泖港人 发表于 2009-5-28 19:03:06

社员挑河泥

本帖最后由 泖港人 于 2009-5-28 19:07 编辑

http://www.tudou.com/v/7JsCjY6Ge7s
社员挑河泥,老早个沪语歌曲,我小辰光听个,唉个辰光听大弗懂,特别是扁担接扁担一句,弗晓得勒拉讲啥。昨日看上海解放60周年文艺汇演看到箇只歌,好白相来,网浪竟然也有箇只歌个

泖港人 发表于 2009-5-28 19:22:49

还有一只歌,小辰光也听过歌。文章里写松江9个县,看来初解放辰光除了上海县,侪属于松江地区个

“大家看一看哪,大家想一想哪,地主搭仔农民到底是啥人养活仔啥人哪……”土改时期,江南诞生过一首著名的歌曲《啥人养活啥人》,和北方的一首《谁养活谁》很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时风行大江南北。这首《啥人养活啥人》就是在松江创作完成的。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之子叶至诚。

江南风格改写

据当时松江地委文工团的赵沅回忆,解放初,一群文艺工作者跟随中共松江地委机关日夜兼程,渡江南下,开赴解放伊始的松江。中共松江地委文工团既是党的文艺队,也同时是工作队。他们一面歌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做宣传工作,一面要带着武器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反黑田、反恶霸的土改。

文工团的前身是中共南通地委文工团。团员共100多人,其中有淮海战役期间从上海冲破国民党封锁线、秘密进入解放区的电影演员,上海剧专和上海音专的青年教师、学生,也有解放后参加工作的南通、松江、上海和苏州一批大专院校和中学的学生,以及农村文艺人才。

《啥人养活啥人》就是在松江土改时诞生的。叶至诚当时是文工团的文学教员,当时他腰间挎一支驳壳枪,参加土改,写下了这首歌的歌词。这首歌的歌词是根据已在北方流行起来的土改歌曲《谁养活谁》改写的。据叶至诚回忆,本来打算逐字逐句翻译成江南方言的,但是江南话和北方话不只是字音不同,在语句的组织上,尤其是对同一事物生动具体的描述上也有着很大的差别。譬如“新衣穿成套”这句话,拿江南话来念,同样念得下去,可是江南地区并不这样说,他们说“新衣裳着来一套是一套格”,或者是“新衣裳是一套一套着勿完格。”

传遍大江南北

就这样,叶至诚根据江南方言的通俗表达方式,创作了这首江南味十足的歌曲。

“大家看一看哪,大家想一想哪,地主搭仔农民到底是啥人养活仔啥人哪?呒没我伲来种田,天上勿会落白米。半夜困,五更起,车水坌地全要用力气呀!

大家看一看哪,大家想一想哪,地主搭仔农民到底是啥人养活仔啥人哪?呒没我伲来劳动,哪里来的棉花做新衣。纺棉纱,织粗布,纺纱织布全要靠我伲呀!地主勿劳动哪,一套一套穿新衣呀!

大家看一看哪,大家想一想哪,地主搭仔农民到底是啥人养活仔啥人哪?呒没我伲来劳动,房子勿会平地起。烧砖瓦,打墙基,造房盖屋全要靠我伲呀!地主勿劳动呀,住勒高楼洋房里呀!

看看就晓得哪,想想就明白哪,地主搭仔农民到底是啥人养活仔啥人哪?呒没我伲拿田种,地主饿得勿能动,三桩事体:吃、住、用。呒没我伲勿成功哪,到底啥人养啥人?大家就想想通哪。”

歌谱初成,下农村试唱,教会农民唱,并且听取农民和干部的意见,再反复推敲修改。这首歌歌词简明易懂,曲调琅琅上口,道理说得透彻,因而很快在松江地区9个县广大农村迅速传播开来。农村集会,只要有人带个头,无需指挥,会场上异口同声唱起“大家看一看哪……”。歌声洪亮,气势磅礴。

这首歌在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中对启发群众有很大的影响力。中共松江地委在总结土改试点的工作报告序言中就提到了这首歌起到的作用。

另一首姐妹篇

土改时期,还有另一首歌《想想过去苦》,是徐澄宇创作的,可称得上是《啥人养活啥人》的姐妹篇。在《苏南日报》上刊载过,流传也很广,歌词写道:“想起从前种田人真伤心,一年到头忙勿停,风吹太阳晒雨里淋,好比,三根绳扎得紧。第一根绳子是租米重,财主人心肠真正凶,为啥侬一动勿动吃现成,还要讲伲穷人是命里穷。第二根绳子是壮丁捐,逼得我伲穷人无路走,交仔侬捐来还勿算,为啥侬还要抽独养男儿。第三根绳子是还不清格债,苦恼人实在呒办法,侬利加利是拼命刮,刮得穷人精精光。今朝来仔我伲共产党,好比晴天见太阳,种田人再勿受压迫,还要托地主说理把租减。”

相关链接

唱响北方的《谁养活谁》歌词

谁养活谁呀,大家来看一看,没有咱劳动,粮食不会往外钻。耕种锄刨,全是我们下力干;五更起,半夜眠,一粒粮食一滴汗。地主不劳动,粮食堆成山呀堆成山。

谁养活谁呀,大家来瞧一瞧,没有咱劳动,棉花不会结成桃。纺纱织布,没有咱们做不了;新衣裳,大棉袄,全是我们血汗造。地主不劳动,新衣穿成套呀穿成套。

谁养活谁呀,大家来想一想,吃穿和住的,全是我们出力量。咱和地主,怎么生活不一样?不是咱种上粮,地主早就饿断肠。到底谁养活谁,大家想一想呀想一想。

叶至诚简介

叶至诚(1926—1992)江苏吴县人。编剧、作家。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之子。高中肄业。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九分区文工团文艺教员,苏南区党委宣传部文艺处干部,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干事,江苏省文联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市文化局剧目工作室秘书,南京市越剧团编剧,江苏剧团编剧,《雨花》编辑部副主编、主编。1988年曾获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全国老编辑荣誉奖。上世纪3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热度 发表于 2009-5-28 20:19:48

不大清晰,但曼親切

letrend 发表于 2009-5-29 00:26:16

社员挑河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社员挑河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