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人 发表于 2010-7-25 15:00:51

【闾丘露薇】不能为推广普通话而剥夺说方言的机会

[*]   http://www.lwgcw.com 2010-7-22 9:45:05                                    凤凰博客                              闾丘露薇                        
                                                    [*]       昨天一名广东的同行问我关于方言的问题,他的角度非常有趣,问我自己平时在生活中如何切换语言。想了想,平时在家里面,和女儿说粤语,和老公说普通话,和印尼来的家佣粤语和英文夹杂。如何和还在上海的父母通电话,当然是说上海话。遇到隔壁的邻居,因为是英国人,只能够说英文,因为对方虽然在香港住了十多年,老婆还是香港人,但是到现在,他还不会说粤语。  好像很麻烦,但是真正转换起来,却是非常自然的事情,简单来说,就是见什麽人说什麽话,语言说到底是沟通的工具,哪种沟通起来最有效率,最方便,还有最亲切。身边这样的朋友很多,比如好几个台湾出生长大,但是在香港求学工作落户的朋友,平时聊天大家用粤语或者普通话,而他们一接到家里或者台湾朋友的电话,马上会转channel讲闽南话。在公司开会,也常常是粤语国语转来转去,反正大家都听得懂,差别在于那种语言表达起来更加方便。[*]
  很多人对方言有抵触情绪,就是因为听不懂。听得最多的一种关于上海人排外的说法,就是一群人聊天,如果里面有两个上海人,总是会看到他们自己用上海话聊天,不时用眼角瞟瞟其他人,很让周边的人不舒服。还有就是,在上海问路,对方就是不说普通话。我想,前者属于个人的修养问题,和方言本身无关,后者属于语言技能问题,所以我从来不反对学习普通话,毕竟中国这麽大,方言这麽多,普通话可以方便大家交流。[*]
  但是不能够为了推广普通话而剥夺了大家说和学习方言的机会,比如校园。为何觉得校园如此的重要,这是因为对于孩子,特别是小学生来说,校园的语言环境决定了孩子愿意用则怎样的语言。其实小孩子不会说方言,已经不单单是在上海我所看到的身边的那些例子,网友们提供了太多,在广州,湖南,都有。[*]
  不少在国外的朋友有这样的经历,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学习中文,于是周末把孩子送到中文学校,在家里面也尽量和孩子说中文,但是当孩子上了小学之后,不知不觉的,家里面的对话变成了英文,孩子拒绝说中文,因为校园里面没有这样环境和同伴,孩子觉得说中文不酷,虽然周末中文学校的课程勉强维持,但是孩子的中文水平,却在不断退步。[*]
  至于方言节目,仔细回想了自己小时候,看的听的几乎都是普通话节目,只有去了郊区,才能够听到沪语的对农村广播,但并没有因为没有方言节目,就不会说上海话了,说到底,因为生活的环境,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其他的公共场合,说上海话是自然不过的事情,而且独角戏还有沪剧越剧也很流行。但是现在每次回上海,发现除了和家人还有出租车司机,讲上海话的机会实在不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方言节目,对于保护方言来说,真的好重要。[*]
  有些人反感方言节目,其实一个城市的多元在于,大家可以进行自由的选择,只要不是垄断了播出渠道,让不懂方言的人没有选择(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就算在广州,除了粤语节目,还有太多普通话节目的选择),那麽方言节目除了服务本地观众之外,也给那些愿意学习方言的外来人一个学习的渠道。[*]
  二十年前在上海读大学,宿舍里面很多外地同学,四年之后,绝大部分都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就算说的不好,至少也听得懂。就好像对着那些来香港求学的学生,我总是告诉他们,快点学会粤语,这是因为,这样能够让大家更加快速,更深入的感受这个地方,和这个城市,还有这个城市的人拉近距离,当然在香港,会广东话,求职会更容易一些。[*]
  这当然是双向的,当一个外来的陌生人愿意去学习的时候,这个城市也需要体现出一种包容感,而现在的上海,还有香港,都已经和十几二十年前不同了,从本地人愿意主动说普通话已经看的出来,特别是香港,香港电台的普通话节目,也算是政府拨出资源,服务那些不懂广东话的居民。因为一个在语言上有歧视的城市,本身就算不上真正的国际化。[*]
  至于,有的人觉得,说普通话是一个城市走向国际化的标志,这有点误导,四十年代的上海其实很国际化,讲粤语的香港,应该算的上国际化吧。[*]
  在众多的方言当中,粤语算是幸运的了,考中国的外交部,如果懂粤语,还算你多懂一门语言。其实更希望,因为这次关于保卫粤语的讨论,可以让大家看到,保护方言的重要。还是那句话,普通话和方言从来不对立,原本没有问题,但是现在既然普通话已经强势的情况下,为何不能给方言更多一点的空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闾丘露薇】不能为推广普通话而剥夺说方言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