府 发表于 2010-12-12 10:39:55

我表示从来没用学农过。听说学军中学借着学农的名义跑到宁波去补课,因为杭州查得严。鄙视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杭州的陈芝烂麻-----学工 学农 又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