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omé 发表于 2006-6-18 07:44:39

姑篾和姑苏的“姑”是什么意思?

我知道偏旁里有女字的姓氏都是些古姓,如:姚 姜 姬
那地名的姑有什么含义呢?苏就是苏州,篾是毛竹的意思,衢州的毛竹非常多,光衢江区的竹碳产量就占全国的一半,民间更离不开竹子,像篾席、篾板、篾龙等等。。。。

吴人 发表于 2006-6-18 19:18:14

姑啊无啊句啊有人说都是越语发语词,没什么具体含义。

嘉善仔 发表于 2006-6-19 16:04:29

原帖由 Tsjsu 于 2006-6-18 07:44 发表
我知道偏旁里有女字的姓氏都是些古姓,如:姚 姜 姬
那地名的姑有什么含义呢?苏就是苏州,篾是毛竹的意思,衢州的毛竹非常多,光衢江区的竹砮..
姑蔑的蔑是草字头的,不是竹字头。

Salomé 发表于 2006-6-20 08:04:36

原帖由 嘉善仔 于 2006-6-19 16:04 发表

姑蔑的蔑是草字头的,不是竹字头。
不懂就不要乱说,草字头的才是错别字好伐~

嘉善仔 发表于 2006-6-20 13:33:42

原帖由 Salomé 于 2006-6-20 08:04 发表

不懂就不要乱说,草字头的才是错别字好伐~
你到网上去查查看,我和你赌什么?当然,古代这两个字可能是通假的。

Salomé 发表于 2006-6-21 05:41:13

网页约有313,000项符合姑篾的查询结果,以下是第1-10项。 (搜索用时 0.39 秒)

网页约有9,480项符合姑蔑的查询结果,以下是第1-10项。 (搜索用时 0.24 秒)

laker 发表于 2006-6-29 21:07:55

就是“格”的古音。 本来是苏, 吴语说话总要冠“格”, 所以“格苏”。
同理的还有“于越”, 就是越,但是冠了“于”。
呵呵

Salomé 发表于 2006-6-29 21:10:39

哦....那我们本来就是篾啊?

laker 发表于 2006-6-29 22:09:54

没有什么奇怪的. 就象鱼米(苏)是吴地特有食品一样,竹制品(篾)是吴地特有的用品.

富春山越 发表于 2006-6-29 22:47:15

我认为,姑篾、姑蔑、姑妹、姑末、姑昧,、还有于潜、於潜……均不要紧,本来就是越音汉译嘛!

laker 发表于 2006-6-30 12:53:15

记得有本古书上说过这个"姑","于"的意思的. 可惜忘了书名了.

古吴旧梦 发表于 2006-9-20 21:20:52

想想地产与文字的联系咯。

吴人 发表于 2006-9-21 04:46:14

大概古越语是定语后置的,跟越南语似的。共和国社会主义么。
那这些所谓古越语"无意义"发语词搞得不好就是古越语里头地方的说法,就跟某某村、某某镇似的。
那样的话,“姑苏”就是苏姑,就是苏村或者苏镇之类;
句容,就是容句,就是容村容镇之属。
其他无锡之属类推。
姑ku和句keu发音不是太远,弄得不好是古越语方言,呵呵。
或者不同的北方人译音不同。
呵呵,貌似还蛮有道理的。。。

Valentin 发表于 2006-9-27 16:37:23

农史研究和历史语言及外来词
--------------------------------------------------------------------------------

作者:游修龄 (中国经济史论坛于2003-9-25 23:13:50发布)

http://www.guoxue.com/economics/ReadNews.asp?NewsID=1721&BigClassID=28&SmallClassID=70&SpecialID=4

稻作始于百越族的先民,历史上的百越,先后融合于汉族的,其所操语言或已消失或已和汉语相融而形成方言,如果要探索与稻作有关的名词,就必须注意历史语言、方言的影响,如只从汉字字面出发,望文生义,便会导致误解。春秋时的吴国有个地名叫“善稻”,见《春秋·襄公五年》:“会吴于善稻。”《谷梁传》云:“吴谓善,伊,谓稻,缓,号从中国,名从主人。”又,《经典释文》:“善稻,吴谓之伊缓。”《谷梁传》把善稻拆开解释,说善相当于吴语之伊,稻相当于吴语之缓,是不妥的,《经典释文》把善稻合在一起,说吴语稻叫伊缓是正确的,拆开来解释,善有了实义,“善稻”变成了:“想来古时此地以产良种稻而名‘及’善好优良之稻在古徐国……” 等的推理,善稻可不可以拆开,善是有冠音无义的词头,这是古越语很普遍的地名带冠首词的规律(有点象英语冠词之the),善稻同膏菽,膏稻,膏黍等一样,是音义兼译的,如果都译音,便是“伊缓”,日语的稻发“亻礻”音即是伊缓的音译。伊和善在现今温州方言中非常相近,故善是伊(缓)的音译,不含实义。

江、浙、闽、粤一带百越族生活的地名,都带有发语词,秦汉统一后,被用汉语记录沿用下来,一直至今,其冠首词只代表音,但写成汉字后,后人容易望文生义,例如“无锡”是指其地产锡,有山名锡山。怎么叫无锡呢,辞典上解释说:“无锡,今县名……周秦间产锡,汉兴,锡竭,乃置无锡县,新莽时,锡复出,遂改县名为“有锡”,东汉顺帝时,锡又竭,仍名曰无锡。” 这显然是把“无”作实义解所编造的故事,依照这种传说,周秦间原名应是‘有锡’了!古越语的地名冠首词由于汉语译音时只要同音即可,因而除无以外,还可有芜、夫、姑、句、余、乌、于等字,如芜湖、夫椒、姑苏、句章、余杭、乌程、于越等。冠首词也见诸吴越王的名字,如句吴、句践、余善、夫差、无余等,春秋时越国的势力一度扩展至山东,也留下不少古越语的地名,人名,不一一例举。 古越语中这些地名的确切含义,如姑苏之苏,乌程之程,现已难考,但冠首字只代表发语词则属肯定。

同样,古代人渡海到日本后,在日本定居下来,随他们带去的作物当然不止水稻一种,其他如米,稗,麦等的名称,也都保留着汉语的发音,如日语米为kome(コメ),日本古书《皇极记》作“渠米”。《倭名抄》上作“古米”,这“渠”和“古”即是ko的汉写,与古吴越语的“句”同音

Valentin 发表于 2006-9-27 16:42:31

“无锡”是古越语地名之一。“无”是发语词,无实义,“锡
”的原义因古越语佚亡已久,无从考证。这一说法是当今一些地名学者、语言学者
、历史地理学者在总结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能过对江浙地区大量地名的调查研
究而得出的结论。他们认为,“无锡”和江浙地区其它许多地名,如夫椒、余杭、
句容、姑苏等一样,都是属于齐头式地名,冠首字虽然写法不同,但古音相合或相
近,都是古越语的发语词,无实义。这些地名随着古代吴越地区的氏族迁徙、流散
和与华夏族的融合,原义渐至湮没,但一部分却因用汉字记录同样的音而保存下
来,后人不知道所由来,往往望文生义,妄加解释。又有学者认为,“无锡”是因
为生活在无锡的一个古越人部落以一种“治鸟”为图腾而得名,其本义应是“神
鸟”。

 

laker 发表于 2006-10-3 18:12:50

有传说说无锡原来叫"锡山", "锡采光以后, 叫无锡.

teazeh 发表于 2006-12-11 16:37:01

原帖由 laker 于 2006-10-3 18:12 发表
有传说说无锡原来叫"锡山", "锡采光以后, 叫无锡.

据说是翦说的,那翦打到无锡之前叫什么呢?叫有锡?

laker 发表于 2006-12-11 19:33:29

不清爽.
不过锡应该就是指金属锡

姬远清 发表于 2006-12-12 19:23:23

按我的理解,无锡得名源于“吴墟”,《史记》载“春申君因城故吴墟,自为都邑”,而根据钱穆的《史记地名考》有“吴,国号也。太伯居梅里,在常州无锡县东南六十里。至十九世孙寿梦居之,号句吴。寿梦卒,诸樊南徙吴。至二十一代孙光,使子胥筑阖闾城都之,今苏州也。”,又说“吴,今吴县治。”假使这个“徙吴”是事实,那就表明句吴应不是姑苏城,那么“吴墟”之说也是合理的。而事实上很多人把句吴(无锡)、吴(吴县)、吴郡(苏州)三者搞混了。至于苏州,一般认为得名于姑胥山,也可以说是姑苏台。因为古音“苏”、“胥”同音,所以搞混了。现在吴语中“苏”、“胥”同音可作为一个佐证。

laker 发表于 2006-12-14 19:34:44

楼上很有水平. 但是太复杂了. 我相信历史本身不会复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姑篾和姑苏的“姑”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