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 发表于 2008-5-24 20:10:21

陳澧《廣州音說》

廣州音說

廣州方音合於隋唐韻書切語,爲他方所不及者,約有數端。余廣州人也,請略言之。

平上去入四聲各有一清一濁,他方之音多不能分上去入之清濁。如平聲“邕”(廣韻於容切)、“容”(餘封切),一清一濁處處能分;上聲“擁”(於隴切)、“勇”(余隴切);去聲“雍”(此雍州之雍於用切)、“用”(余頌切);入聲“郁”(於六切)、“育”(余六切),亦皆一清一濁,則多不能分者(福建人能分去入清濁,而上聲清濁則似不分)。而廣音四聲皆分清濁,截然不溷,其善一也。

上聲之濁音他方多誤讀爲去聲,惟廣音不誤。如“棒(三講)似市恃(六止)佇墅拒(八語)柱(九麌)倍殆怠(十五海)旱(二十三旱)踐(二十八獮)抱(三十二皓)婦舅(四十四有)斂(五十琰)”等字是也。又如孝弟之弟去聲(十二霽)、兄弟之弟上聲濁音(十二薺);鄭重之重去聲(三用)、輕重之重上聲濁音(二腫)。他方則兄弟之弟、輕重之重亦皆去聲,無所分別,惟廣音不溷,其善二也。(李登書文音義便考私編云:弟子之弟上聲,孝弟之弟去聲,輕重之重上聲,鄭重之重去聲。愚積疑有年,遇四方之人亦甚夥矣,曾有呼弟重等字爲上聲者乎未有也。案李登蓋未遇廣州之人而審其音耳)

“侵覃談鹽添咸銜嚴凡”九韻皆合脣音(上去入聲倣此),他方多誤讀,與“真諄臻文殷元魂痕寒桓刪山先仙”十四韻無別。如“侵”讀若“親”,“覃談”讀若“壇”,“鹽”讀若“延”,“添”讀若“天”,“咸銜”讀若“閑”,“嚴”讀若“妍”(御定曲譜於侵覃諸韻之字,皆加圈於字旁以識之,正以此諸韻字人皆誤讀也)。廣音則此諸韻皆合脣,與“真諄”諸韻不溷,其善三也。(廣音亦有數字誤讀者,如“凡范梵乏”等字皆不合脣,然但數字耳,不似他方字字皆誤也)

“庚耕清青”諸韻合口呼之字,他方多誤讀爲“東冬”韻。如“觥”讀若“公”,“瓊”讀若“窮”,“榮縈熒”並讀若“容”,“兄”讀若“凶”,“轟”讀若“烘”,廣音則皆“庚青”韻,其善四也。

廣韻每卷後有新添類隔,今更音和切。如“眉”武悲切,改爲目悲切;“緜”武延切,改爲名延切,此因字母有“明微”二母之不同。而陸法言《切韻》、孫愐《唐韻》則不分,故改之耳。然字母出於唐季而盛行於宋代,不合隋唐初之音也。廣音則明微二母不分,武悲正切眉字,武延正切緜字,此直超越乎唐季宋代之音,而上合乎《切韻》、《唐韻》,其善五也。

五者之中又以四聲皆分清濁爲最善,蓋能分四聲清濁,然後能讀古書切語而識其音也。切語古法:上一字定清濁而不論四聲,下一字定四聲而不論清濁。若不能分上去入之清濁,則遇切語上一字上去入聲者,不知其爲清音爲濁音矣。(如:東,德紅切,不知德字清音,必疑德紅切未善矣。魚,語居切,不知語字濁音,必疑語居切未善矣。自明以來,韻書多改古切語者,以此故也。)廣音四聲皆分清濁,故讀古書切語瞭然無疑也。余考古韻書切語有年,而知廣州方音之善,故特舉而論之,非自私其鄉也。他方之人,宦游廣州者甚多,能爲廣州語者亦不少,試取古韻書切語核之,則知余言之不謬也。朱子云:“四方聲音多訛,卻是廣中人說得聲音尚好。(語類一百三十八)”此論自朱子發之,又非余今日之創論也。至廣中人聲音之所以善者,蓋千餘年來中原之人徙居廣中,今之廣音實隋唐時中原之音,故以隋唐韻書切語核之而密合如此也。請以質之海內審音。

simaxiudi 发表于 2008-5-24 20:54:35

呵呵,此陈就不同于彼陈,有对音变“正误”之见,我是支持陈第的,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hoho: 。

mandarin 发表于 2008-5-24 21:05:12

起码系连之功不便一笔抹杀

在山 发表于 2008-5-24 21:24:35

此陈还是非常厉害的。
一两百年来,广州话又发生了不少变化。今年的《方言》甚至开始讨论阴阳去的混淆苗头了。广州的阴阳去调值近于泉州的阴平和阳上,现在泉州新派二者单念已经混在一起了。

[ 本帖最后由 在山 于 2008-5-24 21:34 编辑 ]

simaxiudi 发表于 2008-5-24 21:31:15

原帖由 mandarin 于 2008-5-24 21:05 发表 http://www.wu-chinese.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起码系连之功不便一笔抹杀
他是否由于粤语广韵对应得好而从是广韵研究?又陈第是否是由于是说闵语的而去研究上古音,呵呵,随口瞎讲讲。

mandarin 发表于 2008-5-24 22:34:03

陈第没认识到闽语的超中古地位吧

不然估计也难保不兴奋过渡

HiemsRuls 发表于 2008-5-25 13:37:21

“榮縈熒”並讀若“容”

這個官話也有在“庚青”中,未并入“東鐘”的;沒甚麼好炫耀的。

在山 发表于 2008-5-25 13:44:18

原帖由 simaxiudi 于 2008-5-24 21:31 发表 http://wu-chinese.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他是否由于粤语广韵对应得好而从是广韵研究?又陈第是否是由于是说闵语的而去研究上古音,呵呵,随口瞎讲讲。
陈澧生于1810年,1837年开始作《切韵考》,1879年作《切韵考·外篇》序云:“少日为此,迄今数十年。”粤语的一些特点对他进行音韵研究应该有所帮助。

陈第是福建连江人,方音近于福州。有将才,但遭人挤兑,愤然辞官回家后成了个古音学家。他说自己的音变理论是受父亲陈木山启发。据说他为上古音注音是以家乡话作出发点的。那里因为 -m -n -ng 合并,他在上古就把它们合到一起,因为浊上变去,他就经常把古上声作去声看待。他要是广州人,就不会如此了。

[ 本帖最后由 在山 于 2008-5-25 16:12 编辑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陳澧《廣州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