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头 发表于 2009-6-22 00:16:35

苏州北桥有个“芮埭”,猜猜怎么读

laosuzhou 发表于 2009-6-22 09:45:03

1# 人人头

我朆到北桥去过,我只晓得北桥有个叫“倪埭”格场化。勿知啊就是倷说格芮埭吤?

dorp 发表于 2009-6-22 12:05:02

埭 本處嗰地名我記得是de嗰。

钱塘知府 发表于 2009-6-22 19:02:15

瑞袋

人人头 发表于 2009-6-22 19:08:20

4# 钱塘知府
3# dorp

杭州和温岭地名里也有用“埭”的?你们话里这个“埭”是什么意思啊

乌程仔 发表于 2009-6-22 19:19:01

4# 钱塘知府
3# dorp

杭州和温岭地名里也有用“埭”的?你们话里这个“埭”是什么意思啊
人人头 发表于 2009-6-22 19:08 http://wu-chinese.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和苏州一样

dorp 发表于 2009-6-22 19:21:10

據說是 拦水的堤坝。

人人头 发表于 2009-6-22 19:27:22

恩,个么意思是差勿多个~

laosuzhou 发表于 2009-6-22 20:57:59

4# 钱塘知府
3# dorp

杭州和温岭地名里也有用“埭”的?你们话里这个“埭”是什么意思啊
人人头 发表于 2009-6-22 19:08 http://wu-chinese.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埭,是堵水的土堤。读音:《唐韵》徒耐切;《集韵》、《韵会》待戴切;《正韵》度耐切,音代。未见有别的读音。但是已经有有好几位有声望的教授将该字注音为“da大”,拿个名词用作量词,并与走一趟路、写一行字连在一起组成:走一埭,一埭字。我一直想勿通,为啥要硬做拿“埭”读成“da”,来连成说不通的组词。勿晓得俚厾格出典是从啥场化来嘅?

疁城小囡 发表于 2009-6-22 21:11:50

吴地“塘、埭”何其多


吴寿钦

2008/10/22


  太湖流域稻作地区有农谚云:“白露里格雨,到一塘坏一塘”,意指白露节气时正是水稻扬花期,此时下雨,稻花受损或凋谢,灌浆谷粒大减,致使歉收甚或灾年。该农谚后引申到人事,如说“这个人像白露里格雨,到一塘坏一塘”。久而久之,“白露里个雨”成了吴语中坏人、恶人的代名词,“塘”演变为吴方言之“处、地方”之义。
  “侬(你)等一歇,我去一埭就来”、“侬做啥,一埭一埭来回忙个不停”、“街上轧得勿得了,一埭路上页页(zhuàn,吴语发‘才’声,都之义)是人”、“河塘来潮非常急,这一埭长堤有危险”。这四句吴语中的“埭”,分别是“趟、次(回)、条、行(排)”之义,均发dà声。但无锡等地把地名中的“埭”读作dài,金山、平湖等地仍呼dà或dà。
  塘、埭等字与义,是和吴地水利开发利用的历史密不可分的。
  太湖流域地势西高东低,素有水乡泽国之称。数千年来吴地先民以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开发“三江五湖之利”(《史记》),发展灌溉与航运,促进了该地域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太湖经济区的形成和封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据《吴郡志·水利下》载,吴地人民在与自然抗争中,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辟了大量的湖田圩田,其规模“每一圩,方数十里,如大城”(《范文正公集》),并在圩田上筑起高厚的堤防和深阔的塘浦,“五里、七里为一纵浦,又五里、七里为一横塘”,形成一套“纵则有浦,横则有塘,又有门(闸)、堰、泾、沥而棋布之”的灌溉系统。《吴郡图经续记》在总结吴地治水的成就说:“观昔人之智亦勤矣,故以塘行水,以泾均水,以塍御水,以埭储水,遇淫潦可泄以去,逢旱岁可引以灌,故吴人遂其生焉。”诚如清代《江南通志》所云:“治水所以治田也,《禹贡》杨州之田下下,今吴中赋入几半九州,良由三江五湖之利,经历代脉分镂刻,使通灌溉,遂号上腴。”是故自宋以来,即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称,也正是江南独特的水利开发之结果。
  可见,如今带有浦、塘、埭、渎、泾、圩、堰、港、塍、沥等字的地名,往往都与水利有关,故可称之为水利地名。
  塘(táng),“古塘皆作唐,后加土以别国名姓氏为唐耳”(王廷鼎佚字辑)。因与堤岸、堤防、堰水及“培土为路”(《一切经音义》)相关,又讳“大唐”国号,自唐始由唐改写为“塘”(如浙地钱唐改为钱塘)。
  有“塘”字的地名,遍及中国东部、沿海各省,在地图上数不胜数,但以长江下游地区和杭州湾—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两岸以及江浙沿海为多。
  “塘”的原义如上所述,是在湖田圩田上筑起的高厚堤岸和深阔塘浦,所以江南人民千百年来将水、岸混为一谈,把大河及其堤上所筑的路,都称呼为“塘上”或“塘岸”等,成为民间约定俗成的地名了。如茅盾《大旱》:“镇上人谈起一块田地的‘四至’来,向来是这样的:‘喏,东边到某港,西边靠某浜,南边又是某港,北边就是某塘’(原注:‘塘是较大的河’)”;《春蚕》:“老通宝坐在‘塘路’边的一块石头上”;锡剧《珍珠塔》:“(雪)落得来塘岸上面呒人走”。以致将水池称“水塘”,把地面凹处而少量积水的水凼(读唐)也写作“水塘”。苏浙皖等地“石塘”的地名有多处,叫“横塘”的更多。前者是古时造小船之处(造大型舰艇处叫船宫),后者则是“五里七里为一横塘”、“横则有塘”的历史见证。
  埭,《玉篇·土部》云:“埭,以上竭水”;《正字通·土部》云:“凡埭,征税之所”。埭是吴地古时水利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土作坝而储水。埭又是古代官府或地方恶势力设卡对往来船舶强行收税(买路钱)之处。
  《建康实录》是我国水利建设史上较早有关建“埭”记载的古籍。该书录东吴孙权时“陈勋凿句容中道,至云阳(今丹阳)西城,以通吴会(今苏州市)船舰,号破冈渎。”该渎所经为丘陵地势,人们在运河上下修建了破冈埭、长冈埭等十四道埭,藉以控制水流,保持运河水位。从“埭”的功能及其棋布之广,及至演变以方言来审视,“埭”的发音和字形的出现,肯定还要早东吴许久。从比例尺1:45万至1:60万的江浙两省地图上粗略浏阅,如今以“埭”为地名的有:
  溧阳的埭头等,无锡的胡埭、埭上、葛埭(桥)、祝埭(桥)等,苏州的黄埭等,张家港的义兴埭、二圩埭等,吴中(吴江)的横埭老、南埭等,松江的横埭等,嘉兴的南里埭、戴家埭等,平湖的旧埭、郑家埭、新埭,杭州的长埭、金家埭等五处,富阳的羊家埭等,瑞安的宋家埭等……
  从上可看到,带“埭”字为地名的,集中在太湖流域(浙南仅见一处),若把地图的比例尺再放大,此类地名的数量会见得更多。方言“侬等一歇,我去一埭就来”,正好说明吴地古时“埭”之多,且此埭与彼埭之间的距离不会很远。
  吴地因水利而得的地名,并演变为吴方言,诸如“埭、塘、泾”等,从音韵学角度考究的话,当属上古音,很可能在古吴越时代就有了。
  说句题外话,当今有些地方因行政区划的调整而动辄改变地名的行为,给传统文化的继承及方言研究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也少了一点“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

姬远清 发表于 2009-6-22 21:13:52

da/de是一种文白异读形式。

人人头 发表于 2009-6-22 22:29:43

9# laosuzhou

撇开“一埭房子,一埭字,去一埭”等不说,就用于地名里的“埭”似乎南北读音不同。基本以苏州为界,苏州以北的读“代de”,以南的读“大da”,这个只是对于苏州附近的地名来讲,能否扩大范围,划成南北两块还要其他地方提供语音资料。

人人头 发表于 2009-6-22 22:31:47

da/de是一种文白异读形式。
姬远清 发表于 2009-6-22 21:13 http://wu-chinese.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无锡地名里都读de么?

泖港人 发表于 2009-6-23 08:35:12

zoe da
伲乡下头埭多了:沈家埭(我大姨家)、徐家埭(表姐家)。
芮么老早上海有个芮杏文,读瑞个哰

laosuzhou 发表于 2009-6-25 10:52:03

da/de是一种文白异读形式。
姬远清 发表于 2009-6-22 21:13 http://wu-chinese.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勿论是古字书,还是现在格字典,“埭”格读音只有一个:代。象煞朆听见有文、白两读个形式。勿知倷格依据是哪搭来嘅?请赐教!

tjm1068 发表于 2009-6-25 11:10:50

孔家埭 范家埭 张村埭

laosuzhou 发表于 2009-6-25 11:14:09

9# laosuzhou

撇开“一埭房子,一埭字,去一埭”等不说,就用于地名里的“埭”似乎南北读音不同。基本以苏州为界,苏州以北的读“代de”,以南的读“大da”,这个只是对于苏州附近的地名来讲,能否扩大范围,划 ...
人人头 发表于 2009-6-22 22:29 http://wu-chinese.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从丁邦新《一百年前的苏州话》里查着:“廗”来称房子格量词,其中载有:“俚有两廗房子”。
钱乃荣先生格《当代吴语研究》有:“有的量词用法在一大片地区一致性较大,如在太湖片上‘一行字’都说‘一{土大}(这个字在Sun-ExtB的字符集里是有原形的,因论坛技术上不支持这个ExtB,所以我只好将它拆开来以后用倒贴子浪来)字’。”

姬远清 发表于 2009-6-25 11:23:12



无锡地名里都读de么?
人人头 发表于 2009-6-22 22:31 http://wu-chinese.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无锡地名读de,最常见的么,胡埭ghu de。

姬远清 发表于 2009-6-25 11:28:17



勿论是古字书,还是现在格字典,“埭”格读音只有一个:代。象煞朆听见有文、白两读个形式。勿知倷格依据是哪搭来嘅?请赐教!
laosuzhou 发表于 2009-6-25 10:52 http://wu-chinese.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古音当然只有一个音,我指的是吴语具备了文白两种读法。一般认为a是白读,e是文读。戴表动作念ta,作姓念te;埭表次数是da,地名读de。

laosuzhou 发表于 2009-6-25 17:15:18

本帖最后由 laosuzhou 于 2009-6-25 17:22 编辑


古音当然只有一个音,我指的是吴语具备了文白两种读法。一般认为a是白读,e是文读。戴表动作念ta,作姓念te;埭表次数是da,地名读de。
姬远清 发表于 2009-6-25 11:28 http://wu-chinese.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倷举“戴”字个例子,箇是人人侪晓得嘅。而且作动作用格辰光,也确实有文、白两种读音形式,箇个我也懂,而且也服贴。但是,“埭”字表次数,读格说法,我朆查着任何有实梗格说法,请赐教!不过乃最好覅拿陆基格《苏州同音常用字汇》、叶祥苓格《苏州方言志》等等格物事来举畀我看,因为我对箇几位老先生对箇个字格用法我也有勿同意见嘅。如果是中古时代就有实梗格用法,我服!否则我认为实梗格借用就呒不一点道理,勿能让我信服!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苏州北桥有个“芮埭”,猜猜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