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人 发表于 2009-4-11 20:14:16

葛红兵:方言中国

  刚刚热播结束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以下简称“《团》剧”)从其历史的深度、民族的厚度、人性的力度来讲,可以看做是近年来中国电视剧的一部重大收获之作。而我更感兴趣的是这部电视剧中对方言的运用。它证明了方言在影视时代作为表现手段的价值和意义。《团》剧实际上把中国分成两种语言:一种是理性的、分析的、反省的、观察的、客观的——这种语言又是剧中的叙述人,用北京话来表现,孟烦了的京片子代表了这种语言;另一种是感性的、混合的、杂糅的、主观的、离散的、自我消遣的,这种语言用方言来表述,剧中多数人物都使用方言。当然,这里也有另外一种语言:唐基威逼利诱虞啸卿的那种语言——这是我们另外需要单独分析的。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已经注意到英语强势对其他语言的影响;但是,60年来,我们尚没有非常认真地注意,普通话强势对于汉语方言的影响。方言在大众心目中的心理地位在下降(许多人认为方言是外省语言、低级语言)、使用场合在缩小(普通话向日常生活深透,甚至普通家庭成员内部使用普通话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使用人数在减少(新一代小学生许多已经不会说方言或不愿意说方言),而更典型的标志是“方言艺术在衰落”。


  国家语委李宇明司长曾说:“语言一旦丧失,就不可能再找回来。……建立和谐的语言生活,首先要对语言多样性有充分的认识,要尊重各民族的语言,要尊重各种方言。”据此,著名吴语学家钱乃荣先生认为,保护方言,就是保护文化多样性。


  对于方言在影视艺术作品中是否可以用、如何用的问题,学界一直存在争论。就我本人观点来说,并不赞成影视作品完全方言化,影视作品彻底方言化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但是,影视艺术作品也不应该排斥方言。


  《团》剧在方言表现方面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它的成功,有方言表现的功劳在其中。


  《团》剧人物使用各地方言,孟烦了一口北京话,迷龙是东北话,不辣随口而出的是湖南话,兽医操陕西话,范雷是广东腔……方言杂陈形象地显示了“炮灰团”的人员组成的“杂陈”,把一个杂牌团内质生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有力地推动了剧情、支撑了剧情,免去了很多繁琐的情节铺垫和交代。


  方言有力地强化了人物塑造。比如湖南兵不辣,他说的是湖南话,他的插科打诨,他的气死人不打嗝的个性,如果不是用湖南话方言表现,会逊色很多。而他用湖南话说出来的“中国要灭亡,湖南人先死绝”更是让观众怎么也忘不了。


  方言还充分表现了中国地域宽广、文化多样的特性。这部剧如果没有方言的介入,就不可能用这么多篇幅展现出中国广东人、四川人、湖南人、东北人、北京人、陕西人丰富的地域个性,也不可能展现出中国文化、思想如此丰厚的地域多样性。其实,在这些方言出场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知道,面对地域如此广糅、性格如此倔强的民族,日本的失败将是注定的,而我们的胜利也是注定的。


  《团》剧的方言对白并不是为了方言而方言,其中的方言有这样几种情况:
  1.方言中有,普通话中没有,弥补了普通话表现的空白。比如迷龙的口头禅:“削他!削他!上这儿装犊子来了!”要传神地用普通话翻译他的“削他”,很难。
  2.普通话中有,但是方言更传神,更有表现力,迷龙经常说的“稀罕”,普通话里有相应的词,但是,说到表现力,“稀罕”有特殊的价值。
  3.对体现艺术个性、张扬创作者的个人艺术风格有价值。


  语言多样性是世界语言生活的特点,维护和实现个人的语言自由和民族的语言平等,应当成为影视艺术家的责任之一。
  (葛红兵的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gehongbing)

热度 发表于 2009-4-12 17:31:54

国家语委 李宇明 司长:coo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葛红兵:方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