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人 发表于 2008-4-8 15:24:05

街头又见“上海说唱”

2008-04-08 04:32:20 
      自编段子逗乐市民
  “……现在阿二头,造上三层楼。抬头看勿见屋脊头,开门看勿见灶跟头。上班落班自备汽车开到门头,手机别到腰里头,电话装到床横头……”4月6日下午,一位名叫钱荣嘉的老说唱艺人,在公花园对着市民表演了自编自演的《改革前后的小菜场》,用“上海说唱”这种民间艺术形式表达了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人的生活变化。老钱诙谐的语调、幽默、滑稽的表演和朴实的说唱内容赢得了围观市民的阵阵掌声,也把大家逗得乐不停。记者发现,节日的公花园到处都是即兴表演戏曲和大展歌喉的人,大家围成一圈,或轮番上阵,或是来一回“独角戏”,现场气氛热闹。而在众多人群中,又属老钱这边的表演最为热闹,不时就是一片叫好掌声,偶尔人们还会为说唱的故事相互打趣逗乐。记者打听到,老钱的不少唱段都是自编的,且非常切合现实,与普通人的生活很接近,所以格外受到市民的欢迎。
  表演结束之后,记者与钱荣嘉聊了起来。原来,老钱是无锡民丰里人,从小酷爱曲艺,而且还颇有天赋。一次上海黄永生等全国名家来锡表演“上海说唱”,钱荣嘉当时就迷上了这项艺术,他当时默默地下了决心,不但要好好地学习这项艺术,而且还要做“无锡的黄永生”。如今,近30年过去了,钱荣嘉在“上海说唱”方面技艺大进,不但能够出色地表演前辈的经典唱段,而且还自编自演了18部“新戏”,内容涉及保护环境、讲究卫生、远离毒品以及计划生育等各个方面,内容朴实但颇有教育意义。由于老钱的说唱很好听,词很押韵,表演也很逗人,所以格外受大家喜欢。同时,也因为有启迪、教育意义,老钱的表演也受到了有关政府部门的关注。现在,钱荣嘉当年的愿望实现了,无锡不多的几个还能表演“上海说唱”的人,见着他也都习惯性地称他为“无锡黄永生”。
  “上海说唱”曾经很流行
  据了解,“上海说唱”原先在江苏叫“什锦说唱”。后来因为“什锦说唱”式微,而“上海说唱”格外有名,渐渐地人们就习惯地把“什锦说唱”称为“上海说唱”。“上海说唱”原先在江浙沪一带流传甚广,在过去是非常流行的民间表演。据介绍,“上海说唱”多用方言表演,且一个唱段里可能夹杂不同的方言。同时,说唱用词押韵,调子好听,且幽默诙谐,颇受普通人的喜欢。
  以前,“上海说唱”又常常与梨膏糖联系在一起。当时,对于那些卖梨膏糖的小贩来说,一边表演“上海说唱”,一边吆喝买卖,招揽顾客,是一种很不错的兜揽生意的方式,所以当时有“三分卖糖、七分帮忙”的说法,意思类似于人们常说的“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帮场”,帮助维持表演气氛,不至于现场太冷落。以至直到今天,一些市民还会说:那是卖梨膏糖的。
  在“文革”之后,“上海说唱”由袁一灵、黄永生、王汝刚等名家带火之后,一度是上海、无锡等地很受欢迎的民间艺术。尤其当年黄永生等到无锡表演,更是大受追捧。一些老无锡人告诉记者,尽管好多年过去了,现在边听边想,还是能回忆起当年的许多趣事。不少上了年纪的市民告诉记者,他们对“上海说唱”很熟悉,一些听众笑呵呵地说:“这个(说唱)非常好玩的,过去听得多了,唱和表演逗很好看,现在再听到真是让人怀念的!”据称,如今在无锡还有五六个人会表演“上海说唱”,但是大多只会表演,能够自己创作唱段的只有钱荣嘉一人。一些人告诉记者,现在在公花园和其他一些地方还有表演,但是关注者不多。而一直以来,无锡的“上海说唱”也没有出过有名气的人。
  草根艺人想收徒
  钱荣嘉告诉记者,自己创作一个唱段,从唱词到表演完成整个过程一般大概需要半个月时间,《乡下头勿输城里头》、《买彩票》、《无锡景》等都是他颇为满意的作品。除此之外,老钱还会自编一些应急的唱段。在去年蓝藻事件后,环保部门专门请老钱编了一出唱段,来向社区居民宣传环保。接到邀请之后,老钱仅用一个星期,就创作完成了一个约8分钟表演时间的唱段《要把绿色健康来搞好》,并很快走进社区,为广大居民表演,宣传环保,当时非常受大家的欢迎。另外,关于计划生育的唱段,更是每年常演的节目,一到每年九月份,他就要到无锡各地演出。不过,总体来说,如今知道“上海说唱”的人不多,尤其年轻人更是知之甚少。
  而一想到这项艺术面临着失传的窘境,钱荣嘉就感到忧心。为此,深爱说唱艺术的老钱决定收徒弟。他说,徒弟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一是适合上台表演,为此他还打趣自己说:“因为我长得比较难看,不适合上台表演,所以样子要好。”二是至少要会5个地方的方言,比如上海话、无锡话、常熟话、苏北话等等。第三,因为“上海说唱”属于滑稽戏范畴,表演很重要。滑稽表演分为演滑稽和唱滑稽,要是徒弟能够掌握难度较大的唱滑稽表演,那就最好了。最后,就是要能够创作。老钱说:“自己会创作,这项艺术才能传承下去,才能有生命力。”钱荣嘉告诉记者,自己也发现找个徒弟很难,但是他也信心十足地说:“只要找到合适的徒弟,我愿意免费教他,且保证一年就能使他红起来!”
  张建波许继琮王立夫

mandarin 发表于 2008-4-8 15:54:09

要命
为了追求本地化地方特色
竟然目标锁定里巷歌谣随心令徒歌这种原始文艺
死弄堂一路走到底罢

沈小三 发表于 2008-4-8 22:06:31

Originally posted by Tsinglaai at 2008-3-21 22:22:
我们今天讨论上海话的意义时,往往容易被误导到一个方向,就是眼光只盯着它的现状
从而错把上海话最萎靡、最不堪的一副德性当成它在现代社会中一贯的角色或精神状态
比较典型的是,一讨论到上海话,就刻意举出沪剧和滑稽戏跟当代青年生活的脱节
然后只知道到弄堂里退休老人那里去寻找上海话,甚至到认为文盲的上海话最标准

这种导向歪曲了上海话乃至整个吴语跟中国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过于短视、过于肤浅
上海曾经是二十世纪前半期中国的金融中心、制造运输贸易中心、政治文化中心
上海话虽然不曾取得官方语言地位,但也并没有袖手旁观于当时中国的语言生活
上海吴语曾经发展出汉语方言中最早的自然科学术语体系和近现代工商业术语体系

我们今天使用的普通话,除了南北两京的官话骨子,还附着着从明清到近代厚厚的吴语血肉
http://www.sinolect.org/bbs/viewthread.php?tid=13623

mandarin 发表于 2008-4-8 22:14:18

上海曾经是二十世纪前半期中国的金融中心、制造运输贸易中心、政治文化中心
上海话虽然不曾取得官方语言地位,但也并没有袖手旁观于当时中国的语言生活
上海吴语曾经发展出汉语方言中最早的自然科学术语体系和近现代工商业术语体系
——————————————————————————

哈哈,原来徐光启是用上海话跟利玛窦学自然科学翻译自然科学的啊
鼎鼎辉煌的二三十年代,文学作品大多以上海话创作,电影歌曲也以使用上海话为主的,教育和学术活动也是用上海话进行和展开的
:moved:

沈小三 发表于 2008-4-8 22:30:51

从袖手旁观到包打天下,这中间还有非常广阔的无级渐变的余地
我没有把话说死,没有表述成像你那样的说法,那种绝对的口吻

mandarin 发表于 2008-4-8 22:45:12

有我举的这几项足够说明问题了
随你“渐变”多少也不触动根本性质
:)

沈小三 发表于 2008-4-8 22:46:48

根本性质就是既不一棍子打死,也不捧到天上

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我只列出了上海吴语在自然科学和工商业方面的角色
文学电影领域我并没有去吹牛,添油加醋是你的事

徐光启和科学教育方面的吴语史也不是你可以用一两句冷嘲热讽来消解的

[ 本帖最后由 沈小三 于 2008-4-8 22:50 编辑 ]

mandarin 发表于 2008-4-8 23:03:38

不是什么文学电影领域,是文学艺术科学教育等文化领域,跟你说的政治“文化中心”休戚相关的歪
:silly:

徐光启在科技方面的吴语贡献么根本不成立,无从消解哈,除非你先建构起来,各么我再各个击破
:)

沈小三 发表于 2008-4-8 23:24:00

本来还想帮帮你的,这种态度,我都懒得教你徐光启那些事情,罢了罢了,洗洗睡吧

mandarin 发表于 2008-4-8 23:27:46

清坛窝主故态复萌原形毕露,所谓狂奴故态:haha:

说不出就不逼你了,下次yy上海话历史地位时记得托一记下巴就行了哈:$

[ 本帖最后由 mandarin 于 2008-4-8 23:44 编辑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街头又见“上海说唱”